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國潮1980》第570章 金光大道
  第570章 金光大道
  和煤市街街道縫紉社的情況類似。

  隔了幾條街的廊坊頭條錦匣廠,今年年關之前一盤帳,也落了個讓人相當驚喜的大豐收。

  1月24日下午三點多鍾,錦匣廠的廠長辦公室裡。

  老會計紀登萊將剛剛理順的帳目,現金收入和銷貨帳目的匯總拿給廠長和車間主任看。

  “去年咱們產值到了四十七萬。實現增長十萬元,利潤的增長幅度更高,毛利比去年增長了五萬兩千多哪,實際全年淨利潤有六萬五千多元……”

  畢廠長和張主任根本沒來得及過目,僅聽老會計主任嘴裡匯報的大致數據。

  就不禁大為動容,齊齊叫了起來。

  “怎麽這麽多啊!產值增長百分之二十一!淨利潤翻了三倍?”

  “老紀,你沒算錯吧?怎麽可能?”

  畢廠長實在不敢相信這麽好的數據,激動地翻看帳目想要確認。

  紀會計卻信誓旦旦的作保。

  “帳目絕對沒問題,我核對了兩遍呢。再說了,錢就咱們帳上躺著呢。我錯了,銀行也錯不了啊。您就放心好了……”

  張主任還是相信老夥計的業務能力的。

  他就沒去費神查看,而且直接發出了安心的感慨。

  “太好了。這要是真的,今年咱們可是好跟上頭交待了。再不用被局領導批評,說咱們廠拖輕工局的後腿了。”

  可跟著,他也不免表示疑惑。

  “只是奇怪啊。也沒覺著怎麽忙起來啊?咱們工人好像都沒怎麽加班……”

  看他這樣的不可思議,紀會計一個沒忍住,樂了。

  “你還奇怪?我才奇怪呢。我倒要問問你了,咱們今年錦盒的銷售量,比起去年有百分之五的下滑,怎麽利潤反倒上去了?”

  “另外絹人這一塊兒也挺讓人吃驚的。我從帳面上看,今年絹人銷量比去年增長了兩倍多。將近賣出去四萬元,根本就沒有積壓貨。”

  “這樣一來,刨去了絹人車間的工資、勞保、煤火費、醫藥費報銷,那淨利可高達兩萬七千多元呢。”

  “嘿,老張,這些你不會說自己不知道吧?你可是管生產的呀,理所應當只有你是最清楚的人……”

  還別說,紀會計的話對張主任很有啟發。

  他一拍大腿,終於想明白怎麽回事了。

  “嘿喲,對對,我剛剛想起來了,全是托了小寧經理的福啊。今年年初的時候,原本咱們廠的老主顧,同仁堂和工美商店,都是削減了不少訂單的。說上級要求提高利潤,他們只能降低成本,精簡包裝。”

  “當時我還發愁呢,咱們今年該怎麽過。沒想到,皮爾-卡頓寧經理居然和他們的要求是反著來的。剛一過春節,就問咱們,能不能把錦盒內襯增厚、增軟。我說那得加錢啊,他說成本高點不怕,只要能有效防震、防撞,東西好就行。”

  “要說這法國公司是財大氣粗,報多少價是多少價,而且寧經理辦事也痛快,一頓飯沒吃咱們的,就讓人把支票開出來了。這麽一來,那一個錦盒利潤頂過去倆啊。”

  “何況到了九、十月份的時候,寧經理又兩次追加訂單。還全是高檔貨。除了增厚錦盒,什麽八角的、六角的、雙層的異形錦盒也訂購不少。不但在量上,差不多彌補了咱們失去的份額,這些活兒油水也足啊……”

  “那絹人呢?那邊怎麽回事?”

  畢廠長也忍不住開口詢問了,他剛剛看完帳目,也注意到了絹人銷量的反常。

  “我記得絹人產量不高啊,那些老師傅不是都說,三天才能做個大的出來嘛。而且絹人車間也就七個人,他們一年能做個一萬多塊的絹人就不錯了。怎麽一下都到四萬了?”

  “嗨,絹人是這麽回事……”張主任咽了口吐沫,“您忘了?咱們不是為煤市街的‘街道辦’搞了一個代培的業務嘛。也是寧經理撮合的。後來煤市街街道就跟咱們送來了十幾個待業青年。現在走了幾個,留下了十一個人,算是能學進去的。雖然眼下沒出師,可也能上手乾大部分糙活兒了。咱們的老師傅,除了繼續教他們怎麽乾,現在就專乾細活。這一打配合,那速度快了不止一倍啊……”

  “……而且這幫學徒工的工資,也不是咱們負責的……”紀會計這時也忍不住插口做補充。

  “每個月,天壇‘齋宮’那邊,都會往咱們戶頭上打六百塊錢,用於給這些孩子開支。剩下的錢,還管他們洗理、勞保。”

  廠長這才弄明白到底怎麽回事。

  不過,他可並沒有表現出多麽的高興,反倒老半天都沒再言語。

  沉默中,嘴巴都蹊蹺的抿緊了。

  張主任和老會計主任,都是了解廠裡情況的。

  只要好好想想,他們並不難讀懂此時廠長矛盾的心情。

  “您是不是有點舍不得了?”

  張主任先開了口,“要不我去和他們煤市街的李主任商量商量,咱乾脆把這些孩子都招工進來吧。反正他們也是想解決街道待業問題。老李應該會賣我這個面子。”

  “對,挺劃算的。”

  紀會計緊隨其後附和著,“即使都轉成正式工,這一年下來,也就多個七八千塊的挑費。關鍵是這些孩子要也能獨挑一攤了。絹人的產量很可能還能擴大一倍。那不就又多四萬塊啊。”

  要說畢廠長是在打這個主意,確實讓他們猜了個正著。

  可問題是,皺眉思量了一番後,畢廠長忽然意識到了其中一個關鍵處。

  也只能遺憾的選擇放棄。

  “不,不行。你們想過沒想過,小寧經理會是什麽態度?你們剛才也說,這些錢都是小寧經理在給啊,不是煤市街街道。人家圖什麽?很顯然,是想著今後把這個業務徹底接手過去。誰讓咱們當初明確跟人家表示不願意擴大呢?現在還能說什麽?何況全靠人家關照,絹人才掙到的錢。小寧經理要不樂意了,咱們貨又賣給誰去?”

  畢廠長的話確實出乎意料。

  張主任認真琢磨了一下,覺得還是有些周轉余地的。

  “那現在咱們就不能重新再談談了嗎?其實咱們乾,還是老李他們乾,又有什麽不同呢?只要咱們開口,寧經理也許會同意呢。”

  “算了,別搗亂了。”

  畢廠長意興闌珊歎了口氣,已經拿定了主意。

  “即便是寧經理同意了,李主任也不計較。又能怎樣呢?我一想到咱們上頭那幫爺。也就沒這個心思了。”

  “你們別忘了,這絹人可不是咱們廠固有的業務。是當年上頭攤派給咱們的,當初把這幾個人當成包袱甩給了咱們。就是欺負咱們廠子小,想怎麽搓弄揉捏都行。”

  “現在絹人業務成了賺錢的香餑餑了,咱們看著有前景了。萬一咱們真把這業務乾起來了,那些人備不住也這麽想。他們要是眼紅,跟咱們要回去,咱們到時候怎麽辦?”

  “所以啊,咱們出爾反爾,只能平白做小人。得罪人不說,還敗壞自己的人品。我怕就怕最後什麽都落不下,兩頭不落好。何須來的呢?”

  “反正老師傅也都快退休了,我看還不如維持現狀。咱們還是專心發展錦盒業務,絹人就算是個意外的甜頭。只要能讓小寧經理高興,多關照咱們點,比什麽都強,是不是?”

  畢廠長的道理,說服了張主任和紀會計,他們當然清楚系統內部那些人是個什麽德行。

  雖然畢廠長的決定是消極的,可確實比白給別人做嫁衣強。

  而紀會計很快又想到了更實際的問題。

  “那廠長,咱們到手的利潤又該怎麽辦呢?廠裡還從沒有過這麽多錢,可不能都交上去啊。”
    聽到這話,畢廠長直接就樂了。

  “這還用你說嘛。這幾年咱們淨勒緊褲腰帶了。好不容易富一回,還趕上年關了。幹嘛不闊氣闊氣?這樣,我回頭讓行政貼個公告,咱們先把大家夥兒攢著的醫藥費都給報了。然後咱就給大夥發年終獎。”

  張主任一旁聽著,美得直搓手。

  老紀也是眉開眼笑。

  “那敢情好,可發多少獎金呢?”

  “這個……咱們按最多的標準發,工人二十。幹部三十,然後再給行政撥筆款子,讓他們買點米、油、雞蛋什麽的。讓大夥都高興高興。”

  “哎喲,太好了。我這就去行政,把老廖叫來。他要知道了,也肯定樂得合不攏嘴。”

  張主任聽得已經坐不了,主動請纓去叫人,巴不得趕緊能付之於實施。

  但這還沒完呢,畢廠長還有主意。

  “哎,對了,老張你先等等。現在不都講究穿西裝嘛。咱們廠今年也不能拉下這個時髦。那煤市街街道不是有縫紉社嘛,咱們就找他們了。我聽說,那是小寧經理扶植的,人家皮爾-卡頓都認,那手藝肯定沒問題啊。要不你去跟李主任打個招呼?這樣不也能和老李他們再近乎近乎嘛。”

  張主任當然更美了,連呼“好主意,領導英明”。

  可老紀以職務為出發點,卻有點猶豫了。

  “廠長,這……要再做西服的話,那帳上估計就剩不了幾個了。咱如果咱們就交上去一兩萬的。局裡能答應嗎?他們一旦看到咱們帳目上那麽多盈利,會不會對您有意見?”

  這麽一說,張主任也不禁猶豫起來。

  覺得這西服也未必非得做,免得讓廠長為難。

  哪兒知畢廠長根本不在乎,大手一擺,特別的灑脫。

  “甭想那麽多,有意見就有唄。我怕什麽啊?今年都五十七了,我還能乾幾年啊?”

  “這幾年,眼見廠裡越來越困難,工人背後罵了我好幾年了,好不容易有這麽個機會,我再不讓工人們念念我的好兒?”

  “行啦,咱就閻王爺玩小鬼兒,舒服一會兒是一會兒吧。當前唯一的目標,讓大夥過好這個年……”

  張主任和紀會計都沒話可說了。

  看著頭髮花白畢廠長,他們忽然覺得有點不認識了。

  與印象裡那個曾經熱血澎湃,事事奮勇爭先,高舉紅旗,帶著大夥要“超英趕美”的廠長,怎麽也對不上號。

  但同樣還是會因他而感動。

  莫名的感動。

  …………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東花市街道生產社的場院裡。

  這一天在生產社所有職工們的面前,東花市街道辦的牛主任不但公布了廠裡的全年業績。

  而且他公布了明年要把生產社正式變成街道料器廠,還要再招工二十人的消息。

  最後他還按照寧衛民的要求宣布,年底大家都會有不低於五十元的年終獎,明年還會給所有老職工漲工資。

  尤其常玉齡,作為最高技術專家,工資待遇會比對大廠的八級技工。

  這哪一條不是重磅消息啊?

  生產社的職工們沸騰了,常玉齡激動了。

  可以說,這些消息所引起的振蕩決不亞於一場風暴。

  只要是生產社的人,那無論年長的還是年輕的,無論男的女的,鼓掌已經不滿足了,全忍不住要歡呼了。

  眼看這些人開始在掌聲中情難自製的喊叫,大笑,就像是集體中了大獎。

  就連料器廠來乾私活的外援,都有點羨慕了。

  是的,這樣的場面,哪怕出現在影視劇裡,都會給人過分誇張的感覺。

  但偏偏又確實是符合邏輯的。

  正如突兀而來的財富能夠讓窮人瘋狂一樣。

  一個能讓人過上安定生活的工作,一個美好的未來幸福遠景。

  也同樣能夠使這個年代吃過太過苦,受過太多罪,返城後處處碰壁,沒有任何著落的青年人激動不已。

  宣布消息的主角——牛主任,突然感到不忍心再看下去了,這喜慶的場面居然有點讓他心酸。

  讓他想起了當初年輕人和他們的家裡人,是怎麽著急上火。

  一趟趟的跑到街道來,求他幫忙聯系工作的。

  他甚至又想起了常玉齡老無所依,去街頭賣冰棍時的樣子。

  想起了老太太見到他總要打聽,街道還能不能再生產料器葡萄時渴望的神情。

  而他總會讓老人遺憾的發出歎息……

  好在現在終於改變了,那個叫做寧衛民的青年,就像救世主一樣的出現,根本性改變了這一切。

  甚至讓他們成為了京城唯一一家能夠生產西餐酒具,出口到法國的廠家。

  就連京城飯店,建國飯店的這樣大飯店,知道這件事後,居然都來聯系他們,考慮訂購他們的玻璃杯了。

  他們生產社憑當下的業務,已經足能保證這些職工們好好的生活。

  再不會因為資金問題和沒有銷路而關門了。

  牛主任不由把視線投向遠處。

  而此時的太陽已經偏西了,那金黃色的光芒似乎映照在了整個京城之上。

  整個廠子,所有房屋,所有的人,就連院裡那棵老樹,都像黃金鑄造的一樣。

  於是形成了一片金燦燦的奇景,讓低至零度的空氣居然有了豐收時節的溫暖感受。

  也讓牛主任不禁聯想起了自己學生時代最喜歡的一部小說——浩然的《金光大道》。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