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招魂》第十一章 臨江仙(五)
  第十一章 臨江仙(五)
  雲京,集天下繁華於一城,帝居壯麗,芳桂祥煙。

  今日天陰,瓦子裡樂聲隱約,雲鄉河上虹橋寬闊,兩旁的攤販們顧不上吆喝,一個個地都在朝不遠處的禦街上張望。

  河上行船,船工們也心不在焉,都搶著往那處看。

  “那穿紫袍的,便是孟相公吧?”

  有人伸長了脖子,看見那堆青綠朱紅的顏色裡,那道紫色顯眼極了。

  “不是孟相公還能是誰?”光著膀子的大漢擦了擦額上的汗水,“孟相公從文縣回來便正式拜了相,如今又受官家器重,卻還不忘親自來迎舊友回京。”

  “哪裡還算得是舊友喲。”

  一個儒衫打扮的白胡子老頭在橋上言之鑿鑿,“當初兩人一個貶官,一個流放,就在那城門口割袍,不少人都看得真真兒的,再說,如今孟相公拜同平章事,是正經的宰執,而那位張相公呢?這一流放十四年,聽說他兒子死在了流放路上,前兩年,他的妻子也因病去了,如今他孤身一人回來,卻屈居與他恩斷義絕的故交之下,拜參知政事,是為次相,這兩人如今在一塊兒,只怕是不好相與的。”

  說話間,眾人只見乾淨整潔的禦街盡處,有一架馬車駛來,那馬車破舊而逼仄,沾滿泥濘。

  老馬夫驅趕著馬車近了,風拂起破了洞的簾子,隱約顯露端坐其間的一道人影。

  一名綠服官員瞧見那馬車,便露出笑臉。

  “下官蔣先明,不想張相公還記得,實乃榮幸。”蔣先明已至中年,蓄著青黑的胡須,端得一副板正的好儀態。

  張敬不作停留,步履蹣跚地往前,聚在一處的官員們立即退到兩旁,他的幾位學生哭腔哽咽地連聲喚“老師”,張敬也不理。

  蔣先明迎著那位老相公的目光,“張相公這話,可是還氣我當初在雍州……”

  張敬比他們印象中的模樣老得多了,後背稍顯佝僂再打不直,頭髮全白了,面容清臒又松弛,這幾步路走到他們前來,還要拄一根拐。

  “張相公。”

  這一霎,場面更添劍拔弩張,禦街上無有百姓,翰林院的一名學士賀童不由憤聲:“蔣大人,今日我老師回京,你為何要提及那逆臣?官家已許老師再入兩府,你當街如此,意欲何為?”

  “你別跟我提他。”

  “如何不記得?我離開雲京時正是你蔣大人春風得意之際,十四年過去,聽說你如今已是禦史中丞了?”張敬雙手撐在拐杖上。

  其實他也隻比孟相公孟雲獻年長五歲,但如今卻是傷病加身,不良於行了。

  “崇之兄……”

  他靜默地看著那架馬車停穩,馬夫扶著車中那白發蒼蒼的老者一出來,他臉上才不由露了些詫色。

  “有勞孟相公與諸位前來相迎,張敬謝過。”張敬錯開眼,稍微一頷首,極盡疏離的態度令場面一度有些冷卻。

  奉旨前來迎次相張敬回京的一眾官員中,也有幾個張敬早年收的學生,十四年後再見老師,幾人皆是一怔,隨即紅了眼眶。

  才行過禮,卻生生被忽視的一名緋服官員重新站直身體。

  話沒說罷,張敬神色一沉,打斷他。

  紫袍相公一見他走近,心中滋味百轉。

  而立在所有官員之前的紫袍相公年約五十余歲,鬢邊有斑白之色,玉簪束髻,神清目明。

  張敬停步,回頭,他仔細端詳了那名官員的容貌,視線定在他長在鬢邊的一顆黑子痣:“是你。”

  “賀學士這是何必?我只是好奇,你們這幾位張相公的學生在旁,張相公為何理也不理。”蔣先明上前兩步,聲音卻壓低了些,“還是說,在張相公眼中,原有比你們幾位,更重要的學生?”

  “張相公來了。”

  “蔣大人這話是怎麽說的?”孟雲獻倏爾出聲,見蔣先明垂首,又笑,“張相公最討厭人哭哭啼啼的,七尺男兒當街無狀,他不理,又有什麽奇怪的?”

  蔣先明聞聲,再看向被他那幾個學生護在中間的張敬,縱然華發衰朽,依舊氣骨清傲。

  片刻,蔣先明鄭重再行一禮,這一番態度忽然又松懈許多,帶些尊敬,“懇請張相公勿怪,只因先明多年未忘您當初離開雲京前在城門處對下官那一番痛罵,先明今日誠心來迎相公,並非有意為難,十五年了,先明承認當初任雍州知州時,對逆臣徐鶴雪所行凌遲之刑罰實為民憤,也為吾憤,確有私心所致,大齊律法無剮刑在前,我先刑罰而後奏君,的確有罪。”

  “官家不是已免了蔣大人你的罪責麽?”有名官員小心搭腔,“您當日所為即是民心所向,快不必為此耿耿於懷,那逆臣叛國,若非凌遲,也該梟首。”

  “可我想問張相公,”

  蔣先明仍躬身,“您心中,如今是怎麽想的?”

  什麽怎麽想的?

  孟雲獻眼底的笑意淡去許多,但他沒說話,張敬的幾個學生正要幫老師說話,卻見老師抬起手來,他們一霎噤聲。

  天陰而青灰,雲鄉河畔柳樹成碧,瓦子裡的樂聲傳至禦街更為隱約,張敬雙手拄拐,闊別已久的雲京清風吹動他的衣袖,“那逆臣十四歲時,便已不再是我的學生了。”

  作為張敬的學生,賀童為首的幾名官員無不松了一口氣。

  要說朝中官員最怕的,還得是這位以剛直嚴正著稱的禦史中丞蔣大人,他手握彈劾之權,官家且許其以風聞言事,不必有足夠證據,哪怕只是隻言片語也能成為彈劾之詞,上奏官家案頭。

  再者,誰又能保證他今日這番詰問,不是官家授意?
  “下官蔣先明,敬迎張相公回京。”

  話至此處,蔣先明的神情更為恭謹,他朝這位老相公再度俯身。

  禦街上的官員們來了又走,簇擁著當今大齊的兩府相公往禁宮的方向去,守在道旁的官兵也分為幾隊,陸陸續續地離開。

  “徐子凌?”

  倪素在橋上看夠了熱鬧,才轉過臉,卻見身邊的孤魂身形好似更加單薄,天色陰沉日光淺薄,而他發呆似的盯著一處。

  “你看見誰了?”
    倪素又回頭,禦街上已經沒有什麽人影了。

  清風拂煙柳,滿河波光動,這是徐鶴雪離開好多年,也忘記好多年的地方,可是他此刻再站在這裡,過往種種,又明晰如昨。

  “我的老師。”

  他說。

  那是他十四歲那年,在永安湖謝春亭中,對他說“你若敢去,此生便不要再來見我”的老師。

  “你想見他嗎?”

  倪素問他。

  徐鶴雪不言,只是目光挪回到她的臉上,半晌卻道:“我這裡仍有你兄長的魂火,只要我將它放出去,便知你兄長行蹤。”

  這一路魂火毫無異樣,正說明倪青嵐並沒有離開雲京。

  他話音才落,倪素便見他輕抬起手,也不知施了什麽術,比火星子還要散碎細小的光痕從他袖中飛出,倪素順著它們漂浮的方向轉過身,看見它們飛躍至雲京城的上空,掠入重樓瓦舍之後。

  “要多久?”

  倪素望著那片瓦簷。

  細如銀絲的流光在徐鶴雪指尖消失,他的臉色更蒼白了些,衣袖遮掩之下的無數傷痕寸寸皸裂,殷紅的血液順著手腕淌進指縫,滴在橋上又化瑩塵,他強忍痛楚,聲線冷靜:“魂火微弱,也許要些時辰。”

  倪素回頭之際,他收攏袖袍,玄黑的氅衣也看不出血跡浸潤。

  “與我兄長交好的那位衍州舉子在信中提過他與我兄長之前在雲京住過的那間客棧,我們不如先去那裡?”

  “好。”

  徐鶴雪頷首。

  倪素一到慶福客棧,便照例要了兩間房,才在房中放好包袱,她便下樓與掌櫃交談。

  “小娘子誒,先前的冬試是官家臨時禦批的一場會試,以往可沒這先例,也是因著官家想迎孟,張二位相公回京再推新政,才辦了這冬試為新政選拔新人才,那些天不光咱們這兒住滿了舉子,其他客棧也是啊,那麽多人,我哪記得住您問的那麽一個人啊……”掌櫃被問得頭疼,連連擺手,“您要問我殿試的三甲,我還能跟您說出名姓來,只不過住在我這兒的,沒一個中的。”

  倪素沒問出一點兒消息來,更不知她兄長之前住在這客棧的哪一間房。

  天色漸暗,雲京的夜市顯露出有別於白日的另一番熱鬧,欞窗擋不住瓦子裡的絲竹之聲,倪素卻無心欣賞雲京這番與眾不同的風情,隻吃了幾口飯菜,她便擱下碗筷跑到隔壁房門前,敲了敲。

  榻上的徐鶴雪睜眼,他艱難起身,啞聲:“你進來。”

  倪素聽見他的聲音推門而入,桌上燃的數盞燈燭皆是她先前為他點的,她走近,見徐鶴雪坐在榻上,披起氅衣。

  “你的臉色不好。”

  倪素看著他,說。

  “沒事。”徐鶴雪撫平衣袖,遮住手腕。

  倪素在他對面的折背椅坐下,燈燭在側,她順手再點一盞,“我來是想問你,你的舊友叫什麽名字?如今芳齡幾何?”

  聽清“芳齡”二字,徐鶴雪倏爾抬眸。

  “倪素,我從沒說過故交是女子。”

  “不是女子?”

  倪素望向他,明亮的燭光裡,她依稀還能看見他衣袖邊緣的繡字,“對不住,我見你衣袖上的字跡娟秀,所以……”

  她理所應當地以為那位給他預備寒衣的,應是一個女子,畢竟一般而言,是沒有男子會在寒衣上繡一個名字的。

  “他有一位青梅,這繡字應當是出自她之手。”

  徐鶴雪說道。

  “是我會錯意了。”

  倪素赧然,看著榻上端坐的年輕男人,他蒼白文弱,連唇也淡得沒什麽血色,衣襟嚴整,風姿斐然。

  徐鶴雪正欲說些什麽,卻見她身後那道欞窗外絲縷銀光纏裹而來,其中卻並無他白日放出去的點滴魂火。

  他神色微變,本能地站起身,卻不防一陣強烈的眩暈襲來。

  倪素只見他一個踉蹌,便立即上前扶他,這一相觸,倪素握著他的手腕隻覺自己握住了一捧雪,冷得她一個寒顫。

  但倪素沒松手,將他扶到榻上,“你怎麽……”

  手指觸摸到冰冷且溼潤的一片,她的話音倏爾止住,垂眼才覺他藏在氅衣之下,雪白的衣袖染了殷紅的血跡,血珠順著他的手臂蜿蜒而下,弄髒了他瘦削蒼白的手,修長的指節蜷縮起來,以至於單薄的手背肌膚下青筋微鼓。

  無聲昭示他此時正承受著什麽。

  倪素松手,看著自己掌中沾染的,屬於他的血液一點點化為漂浮的細碎瑩塵,在燭火之間轉瞬即逝,倪素意識到了什麽,猛地抬眼:

  “你幫我找兄長,會讓你自己受傷?”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