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熢火之下》第1364章 教官與助手
  第1364章 教官與助手

  盛夏暴曬雨後沒有彩虹。

  一望無際波光粼粼泛,一片片被水浸泡的青紗土露出水面,像是江南的蘆葦叢。

  隱約可見遠處地勢稍高的村莊。

  讓人懷疑是在大海或者某個湖泊中間。

  河道無法及時將暴雨雨水帶走,在平原上形成大片大片內澇。

  長時間乾旱,無數老百姓到處求雨,卻求來這一場洪水。

  只能從漂浮物看到渾濁的漳河在緩緩向東流動。

  漳河從成安縣以南進入魏縣境。

  妥妥的敵後。

  活動在這一帶的武裝工作隊主要工作並不是打擊敵人,而是對偽軍進行反戰宣傳,同時鏟除罪大惡極的漢奸。

  敵後抗日政府則努力發展地下組織,深入廣大農村基層,組織青壯民兵參加變工組。

  民兵們用戰鬥保衛群眾生產,而變工隊則保證不影響民兵家中的生產,並在敵人掃蕩時負責將民兵家屬的安全轉移。

  這樣的結合,利於民兵與變工組織的關系進一步鞏固,便於密切民兵和群眾的關系。

  簡單地講,民兵出去打仗,村裡的地有人種。

  而且還搞的是集體生產,誰家的地也不會荒。

  群眾在生產,民兵就在附近巡邏、放哨。

  特別在夏收、秋收季節,通過民兵與變工組織,將勞力與武裝力量統一組織起來,民兵專門負責掩護,變工隊專門負責搶收糧食。

  沒有敵人時,民兵和群眾的互相幫助,生產、訓練、戰鬥任務幾不誤。

  外出的叫戰鬥隊,集體搞生產的變工隊還有一個名:生產隊!

  地裡的活似乎永遠乾不完。

  也有例外。

  比如現在
  暴雨過後平原內澇沒法生產,變工隊自然跟著民兵們一起訓練.
  村裡的訓練熱火朝天。

  柳元清先是一副生無可戀的表情。

  原本以為接受他訓練的民兵,所有軍事常識只知道刀能當面劈死鬼子,槍能隔得老遠打鬼子.
  因為,很多人數“數”超不過二十因為,一個人只有十個手指頭,十個腳指頭.
  你問他四四得幾,他不知道,但是卻知道三七二十一
  高大上的口訣能背,偏偏超過二十的數加減就只能乾瞪眼。

  隨著他讓民兵說說自己特長。

  他的臉色開始變得嚴肅。

  他終於知道,自己小看了變工隊與民兵。

  這些穿著家裡最好的衣服來參加訓練的“老百姓”。

  幾乎沒有一人個身上沒有補丁
  忽然想起畫本小說中的一個詞:六袋長老。

  雙肩補丁,手肘補丁,膝蓋補丁
  至於衣袖,不起毛的還能叫衣袖?

  雖然不知道二十以上的數,但卻能搞爆破!

  不僅如此,當柳元清看到一個十來歲的孩子,當著他的面麻利地用一個瓦罐造出一個地雷,然後再將地雷埋在地裡,感覺頭皮有些發麻。

  某個鐵匠連火都不生,手中鐵錘不停敲擊,將一顆道釘直接錘扁變成一所小刀!

  竟然還有有人會土辦法挖硝池熬硝製炸藥、手工複裝子彈.
  土炮、土槍、土擲彈筒、榆木大炮、來複槍應有盡有!

  他一直以為,民兵就是平時拿鋤頭生產,遇到鬼子或者偽軍集合起來拿槍對敵展開戰鬥。

  這回訓練這些民兵,他才知道自己的理解有多片面。

  還終於對某兩個從來沒聽說過的詞有了深刻的理解:變工組、生產隊。

  路南遊擊支隊,槍不多,便他娘的人多.
  妥妥的全民皆兵!
  民兵們憋著笑,列隊報數
  趴在地上靜態練舉槍的變工隊員,第一次被人不斷將自己下意識抬起的頭踩低。

  兩百斤能挑,百十斤能能舉,他娘的就舉不了這十來斤的槍?

  搞不明白那槍口為什麽老是要晃
  三人一組爬牆的民兵玩得最開心,以前翻牆好像難,現在兩個人墊背,一個人小跑兩步上牆大腿貼到牆後,穩住身體拉後邊的戰友上牆頭,自己下牆扯住自己戰友的腿,再將最後一個戰友扯上去。

  終於知道抓衣服不行,扣手指頭也不行,拉戰友上牆得用老虎扣!
  三秒上牆法,專為對付鬼子步兵操典的四秒打移動靶.
  八路拚刺刀看家本領,教官似乎覺得他們還不錯,根本不教,反而教他們如何在戰場上迅速取刺刀。

  還教他們握刺刀時要讓刺刀刃向後,虎口向上
  一切似乎都與以前的訓練有很大的不同。

  至於玩雷的,終於見識到來自於給教官助手給大家展示的高級戰術。
    某些會使刀弄棒的不服氣,被李老三揍了個鼻青臉腫後終於心悅誠服。

  村外的偵察組,趴在陽光下看著村子四周白茫茫的一片水澤。

  不時回頭,聽著村裡傳來槍聲心裡癢癢得厲害。

  幾個視力好,又有點文化的民兵被選出來當觀察員。

  村子不大,站在屋頂的民兵們在學習如何判斷村裡各高點的位置。

  小紅纓站在村南廣場。

  正在給民兵指揮員們講解如何布置火力,如何進攻,如何防守。

  三人組進攻策略,所有的戰術似乎都不是以前那種打伏擊拉了地雷,跟著扔手榴彈然後打三槍衝鋒的方式。

  說到興頭處,小紅纓抬手,駁殼槍對對準曬場盡頭三十余米外掛著的一個木板。

  砰.
  槍響。

  子彈將碳筆畫著幾個大小圈的半胸靶木板中間又打了個窟窿眼兒。

  跟著得意講解:“不到萬不得已,沒必要跟鬼子拚刺刀,因為,跟鬼子拚刺刀,咱們跟鬼子的傷亡比能達到二比一就算高香。”

  “不拚刺刀那怎麽打?”

  “用槍打啊,笨蛋”

  “我們槍法不行,隊長經常說什麽三點一線,那鬼子他又不會趴著不動”

  “所以,要找槍感”

  “槍杆?”

  “找開槍的感覺!”小紅纓揮著駁殼槍:“你們都是老戰士,要找到我說的感覺”

  “我能找到感覺!可是,每次子彈打到哪去都不知道.”某個民後縮著脖子。

  “最重要的是,在戰場上一定要冷靜,你想啊,伱緊張,敵人難產他不開槍。”

  “只有在你不緊張的時候,手才不會抖,才能打中敵人”

  下遊突然出現一艘小船,河面與平原齊平,船上的人根本看不到原來的河岸在哪裡。

  只能憑經驗撐著竹杆劃船一路向西。

  到了某個位置後,小船調了個方向往南。

  南邊不遠處有個村子。

  也許是早就知道這條河偶爾會發大水,所以村莊才會建在比平原土地略高的緩坡上。

  看到有人劃船過來。

  在村北趴著的三人警戒組,其中一個人迅速起身離開跑進村裡:“報告,北邊來了艘小船,上邊有兩個人”

  李老三白了來報信的民兵一眼:“注意到是男人還是女人?”

  “年齡有多大?”

  “他們身上背槍沒有?”

  “背的是長槍還是短槍?”

  “衣服是黑還是灰?”

  “身材是高還是矮?”

  “有沒有鬼子那種羅圈腿?”

  “劃船的動作是不是熟練?”

  “那小船裡會不會藏得有人?

  “是自己人還是敵人?”

  “是敵人的話是鬼子還是偽軍、或者是偵輯隊.”

  “能不能通過他的動作猜測出他的感覺.”

  “好像是兩個男人,有沒有背槍沒看清楚”民兵有些沮喪地看著李老三,這位越說越懸乎,天氣很熱,他的灰衣服已經濕透,張了張口:“我回去再看一看!”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