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家族崛起:從當爺爺開始》第109章 周蘭的雷利手段
   第109章 周蘭的雷利手段

  第二天一早,楊明志就帶著十幾個騎兵去了建寧衛,不過當天下午楊明志就回來了。

  周蘭隻讓他給楊正山帶回來一句話,那就是讓他不用管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安心擴建迎河堡即可。

  得到周蘭的回復,楊正山也就放下心來,既然周蘭如此說,那就說明周蘭心中已有計較,不需要他來操心。

  迎河堡的擴建速度很快,只是一個月的時間,迎河堡城牆加寬加高的工程就完成了,剩下只是堡內的房屋和街道建設。

  不過楊正山還是想更快一點,所以他從三山堡和襄垣堡調來了一批青壯幫忙。

  時間緩緩流逝,整個迎河堡就如同一個大型工地現場一般,所有人都在忙碌著。

  屯堡內,一個個光著膀子的青壯在建造房屋。

  屯堡外,河畔邊有三百騎兵正在訓練,屯田中有大量的婦女正在打理田地裡的莊家,山坡上,李二虎正帶著一群人在種樹。

  天氣越來越熱,木炭的生意早已停下,不過楊正山並沒有讓李二虎等人解散。

  所以當楊正山拿著迎河堡的店鋪出租時,屯堡內很多軍戶都動了心,都不需要他費勁,二十多家店鋪就一掃而空。

  而對於軍戶來說,若是有人追究,將他們改成商籍,他們估計會把這個人當菩薩供起來。

  到時候讓人去關城支幾個糖炒板栗的小攤位,也是一個不錯的小買賣。

  他們種的樹以松樹為主,同時還會種一些板栗樹、榛子樹、柿子樹、紅棗樹等等。

  士農工商,商戶的社會地位低下,可軍戶也差不多,甚至還不如商戶,最起碼商戶有錢。

  不知不覺間,時間來到了承平二十五年八月初八。

  這些商人都是屯堡內的軍戶,他們並不是商籍。

  至於會不會有人追究這些,其實沒有什麽好追究的。

  對於讀書人來說,經商是一種犯忌諱的事情,比如朝堂有明文規定為官者的家眷、親屬不得經商,商戶不得參加科舉。

  他們依然會燒製木炭,每月燒兩三次,雖然現在賣不出去,但可以先儲存起來,等到了冬天再賣。

  閑暇的時候,他們就會去山上一邊砍樹,一邊種樹,按照楊正山的要求,砍一顆,種兩顆。

  軍戶的子弟要戍邊,要在戰場上出生入死,而商戶雖然社會地位低賤,但不需要出生入死。

  軍戶要抽丁入伍,商戶可不需要。

  將近四個月的時間,迎河堡完成了擴建,不少軍戶已經住上了新的房屋,楊正山規劃的商業街也迎來了第一批商人。

  山坡上種不下了,就在山下的荒地上種。

  甚至還有很多人為沒有搶到店鋪感到惋惜。

  如果不是找不到太多的樹苗,楊正山都想劃出一片荒地裡專門用來種植板栗樹、榛子樹。

  種植松樹是為了燒製木炭,而種植其他的樹則是為了給軍戶多一些可食用的東西。

  然而事實上,那些官宦家族哪個沒有涉及商事,只是他們不親自參與而已。

  在楊正山的管理下,迎河堡是一天一個樣。

  很多人看不起商人,但卻做著商人才能做得事情。

  當然,就算是他們再惋惜,也不敢跳出來鬧事。

  如今楊正山在迎河堡的聲望已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地步,只要他一聲令下,迎河堡內無論男女老幼都願意為他赴湯蹈火,出生入死。

  今天是迎河堡內所有店鋪開張的日子,大家都跑去東門的商業街湊熱鬧去了,甚至還有不少周圍火路墩和烽燧的人也跑來湊熱鬧。

  一時間,迎河堡內熙熙攘攘,熱鬧無比。

  楊正山去商業街巡查了一遍後就回來了,他在那裡,大家都有些不自在,所以他就不在那討人嫌了。

  回官衙的時候他還帶回來一個人。

  羅裳,這位可是迎河堡商業街的大老板。

  雖然迎河堡的店鋪都租給了屯堡內的軍戶,但是他們售賣的貨物大部分都是羅裳提供的。

  而在楊正山的扶持下,羅裳如今的生意是越做越大了。

  楊正山在臨關堡開辦針線作坊,他幫著賣布鞋,拉訂單。

  楊正山在迎河堡燒製木炭,他幫著賣木炭,甚至還特意為此開了一家雜貨鋪。

  楊正山在關城抄底店鋪,他也跟著抄底,而且買的比楊正山還多。

  而羅裳也沒有忘記老本行,他又在關城的西城區和南城區分別開設了布莊和繡坊。

  與楊正山做生意,他反而是賺的最多的。

  這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他的生意規模翻了十幾倍,在關城內也算是小有名氣的商人。

  不過對於楊正山,他依然是畢恭畢敬的,因為他明白如今他所擁有的一切,都是楊正山給他的。

  人怕出名豬怕壯,羅裳的資產越多,名氣越大,盯著他的人就越多。

  若是沒有靠山,他很快就會被人吃的一乾二淨。

  楊正山就是他的靠山,雖然楊正山只是個千戶防守官,但是楊正山背後有周蘭,而且他在梁儲那裡也是掛上號的人。

  “大人,我聽說建寧衛有些不太平!”

  進入書房,羅裳立即為楊正山端茶倒水。

  “是有些不太平,不過你不用擔心,再不太平也影響不到你!”楊正山不在意的說道。

  建寧衛的不太平都是周蘭搞出來的。
    這女人是真的狠。

  短短幾個月,她幾乎把建寧衛犁了一遍。

  建寧衛指揮使同知劉瓊和葉兆權,赤山堡守備裘鎮,瑞州城守備關山河全部讓她給趕走了。

  就連謝山河去找她幫關山河說項,都被她給頂回去了。

  據說慶王還給她寫過信,最後也沒有任何下文。

  甚至有人在朝堂上彈劾她,結果也是不了了之。

  對此,楊正山只能說一句牛逼。

  至於針對他的那個段和順,楊明志送信過去的第三天,這家夥就被下獄了,罪名克扣糧餉,殺良冒功,貪墨軍糧等等,反正夠砍頭的。

  本來楊正山還擔心周蘭會應付不來,結果卻再次刷新了他對周蘭和寧國公府的認知。

  周蘭確實有在重山鎮橫衝直撞的底氣。

  羅裳聽楊正山如此說,也就放下心來。

  他倒是不怕建寧衛的事情影響到自己,他是怕影響到楊正山。

  因為他相信哪怕自己被人吃乾淨了,只要楊正山還在,他這一大家子就不至於餓死,可若是楊正山倒了,那他也會很快被人吃乾抹淨、

  這是他與楊正山結識一年多來,對楊正山人品的信任。

  “你最近可有什麽困難?”楊正山隨意的問題。

  如今無論是臨關堡的針線作坊,還是迎河堡的木炭生意,都不需要楊正山來操心,所以他與羅裳也就不再說生意上的事情。

  羅裳想了想,說道:“大人,我這裡還真有個困難!”

  “什麽困難?”楊正山問道。

  “是關於布匹的,大人可能不知道,我那布莊的布匹都是蘄州城羅家提供的,以前我只有一家布莊,羅家提供的布匹足夠我售賣,可如今我已經有三家布莊和兩家繡坊,羅家給我的布匹就不夠了!”

  羅裳簡單的說了一下自己遇到的困難。

  其實就是貨源不足。

  “蘄州羅家是?”楊正山有些好奇的問道。

  蘄州位於靖安府南邊,坐落在長青山的尾巴上,就是楊家村後山所在的長青山脈,並且境內還有蘄河流過。

  由於其地理位置特殊,蘄州城就成為了遼東地區水陸交通的匯聚之地,

  南來北往的商客想要進出遼東地區,幾乎都要經過蘄州城。

  因此,蘄州城也就是成為了遼東地區最繁華的城池。

  楊正山知道蘄州城的繁華,但他沒聽說過蘄州羅家。

  “蘄州羅家與我是族親,不過羅家家大業大,我這樣的族親高攀不上他們,我有一個堂兄為羅家打理生意,這些年都是他在幫我運送布匹!”羅裳解釋道。

  家大業大!

  也就是富商了。

  如果是官宦家族,那就該說是書香門第,若是武道家族,那就該說武運昌隆。

  至於族親,這種關系其實很不靠譜。

  如楊家村所有楊姓之人都是他的族親,可是有些人他連名字都叫不上來。

  再比如盧舟還是安寧盧家的族親,可是盧舟只能在鐵匠鋪裡做個鐵匠。

  “布匹!”楊正山想了想,說道:“這個我可以幫你聯系一下,不過我也不確定能不能聯系到貨源。”

  說到布匹,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梁三爺。

  梁三爺可是他的親家,自與梁家訂婚後,這一年多的時間,楊正山也沒有忽略這位未來的親家,逢年過節的都會送上一份節禮

  同樣,梁三爺也沒有忘記他,經常寫信過來。

  梁三爺有靖安梁家的路子,他雖然是梁家的庶子,但幫忙從梁家調一些貨源應該沒有問題。

  這對梁家也是一件好事。

  如果梁家的路子走不通,他還可以問問盧家那邊。

  盧家雖然不做布匹生意,但他們是安寧縣的地頭蛇,他們與很多世家大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說不定盧二爺有辦法找到一條布匹的貨源。

  “那就麻煩大人了!”羅裳沒有拒絕,也沒有推辭,很自然的接受了楊正山的幫助。

  如今他與楊正山算是達成了默契,楊正山做他的靠山,他給楊正山辦事。

  這樣的關系都不需要明說,楊正山和羅裳心裡都已經明白了。

  就比如這一次迎河堡的商業街,楊正山只是讓楊明浩走了一趟關城,羅裳心裡就明白自己該做什麽了。

  隨後楊正山寫了一封信讓羅裳帶走了。

  羅裳回到關城後會將這封信交給盧掌櫃,而盧掌櫃再將這封信交給盧家的商隊,由盧家的商隊帶回安寧縣交到楊正祥手中,最後楊正祥再派人送到梁三爺手中。

  雖然關城距離安寧縣只有三百多裡,可要送一封信最少也要花費四五天的時間。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