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真不會修仙!》第104章 授籙
  第104章 授籙
  清早,白雲觀卻是比尋常時候更是熱鬧。

  不少香客聽聞白雲觀有大事,就不辭勞苦的朝山上趕來。為的就是看一看這白雲觀難得的盛會。

  這山上山下,叫賣的販子多。提籃趕路的香客也多,都是人頭攢動,沸反盈天。

  白雲觀的道士們則是穿好法袍,面色喜氣的往來。

  這法袍飄然,叫人目不暇接。綠色龍紋寶塔法袍,青色鬱羅簫台法袍,紅色五龍麒麟法袍,皆是琳琅滿目珠光璀璨。行走於宮觀之間,皆有香客禮拜。

  這等浩大的儀式法會,尋常時候很難見到。香客們也不知道今日這白雲觀會有什麽好事發生,皆是來湊個熱鬧。

  李道玄穿著藏青色道袍,頭戴莊子冠,腳下穿著祥雲繡錦靴。

  對著銅鏡一照,好個明眸白齒的美少年。

  今日是他授籙的時日,也是正式成為道士後,再進一步的時候。往後道門名冊薄上自然是會有他的名字。行走於外面,更受得起別人喚他一聲道長。

  道門中對待正式成為道士卻是有不同方式,正一乃是授籙,而全真則是受戒。

  全真受戒,常於出家道士。上離父母之親,下辭祖宗之嗣,棄榮華富貴兒女私情,靜修玄業,一心向道。此即為出家。李道玄曾知道的諸多出家當道士的言論,多也是指的此。

  謂之一人出家,九族沾恩。受初真戒條,稱“十戒弟子”,號簡白道士。這便是全真受戒。

  與全真相比,正一則是大有不同。授籙者,需已受傳度,名登天曹,拜三師,授籙職,展道法,成為可在法壇上與“神靈”溝通的玄門弟子,即擁有行法憑證的法官。

  按照《天壇玉格》所說,李道玄這等初次授籙之人,應是受“太上三五都功經籙”。需通曉《早晚功課經》,誦讀《老子道德經》、《度人經》。得六、七品職銜。

  若再道法精進,可繼續加籙。最高可得“上清大洞經籙”,簡稱“上清籙”。乃是天師方才可得。

  便是老道這等被世人尊稱為真人之輩,也隻授了“上清三洞五雷經籙”,乃是屬正三品職銜,號“三洞真人”。

  不談這麽多,李道玄整理好衣物後就推門而出。

  李延明穿著道童的常服,跟隨在李道玄身後。這幾天他也是將白雲觀四周看了遍,每每都是埋在那道經書海中入了迷。尋常伴童都是照顧少爺的,可到了李道玄這裡就是他照顧李延明這小子。

  小子有股好學的勁,總是會挑不懂的字來問他。李道玄見他好學,自然是願意教。這筆墨紙硯也任他用著,叫他不要忘了學習。

  李延明對於這等機會是感激不盡,不僅沒有仗著李道玄的話而肆意揮霍,反而是更加節約用紙。

  往往一張白紙能夠用上幾遍,李道玄幾次無意中看他練字的方法。

  這小子練字,先是用筆蘸清水在桌上寫上幾遍,然後再沾清水在白紙上寫一遍,然後將白紙晾乾,再沾墨汁認真的寫一遍。如此就能一作多遍來寫,避免浪費紙張。

  這般情況見了幾次後,李道玄還說了他不用太過節約。誰知李延明卻是一副小大人的模樣,認真告訴李道玄:紙太貴了,少爺願意給他恩惠那是因為少爺人好,而不是他能浪費紙的原因。他若是聽了少爺的話就能為所欲為,那樣反而是壞了少爺的恩情。若做人如此,他不如回到李家村去放牛算了。

  李道玄聽到這話當真是感歎,這年頭熱愛學習的孩子當真是懂事,知道得人恩惠並非理所應當。所以就對李延明讀書一事就甚是放寬,就算是觀中道藏也會借給他看一二。

  對這事老道自然是也是願意,畢竟如此刻苦讀書的孩子,誰不歡喜呢。

  有時候李延明對於觀裡的一事科儀之事好奇,李道玄也會解答一二。觀中的師兄師弟們對於李道玄這個小跟班,態度也十分友善。
    “少爺穿著這身道袍可真好看。”李延明笑嘻嘻的拍著馬屁道。他抱著一本書跟隨李道玄左右,從人群中擠過,朝著宮觀走去。

  參加授籙的自然非他一人,只不過老道順便還要收親傳弟子。所以這次儀式自然是舉行的熱鬧些。

  李道玄也聽老道說他,他這一輩子就收過兩個親傳弟子。一個和人鬥法死在了外頭,一個叛出了師門隱於江湖裡。如今收李道玄,算是老道這輩子最後一個親傳徒弟了。

  “為師過往教出兩個弟子,也不爭氣,隻怪為師當年教導無方。你天賦比之前兩個師兄是高出萬倍不止,將來的前途不可限量。為師我知道你品性純善,但也還是想告誡一句。天下萬般難事,唯有不負初心最難。”老道諄諄教誨道。

  李道玄自然是明白,還朝著老道認真一拜。不管將來如何,老道都是他的師父。

  略是感歎一聲,就看到十來位穿著與他相同道袍的弟子正手持木笏,拿著文書,正站立於玉皇殿外靜候。

  玉皇殿乃是白雲觀的正殿,如此盛會,自然需在玉皇殿中進行。

  這些都是來授籙的道士,有的修行十數年,年紀比李道玄大的多。只是這習道之途自傳度後遲遲未曾精進,所以不被授籙。有的則是一直沒有授籙的機會,趁著這次白雲觀舉授籙儀式,便受了推薦,前來一起授籙。

  按照道門所說,授籙之後才能作法顯靈。才能斬妖除邪、拔度生靈、救濟困厄。

  這些老道都覺得這些是屁話,若是什麽都要授籙才成,天下哪來的那麽多民茅法脈。雖然說民茅有民茅的規矩,例如“過教”,其形式方法與授籙完全不同,但不是一樣可以作法顯靈嗎?

  授籙無非是拜師門。入了師門之後,就受師門約束和保護,這才是授籙的本質。

  李道玄與眾位師兄打了個招呼,站在了最前方,畢竟他年紀最小,個頭也是最矮。而且在這白雲觀中最是受老道喜歡,大夥大抵也聽說了些,暗暗覺得這師弟可能非同一般。

  站在玉皇殿前,眾人圍觀。李道玄開始還有些拘束,慢慢的也就適應了。

  等到日上屋簷,殿裡鍾鼓聲響起。李道玄就與眾人朝著殿內走去。

  四面皆是道士持笏而站,殿前老道紫衣加身。身旁則是左右各站一同為紫袍的道人。

  這皆是授籙的三大師,乃是傳度大師、監度大師和保舉大師。

  其中白須的道人乃是九霄萬福宮的真人,能位列三大師之一,地位自然是可想而知。

  另一位則是一頭白發,亦是年歲之人。他們與老道笑談,也不知在說些什麽。

  他們看到李道玄等授籙弟子進來,皆是正色面對。

  玉皇殿內,燭火閃爍。左右兩面諸般神仙端坐,正殿中玉皇大帝面目慈祥。

  在殿中兩側,左右各自並列三位黃色大花法袍道人和三位紅色大花法袍道人,分別是本次授籙儀式的護道法師、護經法師、護法法師、護籙法師、護戒法師和護壇法師。

  其身後又各站六名身著紅色小花法袍的道士。再後一排身著經衣的經懺師肅穆而立,再往旁便是一眾青色道袍的授籙道士們。

  此等場景,當真是眾目霍霍,經文傳唱。鍾鼓聲樂耳,道門聲勢浩浩蕩蕩。白雲觀一眾道長真人,皆是聚在此處。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