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混在三國爭天下》第395章 民心早已不存
  第395章 民心早已不存
  “殺!”

  蒼梧郡城下,楚軍士兵正在猛烈攻城。

  諸葛亮在距離城牆二百多米的高台上觀戰與指揮調度。

  同時,陸遜也來回巡視蒼梧郡城頭,冒著箭矢、飛石等危險親自指揮守城。

  諸葛亮連攻兩日,付出了快三千傷亡,可依舊無法撼動有陸遜親自指揮防守的蒼梧郡城。

  “傳吾令,今日便到此為止吧。”諸葛亮驀然下令道。

  攻城楚軍退去, 魏延不甘心,在城下唾罵陸遜,可惜陸遜就像是根本聽不見魏延的唾罵一般,見楚軍退去,他也下城養精蓄銳,他要始終以最佳的精力來和諸葛亮死磕到底,讓諸葛亮在這蒼梧城把一嘴牙全磕掉, 也休想踏進蒼梧郡城一步!
  魏延直罵得口乾舌燥,卻見城樓上壓根就不見陸遜的身影,他的唾罵就如同小醜一樣,太可笑了!魏延極其憤怒,但無可奈何,不由得負氣一聲,返回楚軍營寨。

  回到營寨之後,魏延直去諸葛亮大帳,質問諸葛亮:“丞相,為何不繼續攻城,只要不惜代價,必能攻破此城,得蒼梧郡人口錢糧,更斬殺陸遜。沒了陸遜,很快就能攻佔交州,進而北上攻佔荊、揚二州!”

  這般態度,馬謖、鄧芝、廖化、李嚴、陳到等人又驚又怒, 馬謖罵道:“魏延,你怎如此對丞相說話, 還不快快向丞相道歉。”

  魏延冷哼一聲,並不立刻道歉,而是仍看著諸葛亮,等諸葛亮答覆。

  諸葛亮臉上微微抽搐了一下,說道:“陸遜死守蒼梧郡城,以他之才能,我軍欲破蒼梧郡城極為困難,付出的傷亡也非我軍能夠承受。”

  蒼梧郡城中,陸遜現在至少還有一萬兩千左右守軍可以調度,若不能騙陸遜與守軍出城,而一味強攻城池,就算最後破城,付出的傷亡也在兩萬以上,甚至三萬以上。

  諸葛亮現在根本舍不得付出兩三萬的傷亡來拿下蒼梧郡,他沒有那樣的資本。

  確實,蒼梧郡是交州第一大郡,擁有三十余萬人口,得蒼梧郡人口錢糧,如果按照當年諸侯混戰時的抽兵比例,能募集得三四萬新兵。

  可是現如今卻並非當年諸侯混戰時期,那時的百姓經歷多年混戰,乃處於渾渾噩噩的狀態,只要攻佔一地,取當地錢糧,最大限度運用當地人口,很簡單。

  特別是當年交州乃劉備之荊楚疆界,諸葛亮也曾嘔心瀝血治理過交州,那時候交州的民心向著劉備,向著諸葛亮。

  但現如今卻早已非當年了。

  劉宇統一天下八九年,荊、交兩州百姓過了八九年沒有戰亂的安定生活,加上當年劉宇攻取荊、交二州時,大量青壯戰死,以及劉備與諸葛亮退守朱崖州島也帶走了大量青壯,使得劉宇攻下荊、交兩州之後,兩州青壯所剩無幾。

  而兩州這八九年時間重新成長起來的青壯卻那裡還記得當年的‘玄德公’和‘諸葛孔明先生’,他們只看到現如今諸葛亮率領楚軍反攻中原大陸,又給交州帶來了戰亂!
  當年荊、交兩州向著劉備與諸葛亮的民心早已不在了。

  當初在朱崖州島還沒有反攻上大陸之前,諸葛亮奢望的以為,因劉宇連連發動大戰,加上開挖連接錢塘江、大江、淮河、黃河、海河等五大水系的巨大運河工程,會極大壓榨百姓,使得民不聊生,他反攻上大陸之後,民心所向,每攻取一地都能最大限度利用當地人口,他反攻大軍能夠越打數量越多,在長安城劉宇反應過來之前,先迅速攻佔交、揚兩州,彼時攜兩州之力,擊敗劉宇派來的援軍,把荊州也佔了。

  到時候交、揚、荊三州,又有大江天塹,休養生息幾年,未必沒有最終掀翻劉宇的一絲可能。畢竟諸葛亮其實內心裡很自負自己的韜略,當年他之所以敗,乃因郭嘉、賈詡二人連謀,郭嘉擅長謀心與大戰略,賈詡心細如發,長細節,算無遺策,任何一人他都忌憚,兩人連謀更是讓他的任何謀略都無所遁形。

  九年前的連番慘敗,丟了荊、交二州實無冤枉。

  但賈詡早在九年前病死與合浦郡,僅剩郭嘉一人,諸葛亮有信心擊敗郭嘉,而至於陸遜一類,對諸葛亮而言只是有麻煩,有些許困難,諸葛亮卻並不忌憚。

  當真的反攻上大陸,攻佔了合浦郡,又攻佔了鬱林郡之後,諸葛亮才知道自己錯了,劉宇並沒有失去民心,而民心也不在向著劉備與他。

  對於此,諸葛亮是悲哀的。

  諸葛亮他其實不知道,劉宇開挖南北大運河,聽上去是堪比當年秦始皇修萬裡長城一般的巨大工程,將耗費無數人力物力,但劉宇不急於求成,而且開挖的多數人力其實是來自於高句麗俘虜、鮮卑俘虜等,真正的漢人民夫只不過佔不到一半。

  而劉宇這兩年時間裡,連續發動滅公孫康、滅高句麗、滅鮮卑、攻打烏孫等大戰,可實際上總共動兵不過五十萬,消耗最大的是滅鮮卑之戰,可滅鮮卑劉宇運用的是閃擊戰的方式,以絕對優勢的實力,短短不到兩個月時間徹底打垮鮮卑諸部,消耗有限。

  攻打烏孫,看似遙遠,不過劉宇卻是從金微山、北提海一帶出兵,且出兵規模不過三萬,前後時間也不長,消耗連三百年前漢武帝遠征大宛的二十分之一都不到、

  再則,當前大漢仍沒有軍餉與工錢一說,皇權之神聖不可違抗,皇帝一道聖旨,百姓只要有一口吃的,便無怨無悔的完成,因此劉宇連連幾場對外大戰與開挖南北大運河等,真正消耗的不過是糧食而已。

  而關於糧食,劉宇時代的大漢,雖然人口數量還比不上東漢最高峰時期,但是因穿牛鼻、鐵製犁、水車等帶來的耕種效率的增長,糧食畝產量的增長等,糧食總產量卻反而比東漢最高峰時期還要多不少。

  另外,劉宇改革之後,新的朝廷政體,帶來對整個帝國更直接更完善的管控,沒有哪家地主富戶等能夠隱瞞囤積的糧食數量,劉宇每年能夠利用的糧食總數是龐大的。

  每年的糧食總產量比東漢最高峰時期還要多,人口卻比東漢最高峰時期少了一千多萬,諸葛亮根本想不到這八九年時間,劉宇的朝廷府庫之中究竟積累了多少糧食。

  看似連連發動大戰,開挖大運河工程,好大喜功,不顧百姓死活,實際上劉宇到現在為止都還只是利用原先府庫這八九年庫積累下來的糧食而已,並沒有額外向天下百姓多征收一粒糧。

  這兩年荊、交兩州百姓的生活,不比更先前幾年完全安寧時期難過。

  民以食為天,就不可能會期待劉備與諸葛亮反攻大陸,重新帶來戰亂。

  基於這些,劉宇怎麽可能失了民心,而民心又怎麽可能向著重新帶來戰亂的諸葛亮等楚軍。

  沒有民心,諸葛亮攻佔蒼梧郡之後,如若強征青壯為兵,必為百姓所怨恨,不僅新軍難以形成戰鬥力,不拖後腿就算好的了,而不強征青壯,就只能自然招募,那麽招募的數量不會多,似蒼梧郡這樣三十幾萬人口的大郡,也就只能招募得幾千兵而已。

  因此若損失兩萬到三萬士兵的代價來拿下蒼梧郡,諸葛亮怎麽舍得,怎麽損失得起,損失了這麽多精兵,就算拿下蒼梧郡,也沒有余力進而拿下整個交州,所謂的再北上拿下江東揚州更是空談。

  其實戰事的發展,已經與諸葛亮當初還在朱崖州島上之時所想的南轅北轍,只是諸葛亮心底裡的不甘,期待著奇跡一般的一絲可能,推動著他硬撐著繼續戰下去,或許只有看到徹底的無望,諸葛亮才會最終放棄。

  ……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