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國潮1980》第824章 突發情況
  第824章 突發情況
  寧衛民絲毫不知道自己錯失了什麽樣的機會。

  不過話說回來,原本人生在世就不可能把所有便宜都佔盡了。

  哪怕開了掛的人,也會經常面臨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的處境。

  比方說,寧衛民總不能把他見著的所有的好東西都自己存起來吧?

  買了字畫,玩兒著郵票,收著印石和瓷器,再外帶點家具,這就是他目前最大的收藏能力了。

  什麽翡翠、玉器、象牙、金器、銀器、漆器、珠寶、佛像之類的,哪怕明知道也會巨幅升值,那他目前也夠不著了。

  而且別看憑著和美協的關系,憑著在兩所京城美術院校的名聲,寧衛民要收現代藝術品,收油畫,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可他照樣沒法伸這個手。

  因為他既沒有那麽多的金錢投資這麽多品類,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兼顧。

  其實“小孩才做選擇,大人全部都要”這句話,放在現實生活中,恰恰應該反過來說才是正理。

  更何況,哪怕再順利的人生,仍難免會遇到“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的突發事件。

  這種情況下,往往由不得人仔細考量,認真權衡,就得當機立斷做出反應。

  所以有些時候人為了先保住自己基本盤,根本想不了那麽多。

  就是再好的機會,錯過也就錯過了,真沒什麽可惜的。

  要說還就是這麽巧,在這個5月,寧衛民就恰恰遇到了這樣事兒。

  所以他才會緊急請了一周的事假,神秘地突然消失了一段時間。

  甚至連緊急的聯系方式都沒法給公司留下,只是正確每天給公司打個電話問問情況。

  那麽到底又是怎麽回事啊?
  敢情一切都起因於倒爺猖獗,全是倒爺惹出的禍。

  但說實話,這其實是一種誤區。

  因為直到目前為止,個體戶還未在社會范圍內廣泛獲得此“殊榮”。

  而個體戶目前還是勞動致富的代表,這個群體靠體力勞動掙飯吃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哪怕是去花城倒賣服裝呢,賺的也是個辛苦錢。

  基本上屬於跟電影《青松嶺》裡錢廣一樣的級別,是“小不溜的撈點”。

  老百姓的紅眼病還沒這麽嚴重,連這樣養家糊口的行為也容不得。

  所以,現實生活裡也只有寧衛民會偶爾這麽稱呼個體戶。

  而這樣的前瞻性,反而弄得他身邊的人都有點摸不著頭腦,覺得他有點驢唇不對馬嘴。

  那“倒爺”這個詞兒,一開始到底是形容什麽人的呢?

  那就是靠鑽空子,專門倒賣國家重要物資和緊俏物資的人。

  具體是什麽情況就不細說了,反正寧衛民認識的人裡,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江浩這一夥子人了。

  甚至於江浩和年京現在乾的事兒,比普通的倒爺,還多了走私的罪名。

  由於從事這種買空賣空生意的人,貪婪成性,幾乎把手伸向了所有能賺錢的東西。

  什麽汽車牌照,火車票、電器、煙酒,以至於鋼材、盤條、水泥、化肥、煤炭、汽油、汽車等大宗商品,就沒有他們不敢買賣的。

  對於這種情況,政府當然不可能坐視不管。

  實際上早在今年2月,上頭就開始列出並糾正,那些屬於“不正之風”的嚴重問題。

  於是4 月2 7日,國家上層再度發布《關於堅決製止就地轉手倒賣活動的通知》。

  並且拿先拿倒爺成堆兒的京城開了刀。

  重點查處在首都就地套購緊俏商品、轉手加價倒賣等違法活動。

  什麽都不怕,就怕“認真”二字。

  這次上頭是真急了,很快就逮住了幾條大魚。

  倒彩電的,倒煤炭的,甚至倒糧食的,都有。

  這不但立竿見影的對京城市場的重要物資價格起到了刹車的作用。

  而且京城本地也就勢開展起全面整頓市場環境的工作,嚴查和取締無照商販。

  一時間,商場上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不但在京城亂蹦躂的主兒老實了不少,就是普通商家也感受到了壓力。
    像東花市料器廠就跟寧衛民說,料棍兒的原料管得嚴了,連可調劑價都買不著了。

  街道牛主任也束手無策,找不著門路。

  還好存了些原料,能再堅持仨月,不過之後恐怕就會影響產量了。

  張士慧也跟寧衛民匯報,說糖業煙酒公司的黃經理打了招呼,說這陣風過去前,恐怕沒法再給高檔煙酒了,他們之間的協議只能先擱置。

  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啊,這種警示到了寧衛民這兒,由不得他不過腦子好好琢磨琢磨。

  尤其是報紙很快又登出了消息,說煤炭一案,京城執法機關順藤摸瓜,繼續去異地查案追責。

  連帶著京城周邊的城市地區,也依次開始了類似的打擊活動,眼瞅著要把這股風刮向全國。

  寧衛民就更是嚇得一個激靈。

  為什麽啊?

  倒不是他也參與了這種不法行為,而是他突然有了個警醒,這麽個查法既然不是開玩笑。

  那好多人接下來就會想方設法處理首尾,社會上的資金就必然趨緊,那麽會不會影響郵市呢?

  想到這點後,寧衛民專門去了一趟壇宮,結果又有了進一步的發現。

  因為不但許多本地的老顧客都面帶了隱憂,而且他們彼此間還在傳言,說某某跑路了,某某躲事兒躲到外地去了。

  許多人都在合計,在討論。

  這倒賣物資,買賣合同的事兒今後還能不能幹了?

  到底會不會一查到底?
  於是這天回去,寧衛民幾乎就一宿沒睡。

  他越琢磨就覺得危險越近,越琢磨就越覺得郵市會受影響。

  沒錯,雖然對於他來說,清清楚楚掌握著第一次郵票牛市的轉折的關鍵時間節點。

  那應該是隨著4月5日,“梅花”郵票和小型張發行,開始衝向本次行情的頂峰。

  然後又隨著5月24日“熊貓”郵票和小型張發行,開始漸漸消退熱度,從此迎來了兩年低迷時間。

  但他卻從沒有過基於資金的角度,解讀過這次郵市行情的終結。

  從沒去想過為什麽會是這樣的時間節點。

  雖然“熊貓”小型張加大發行量的消息後來一直被人認為是行情結束的導火索。

  但郵市真的就那麽脆弱嗎?
  全國人民連1266萬發行量都扛不住?

  按票面價值三元算,連四千萬不到。

  而且別忘了,熊貓發行當天是漲了的,後來傳出消息才跌了。

  也就是說資金已經消化了很大一部分的熊貓,後面所增加的發行量真有那麽可怕嗎?

  這麽一想他就有了全新的思路,看得越發通透了。

  要知道,這次郵市很明顯是隨著京城的城市改造開始爆發的。

  這個現象是前提,就是銀行放水,社會資金量多了,許多搞建築的資金通過各種渠道摻和進來了。

  那倒爺什麽錢都掙,能沒有人去郵市裡炒郵票嗎?
  所以說啊,牽一發動全身,炒到高位的郵市就靠資金量撐著呢。

  只要有人一撤退,就會是兵敗如山倒。

  誰能說熊貓小型張發行的先漲後跌,不是和倒爺有關的資金在試圖自救。

  然後又因為郵政部門增大發行的消息,自知自救無望,不惜代價瘋狂出逃,才引發的全線崩潰呢?
  甚至不妨往更遠處看看,就連長春的君子蘭,這維持了長達三年的泡沫。

  從時間上揣測,太有這個可能了。

  寧衛民琢磨到這已經足夠了,他都不用找確定性的實在證據。

  只需邏輯上貫通,只需知道大概率會發生這樣的事兒,就足夠了。

  那接下來他還做什麽還用說嗎?
  與其給別人機會跑路,不如自己先撤了梯子。

  反正也就差最後的二十天了,別被貪心埋裡頭才是真的。

  什麽都不想了。

  就一個字,賣!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