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軍工科技》第937章 二馬的衛星夢
  第937章 二馬的衛星夢
  看著靜靜的聳立在發射架旁邊的白色箭體,二人不由的拿起了吳浩之前專門送給他們的定製版智能AR眼鏡的主機拍了起來。

  “這種降落方式可靠嗎,發動機需要在降落途中重新點火,難度很大吧。”老馬開口問道。

  而周向明呢,則是看了吳浩一眼,在得到他的準許後,這才回道:“沒錯,難度非常大, 尤其是在下降的過程中有風,所以重新點火很難。

  不過我們利用了一種全新的點火技術,能將其發動機重新點火率提升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

  且我們還有備用方案,在火箭發射架打開的時候,會有一根繩子系著重物墜下。

  如果一次點火成功的話,那麽這根繩子會被發動機噴射出來的火焰所燒斷。

  如果點火沒有成果,繩子系的重物落地後,繩子松弛,另一頭所連接的設備就會立即啟動備用點火方式,從而實現緊急點火。”

  “很聰明的方法!”老馬不由的讚歎道。這種方式看上去好像很原始很落後,但卻非常的可靠和管用。

  小馬哥則是拋出來了另一個他比較關心的問題:“整個過程是不是有些太過於繁瑣,為什麽不嘗試使用獵鷹火箭那種直接的回收方式呢?”

  周向明聞言苦笑著搖了搖頭道:“我們當然也想用,但以我們目前的技術水平還實現不了那種直接的降落回收方式。

  其實技術方面也能夠克服,重要的是材料問題。尤其是發動機所使用的特種材料,我們國家在這方面還比較不足。

  其次則就是成本方面,不管是哪種方式,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可回收和最大程度上的降低成本。

  所以綜合這兩方面問題,我們選擇了一種比較符合我們自己的技術方式。

  當然了,我們也不會就此滿足。相關的科研項目已經立項, 相信不久後,大家就能聽到好消息。”

  聽完周向明的話,眾人點了點頭。的確,這也是長期困擾我們國家重大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難題。

  相比於其它技術,材料技術沒有什麽有效的捷徑,完全是靠時間積累。西方發達國家用來上百年,而我們在這方面隻發展了幾十年,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不過,周向明說的也沒錯。不管哪種方式,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降低成本。所以從這方面來看,這種方式也是非常不錯的。不但符合實際情況,而且還能進一步降低成本,可謂一舉雙得。

  “這一枚可會收式運載火箭和你們之前發生的低成本一次性運載火箭相比,那個成本更低一些。”老馬轉頭衝著吳浩問道。

  吳浩見狀,笑著回道:“這兩枚火箭的定位不同,運載能力也有所不同。如果就製造成本來說呢,那枚低成本一次性運載火箭的成本當然要更低一些,但可會收式火箭的一級箭體是客重複利用的,因此就抵消了這部分成本。

  所以綜合來說,可會收式運載火箭的成本相對更低一些。不過這枚火箭也不是什麽場合都可以運用的,像一些特殊軌道的衛星,一級箭體是很難進行回收的,所以這時候就需要這種低成本一次性火箭來進行發射了。”
    “如果我們想要發射一顆衛星,大概需要多少錢?”老馬感興趣道。

  吳浩搖了搖頭:“這個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計算,比如你的衛星重量,軌道高度,是獨立發射還是聯合發射等綜合因素來進行考慮的。

  就按照一顆一百公斤的地軌道小衛星來計算,這樣一顆衛星的發射成本大概在三百萬左右。當然了,衛星越大,其實單位價格更便宜。

  不管是什麽衛星,都需要火箭發射升空的,所以我們得計算整枚火箭的發射成本,才能計算出衛星的發射價格。如果一次性衛星發射多了,均攤下來,每顆衛星的發射價格會更加便宜。”

  老馬聞言點了點頭,吳浩的話沒毛病。的確,影響衛星發射價格的因素有很多,實在是沒法給出一個準確的數字。

  不過從吳浩之前所吐露的每公斤發射價格來看,還是非常便宜的。所以不光是老馬,就連小馬哥心中也盤算起來,看看自己要不要發射幾顆衛星玩玩。

  “如果製造一顆通訊衛星呢,成本大概在多少?”小馬哥不由的開口問道。

  對於小馬哥開口提問這樣的問題,吳浩和老馬並不覺得驚訝。因為企鵝的主要業務就是即時通訊,所以想要發射一顆自己公司的通訊衛星,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對於這個問題吳浩還是搖搖頭道:“一樣的,影響一顆衛星的價格有很多。從簡單來說,得看你這顆衛星的重量,以及設計在軌運行壽命。

  質量越重,在軌運行壽命越長,那麽價格自然也就水漲船高了。

  從複雜來說,你這顆衛星中所有儀器設備的質量,看你是用什麽水平的,是便宜的,還是貴一些的。還有整顆衛星的製造工藝材料等等,這些對於衛星的價格都有很大的影響。

  不過現在國家鼓勵民營企業投入到航天項目領域,所以衛星製造價格方面會有相關的優惠和補貼,應該會便宜不少。”

  老馬在聽到他的介紹後點了點頭道:“這方面我還真有一些了解,前一陣子我們和旗下的地圖業務團隊有個會議。會議的內容就是在討論我們是否像G歌一樣,製造和發射我們自己的光學遙感衛星。

  說實話,地圖團隊非常渴望,並拿出了他們精心準備的方案和可行性報告。

  不過,一看成本,大家都沉默了。那份可行性報告中提出要發射十二顆光學成像遙感衛星,從而建立自己的地球商業遙感地圖系統。可是這十二顆衛星的製造研發成本以及發射價格高達上十億美金。

  這其中,發射成本還是非常低的,佔大頭的是衛星的研發製造成本,單顆衛星的研發製造成本最高的達到上億美金以上。

  就這,人家說這還是非常便宜的,換做貴的,價格更貴。”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