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化工帝國1980》第282章 飼料廠反饋
  自始至終,張麗一直在強調一個詞,那就是‘有用的人’。

  如果許強這次飼料項目失敗,估計也就沒有後文了,但如果成功的話,雙方可以繼續合作,倘若許強能在多個技術項目上做出連續的貢獻,那麽就有了和常州政府談條件的資本,張麗的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

  “行啊,那咱們就等飼料的測試結果吧。”許強點頭說道。

  “我相信你會成功的。”張麗看了許強一眼,微微一笑說道。

  車子繼續行駛在路上,許強看著車窗外的風景,而張麗則從包裡拿出了鏡子,旁若無人的畫起了妝。

  應該說,張麗是許強看到過的活的最精致的女人,全身上下都是高檔時裝和首飾,用的化妝品似乎也是進口的牌子,而且她還很會化妝,妝容驚豔而不濃煙,身上散發出淡淡的香水味道,卻絲毫沒有嗆鼻的感覺。

  許強一直想通過對話摸清張麗的底細,但這個女人頭腦反應和口才都相當的好,只是說自己出生在一個小城市,除此之外,沒有透露出半點的家庭信息。

  幾個小時後,車子再次進入上海後,張麗直接在南京路的和平飯店下了車,和許強道別後,就安排司機把他送回機械學院。

  飼料的測試需要一個半月的時間,而趁著這段閑暇的時間,許強繼續開始撰寫各種學術論文。

  和後世一樣,這年頭的專家學者,為了提高知名度,職稱的評選,以及在各類評獎中脫穎而出,寫論文就是最簡單直接的手段。

  許強雖然已經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但是從資歷方面來說,還是太過單薄,在國內的化工領域名氣還不夠響亮,所以他也需要給自己打一些‘地基’。

  之前許強想承接8702軍用炸藥項目失敗,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張珍摸不清許強在這方面的技術能力,所以哪怕他已經成功完成了芳綸紙,獲得了國家級的獎項,可依舊無法完全獲得張珍的信任,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他的‘底蘊’不足。

  所以這一次,許強打算將寫學術論文當成一個任務,長期堅持下去。

  為了能承接8702項目,同時讓五機部為自己在上海建立專門的化工研究所,許強當前論文的主要方向,就是關於高能炸藥方面的。

  另外為了能提高自己論文的可信度,許強還專門重複了前世的一些相關實驗,理論結合實驗,讓論文的質感更高,並且將數據也都詳細的列了出來,方便其他人的檢驗和論證。

  其實軍用炸藥的研究,理論只是最簡單的第一步,甚至做出樣品也並不難,問題的關鍵是如何保持這種軍用炸藥的穩定性。

  幾乎所有的軍用炸藥,除了爆炸威力方面的性能外,還必須能量水平高、穩定性好、相容性好、感度適中、作用可靠,並且能夠長期存儲。

  在前世的時候,美國是最早在實驗室中完成CL-20炸藥合成的,然而因為穩定性的原因,一直無法量產,且成本非常的高。

  CL-20其最大的特性就是非常敏感,輕易碰撞都有可能爆炸,很容易給周邊人或物造成傷害。

  當初美國曾合成的全氮陽離子鹽,相關研發人員剛合成1克,防爆的實驗設備就被當場炸毀了。

  至於之前徐元明在BJ實驗室發生的事故,其實當時他已經找到新一代高爆炸藥的合成工藝,但最終在研究如何穩定這種炸藥的步驟上出了紕漏,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但是許強是掌握全套高爆炸藥的成熟合成以及生產工藝的,所以哪怕他不需要進行實驗驗證,也一樣可以拿出完成的技術方案。

  現如今,許強幾乎是保持一個星期一份學術論文的效率,然後將這些論文直接寄到五機部。

  通常來說,一個專家學者一年發表十篇以上的論文,其實就已經算得上是高產了,而許強目前的效率,簡直堪稱逆天。

  但實際上,國內也確實有學者達到過這樣的論文發表效率。
    在後世的統計中,來自西北工業大學的黃維院士,可以說是我國最高產的院士。據不完全統計,黃維院士的總論文數量已經達到2731篇,目前在國內的學者裡面排名第一。

  從1979年到北大讀書,到如今2023年在西北工業大學做研究,黃維院士在44年的時間裡面發表的論文數量超過2700多篇,這樣意味著每年都要自己發表或者掛名60多篇論文,每個月都要有五篇署名的文章發表。這樣確實可以說是我國目前最高產的院士。

  需要指出的是,這裡的論文總數既包含有學者自己發表的論文,也包括掛名發表的論文,還包括聯合發表的論文。比如研究生發表論文時導師需要掛名,和同行進行合作研發時,也可以進行文章署名。

  許強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通過大量的論文‘轟炸’,最終使自己拿到8702項目,同時在上海擁有自己的研究所。

  然而讓許強意外的是,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時間,許強連續給五機部郵寄了九篇論文,加上之前已經郵寄過去的論文,全部石沉大海,再無音信……

  ……

  時間轉眼來到了七月中旬。

  五機部那邊依舊是毫無動靜,許強依然沒有放棄,每天的任務依然是做實驗寫論文,這已經成為了他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而於此同時,CZ市政府的辦公樓中,隨著一陣高跟鞋的腳步聲,市長辦公室的門被推開了。

  “啊,張麗,有什麽事情麽?”看到來人是張麗,市長薛志勤立刻微笑著問道。

  “這是咱們武進縣紅星養殖場送來的飼料檢測報告。”張麗將一張寫滿了數據的檢驗單輕輕的放在了薛志勤的桌上,說道:“根據周邊養殖場的反饋,許強研發的新型飼料效果非常好,剛斷奶的子豬在40天的時間裡,平均增重68.5斤,而且長勢良好,沒有任何的疾病。”

  “額。”聽到這裡,薛志勤拿起檢驗單看了一眼,片刻後說道:“這個結果是好是壞,我對養豬這種事情不太了解。”

  薛志勤雖然也是從基層鄉鎮乾起的,但他任職的那個年代,當地還沒有大型的養殖場,村子裡的豬都是生產大隊散養的,吃的也都是麩皮和紅薯藤之類的雜食,通常都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出欄。

  “我之前去過一趟咱們武進縣的養豬場,他們的負責人專門給我做了介紹,為了這才飼料的測試,他們專門拿出十頭仔豬用許強提供的飼料進行喂養……”張麗頓了頓,接著說道:“從效果上看,許強提供的飼料確實增重效果明顯,同樣是40天的喂養周期,新飼料增重的效率,幾乎比傳統飼料要高出百分之四十多!”

  “啊,這麽好麽?”聽到張麗的講解後,薛志勤立刻露出了笑容,說道:“那你覺得這種飼料如果投放市場的話,效益會怎麽樣?”

  薛志勤他平時主要的工作還是行政方面的,他對商業方面的事情雖然也算是比較了解,但了解不深,對於鄉鎮企業的布局和發展,主要還是依靠下屬的建議,尤其是張麗給出的建議,所以如今的廠長鄉鎮企業能發展的如此之快,張麗可謂是功不可沒。

  “我之前整理過國內主要的飼料品種資料,在當前的國內,飼料產業還處在一個剛剛起步的階段,雖然很多地方都實現了規模化量產,但飼料技術落後,幾乎所有的國產飼料配方都是大同小異,也沒有在國內形成品牌效應。”張麗沉吟了一下,接著說道:“許強的這種飼料,從測試結果上看,效果確實非常的好,幾乎不遜於國外同類飼料的投喂效果,如果能夠大規模投放市場的話,很有可能會極大的促進國內養殖業的發展……”

  “那太好了!”薛志勤聞言,立刻站了起來,說道:“你馬上做一份飼料廠擴建的可行性方案出來,咱們先開會討論一下,然後在具體實施。”

  和其他的領導不同的是,薛志勤是個做事雷厲風行,講求效率的人,在得知新飼料確實好用後,他第一時間就打算擴建飼料廠進行量產。

  “如果想實現量產的話,咱們還必須要找許強進行合作。”張麗說道。

  “許強?他不是已經教給飼料廠如何生產了麽?還用再把他請過來麽?”薛志勤眉頭一皺問道。

  “他之前確實教會了飼料廠如何加工這種新型飼料,不過其中添加劑的配方並沒有給咱們。”張麗輕咬了下嘴唇,說道:“尤其是那幾桶發酵飼料用的液體,他說是紅糖水,於是後續飼料廠也按照之前的工藝在預混料中加入了一些紅糖水,結果幾噸的原料並沒有發酵成功,徹底浪費了……”(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