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混在三國爭天下》第357章 閃擊鮮卑諸部
  第357章 閃擊鮮卑諸部
  神武八年春天,大漢各地如火如荼的春耕。

  春耕完畢後,劉宇聖旨,兵部調令,調大漢所有騎兵北上松原、吉林、遼東一直到西域一線的邊疆待命,於此同時,幾乎幾乎所有大將雲集長安城。

  劉宇新設軍事處, 與眾將以及郭嘉、劉曄、田豐等內閣重臣,對即將閃擊鮮卑一事進行商討與部署。

  前些年,劉宇進行了一場持續二十來年的統一戰爭,期間不僅掃滅諸侯,還吞並匈奴、羌、氐、烏桓等遊牧民族,得到大量戰馬, 劉宇擁兵最高峰一百五六十萬,其中騎兵數量一度接近四十萬,統一戰爭之後,由於戰馬需要大量草料飼養,消耗極大,天下承平,不再需要那麽龐大的兵力,劉宇精簡步卒數量的同時,也裁減了不少騎兵的數量,將品質不夠優良的戰馬淘汰,精簡騎兵數量。

  現如今如果算上兩萬飛龍騎,大漢所有騎兵數量是三十二萬。

  最初飛龍騎的數量只有三千,後來擴充到五千,滅亡曹魏之後逐漸擴充到八千,滅亡荊楚與東吳,名義上統一天下之後的七年時間,又逐漸擴充到兩萬。

  與飛龍騎一樣,陌刀軍的數量也從最初的三千擴充到了現在的兩萬。

  關羽、趙雲、馬超、張遼、徐晃、龐德、張繡、高順、馬岱、張郃、張任等主要猛將大將都到了。

  對於劉宇提出的閃擊鮮卑諸部的龐大戰略,眾將都忍不住一時之間心潮澎湃, 血液沸騰,渾身充斥著一股力量。

  說來,這還是劉宇自掃滅魏楚吳,基本上統一天下以來,第一次召集這麽多大將匯聚一堂。

  奉詔前來長安的時候,眾將就有預感天子劉宇將有一場大動作,將有一場不下於前二十幾年統一天下之戰中規模最大幾場戰役的大戰等著他們。

  現在劉宇閃擊鮮卑的宏偉戰略一出,諸人都激動了,特別是關羽、張繡、張郃等幾名年齡已經過了六十歲的人。

  關羽撫著紅臉下已經斑白的長胡子大笑道:“吾大陌刀已饑渴多年,都要生鏽了,此次定斬幾名鮮卑大將除鏽,再展光華!”

  張繡也道:“天下一統,吾以為將來老病死於房中便是歸宿,未曾想還有經歷一場如此大戰的機會,足矣!”

  其他人也都是猛將出身,都打了幾十年仗,天下一統之後大戰少了,有個別甚至閑了快十年了,無不渴望重返戰場。

  值得額外一提的是,和關羽、張繡一樣年齡都過了六十歲的張郃,內心之中更是又比諸人想得又更多一些。

  他最初本是袁紹麾下之將,後來投了曹魏,十年前曹魏滅亡又才投了當今天子劉宇,別看他年歲雖老於在場大部分人,但他在本朝中的資歷卻遠遜於其人。

  不說關羽、趙雲一個是世襲鎮國公,一個是世襲護國公,張繡、馬超也都是襲三代以上國公,在場其他人最次的張任也都有三等侯爵,只有他張郃勉強隻得了一個一等伯爵,若沒有大戰,沒有更多戰功,或許他今生都升不上侯爵,至於後代等位襲爵更是不敢想,若是他能在這場大戰之中立下戰功,升上侯爵就不是妄想,屆時後代子孫就算不能等位襲侯爵,降等襲爵他的兒子也能襲伯爵,孫子、曾孫也都能確保身還有爵位,張家今後幾代數十年富貴有保障。

  張繡暗暗握拳,立功之心比在場其他任何人都更大。

  接下來的部署安排。

  劉宇調集了三十萬騎兵,再算上兩萬飛龍騎,兩萬陌刀兵,總共三十四萬大軍,準備分為十八路,兩萬飛龍騎一分為二,各自做為一路,兩萬陌刀兵為一路,其他三十萬騎兵分為十五路,每路兩萬。

  松原郡、吉林郡一線三路,由張遼總督。幽州一線三路,由張郃總督。並州一線兩路,由張繡總督。河套北,九原郡,陰山一線三路,1其中一路陌刀兵,一路飛龍騎,由關羽總督。涼州一線四路,其中一路飛龍騎,由趙雲總督。西域一線三路,由馬超總督。

  原本張郃爵位最低,不提關羽、趙雲、馬超、張繡、張遼等人。徐晃、龐德、高順、馬岱等人資歷也比他高,怎麽也輪不到他來總督幽州一線三路兵馬,但劉宇考慮到張郃最初本為袁紹河北四庭柱之一,袁紹時期便長時間鎮壓幽州、並州一線北疆,而且張郃還有去年領鐵騎出塞,擊破段部鮮卑的經歷,張郃對鮮卑的了解,對大草原作戰的了解,其實才是眾將之中最高的,他完全比徐晃、龐德、高順、馬岱、張任等人更能勝任。

  劉宇說出讓張郃總督幽州一線三路兵馬的原因之後,眾將都沒有意見。

  張郃激動的叩拜道:“陛下信任,張郃必全力以赴。”

  劉宇笑道:“起來吧,望你不負朕的信任。”

  安排完之後,又定下確切開戰的時間,次日眾將便各自前往所屬邊疆準備出征。

  半個月後,眾將與所有兵力全部就位。

  由於是草原作戰,又是閃擊戰略,為了便於行動,所有大軍預計隻帶乾糧,待殺入草原之後,再搶奪鮮卑人的牛羊改善夥食,總的來說這場大戰不僅是閃擊戰,還要以戰養戰,盡快結束大戰之余,也盡可能的減少糧草物資的消耗。

  自松原郡、吉林郡到西域一線的萬裡邊疆,三十四萬漢軍精銳磨刀霍霍,此時此刻,哪怕草原信息傳遞緩慢,也感應到了一股不同尋常的氣息,一股迫人的壓抑。

  整個大草原鮮卑諸部都不禁有些心驚意亂,不知何故。

  神武八年三月十一日,兩名太監,十名普通漢兵帶著一道聖旨出塞,乃是例數鮮卑罪行,為此次討伐鮮卑諸部確立道義,證明不是大漢朝廷好戰,沒有道義胡亂殺伐,而是鮮卑先冒犯大漢,大漢不得不戰。

  由於當年連和可汗在交河國被馬超一箭射殺之後,鮮卑便沒了共主,因此這道聖旨並沒有明確交給誰,只要送入大草原,當著鮮卑牧民的面宣讀出來,將聖旨留在大草原上就算完了。

  兩名太監與十名漢兵,一路深入草原,一路大喊‘大漢天子聖旨到’,待深入草原三百多裡,太監便打開聖旨宣讀,而此時旁邊只有零星幾名鮮卑牧民,最近的一個有數百人口的鮮卑小部落也在三裡之外。

  聖旨之中的內容大致是:大漢誅滅匈奴,鮮卑佔據匈奴故地,乃大漢恩賜,鮮卑理應感恩大漢,誠服天子。然兩百多年來,鮮卑卻多次劫掠大漢邊疆,最近一次破大漢兩縣,殺漢民數千,如此惡行,實是忘恩負義之至,有違天子恩德,不敬天子……罪惡滔天,犯大漢者雖遠必誅,今天子令討伐鮮卑諸部。

  宣讀完之後,一名漢兵將手中戰戈猛插進草地之中,隨後太監將聖旨懸掛其上,轉身回歸大漢。

  宣旨太監與漢兵走後,有周圍牧民一臉發懵的緩慢上前摘下聖旨,送回本部落。

  漢天子將出兵討伐鮮卑諸部,這個消息伴著一股恐怖的氣氛在大草原之上蔓延。

  僅兩日後,在消息真正傳到鮮卑六大部之前,大漢神武八年三月十四日,三十四萬漢軍,兵分十八路,東自松原郡、吉林郡,西自西域,萬裡邊境線,悍然殺入鮮卑大草原。

  ……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