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古代小商販養家科舉日常》第十九章 租約
  第十九章 租約
  黃長植聽了覺得可以一試,兩人當機立斷,回了縣城,寄放了推車和箱子,買了些拿得出手的茶葉和點心,去拜訪了趙書吏。

  趙書吏是當時黃長植服徭役時的監工,他還記得黃長植,大淵朝的徭役並不苛刻,黃長植當初受傷癱瘓也是因為意外。

  趙書吏聽了父子倆的來意,想著這也是舉手之勞,這茶棚拆除還得花錢找人去幹,不如就租給黃家父子,算是補償了黃長植吧。

  黃家父子聽了後千恩萬謝,隨後又打聽起了租金的事。

  “這茶棚原是要拆的,也就不多要你們的了,一個月你們給三百文就行,不過最多只能租兩年,時間太久了我也做不了主。”

  這價格不算高,黃長植父子都很滿意。

  談好了租金,趙書吏便順道帶著黃家父子倆去縣衙簽了契約。

  黃長植在契約上簽上了大名,交由官府用印備案。他們先一次性付了半年的租金,之後每半年付一次即可。

  出了縣衙,黃家父子臉上掛滿了笑容,他們原先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沒想到真的談成了!

  而且三百文的租金著實很實惠了,這畢竟是在官道旁的房子,雖然只是簡易的木板房,但在大淵朝,百姓是不可以隨便建房的,無主的土地都屬於官家用地。黃寄北想著等後面有地皮掛出來賣了,倒是可以考慮買,畢竟租期只有兩年,而買了就是自己的了,不過目前他還買不起,只是想想罷了。

  “我們這茶棚以後還賣餛飩和烤香腸嗎?”白氏問道。

  “光賣餛飩和烤腸可不行,這茶棚的客人都是過路人,有的想坐下來歇歇腳,可以來碗餛飩,加個茶葉蛋,慢慢吃。有的匆匆路過,急著趕路,就需要買些能帶走的、保存時間長的,路上吃,我們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點種類。”

  父子兩一路一會兒討論著茶棚裝修的事,一會兒商量起兩間小屋以後賣什麽的問題,不知不覺就到家了。

  黃寄北開始懷念起上輩子的蔥油面了,這可是他最拿手的面食,百吃不厭,他想這一口已經好久了,現在回想起來就覺得饞得不行。

  兩人取了推車回到木屋,圍著這兩間房來回看了又看,心裡是止不住的歡喜。

  木屋的地基倒還算穩固,不過屋頂的茅草薄了點,需要再加幾層,四周的木板也要加固一下,然後再刷上一層桐油防止腐爛。

  兩人回家後和白氏說了茶棚的事,白氏比他們還要開心,以後丈夫和兒子不用每天在外奔波了,他們家有固定的攤位了,這是要穩定下來了呀!

  黃寄北點頭表示讚成,隨即接話道:
  “出門在外,人們大多會帶點乾糧,熱水卻是不好帶的,我們可以提供免費的茶水或者湯水,這樣就可以把過路的客人吸引進來,等人進來了總會買點什麽的。”

  黃長植聞言興奮地說道:
  “二郎這主意好,湯湯水水要不了多少錢,誰出門在外不想喝口熱乎的呢,茶水我們就免費送,湯的話意思點收點就行,我們煮餛飩的骨頭湯就不錯,到時候可以多熬點,幾根大骨,再加點香菇、蔥,或者蘿卜冬瓜也行,就可以熬一大鍋的湯,不費什麽錢。”

  黃寄北回道:“主食這邊我們可以再加上面條,素的蔥油面,葷的就雪菜肉絲面。”

  “我也是這麽想的,”黃長植點頭,接著黃寄北的話頭說道,“這邊往來的大都是附近村落進城的百姓和官道上路過的客商,出門在外兩件事,休息和吃喝,我們到時候可以在屋外支個棚子,多放幾張桌椅板凳,讓大家有個歇腳的地方。”

  關於茶棚的經營黃寄北已經有了大致思路,他們家這茶棚,就像是簡陋版的現代高速公路上的服務區,所以完全可以借鑒一下前世的經驗,便開口道:

  一陣激動後,白氏也考慮起了今後茶棚的經營問題。

  兩人今天走了不少的路,卻一點兒都不覺得累,渾身充滿了乾勁,興奮極了。

  白氏點頭表示讚同,接著問道:“那主食呢?”

  “二郎,這雪菜肉絲面阿娘知道,雪菜阿娘年年都醃不少,這蔥油面是什麽呀。”白氏問道。

  “阿娘,這蔥油面啊,簡單的很,阿娘就等著嘗嘗我的手藝吧!到時候我們提前把蔥油熬製好,舀進陶罐裡,密封起來,等面撈出來了,直接攪拌後即可食用,最是方便快捷的了。”黃寄北說道。

  “那好,阿娘等著。”白氏望著孩子,溫柔的說道。
    “主食這邊,我們再加點乾糧,”黃寄北接著說道,“阿爹覺得燒餅怎麽樣?鹹的蔥香餅甜的芝麻餅,隨買隨走,還容易保存。”

  “我看行,這燒餅扛餓,不容易壞還不佔地方,帶在路上吃最是方便不過了。”黃長植說道。

  “接下來就是定價,新添的這幾樣,按什麽價格賣呢?”黃寄北思索著問道。

  “這燒餅好說,三文錢兩個,我們也不多要,就走個量,二郎你看面的價格怎麽定?”黃長植詢問著說道。

  “蔥油面是素面,但加了醬油和糖的,我們就賣四文一碗,雪菜肉絲面食葷面,就賣六文一碗吧。”黃寄北計算著說道。

  “嗯,這個價位合理,就這麽定吧。”黃長植應道。

  一家人又商量了一番,總結下來發現要做的事還真不少,雖是簡單的茶棚要開起來也不簡單。

  謝婆婆抱著快睡著的四娘坐在藤椅上,並不搭話,看著那三人生機勃勃的樣子她愈發覺得生活有奔頭了。

  其實以她的積蓄,要讓這一家子過上富足的生活並不困難,可她並沒有這麽做,錢總有用完的一天,他們只有靠自己立起來,才能經受以後人生中的風雨,她畢竟不能陪這些孩子一輩子。

  春意漸濃,山上的桃花爭相綻放,遠遠看去好似一片紅雲。

  山下忙碌的人們卻是無暇觀賞,只能偶爾駐足感歎一番,展望一下幾個月後碩果累累的場景。

  開店要要添置的東西那可不少,為了節約成本,他們是能省則省,能自己動手做的絕不花錢買。

  店裡的桌子、凳子是黃長植自己打的,涼棚是黃寄北和白氏搭的,所用到的木材都取自於後山,為此他們從後山砍了七八棵落葉松,搭棚頂用的是竹子和茅草,家裡都是現成的。鍋碗這些就必須去買了,於是他們又去鎮上定做了兩口鍋,添置了一些碗筷。

  另外就是灶台,原有的灶台太簡單了,必須要擴建。黃長植修整了原有灶台,又在屋外加砌了一口,上面搭了棚子遮雨,這樣就能兩邊同時開火。

  修完灶台黃長植又在旁邊修了個烤爐,用來烤燒餅。黃長植是乾活的一把好手,挖泥、製坯、定型,都是一個人搞定的。這是都是黃寄北乾不來的,還好阿爹好起來了,黃寄北萬分慶幸。

  正好,趁著修整茶棚,他家的圍牆也該砌起來了。

  趁著天氣晴好,全家一起上陣脫土坯!

  黃長植掄著鋤頭在土場刨土,把製坯的土堆攏到一起,然後再在頂部開一個坑,白氏把挑來的河水倒進土坑裡,等水都滲透進去了,再由黃寄北把挑來的陳年麥秸倒進坑裡。

  等黃長植把麥秸和泥土攪拌好了,就可以開始脫土坯了。

  把製土坯的模子擺放在地上,黃長植往模具裡倒上混合了麥秸的泥土,白氏負責把它們抹平壓實,壓實後再把模子拎起來,這樣一塊土坯就好了,接下來就是翻面晾曬的活了。

  就在黃寄北一家累的都快要直不起來腰的時候,高冬青一家和荷花嬸子他們來幫忙了,人多了速度立馬就上來了。為了感謝大家白氏頓頓好飯好菜招待著,把這份恩情記在了心裡。

  上千塊晾曬好的土坯被運到了院外,原有的竹籬笆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由一塊塊土坯壘起來的圍牆。

  看著圍牆連接起來的房子,方方正正,謝婆婆覺得安全多了。

  剩余的土坯則是被運到了茶棚外,在搭好的涼棚四周壘出一圈半米高的小圍牆,有了這圈矮牆,茶棚就愈發像模似樣了。

  開業時間定在清明節後的第三天,清明節一過,日子越發的忙碌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