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古代小商販養家科舉日常》第二十三章 端午
  第二十三章 端午
  這酸梅湯是他嘗試了幾次後做出來的,首先,準備好做酸梅湯需要的食材:烏梅,黑棗,山楂乾,甘草,豆蔻,乾桂花,冰糖。把除乾桂花以外的所有食材放入盆裡清洗乾淨,鍋裡加入清水,把洗淨的食材放入料包裡扎好口,入鍋,蓋上蓋子,大火燒開後轉小火慢煮一個時辰。打開蓋子,放入冰糖和乾桂花,蓋上蓋子再煮一刻鍾就關火,等涼透後就可以享用了。

  做好的酸梅湯,清亮紅潤,酸甜可口,令人口舌生津,加入了桂花乾後,更添風味,好喝的根本停不下來,真是解膩又消暑。若是在現代,還可以加入冰塊,那才真正是爽呆了!
  除了冰糖,其他材料並不貴,少量就能煮一大鍋出來,這酸梅湯一經推出就廣受好評,一文錢一碗的價格更是絕對良心,過往的食客們紛紛交口稱讚。

  不知不覺中,黃家的茶棚漸漸成了一個信息集散中心,這方圓百裡的八卦,你來這黃家的茶棚,包你不漏掉一件,這秧下了地後,大家得了幾天空閑。這附近村落的居民,閑來無事總喜歡來這嘮嗑,就算要走上半個時辰都阻擋不了他們的熱情,沒錢的也能來上一碗酸梅湯,有錢的還能叫個蛋黃酥,頗有點簡陋版茶話會的意思了。

  這天大家就聊到了這地皮上,從古自今,居家置業永遠是重中之重。

  “小老板,我前幾日去縣城得了一個消息,據說官府打算在這官道旁的重要路口劃出幾塊地拿出來賣,城裡好幾家老板都有要買的意思。”胭脂張說道。

  的確,如今這官道是越發的繁忙了,不少小販甚至在路邊擺起了攤,人多了難免生亂,影響蒼梧縣的形象和治安,官府已經派人處理過好幾撥了。但也不好趕盡殺絕,畢竟來往的行人有這個需要。

  於是就有人給縣令大人出了個主意,拿幾塊地皮出來賣,既能增加官府的收入,又能合理規劃沿途商販。也就是說,從今往後,只有正式的店鋪才能經營了,路邊攤是不允許的。

  “我之前也聽到風聲了,這回聽張老板這麽一說,怕是真的了,我這店鋪本來就是租的,想來等租期到了,官家勢必要收回的。”黃寄北說道。

  如今黃家茶棚的生意正上了正軌,一個月少的來說也有六兩銀子的進帳,這是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但畢竟是租來的鋪子,就算官府要提前收回他們是沒有任何辦法的。能讓他們做到兩年期滿就算是謝天謝地了。

  黃長植因著這消息,這幾天一直悶悶的,努力掩飾著不想讓妻兒看出來,想著在這之前總能找到新出路的,大不了還去做推車餛飩。

  “可這蛋黃酥的方子,也賣不上這麽高的價呀。”黃長植道。

  “阿爹,就算不出這賣地皮的事,這兩年一到,我們也是續不了租的,這幾個月來盯上這茶棚的可不少,我們沒權沒勢的,等期滿後這好事哪能再落到我們頭上。”黃寄北說道。

  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

  這時他再一次的意識到,在古代真的只有讀書才能改換門庭,做生意的無論多麽家大業大,在權力面前都是不堪一擊的,所以他並不一味的沉溺於賺錢,就算鋪子裡再忙,每天也是要抽出兩個時辰溫書的。

  粽葉香飄十裡,對酒攜樽俎。

  “二郎這是又有新點子了,那爹爹就等著看了。”黃長植說道,因著黃寄北的話,黃長植心裡好受不少。

  “可買這地皮的錢可不是小數呀。”黃長植也起過這個心思,但沒敢往下想,他們自家的宅基地上面的青磚瓦房還沒建起來,更別提買地皮了。建房的錢少一點的三十兩也就夠了,攢攢總能攢出來,可這商鋪的地皮,恐怕是要上百兩的,另外還要建築費、人工費,都是錢呀。

  黃寄北看著發愁的老爹,倒是不慌,這事呀,既是危機也是轉機。

  粽子是端午時節少不了的食物,每到這個時節家家戶戶或多或少都是要包點粽子的,在外的遊子客商也要買一些嘗嘗的,或是嘗鮮,或是寄托鄉思。

  “阿爹,你忘了禾芳齋的郭掌櫃了嗎?他之前可是一直想買下我們蛋黃酥的方子的,我之前拖著不想賣就是想再等等看有沒有出價更高的。”黃寄北說道。

  黃寄北接著說道,“這地皮是公開買賣的,別人可以買,我們也可以,到時候就再也不用擔心租期的問題了。”

  黃家更是提前幾天就開始了準備工作。粽葉是白氏帶著四娘去高家承包的魚塘旁的蘆葦地裡摘的,他家的粽葉都要比別處寬,為了這次端午,黃寄北半個多月前就向高家訂購了三百個鴨蛋,一下子把他們家庫存都清掉了,黃寄北家屋簷下現在是擺滿了醃製鴨蛋的陶罐。算算時間,應是已經醃好了,煮熟後一筷子下去,油立馬就冒出來了。

  “阿爹,正好快端午了,我們這鹹蛋黃又要派上用場了,這一輪要是反饋的好的話,應該會有更多的人上門的,你就看著吧。”黃寄北說道。

  材料準備好後,一家人就開始忙活了。

  粽葉放入盆中,用清水浸泡,衝洗幾遍,再下鍋用熱水煮一下,撈出來再放入清水中清洗一下。

  糯米淘乾淨後,用水浸泡幾個小時。
    五花肉切小塊,用鹽、料酒、醬油、糖醃製,香菇洗淨,切小塊,和五花肉一起醃製。

  鹹蛋黃裡加入小半杯白酒,上蒸鍋蒸一刻鍾,蒸好冷卻。

  接下來就是包粽子了。

  白氏的手巧,就連黃長植也是包粽子的一把好手,只見白氏挑起兩片粽葉,將兩片粽葉疊起,從中間卷起成圓錐狀,先包豆沙紅棗粽,填入一把糯米,放一顆棗,挖一杓豆沙,再填一把糯米,粽葉翻折,捆綁,入桶。

  再來是蛋黃肉粽,卷好粽葉,填入一把糯米,放幾塊肉和香菇,放入整個蛋黃,再放入一些米,蓋上肉和蛋黃,把上面的兩片葉子拉下來包住底下的錐筒,手一翻,一個粽子就成型了,用繩子捆好,利落的放入了旁邊的水桶。

  黃寄北卻是個手笨的,包出來的粽子不是這漏就是那漏,白氏見不得他糟蹋東西,再不肯讓他碰了。黃寄北隻好在一旁負責修剪粽葉的蒂部,裁剪繩子和燒火。連四娘這個小丫頭都來打趣他了,繁忙中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

  水開了,黃寄北拿起粽子放入鍋中,加水沒過粽子,大火煮了半個時辰,接著燜一個時辰就可以出鍋了。

  以前老黃家的粽子都是老王氏和蘇氏包的,一向只有白粽和紅豆粽兩種,在黃長植印象中這粽子一向只是充饑的食物而已,結實管飽,過節的時候能飽餐一頓已是極好,但和美味是扯不上邊的。

  這蛋黃肉粽的美味著實讓黃長植驚豔了,是以當黃寄北提出十文錢一個的定價時,他覺得真是太值了!這裡面可是實打實的肉呀!他有信心,這蛋黃肉粽絕對能賣得好。

  實際情況正如黃寄北所料,黃家茶棚的蛋黃肉粽一經推出,就收到了熱烈的回響,這離端午還有三天的時間,黃家就已經包了好幾批蛋黃肉粽了,十文一個的價格或許會讓附近村落的一些客人望而卻步,但對於過來探親訪友的、外出經商的、出門遊玩的人來說,遇到如此美味怎們可以錯過,只要是嘗過了的,沒有不再捎帶幾個走的。

  更有大戶人家過來下單,一買就要幾百個,黃家四人實在是忙不過來,加上鹹鴨蛋也快沒了,隻好婉拒了。

  端午當天,黃寄北拿上了特地預留的蛋黃肉粽,還有自家樹上摘的桃子,去縣城拜訪了趙書吏,東西雖不值錢,也算一番心意,且只是吃食,並不敏[gǎn]。趙書吏一家對這蛋黃肉粽也有所耳聞,煮來吃後很是喜歡。

  出了趙書吏家,黃寄北正準備去往曾先生的書肆,卻在大街上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人。

  人都是熟悉的人,只是這組合卻是有些奇怪,衣著光鮮的長房蘇氏和大娘黃小梅,正帶著一臉惶恐的黃二娘進了一家綢緞莊。

  這間鋪子正是黃寄北平時給四娘她們買絲線的店,他忍不住好奇地跟了上去,尋了個不起眼的角落關注著她們的動靜。

  綢緞莊裡,蘇氏故作大方的在一大堆衣服裡挑挑揀揀的選了最便宜的款式,遞給了黃二娘讓她去試試,看似慈愛的的面孔下滿滿的都是算計。

  黃二娘哪見過這種陣仗,只能是蘇氏說啥她做啥。

  待黃二娘進去了裡面,黃小梅就再也忍不住了。

  “阿娘,幹嘛要對這個死丫頭這麽好,她哪裡配得上這些好東西呀!”

  蘇氏拍了拍黃小梅的手背說道:
  “你以為我想呀,要不是這時間太趕了,誰會花這冤枉錢來買成衣呀,我這不都是為了你嘛,你可是要做少奶奶的人了,娘將來就都指望你了。”

  “可我這還沒進門呢,就要張羅著給自己丈夫找小妾,我咽不下這口氣!”黃小梅跺著腳說道。

  蘇氏不免感慨,自家女兒還是太單純了,只有像她這種經歷過事的人才知道,女子嫁人有多重要,自己當年被黃長楷的好皮囊所迷惑,嫁到鄉下受了半輩子的苦,好在現在兒女都出息了。

  “傻孩子,她算什麽妾,頂多一個陪嫁丫鬟而已,若是你將來先順利生下了兒子,隨便打發了就是。”

  黃寄北聽得迷糊了,這母女倆說的該不會是黃二娘吧,好歹是血脈親人,怎麽在他們口中就成了個隨意擺布的物件呢,如此冷血的話語不免讓人在六月天裡驚出了一身冷汗!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