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玄渾道章》1672.第1671章 百半見師顏
  第1671章 百半見師顏

  張禦雖然又一次看到了這位老師的身影,但物是人非,一晃不覺,已然四十余年過去了。

  草廬之中不止一人,有不少人送來了一筐筐的果蔬,並與他作揖告辭。

  這應該是當初鎮子受到神異力量威脅,所以鎮中居民都是準備遷走了。

  還有一些人過來辭別的,這些有的也是這位的學生。

  以往鎮中的在此讀書得人也有百十人,不過通常讀個幾年,等年歲稍大一點,就去府中社學讀書了,若是學業有成,那就去了瑞光,多數人都是回來種田務農,或是擔任鎮吏。

  這些人與他交集也不算多,因為他當初是被單獨授課的。

  在這般景象持續了十多天之後,再沒有人來了,透過這位老師站在山丘上的背影,可以看到整個鎮子隨著鎮民的離去,變得空空蕩蕩了。

  再是半月之後,這位老師走到了後屋,整理了一下,兩天之後,拿起一個行囊,帶著一把文士劍, 一把弓箭, 一隻箭囊,也是離開了此地,臨走之前,還駐足往屋內某處回看了一眼。

  張禦卻是留意到, 這位老師所望的方向, 正是自己經常讀書的那個位置。

  這位老師看有片刻,便就在外合上了門, 離開了這裡。

  張禦看著他的身影走下小丘, 也是跟了上去。在出了鎮子之後,原本平整夯實的道路漸漸變得泥濘起來。

  半途之上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 一連數天都是如此, 這位老師在沿著都護府原本建立好的驛站行走,看方向是去往密林所在。

  這些驛站大多數已是廢棄了,不過當初修建時是為了軍用, 所以修築十分牢固,常常作為鎮民捕獵的落腳點,內裡還有著鎮民存放的各種備用物品。

  一連十數天,這位老師都是沿此而行,路上以一些饅頭肉干充饑,偶爾會生火煮一些帶著的乾蔬, 通常歇腳的時候, 就會停下來寫一些文章,然後才是繼續上路。

  張禦在後面默默跟隨著, 這一日,不知不覺雨大了起來,這位老師也是到了一處大有畝許的亭驛之中躲雨。

  他見這位老師待雨停之後, 便來至亭驛的一面大碑之前。

  這是最早都護府所留的定道碑,這裡也應該就是以往都護府軍卒到過的西北最遠地界, 在此殲滅了一支上千人的食人神裔部族。

  因為有異神支撐, 這些神裔戰鬥力不俗, 這些軍卒頗是費了一番功夫, 所以最後銘碑以記。

  這位老師先去洗沐了一番,隨後拿出筆蘸了漆墨, 將已然不太清晰的碑文重新塗描了一番,完成之後,將隨身之物稍作收拾,便再次上路了。

  張禦此刻行至碑前, 這裡此後當是再也沒人來過, 四十多年過去, 上面經過描摹的字跡又一次的褪色。

  他站定片刻,將上面內容記下, 而後伸指出去,沿著那些深刻的字跡, 一筆筆的描了下來,很快,碑上文字又一次變的清晰如初了。

  再是抬頭看去,見是這位老師的身影已經出去很遠了, 而他卻是一擺袖,在後邁步跟上。

  又是十余天, 這位老師卻是走到了一處山谷之內, 這裡居然有百十個天夏人居住, 還有數倍於此的土著, 這些人似乎早是知道其人到來, 對他十分歡迎。

  從交談來看,應該是早期留下的駐軍,負責清剿最後一點土著余孽,不過後來也沒有回去,而是遷居到了這裡。

  張禦也能理解為什麽這些人不回去,因為這裡四季如春,土地肥沃,並且多數人因為駐扎在此,都和土著人結合生子了,並且那一段時間因為神尉軍的緣故,都護府內矛盾較多, 躲在這裡也算是避過了那些爭端。

  他默默看著,這位老師在這裡待了大概有二十年時間,向那些軍卒的後輩教授文字, 後來有外間之人尋了過來, 谷內之人陸陸續續的離開此間, 這應該是都護府重新尋到了天夏, 消息傳到了這裡,所以選擇了出谷。

  他又目注到那位老師身上,盡管過去了二十年,可這位身姿依舊挺拔,在多數人選擇離開後,這位也是深入了密林。

  而在接下來的二十多年之中,他跟隨這位的步伐經過了一個又一個土著部落,看著這位教導這些土著天夏文字和禮儀,並順帶還傳授了諸多有用的知識。

  東庭密林之中有著濁潮的影響,通常很難再回溯過往,好在他的道行如今已是極為深湛,更是掌握著大道之印,而且這位老師沒有任何神異力量,故而依舊能看清這位的行跡。

  此中他還留意到一件事,盡管這位老師二十多年間去了不少土著部落,但是沒有一個土著部落對他懷有歹意,期間也沒有受到任何毒蟲猛獸乃至神異生靈的侵擾,這看著有些不可思議。故他猜測,這位老師的身上一定是有著什麽護持的。

  而隨著時日的流逝,那些回溯的場景已是與他所處時間越來越挨近了,他知道,自己快要追上了。

  這一天,張禦跟隨著這位老師的腳步來到了一座藤屋之前,他行至屋前,隨著一陣風吹過,藤上的一隻隻青色的葫蘆晃動著。

  他轉首往向山中,有一條不太明顯的小徑,他轉而沿此而行,到了半山腰,在一個溪流潺潺之地,見一個老者正背著一個藥簍,一把藥鋤放在一邊,正掬水而飲。

  這是一個非常健朗的老人,青色的頭巾,穿著短衫,發須半黑半白,看著清瘦,但是兩目非常有神。

  張禦緩緩走了上去,並在溪水對面站定。

  老者有所察覺,抬頭看了一眼,見到他後,略微有些驚訝,再看了一眼,眼中隨即露出喜悅之色,道:“可是小郎麽?”

  張禦抬起袖子,對著他深揖一禮,道:“學生張禦,見過老師。”

  陶生站身來,回了一揖,他語聲溫和道:“你在東庭的文章我看了,趣味之中自蘊道理,卻又不是說教,令人自思自醒,這才是我輩應該寫的文章,你最近可有再寫麽?”

  張禦如實回言道:“學生自回了天夏本土之後,一心修持,很少有再動筆了。”

  陶生點點頭道:“雖然有些可惜,可是修道亦是學問,學好了對天夏用處更大,只要不辜負自己一身所學,那便是好的。”

  張禦道:“學生記下了。”

  陶生笑道:“以往我是你的老師,可是如今你已成才,我望著也能從你身上學到一些東西啊。”他將藥簍拿起背上,拿起藥鋤,道:“你我師生久不見面,去我宿處敘敘舊吧。”

  張禦道一聲好。

  陶生當先行走,道:“跟我來。”

  張禦跟了上去,他記得陶生老師的年齡當已是過九十了,但在翻山過澗的時候,腿腳依然十分靈便。

  沒有多久,兩人來到了半山腰一處開闊平地之上,見到了一處橫跨在兩株大樹之間的懸空藤屋,這屋子六丈來長,便說是藤橋也不為過。

  陶生道:“方才你見了山腳下的藤屋了吧?那是以前我來時修造的,較為簡陋,如今我住在此間,也難為你找到這裡了。”

  他上前攀樹而行,動作竟是十分矯健。

  張禦腳下雲霧一升,緩緩飄了上來。

  陶生見了,也不奇異,只是笑了笑,到了藤屋之中後,他放下藥鋤藥簍,道:“這間屋子是此間土著學生給我搭建的,倒是別具巧思,只是他們留在這裡,一輩子見識也隻如此。

  我在這裡教書,不指望能改變他們,只是讓他們知曉,便是隻站一席之地,也能知天地之廣闊,而不是以井觀天,如此也便足夠了。”

  張禦是把陶生一路行來所做之事看在眼裡的,他道:“老師做的已是足夠多了。”

  陶生笑了一笑,道:“我只是一個教書匠罷了,能做的有限,至於剩下的,就要交給你們做了,一代代的去做,總能有所改變的。”

  張禦點了點頭,他留意到,雖然這麽多年未見,但這位老師說話依然字正腔圓,沒有夾雜半點土著俚語。

  陶生倒了一杯茶,遞給他道:“這是山中栽種的茶樹,用的也是山中溪流,不比天夏好茶,你莫要嫌棄。”

  張禦雙手接過,待陶生坐下後,他才是坐了下來,並伸手一拿,從一團光氣之中取出了數十幅畫卷,擺在一邊案上,道:“學生登門,也是帶了一些禮物,知道老師不喜俗物,這是學生在天夏本土四處遊歷之時所作之畫,應該還能入眼,老師請觀。”

  陶生露出欣喜之色,道:“那要好好看一看了。”

  他站起身,一幅幅打開看了起來,張禦之畫筆,雄奇瑰麗,器局極大,將每一幅景物都是描摹的氣魄萬千,且圖景真實,不覺令人生出身臨其境之感,陶生也是讚歎不已。

  師生二人對照著這些景物,一問一答,興致勃勃談論了許久,這時天色漸黯,陶生看了一眼外間,道:“小郎,你來尋我,不會無事,說說看吧。”

  張禦也未遮掩,道:“學生知曉老師的心思,本不該來打攪老師,但是有一事,或許只有老師這裡知曉。”

  陶生道:“你說。”

  張禦道:“老師知道,學生自小乃是由養父撫養長大,自從踏上修道之路,卻是再也不曾見過了,未知老師可是知曉學生養父的下落麽?”

  ……

  ……

   PS:今天有事,就一章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