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國潮1980》第550章 淡季不淡
  第550章 淡季不淡
  事實證明,寧衛民為了杜絕浪費和偷拿現象所做的嘗試,取得了全面的成功。

  連他自己都沒想到,這些辦法一經實施,效果居然是那麽的好。

  不但立竿見影的真把成本降下來了,基層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得到了提高。

  甚至還有讓人意想不到的驚喜——在淡季居提升了飯莊營業額。

  是的,無論是後廚還是餐廳的妙招,市場都很買帳。

  實際的銷售情況簡直好極了。

  比方說後廚用每天剩下的余料製作出的包子,被點心店正式定名為“百味鮮”。

  就因為個頭兒大,餡料幾乎都是山珍海味,而且價格低廉,一個隻買兩毛五分錢。

  一經推出就成供不應求之勢,完全成了點心店的拳頭產品。

  為了照顧到更多的客人,點心店甚至不得不執行一人限購四個包子的規矩。

  還別看每天店裡多了也就能提供五六百個,少了也就能做二三百個的包子,頂天不過增加個百八十塊的利潤。

  但這事兒是不能這麽簡單計算的。

  要知道,吃過這“百味鮮”包子的人都覺得好、覺得值,實在太掙口碑,太賺名氣了。

  這玩意起的作用,基本上可以跟網絡時代購物網站推出低價秒殺的產品效果差不多。

  那是天天引得附近的居民來排大隊啊。

  什麽是最好的廣告?

  這就是最好的廣告啊。

  那是越排人越多,人氣越旺,每天都有新顧客加入到隊伍當中,客流量賺大了去了。

  真沒排上包子的人,總不可能空手回去吧?怎麽也得買點別的。

  那上百年的老面饅頭,和獨有的滿族風味小吃,一樣不會讓人失望。

  於是點心店就這樣順勢擴大了群眾基礎,鐵粉越來越多。

  如今面食的日銷售額超過“豐澤園”久矣。

  豌豆黃、打面倉、艾窩窩、芸豆卷之類的日銷量,比起“南來順”也不落下風。

  已經隱隱坐實“京城第一面點”的頭銜了。

  不用說啊,老百姓見買賣這麽火,東西又確實好吃不貴。

  以此類推,愛屋及烏,便很容易產生一種錯覺,認為點心店一切東西都是物美價廉的。

  這樣一來,那下腳料的丸子自然也獲得了極高的信譽背書。

  來買的人嘗了,都覺得葷的丸子肉多,素的丸子菜碼多。

  只會認為是飯莊厚道,就是要給老百姓實惠,根本就沒人會想到這原材料本來是要扔的。

  結果原本只是平平無奇,食材頗雜的丸子,反倒被顧客們當成了一種獨有特色。

  遠比其他店家用好材料做的丸子還討人喜歡。

  這樣的熱捧讓人怎麽說呢?

  真不能說是“壇宮”蠻乾有理,誤打誤撞創造了經典。

  只能說是顧客盲目迷信,自己腦補出來的熱銷產品啦。

  用三十年後的網絡用語說,那是把點心店給“迪化”了。

  但可笑歸可笑,相信任何一個商家都樂見於此。

  尤其是寧衛民逐漸發現,點心店的火爆,對於“壇宮”的高端客戶,影響也不容小覷啊。

  要知道,往往頭一次來吃席的顧客,一見到樓下點心店熱鬧成這樣。

  便會先入為主的認為這飯莊絕對名符其實,肯定手藝獨到。

  居然連做點面食都引得這麽多人,那大菜更是值得品嘗,興致自然高漲。

  等到真進入飯莊,客人更會被獨具特色的內裝修所震撼,被周到的服務伺候得無比舒坦。

  說白了,光看著這裡的服務人員積極熱情的服務態度,就讓人覺得心情愉快。

  別說“壇宮”的宮廷菜確有自己的特色和絕活了,烹飪水平相當高。

  哪怕真是普普通通的手藝,在這樣的情形下品嘗起來,客人也會覺得滋味遠勝別處一籌。

  所以實際上,往往顧客在“壇宮”吃飯,感受都不錯,很有點留戀不願離去的意思。

  哪怕是礙於經濟能力所限,許多人都知道自己再難有光顧的機會。

  但也一定會對“壇宮”留下了極為深刻的美好印象,對這次用餐經歷倍感高興。

  為此對請客的主人感謝備至的。
    反過來見到客人這麽高興,請客的人同樣會感到倍兒有面子,這錢花得值。

  那可想而知,在這種賓主盡歡情況下,寧衛民根據餐廳的提議,委托羅師傅做的“京八件”禮盒,又擺在了營業區的醒目位置,那還能不好賣嗎?

  哪怕定價八元一盒,一塊點心折合一塊錢一個,比副食店的一斤八九毛的定價要高出數倍。

  可在“壇宮”名氣、口碑,以及沉浸在美好用餐感受的加成下,這玩意也依然好賣的很。

  說白了,“壇宮”如今可是個京城知名的大品牌啦。

  那麽許多客人臨走的時候,自然都想再帶一盒給家人嘗嘗。

  如果公款消費,當然是不要白不要。

  即便自己掏錢的港客和外國人,那也是買得起馬就配得起鞍哪。

  實際上,“京八件”受歡迎的程度大大超乎了“壇宮”所有人的預計。

  要知道,羅師傅帶著幾個徒弟跑到飯莊乾活,產量有限,每天也就能出個百八十盒,一百來斤的。

  這點東西根本輪不到大單位批量采購,每天光來餐廳光顧的散客就能消耗掉了。

  而且無論誰拿回去一吃,立刻就能覺出好來。

  因為這些爐食,可都是手工烤製的新鮮貨啊。

  論松軟,論酥脆。

  本身就比副食店那些工業流水線的產品,恨不得跑糖漏油的陳貨強太多了。

  再加上羅師傅按寧衛民的要求,材料都用頂好的。

  不用糖,隻用蜜,該用核桃用核桃,該用榛仁兒用榛仁兒,該用蘇子的用蘇子。

  絕不拿普通的花生、瓜子、芝麻對付。

  果料也不用那全白糖渣滓的的平民“果脯”。

  而是用“壇宮”的自製糊條、烘乾的純果脯、乾桂圓,和真正的蜜漬蜜餞、蜜桂花。

  就連薩其瑪的選料和製作也是一絲不苟按照過去正宗滿族餑餑做法。

  材料用黃米面,而且是加了奶酥油的,還要用蜜拌勻。

  絕非如今京城僅存的那種南貨鋪的做法,用素油、素面、染紅了白糖製作的廉價品。

  可想而知,這樣真材實料的餑餑,味兒有多麽的醇厚,吃起來意猶未盡啊。

  那滿嘴余香的口感,絲毫也不弱於西式糕點,能不受到歡迎嗎?
  別說沒有客人認為貴了,反倒不少客人還認為物有所值,專門跑回來再買的,沒了還要預定。

  甚至不少人因為要買羅師傅的餑餑,還回來順便再吃一頓飯的呢。

  最後弄得就連寧衛民想送人,搞交際的份額。

  都得仔細統計好數量,交給羅師傅,才能專門給他留出來呢。

  總之,壇宮的業績就是這麽一日賽過一日,靠著各部門的努力,相輔相成的提高的。

  不知不覺中,到了十二月底的時候,上座率居然恢復到七成了。

  最神奇的是,淨利居然趕上了滿座的時候。

  淡季居然能夠不淡,利潤率還猛漲,這可是把寧衛民樂壞了。

  錢不錢的無所謂,這種做到旁人做不到的成就感難得啊。

  他不禁由衷的感慨啊,國學真是太管用了。

  僅僅從“和”字的字形來看,一個“禾”,一個“口”,就能把商業道理表述的明明白白。

  人有飯吃,就能和平共處。

  也是說,只要能做到好處均沾,人人受益,那大家就能勁兒往一處使,做成更大的事兒。

  這個“和”字,不但能解決餐飲業難以克服的偷拿現象,還能創造新的商機,真是妙用無窮啊。

  所以說嘛,老外傻就傻在相信“零和遊戲”上了。

  總認為別人好了,自己就得倒霉,永遠追求贏家通吃。

  可你就是再牛X,那也不能不讓別人活啊。

  結果這危機,那危機,永遠都沒有踏實日子可過。

  其實狗屁的危機,他們問題就賴他們自己野蠻貪婪。

  只要把這個“和”字兒悟透,也就沒危機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