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國潮1980》第362章 煙路
  第362章 煙路
  不能不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因為張士慧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與寧衛民混跡在一起的時間久了。

  這小子也變得越來越善於動腦,越來越具有靈活應變的本事。

  別的不說,通往城外的路頻頻遭遇攔路虎,想往郊區販煙危險大的要命。

  這種事兒擱誰誰都得愁眉不展,照這樣,生意肯定沒法再往下做了。

  可張士慧並沒有就此白白唉聲歎氣,或是氣餒地想要去跟寧衛民求助。

  他反而表現得挺有志氣,嘗試要著靠自己來盤活這局棋。

  他認真地開始考慮,如果寧衛民在他的處境下,會從何處下手去解決問題。

  結果想著想著,張士慧就想起了第一次去糖業煙酒公司受挫時,寧衛民對他說過的話。

  “一切都是可以靠借的,可以借資金、借技術、借智慧。當然也可以借面子。唯一的準則就是,等價交換……”

  還有煙酒店開業時剛剛說過的,“做生意要琢磨人,以人為本”。

  驟然間他眼睛一亮,覺得大受啟發,便本著這個原則一路延伸思維地琢磨了下去。

  是啊,自己去既然不合適,就找別人代勞好了。

  總有一些人每天要在城裡城外奔波的,幹嘛不去找這些人談談呢?
  只要這些人覺得有利可圖,就不會不願意幫他的忙。

  整車運煙太扎眼,沒關系,大可以化整為零的試試啊……

  就這樣,沒多久,張士慧就發現了一個或許可以解決問題的新方向。

  於是轉過頭來,他就用自行車馱上兩件兒煙奔了農貿市場了。

  幹嘛去啊?

  嗨,這不明擺著嘛。

  張士慧這是要去找那些賣農產品的小販們談合作。

  別忘了,在農貿市場做生意的人,大多都是郊區來的農民。

  他們早上差不多四點多就得起來進城,一直在城裡待到天黑再回去。

  每天都會用好幾個小時往返於城鄉之間。

  用自行車、摩托車、或是趕大車,載著他們自家產的,或是村裡其他人的農產品來城裡販賣。

  這麽奔波受累圖的是什麽啊?

  圖的就是多掙幾個活錢,好為家裡買些城裡的東西,或是供家裡的孩子念書。

  這些人不但腦子活泛,善於精打細算,而且為了掙錢,還能吃苦,肯吃苦。

  所以張士慧想的就是,這些人每天進城都是滿載而來,可回去車卻是白白空著的。

  那要是能把這些煙讓他們帶會村裡去賣,捎帶腳的掙點不賺白不賺的錢,豈不是好?

  做生意可不就這樣嗎?
  兩頭要都有賺頭,當然比做一頭好。

  事實上確乎如此,菜市場裡的小販們根本沒法抵擋張士慧的那張嘴。

  很快就被他這有利於雙方的絕妙計劃,講得心動。

  同樣也認為,這事兒由他們來乾再合適不過了,恨不能立時大乾一番。

  可問題是,做生意是要出本錢的。

  即便為了調動這些人的積極性,張士慧給他們留出了更多利潤空間。

  情願每條煙的價錢比成本價再低一毛賣給這些人。

  可真到了要掏錢拿貨的時候,這些人卻又變得摳摳縮縮起來。

  有的人猶豫了,有的人犯起了狐疑。

  哪怕有人真的拿出了真金白銀,也無非只要了兩條煙而已。

  至於他們心裡打得什麽主意,其實並不難揣測。

  俗話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

  農民最不喜歡風險,對自己沒做過的事兒,他們有著天然的防范和顧慮。

  都怕張士慧的好事藏著什麽,也怕萬一貨砸手裡不好辦。

  少買點就不用太著急,真要不成,頂多就留著自己抽了。

  所以這個時候,那就得說,張士慧真的很有幾分果敢了。

  他索性還不要錢了,大方的改變了策略。

  直接現場讓這些農民先把煙分了,允許他們各自拿回去試著賣一賣。

  說賣多少算多少,明天大家再見面對帳。

  如果覺得劃算再繼續合作。

  如此一來,這件事才得以順利的進行下去。

  張士慧想的很通透啊。

  一件兒煙五十條,成本才三十五。

  就這點破煙都被人卷走了,沒人拿回來,也不過損失七十塊而已。

  他並不是很在乎。

  而他那兩次去郊區的嘗試,真讓人劫一回,損失就得上千塊。

  所以重要的還得看這條路能否行得通。
    只要明天這些農民能有一半人把煙賣出去,錢交回來。

  他這事兒就算辦對了!
  結果第二天,張士慧還真的是收獲了大大的驚喜。

  敢情一百條煙他分給了十二個人,居然有十一個人都遵守信用,回來見他了。

  最妙的是,這些人不但交回了全部的煙款,每個人還提出要更多的香煙。

  有一個賣雞蛋的這次一開口,直接就要兩件兒。

  就這樣,張士慧手裡的沒嘴兒煙,就算是找著了出城的辦法了。

  而且很快,他的分銷商隊伍就擴大到了附近兩個農貿市場的四五十人。

  於是每天下午六七點鍾的時候,煙酒店便總會迎來一波批發的小高峰。

  總會有將近五十件兒廉價香煙,每天通過這些小販銷往京郊不同的村莊。

  這樣就是說,從此在迅速銷貨回籠資金上,煙酒店再也不存在什麽實質的阻礙。

  逐漸的,就連糖業洋酒公司那邊,都就開始驚訝於張士慧的出貨速度。

  他們真的想不明白,張士慧是怎麽能把這麽大批的丁級煙、戊級煙銷售掉的。

  明明是沒人要的東西啊……

  毋庸置疑,攤子鋪開越多,麻煩事兒也就越多。

  想想看,連一個煙酒店的事兒都有這麽難搞。

  由此可知,兼顧服裝尾貨生意和旅遊工藝品生意,同時還要當金領兒的寧衛民。

  要想把方方面面的事務都胡擼圓了有多不容易。

  他需要要應付的問題,面對的局面,那必定要比張士慧複雜好幾倍啊。

  別的不說,就光這服裝尾貨的生意,就不是一般人玩兒的轉的。

  沒錯,乾這個,以寧衛民特殊的身份,確實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根本不愁貨源,不愁資金,還能拿到最優惠的進貨價錢。

  可這麽好的甜買賣,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

  那就是這種服裝尾貨生意的規模,有點大了點。

  原本起步就高,收一批貨動輒就是價值上萬或者價值數萬。

  何況隨著寧衛民認識的服裝廠的人越來越多,交際范疇日益廣闊。

  那他的貨源和貨量,同樣像滾雪球一樣壯大起來。

  要是有幾筆生意巧合地湊在一起啊,需要耗費的資金額多半就得上十萬了。

  寧衛民肯定沒法全用公司支票走帳,那非得把總公司的財務驚著不可。

  然而他要通過街道縫紉社的名義來完成交易,又必須得提供充足的現金。

  這也就意味著,他不但得放棄一些延遲付款的好處。

  在資金方面,庫房存儲方面,他還得承擔不少的壓力。

  不用說,帳目往來也必然因此變得複雜多了,肯定有大量的財務票據和手續需要專人處理。

  這一切的一切,可都是讓人撓頭的事兒。

  或許有人會認為,別這麽貪不行嗎?
  不如做一些高利潤的甜買賣,放棄一些食之無味利潤低的。

  好是好啊,但這怎麽可能呢?完全不現實。

  要知道,人生在世許多事都身不由己,尤其是在生意場上。

  寧衛民做的尾貨生意,這裡面實際上摻雜了許多人情的成分在裡面。

  打個比方,這種事就像去別人家參加宴請聚餐一樣。

  有時候面對主人的好意,客人即使不喜歡的東西,也得勉強自己嘗嘗。

  有時候礙於主人的盛情,哪怕客人酒到量了,也得再喝上幾杯。

  否則那就是不講交情,不給面子,很容易讓對方不快。

  說白了,別人讓你賺了錢,這是給你臉,那就得兜著。

  否則就是不知感激,落人家的臉面了。

  更何況什麽都是相互的,做生意不可能隻佔便宜不吃虧啊。

  人家有好處想著你,人家有麻煩也會找你解決。

  輪到該你做出回報的時候,又怎麽好意思說“不”呢。

  通常的情況下,寧衛民還人情的方式,除了利用職權慷公司之慨,用公款請吃請喝送禮物。就是幫廠家堵上一些財務窟窿,免除一些責任。

  那免不了要硬捏著鼻子接下一些連他也很難處理掉的貨物,而且價格往往也不太好。

  總而言之,生意一來,根本就由不得人挑挑揀揀。

  基本上沒有讓人能選擇做與不做,覺得舒舒服服正合適的可能。

  要不怎麽說,有賊吃肉的時候,就有賊挨打的時候。

  所以這種情況下,怎麽盡快把貨賣出去,迅速回籠資金。

  並且在財務上如何妥善處理好帳期間隙,維持住平穩良性的資金周轉。

  就成了寧衛民成功運營這門生意最重要的關鍵因素。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