快點來登入喔~!!
《明初第一太子妃》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六章

  洪武九年八月, 姑娘們在宮中學習已有五個年頭。

  當年,常樂和燕王妃宋瑜制定的教學計劃,也是截止於此。

  八月中旬, 馬皇后鳳駕親臨學堂,正式宣布學業結束。

  除了賜婚於老四朱棣,老五朱橚的徐妙雲和馮潔得以繼續留在皇后身邊侍奉,其他姑娘全部歸家,嫁娶隨意。

  呂秀兒當場呆愣,雖自年初至今,始終未有賜婚旨意, 眾人已經隱有猜測。

  皇家恐怕還是想要嫡子,當年皇帝寧等四年,也要等皇后生嫡子,甚至一個不夠, 直到皇后平安產育三子之後,方給後院其他女子解禁。

  第一個解禁之人挑得還是當時容德俱佳, 但無娘家後盾的孫貴妃。

  雖有猜測, 可到底還抱著一絲希望。

  但是現在, 她和其他同窗一樣,歸家之後, 無詔不可隨意入宮。

  晉王朱棡後來又續娶了謝氏的妹妹為王妃
  ·
  洪武九年,皇家喜事頗多。

  一旦入宮,從前情誼,煙消雲散。

  鄧蘭估計是用不著擔心的,謝雲那邊是不是該提醒晉王朱棡多上心一些。

  只是,常府、藍府.
  倘若她真無子,那到底朱標是有子,於自己和常、藍兩府有利,還是無子更有利?

  她要真的沒有子嗣緣分,那無論有多少個皇孫,更是與她沒有關系。

  歷史裡的謝氏,貌似就是在生孩子後,一命呼嗚。

  還是關心關心既為師生,又為妯娌的兩個產婦吧。

  九月底時,吳王朱棣迎娶魏國公徐達長女徐妙雲為吳王妃。

  可為什麽,為什麽自己心底卻似乎隱隱松了口氣?
  因為太子妃的救命之恩, 師生之誼?

  ·
  九月,秦王妃鄧蘭產女,是為蒲城郡主,晉王妃謝雲產女,是為壽陽郡主。

  誰都知道,從古至今,后宮沒有姐妹,只有你死我活。

  那會,可不是沒有比朱允炆年長的皇孫,只是不是朱標的兒子。

  她要是能生個嫡子,那無論前面有多少皇孫,都影響不了正經嫡子嫡孫的地位。

  朱元璋對朱標這個好大兒,實在愛得深沉。

  這個問題沒法深想,常樂逼迫自己拍散腦海裡大逆不道的想法。

  畢竟史書記載,朱標死後,朱元璋都願意立本為庶子的朱允炆為皇太孫。

  父親多年心血, 到底付諸東流。

  一時之間,與常家利益相關者幾乎都替常樂松了口氣。

  實則,常樂本人並無多少在意。

  十月初十,皇長女臨安公主朱鏡靜下嫁韓國公李善長獨子李祺。

  她已經十五歲了,倘若太子今年不納次妃, 明年不納次妃
  再等幾年, 她恐怕是人老珠黃,再也沒有機會。

  一時之間,李家風頭無量,李善長滿面紅光,仿佛年輕了十來歲。

  可也就在公主、駙馬成婚的月余之後,禦史大夫汪廣洋、陳寧上疏斥責李善長恃寵自縱。

  原因是朱元璋其間病了十來日,都沒有上朝,而李善長和李祺不問候不關心,乃是對皇帝的大不敬。

  估摸著兩位禦史大夫也沒有想到,朱元璋竟會采納他們的意見,削去李善長年祿一千八百石。

  這是什麽樣的政治信號,難道李家前腳迎娶公主,後腳要倒霉了?
  總之,李善長一下子蔫了,果斷閉門思過。

  連帶著他提拔的,與他有姻親關系的右丞相胡惟庸也低調了一段時間。

  可是,半年多後,朱元璋又命李善長和曹國公李文忠統領中書省、大都督府、禦史台。

  李家聖眷又回來了,可喜可賀。

  更關鍵的是四個多月後,洪武十年九月,朱元璋升胡惟庸為左丞相。

  那真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對,是兩人之下,除了皇帝,還有他心愛的太子。

  胡惟庸飄了,左丞相,讀書人奮鬥一生最高的地位,誰能不飄?
  他那是一個洋洋得意,膽子越來越大。

  各方奏折,他都先拿過來自己看,凡事於自己不利的全部扣押,絕不會呈送皇帝、太子。

  到後來,甚至官員生殺之事,都不稟告朱元璋,獨斷專行。

  那些年裡,胡惟庸可謂風光無限。

  而試圖彈劾胡惟庸的.
  比如吳伯宗,就是那個參加洪武四年科舉,勇奪探花的英俊男子,他力陳胡惟庸專恣跋扈,然後
  當然沒有成功,還被自京師貶謫至鳳陽。

  自始至終,太子朱標整個冷眼旁觀,並與太子妃言:“胡惟庸,小人爾。”

  常樂:“.”
    忍了又忍,她還是忍不住道,“那還不是父皇欲擒故縱出來的。”

  朱標:“.”

  完全語塞,毫無反駁之力。

  常樂倒是來了興致,悄摸摸問,“父皇真準備廢除丞相製?”

  史書記載,朱元璋在殺掉胡惟庸的一個月後,強勢撤銷了在封建時代延續上千年的丞相一職。

  他在位的洪武年間,如他所願,達到了皇權的最高度集中。

  朱標點頭,半點沒有隱瞞。

  老爹能容忍胡惟庸那個跳梁小醜上躥下跳,可不是脾氣變好了,只不過打算拿他的人頭祭奠即將消逝的丞相之位而已。

  常樂捧著茶盞輕啜,果然如此,朱元璋果然是所謀甚大。

  朱標見她若有所思,問道,“樂兒是不讚成麽?”

  常樂一愣,隨即輕輕搖頭,“你知道的,我不擅長這個,丞相製該不該廢,自有你和父皇的考量。”

  她向來有自知之明,於非自身專業之事,向來是多聽少摻和。

  只不過,常樂好奇問道,“沒了丞相,光你和父皇,看得完奏折,處理得完公務麽?”

  他兩倒也還好,每天堆積如山的待處理事項,還有父子共同處理,有商有量,互相分擔,那之後的子孫呢?

  難道幻想往後每一代,都能如他倆一般,父子年齡合適,脾性相和,齊心協力,絕無猜忌?

  那可真把他老朱家給美得,還妄想朱姓皇朝千秋萬代呢。

  朱標聞言,腦海裡不由自主勾勒出來一幅自個長年累月,案牘勞形的悲慘畫面
  尤其老爹萬一哪天駕崩,他要獨自面對山一般堆疊的奏折,可怕,好可怕!
  尤其某些奏折,壓根通篇廢話,看吧,實在浪費時間,不看,萬一錯過什麽重點。

  但是,朱標微微歎息,“爹也是擔心臣子權利過大,別說丞相,哪怕大都督府也不想要。”

  常樂看他一眼,在腦海裡翻閱相關資料,朱元璋廢除丞相製之後,順手改組了掌管軍權的大都督府。

  時任都督府統帥的是曹國公李文忠,朱元璋的親外甥,但他也沒準備放過他。

  因為李文忠曾經指責過舅舅濫殺無辜,朱元璋當時因戰所需,隱而未發,可一直有好好記在心裡。

  李文忠也算命大,馬皇后出面保住了他,可也隻保住了命,職位什麽的是別想了。

  這個時候,常樂稍稍分出心神,回顧自家老爹平日的言行舉止,可否有得罪朱元璋之處。

  應該是沒有的,老爹和徐達不愧是多年並肩作戰的好搭檔。

  一個把鐵憨憨形象貫徹到底,一個把謹言慎行做到極致
  也不是,自家老爹本身就是個純天然的鐵憨憨。

  反正,這兩那叫一個識時務者為俊傑。

  自個入宮多年,所言所行,朱元璋哪怕有微詞,也從未給予難堪,也是沾了老爹的光,當然大部分是朱標的光。

  太子妃但凡行差踏錯,那丟的也是太子的臉。

  朱元璋為了好大兒的臉面,也會順手照顧照顧兒媳。

  朱標親自燃起炭火,斟茶煮水,笑嘻嘻道,“樂兒,你再與我說說丞相製廢除之事的後續吧。”

  常樂抬眸,瞥他一眼,堂堂太子使用“外掛”,毫不慚愧,還越來越熟能生巧了。

  朱標殷勤地給她倒茶,又露出個“諂媚”的笑。

  常樂看看他,晃晃腦袋,揮去裡頭對於將來的惶恐擔憂,調出分析明朝官吏制度的史學資料。

  “父皇會成功廢除丞相這一職位,可沒法廢除將來權利堪比丞相的臣子。”

  朱標微微皺眉,慢條斯理飲茶,一副願聞其詳的模樣。

  常樂輕啜口茶,“丞相不過是個官位名字而已。”

  後面會出現一批名為內閣大學士的臣子,他們憑借自己的學識、能力,掌握的權利甚至超過歷朝歷代任何丞相得到過的權柄。

  好比朱元璋要求後世子孫娶妻納妃,隻可選擇平民女子,以防外戚乾政。

  這一手段的確徹底消滅了外戚乾政的風險,可誰能想到又出現了個宦官乾政。

  身殘的宦官能得到權柄,其實還是丞相製廢除衍生出來的產物。

  朱元璋自個身體倍兒棒,他當政時期經受住了每天兩百份奏折的考驗,或許.
  也有可能沒經受住。

  畢竟,現在政事均由皇太子標裁決,然後奏聞。

  他也是一片愛子之心,怎麽會想到有一天他的兒子可能會被累死。

  總之,他的後世子孫是完全沒有他的好精力,於是,讀書識字的宦官們正式登上歷史舞台。

  朱標聞言,陷入沉思.
  丞相制度或許可消,可皇權是否集中,關鍵還是在於掌權的皇帝。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