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舉漢》第210章
  第210章

  臨湘外圍,一共有兩座衛城,一是位於臨湘西北的北津水城,二是湘水西岸的三石戍城。

  荊州大軍兵臨城下後,張羨為了集中兵力應敵,放棄了湘江對岸的三石戍城,北津水城則得到了加強,與臨湘成犄角之勢。

  北津水城,顧名思義,臨湘水而建,舟船可直抵城下,北津水城除了肩負拱衛郡城臨湘的重任外,亦是長沙,乃至整個荊南地區最重要的口岸。

  當蒯越率領大軍圍攻臨湘時,蔡瑁同時也對北津水城發起了進攻。北津水城不管是城防,抑或兵力,都遠遠比不上臨湘,城中將士在抵抗了蔡瑁水步大軍整整三個月之久後,宣告失守。

  蔡瑁為人驕豪自喜,打下北津水城,在蒯越面前頗顯志得意滿,又見臨湘堅固,倉促難克,不禁生出了南下的心思。

  他雖然是荊州軍的統帥,但此事不是他一個人就能決定的,必須要得到蒯越的首肯才行。

  近來蒯越的心情不是很好,啃不動臨湘這塊硬骨頭只是其一,其二是大軍南下日久,軍中開始滋生疾病。

  長沙原本就是卑濕之地,瘴氣橫行,丈夫早夭。荊州軍士卒多是來自江北、漢沔等地方,不服荊南水土,加之圍城期間,士卒長期露宿野外,亦容易患病。

  目前軍中士卒患病者多達數百人,主要的症狀有腹疾咳喘,泄下流腫等。幸虧如今乃是冬季,處於疾病的低發期,等到明年春夏之間,情況將會更糟。

  “德珪你想率水軍南下?”蒯越正襟危坐於軍中大帳主位,皺著眉頭望向下首的蔡瑁。

  “沒錯。”蔡瑁微微頷首,不慌不忙道:“你我皆心裡清楚,臨湘很難短時間內攻陷,與其困頓城下,不如另辟捷徑。

  張羨為對抗我等,已將零陵、桂陽二郡兵力抽調一空,而今二郡空虛,正是我等難得的良機。異度你率步騎繼續圍困臨湘,我則率水軍南下,以我水軍兵船之眾,二郡必定會望風而降。

  零陵、桂陽二郡一下,等於是斷了張羨的手足,屆時其僅剩下臨湘一座孤城,外無援手,內則交困,城破之日不遠矣。”

  蒯越眉頭緊鎖,他知道蔡瑁心裡打著什麽主意,無非是想要多立功勳,然而他認為,此時南下多有不妥,搖頭道:

  “零陵、桂陽二郡對我等而言,無關痛癢,只要長沙一下,二郡自會順服。相反,如今張羨尚在,你率水軍南下,必會受到二郡士民的敵視。原本作壁上觀的二郡將烽火四起,到時候,我等必會深陷泥潭,疲於應付。”

  此舉在蒯越看來無異於自討苦吃,明明只需要應付張羨一個對手,何苦要南下招惹零陵、桂陽二郡,為自己惹一身騷。

  蔡瑁聽得心中有些不快,沉吟一聲道:“此事有利有弊,我以為利大於弊。況且,我欲率水軍南下,不單單是為了零陵、桂陽二郡,還有酃縣的劉仲達。”

  “劉仲達……”蒯越臉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劉景劉仲達之名,他自然不可能沒聽過,畢竟,這位可是被襄陽南北士人公認的,荊州年青一代士之冠冕。

  其人才器非凡,智略超人,對天下大勢可謂是了若指掌,劉表稱其“機鑒先知,有若鬼神相助。”鄧羲認為他有“王佐之才。”其師宋忠亦讚其為“國器。”

  當初劉表深愛其才,為了招攬他,稱得上是費盡心機,州刺史部、鎮南將軍府接連征辟,最後甚至破例舉其為“茂才”。

  可惜卻被張羨搶先一步舉為孝廉,為此,一向以儒雅溫厚示人的劉表,亦不免在人前大發雷霆,由此可知其對劉景的重視程度。

  蒯越此番南下,臨別之際,劉表曾特別叮囑他,勿傷劉景性命。偌大個長沙,有此待遇者,不過一二人而已。

  在蒯越看來,劉景固然才智傑出,但他不過是一縣之長,根本影響不到整體大局,他若是肯置身於事外,自然無憂性命。

  然而蒯越發現他小看劉景了,據吳巨等長沙降人匯報,巴丘一役後,長沙一部分敗軍,包括其族兄劉宗等人,沒有選擇返回臨湘,而是南下酃縣投奔他。目前其麾下至少有三四千人,船艦數十艘,勢力已然不可小覷。

  更關鍵的是,酃縣地處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之交,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加上劉景在荊南有著很高的名聲與威望,若是放任不管,勢必會對他們產生不利影響。

  蔡瑁見蒯越默不作聲,繼續道:“劉仲達其人,想必異度你也知道一二,為人頗有才略,而其所在的酃縣,乃是零陵、桂陽二郡北方的屏障。今劉仲達擁重兵、扼要衝,對我等招攬不屑一顧,其心意昭然若揭。像這樣的禍患,必須盡早根除才行。”

  蒯越臉上露出認真之色,他又不是一個瞎子,像劉景這樣實實在在的威脅,他不可能看不到,只是之前他們被絆住手腳,暫時抽調不出兵力應對劉景。

  蒯越仍然反對南下零陵、桂陽二郡,不過酃縣的劉景,則有必要提前將其扼殺之。

  蒯越心中有了決定,開口說道:“德珪所言不無道理,劉仲達對我等確實是一個威脅。”

  蔡瑁聞言先是一喜,繼而問道:“那零陵、桂陽二郡……”

  蒯越決定采用拖字訣,微笑道:“得隴方能望蜀,德珪何不等打下酃縣,擒獲劉景,你我再商議也不遲。”

  蔡瑁不由站起身來,豪氣乾雲地大笑道:“異度委實多慮了,我水軍大艦數百艘,戰士萬人,區區酃縣小城,如何能當我雷霆一擊?劉仲達若是自恃小才,敢行螳臂當車之舉,那就休怪我不顧將軍的囑托了。”

  蒯越見蔡瑁有些得意忘形,忍不住提醒道:“劉仲達盛名之下,豈能無因?德珪千萬不可大意。萬一受挫……”

  “受挫?異度難道認為我會陰溝翻船?”

  蔡瑁心中頗是不以為然,劉景只是一個二十歲的毛頭小子,就算小有才略,也僅止於坐而論之,對他能有什麽威脅?難道僅憑一張嘴,就能勝過他的水軍?

  蒯越心有不喜,幾次欲言欲止,終是沒有說出口。蔡瑁性格便是如此,旁人的勸說根本起不到作用,反而會惹他厭煩。

  不過蒯越也沒有太過擔心,蔡瑁性格驕豪自喜,不納人言,可他並非是一個無能之輩,只要不出昏招,以眾凌寡,劉景就算有再大本事,也只能束手就擒。

  兩人之後討論起出兵的時間,自八月初一興兵以來,蔡瑁的水軍數戰徹底擊潰長沙水軍,之後又馬不停蹄攻打北津水城。幾個月下來,士卒早已是強弩之末,這時南下,必會導致士氣大衰,怨聲載道,士卒戰鬥力也甚為堪憂。因此,兩人決定休息兩個月,明年二月,再南下酃縣。

  …………

  酃縣,鍾水鄉。

  劉景站在岸邊,看著一艘嶄新的艨艟大艦被眾多船工費力地拖拽下水,不由連連搖頭,這種方法實在是太不方便了,因此他決定建造一座乾船塢。這也是他此次前來鍾水鄉的目的之一。

  只是建乾船塢可不是一個小工程,估計要到明年才能投入使用,而且因為是新鮮事物,以積累經驗為主,建造的乾船塢規模有限,短時間內肯定指望不上。

  自從將臨湘以南數十家船場遷移至鍾水鄉後,似今天這樣的場面,每天都要發生無數次,戰艦就像下餃子一樣下水。

  這絕不是誇張之言,製約造船速度的,從來都不是造船本身,而是木料。

  用於造船的木料,需要沉塘或者陰乾,時間以年為單位。造船就快多了,只要有足夠的木料,十天半月就能拉起一支艦隊。

  比如晉代的始興太守徐道覆,其陰有異志,欲造船艦,派人上山伐木,對外聲稱要到下遊販賣。後謊稱勞力少,難以運達,便在郡中賤賣,價錢減低幾倍,士民貪圖便宜,賣衣物而買木材。

  後來徐道覆起兵反叛,便根據當時的賣券,向百姓索回木料,後招募船匠,僅僅十日之間,便裝出一支規模龐大的艦隊。

  劉景從臨湘遷來的數十家船場,都有不少木料存貨,是以短短數月之間,各式船艦接連下水,使他的艦隊得到了極大提升。

  這一批船艦,造價堪稱天文數字,劉景只能支付三成酬勞,另外七成,以土地及船場抵償了一部分,其余則統統打了欠條。

  其實以現今長沙的情況,劉景完全可以像徐道覆一般,采取強取豪奪的策略,畢竟是吃人的亂世,哪有道理可講?但這種事他實在做不來。

  劉景在鍾水鄉一連待了數日,直到乾船塢開始動工,他才啟程返回酃縣。此時,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已經即將臨近尾聲。這一年,天下雖說紛擾不斷,可若是與明年一比,就不免小巫見大巫了。

  明年,即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紹除掉北方的心腹大患公孫瓚後,舉四州之眾,十萬大軍,南下中原。

  而曹操,也會在這一年覆滅勁敵呂布,納降張繡,解除後顧之憂,北上與袁紹放手一搏。

  這就是三國最著名的戰役之一,官渡之戰。

  這是一場決定未來北方格局的大戰,劉景作為現代之人,當然知道曹操將會笑到最後。

  不過袁紹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使官渡戰敗,且病死的情況下,曹操仍然花費了足足八年的時間,才徹底解決袁氏。

  這意味著劉景還有足夠的時間,八九年時間,他至少會擁有荊南四郡,他對這點深信不疑。

  建安四年的正旦一過,劉景目光便聚焦北方。

  去年,劉祝受到他的指派,率領艦隊進駐並接管了衡山鄉。劉景之所以選擇劉祝,最大的原因是他手中掌握著臨湘的情報網。

  劉祝出身市井,曾以偷盜為生,對情報等事頗為熟悉,劉景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有意培養他這方面,特別是在劉景離開臨湘,赴任酃縣後。

  劉景曾派他前往襄陽,探知情報,那次歪打正著,正好趕上妻族鄧氏南遷,從而一同歸來。

  沒過多久,劉景便又將他派往臨湘,主持遷移士卒家眷及船場事宜,直到荊州軍兵臨城下,才重新回到他的身邊。

  衡山鄉距離臨湘更近,方便探知情報,劉祝乃是不二人選。

  劉祝也沒讓他失望,正月之後,陸續傳回消息,開始只是隻言片語,慢慢的,消息越來越詳實,引起了劉景的高度關注。

  臨湘近日有傳言,蔡瑁不久後將會率領荊州水軍南下,討伐酃縣以及零陵、桂陽二郡,此事劉祝已經探知清楚,最早是從荊州軍軍營內傳出,劉祝推測這個消息十有八九是真的。

  兩人所見略同,劉景不敢怠慢,第一時間召集眾人商議對策。

  劉景原有水步軍七千余人,後來又有長沙殘余水軍加入,以及近幾個月大造舟艦,征召棹卒,人數已然接近萬人大關。

  若不是劉景費盡口舌說服了零陵、桂陽二郡,從而得到緊缺的糧食,他想要依靠酃縣一地供養這麽多人,無異於癡人說夢。

  劉景麾下勢力膨脹極快,若是一般人,肯定會消化不良。

  所幸他從幾年前就開始布局,族兄劉修以治軍為長,這些年練出了一支一千五百人的精兵,說實話,隨便從中抽調一個百人屯,就能撐起一營的架子。

  但劉景麾下能夠獨領一營的將領,就十分匱乏了。

  身邊親信數來數去,也不過就劉宗、劉修、蔡升、馬周幾人可堪一用。

  對於韓廣,劉景心中仍有顧忌,可其軍事才能,正是他所需,便也授予其一營人馬。

  今年正旦一過,劉景不得不拔苗助長,令族弟劉亮也掌管一營,他今年已經十八歲了,勉強能夠一用。

  至於剩下的嚴肅、於征二人,嚴肅目前基本接管了酃縣的政務,整日忙得不可開交,而於征,則幾乎成為劉景的保鏢,他身邊也需要這樣一個人。

   感謝“xuxu523”的打賞感謝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