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舉漢》第114章 襄陽
  第114章 襄陽

  長沙郡治下共有十四縣,而郡城臨湘以北,僅有羅縣、益陽、下雋、漢昌四縣,劉景船隊從臨湘啟程出發,順湘水北上,直至離開長沙境內、進入長江,途中只會經過羅縣一地。

  羅縣距離臨湘約二百裡,漢代舟船在江中順流而行,輕船每日可行八九十裡,重船每日可行六七十裡,劉景船隊皆載滿人、貨,無疑歸於重船之列,需要至少三天才能航行到羅縣。

  不過湘水作為長沙的母親河,沿途兩岸歷來人煙稠密,倒也不用擔心找不到地方過夜。

  現今羅縣縣長乃是與他積怨甚深的吳巨,此人還兼領長沙北部都尉,掌握兵權,雖然劉景知道他未必敢如何,但小心無大錯。在途經羅縣境內休整時,他下令船隊嚴加戒備,購買補給後,次日一早便匆匆離開。

  吳巨是真不知道也好,是假裝糊塗也罷,總之他始終保持沉默,沒有借機生事。

  劉景船隊又航行兩日,進入洞庭水域,由於不遠處的巴丘就有大批長沙駐軍,是以此地雖有強盜賊寇出沒,卻不成氣候,總體來說,這一段航程還算安全。

  區雄就在巴丘服刑,當然,他是長沙豪傑大人,名義上是服刑,實則是入軍中為部伍。

  聽人說區雄目前正在守江,船隊經過巴丘時,劉景並沒有看到他的人影。

  一過巴丘,便入了長江水域。接下來前往襄陽,有兩條路,一條是順長江而下,再經由漢水北上襄陽。另一條路則是直接通過雲夢澤北上,經由夏水入漢水至襄陽。

  進入長江,船隊的行進速度相比湘水時,提升了差不多有三成之多,船隊在沙羨經停一日,轉入漢水。

  因為是重船溯流,劉景船隊在漢水的行進速度大幅下降,經過多日航行,等到抵達襄陽時,已經是九月下旬。

  劉祝之前就是貪圖這條“捷徑”省時省力,去時又不曾吃大虧,以致船隊返回時麻痹大意,前後數次遭到雲夢澤水賊的圍攻,死傷達二十余人。

  船隊停於襄陽城北漢水邊,劉景雙腳重重踩上陸地,不由長舒一口氣,這一路上是沒遇到什麽危險,可連續二十幾日的長途航行,還是讓他心裡大感吃不消。

  荊州之中心,在帝鄉南陽;南郡之中心,在江陵;漢水之中心,在鄧縣。相比而言,襄陽僅僅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縣城。

  其實襄陽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城市,直到西漢時期才置縣,一共才幾百年時間,還沒有漢朝歷史久遠,原本名聲不著,規模有限,並不被世人熟知。

  雖說他這次帶的人是有些多,可憑借他長沙郡主簿的身份,應該不會被都亭拒之門外。

  前身在襄陽遊學兩載,曾先後寄宿賴恭、宋忠、潘濬家中,他這次隨從甚多,當然不能再住他人家裡,民間逆旅環境奇差,遠不如官方都亭。

  應該說劉表的眼光非常準,未來數十年,風雲際會的三國時期,襄陽將會一躍成為天下矚目的焦點,這裡發生了太多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而今有了劉景這個變數,未來又將會如何呢?

  相比之下,劉亮就顯得輕松多了,他過去沒少隨父親泛舟瀏水、捕魚捉蝦,因此分外從容。蔡升也還好,唯獨馬周,他是一個天生畏水的旱鴨子,這一路上可把他折騰壞了,如果不是怕人笑話,他絕對會毫不猶豫下船乘馬,獨自走陸路來襄陽。

  而隨著劉表單騎入荊州,將治所遷至襄陽後,其地位才開始凸顯出來,如今襄陽毫無疑問是荊州的中心。

  從船上放下數輛車馬,劉景帶上眾多禮物,進入襄陽,除了蔡升、馬周、劉亮外,他隻帶了二十名士卒隨行。一來船上寶貨眾多,需要留下足夠的士卒護衛船隊,二來也是避免引起襄陽方面的不快,畢竟三百名士卒確實有些過於扎眼。

  第二條路遠比第一條路快捷,只是缺點也很明顯,首先夏水並非時時暢通,故泰山太守應劭所著《十三州記》記載:“江別入沔為夏水,源夫夏之為名,始於分江,冬竭夏流,故納厥稱。”夏水夏流冬竭,頗有不便之處。另外雲夢澤盜匪極多,走這條“捷徑”需要承擔不小的風險。

  劉景乘坐的並非普通馬車,而是長沙郡府的軺車,軺車乃是傳車的一種,又持“尺五寸木傳信”,因此襄陽郭門的門卒稍稍檢查了一下,就對劉景車隊放行。

  劉景坐在車中,順窗望外,遙望襄陽城郭風光,與記憶一一對照。

  襄陽城的前身是楚北津戍,乃是一個大型軍事渡口,其北臨漢水、南接襄水,夾於二水之間,東北一帶“皆緣城為堤,以防潰決,謂之大堤。”漢水北岸又有樊城,周回四裡,與襄陽城隔江對峙,互為犄角,盡有地勢之利,可謂是天下首屈一指的堅城。

  他之所以這麽做,是因為他這次乃是為迎接未婚妻而來,這樣的大喜日子裡,戰鬥能避開就盡量避開,見血死人,終歸是一件不太吉利的事情。

  面對劉祝的請示,劉景毫不猶豫下令船隊順江而下,走相對安全的長江、漢水路線。他倒不是害怕與雲夢澤水賊交戰,他此番帶來了三艘鬥艦、三百士卒,雲夢澤水賊若是敢對他的船隊意圖不軌,撲上來撕咬,絕對會崩掉一嘴牙齒。

  劉祝則留在船上主持大局。

  劉表入主荊州以來,時局頗為安寧,無戰亂之憂,關中、兗、豫來投者絡繹不絕。

  為了容納這些海內之士,劉表另擇一塊空地,建起一座規模十倍於過去的都亭,院落屋宇,鱗次櫛比,一時之間,進出於都亭者皆衣冠士大夫。

  劉景車隊順利抵達新都亭,遞交傳信,沒過多久,都亭亭長便匆匆趕至。

  劉仲達之名,他可謂如雷貫耳,這一年來,都亭中的南北士子常常談及劉仲達之名,稱其為荊南士之冠冕。這樣的大人物,此來襄陽,必會受到劉表的召見,他哪敢不用心接待。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