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第128章 給我們長臉了(祝五四青年節快樂!
   第128章 給我們長臉了(祝五四青年節快樂!)

  “那麽文學獎的評選標準就這麽定下來。”

  “接下來的第四期、第五期的雜志尾頁上刊登評比啟事,讀者可以對我們初選名單的作品投推薦票,向編輯部寄信,或者打電話……”

  會議室裡,蘇予環顧四周,念出最終商定出來的《十月》文學獎各項具體細節。

  “如果沒有異議的話,那就散會吧!”

  此話一出,會議宣告結束。

  “章老師,留步。”

  方言喊住了章守仁。

  章守仁既是短篇小說組組長,也是散文組組長,當聽到石鐵生有篇散文要投稿給《十月》,不免驚喜道:“岩子,謝謝啊。”

  “不過……”

  “她已經把昨天發生的事都告訴我了。”

  騎著車,如約來到複興門外大街路南。

  方言跟著她來到客廳,就見萬佳寶指了指身旁的座位,示意自己坐下,接著遞上報紙。

  “《山楂樹之戀》的話劇登報了。”

  萬芳打開房門,“爸爸,岩子來了!”

  萬佳寶意味深長地看著他。

  “這沒問題,他讓我後天到家裡拿稿子。”

  “散文的題目叫《秋天的懷念》。”

  方言說石鐵生有一個不情之請,那就是希望作品能在第四期,也就是10月份這期發表。

  “這都多虧了您這段時間的指導。”

  章守仁詫異道:“這是為什麽?”

  萬芳一邊倒水,一邊說。

  “來啦。”

  方言定睛一瞧,《文藝報》上報道了這次燕大話劇文藝匯演,而且是高度評價,特別對《山楂樹之戀》,稱之為“突破題材禁區,重迎愛情話劇”,順帶提了嘴自己在其中的貢獻。

  萬佳寶說:“但是我沒教你,希臘戲劇、華夏戲曲和天竺梵劇是世界三大戲劇體系。”

  方言安排好一切,才離開出版社。

  方言接過水杯,萬芳笑道:“何止是我,封阿姨還特意打來一個電話,一直在誇你呢。”

  章守仁也不再多問,“那可要抓緊了,再過些天就要開會討論第四期的排版和布局。”

  萬佳寶上下打量,頗為欣慰道:“想不到你在戲劇和話劇上的進步會這麽大。”

  方言透露說在10月菊花盛開的金秋時節發表,對石鐵生而言,有著特殊意義。

  方言謙虛道:“還有您借給我的那些書。”

  “這不季老他們說,言之無罪,我就沒有顧慮地大放厥詞了。”方言嘿然一笑,“即便說錯了,我想看在您和老師的面上,也不至於追究我這個小輩。”

  萬佳寶語氣裡透著讚賞:“你能這麽想,很好啊,年輕人就要認真地想,大膽地說,放手地寫,何況你說的這些東西。並不是沒有一點道理,很有討論研究的價值。”

  “那敢情太好了。”

  方言喝了口水。

  萬佳寶轉告說,封鳳子等人希望他能把“世界戲劇體系”、“表演藝術體系”這些觀點,寫成文章,發表在《人民戲劇》、《戲曲藝術》、《文藝報》等報刊上。

  “先生,您是了解我的,寫小說我在行。”

  方言笑了笑,“寫論文……”

  “放心,不是讓你寫學術論文,點到為止,淺談即可。”萬佳寶擺了擺手,“只要你把你那套說法,能寫個清楚、自圓其說就夠了。”

  “我明白了,我這個是拋磚引玉。”

  方言恍然大悟。

  “哪有這麽昂貴稀有的磚頭。”

  萬佳寶不禁失笑。

  方言耐心地聽著,漸漸明白過來。

  “世界三大戲劇體系”的說法,拔高了華夏戲曲在世界戲劇中的地位,這本身就很有意義,相比起戲劇界,戲曲界更積極、更迫不及待地看到方言的這個理論問世,廣泛傳播。

  畢竟,80年代初,全國各地的戲曲劇種紛紛派演出團體,奔赴世界各國,遠播海外。

  世界戲劇體系的說法,太給傳統戲曲長臉了,聽上去就很高大上,對外宣傳也有面子。
    “有什麽需要幫助的地方,盡管找我們。”

  萬佳寶說,希臘戲劇方面可以找我,梵劇方面可以問季羨霖,戲曲方面可以找梅寶玖他們,至於文章其它問題,有封鳳子她們把關。

  好家夥,簡直是保姆級的安排!

  都做到了這份上,方言不寫是不行了。

  萬佳寶盯著他看,不禁感慨:“嚴格來講,伱隻算是我的半個學生,沒想到你沒沾我這個老師多少光,反倒是我已經沾你兩次光。”

  “您這話說的,太折煞我了。”

  方言搖頭失笑道。

  “哈哈,你啊,跟我進書房吧。”

  萬佳寶說:“聊聊《商鞅》的劇本改編。”

  萬芳也跟了進來旁聽,看到兩人談得熱火朝天,一個是《大秦之裂變》話劇的編劇,一個是電影的編劇,相互之間,碰撞出了火花。

  “又是電影劇本,又是理論文章,這次全國專業作家創作活動,我聽老丁說你也參加了。”萬佳寶忍不住打趣,“你可比我都忙啊。”

  方言說:“事雖然多,但好在沒有擠在一塊,有充足的時間,可以讓我一件一件做完。”

  “小說有頭緒了嗎?”

  萬佳寶關切道。

  “已經有點眉目。”

  方言把《那山那人那狗》的情節,言簡意賅地說了一遍。

  “鄉郵員,這個題材好啊,聽上去,還是一部鄉土小說。”萬佳寶眼前一亮。

  方言點了下頭,“確實是鄉土小說。”

  萬佳寶眼神黯然了下,“如果你老師現在還在的話,鄉土小說方面你可以去請教他,鄉土小說可是他最擅長的領域之一。”

  方言沉默不語,歎了口氣。

  沈雁氷的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描繪了鄉村生存現實和日常疾苦。

  “咳咳!”

  瞧著氣氛越來越凝重,萬芳趕緊出聲:“岩子,你這稿子打算發表在哪個期刊?”

  方言答道:“《燕京文學》。”

  萬佳寶眼前一亮,“我記得曾其同志曾任《燕京文學》的主編吧?”看到他點了下頭,於是建議,“到時候你的稿子寫好了,可以請他看一看,鄉土小說方面,他也很有建樹。”

  方言大為受教道:“謝謝先生指點。”

  萬芳繼續把話題轉移到輕松的方向,比如《山楂樹之戀》配得上更大的舞台。

  萬佳寶並沒有反對,但登上人藝顯然是不可能,倒是可以推薦到華夏青年藝術劇院。

  方言知道這是國家話劇院的前身,一點兒也不辱沒《山楂樹之戀》。

  甚至只要在全國大學生戲劇文藝匯演上,《山楂樹之戀》能取得前三名的成績,華夏青年藝術劇院不用出演員,直接給白若雪等原班人馬提供舞台,任她們自由發揮。

  “這個機會不是不可以給。”

  萬佳寶笑道:“不過要看燕大的《山楂樹之戀》辦不辦得到了。”

  “我相信燕大那幫學生不會讓我失望。”

  方言和萬芳互看一眼,會心一笑。

  氛圍漸漸地歡快起來,隨後一個下午,都在聊《商鞅》的話劇,相談甚歡。

  一直談到黃昏,目送著方言的背影消失在門口,萬佳寶意猶未盡,不禁感歎道:

  “我原本答應教他,是念在沈兄的情面上,沒想到他在戲劇上竟有這麽高的天賦。”

  “爸爸?”

  “沈兄收了個好弟子啊。”

  “爸爸,岩子不也是您的學生嗎?”

  萬芳寬聲安慰,雖然只是戲劇上的一字之師,但跟李堯堂一樣,半個老師也是老師。

  “呵呵。”

  萬佳寶聊以自慰道:“有這麽個學生,真的是給沈兄、李兄和我,長了面子。”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