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混在三國爭天下》第445章 敗魏延吞並南楚
  第445章 敗魏延吞並南楚

  眾人包括南楚王劉禪,都在諸葛亮靈前叩拜。

  南楚王劉禪哭道:“相父離寡人而去,教寡人今後如何理事。”

  劉禪無能,隻愛玩樂,以往都是諸葛亮幫忙處理軍政要務,這沒了諸葛亮,劉禪心裡隻想, 軍政要務今後豈非全部斥諸於他自己身上了,叫他還怎麽有時間玩樂,況且處理軍政要務,也著實煩悶。

  眾人不知道劉禪的心理,隻當劉禪只是悲痛諸葛亮逝世。

  魏延卻在這個時候跳了出來道:“今後我魏延將繼承諸葛丞相的遺志,帶領大家,守護南楚,將來若有機會, 還將北伐中原, 大王不要慌張,當令吾代替丞相之位,吾為大王分憂。”

  南楚王劉禪果然無能,發聽到魏延這話,竟然還露出欣喜的表情。

  到是李嚴、鄧芝、馬謖、廖化等人紛紛憤怒。

  魏延這話是什麽意思,他把自己當做諸葛丞相的繼承人了嗎?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諸葛丞相生前可沒有指定他魏延,或者說沒有指定任何人,包括他魏延,在場的所有人都是幾十年戰場的老將,憑什麽他魏延認為自己可以?是有諸葛丞相的智謀?還是有諸葛丞相的親和?
  雖然李嚴、廖化心裡都有自己的念頭,不過在這件事情上,他們與絕對秉承諸葛亮遺志的鄧芝、馬謖二人的態度是一樣的,那就是絕對不服魏延。

  事實上,諸葛亮生前確實沒有指認繼承人, 也實在找不出一個有足夠謀略接替諸葛亮位置的人。

  廖化、鄧芝、李嚴、馬謖等人就不說了, 頂了天也就最多能算二流之將, 魏延雖然能算得上大將,在軍事上有一些自己的獨到見解,但整體謀略方面,魏延就差多了,更何況魏延平時為人倨傲,根本沒有人和,不得不人信服,再說諸葛亮的位置,除了軍事謀略,主要是安撫百姓,治理國政,魏延沒有這方面的才能。

  歷史上諸葛亮還能找到一個薑維,但已不是歷史上的蜀漢,而是交、益兩州之南的大片蠻荒之地的南楚,雖有二百多近三百萬人口,可惜多是蠻人出身,連字都不認識一個,談什麽軍事謀略,安撫百姓,治國理政?諸葛亮是真的找不到一個滿意的繼承人。

  況且,諸葛亮幾年前就已經看破了許多事情,知道南楚在他死後,必定面臨中原大漢的討伐,而南楚絕難以留存,所謂繼承人,不說能不能達到與他同樣的謀略,就算能達到,其實也難抗衡劉宇之強大的中原大漢,沒有什麽意義!
  同時,諸葛亮也知道魏延有野心,他尚在的時候,能壓製住魏延的野心,讓魏延不敢不聽令,更不敢表露任何不服南楚王劉禪的野心,可一旦沒有了他壓製,魏延必定野心驟然迸發而出,難以阻攔。

  還有李嚴,同樣含有野心,他必與魏延相爭。

  到是廖化,雖然志氣已熄,隻想安然度日,享受南楚建立後的富貴,但廖化這卻非野心,也可以理解。

  這些事情,諸葛亮看得透,只是找不到繼承人的諸葛亮,也認定南楚終究還是會被中原劉宇之大漢伐滅吞並,加之當時病體日沉,他已經不想管太多了,或許他唯一還有點顧慮的只有鄧芝、馬謖二人,這二人是真正的忠義之士,北伐的志氣尚存,也是諸葛亮到死依然欣賞的人。

  不過,諸葛亮臨死前幾天,秘密召見過二人,對二人有些安排,成與不成,皆看二人自己選擇。

  ……

  正如諸葛亮所想的那樣。

  魏延當著諸葛亮的葬禮,就已經壓不住表露了野心。

  那邊,李嚴也有野心,更不服魏延,他自己也希望能在廖化、鄧芝、馬謖等人的幫助下,壓製魏延,最終取代諸葛亮的位置,自己掌控南楚。

  是以,李嚴直接對魏延罵道:“魏延匹夫,諸葛丞相屍骨未寒,當著諸葛丞相靈前,汝就敢造反乎?”

  說出這句話的同時,李嚴看向廖化、鄧芝、馬謖三人,但凡三人表態支持他,他立刻就敢拔劍上前,誅了魏延。

  那邊,魏延順著李嚴的眼睛,也看了廖化、鄧芝、馬謖三人一眼,魏延神情倨傲,卻絲毫不擔心。

  只見魏延猛的拔劍,只聽到‘鏘’的一聲,外面突然衝進來大量軍士,將包括南楚王劉禪在內的所有人團團圍住,這些軍士都是魏延的心腹。

  李嚴、廖化、鄧芝、馬謖三人紛紛大驚失色。

  魏延手一揮,便道:“把李嚴抓起來!”

  大批軍士一擁而上,李嚴想要反抗,奈何年齡也不小了,很快被軍士生擒捆綁。

  這一幕發生得太快了,鄧芝、廖化、馬謖三人,包括已經被擒住的李嚴以及在場的南楚王劉禪等人都沒有想到,諸葛亮的靈前,魏延居然就敢直接調來兵力,打了眾人一個措手不及。

  特別是南楚王劉禪,他就是再無能,再草包,這個時候也感覺到不對勁了,不過他沒有出來指責魏延,反到縮了縮脖子,一派膽小怕事的模樣。

  眼見李嚴被擒住,馬謖本想出來反對魏延,但被鄧芝及時拉住了,鄧芝對著馬謖搖了搖頭。

  廖化見鄧芝、馬謖沒有站出來,便也沒有站出來。

  魏延掃了不敢動的鄧芝、馬謖、廖化三人一眼,冷哼一聲,其實他不是不想把鄧芝、馬謖、廖化三人一並拿下,這樣整個南楚就再也沒有誰還有力量反對他了。

  不過鄧芝、馬謖、廖化三人畢竟也是幾十年的老將了,從中原荊、交到南南的南楚,三人任何一人在軍中的影響力都遠不如他魏延,可三人加在一起,還是比他魏延在軍中的影響力強上一些的。如果把三人一並拿下,南楚軍中必定大亂,大傷元氣。

  因此,只要鄧芝、馬謖、廖化三人不跳出來明擺著反對的話,魏延不願走到最後一步。

  如今擒住李嚴,等到再吞並李嚴手中的兵權,鄧芝、馬謖、廖化三人加在一起又比他弱上一些了,現在三人不跳出來反對,將來就更沒有反對他的實力了,魏延這般想到。

  魏延控制了場面,當日便‘請’南楚王劉禪晉封他為丞相兼大將軍,統領南楚所有大軍。

  如果不論影響力,單論權勢,魏延已經與諸葛亮生前差不多了。

  沒多久,魏延又強迫南楚王劉禪尊他為‘尚父’,以為父的身份來‘教導’南楚王劉禪,以此魏延甚至當朝怒斥南楚王劉禪,把南楚王劉禪嚇得臉色煞白。

  是夜,鄧芝、馬謖聚在一起。

  馬謖說道:“魏延這般,已與造反沒有多大區別,遲早他想篡位自立,吾等豈能容他?”

  鄧芝先是歎了一口氣,才說道:“魏延勢大,他一人的實力已經超過你我加上廖化三人,就算說服廖化,也不能和魏延抗衡,丞相既對你我二人有所交待,臨事之時再知會廖化一聲,從與不從看他自己,魏延長久不了,只可惜了這十幾年吾等與諸葛丞相嘔心瀝血打下的南楚江山。同時也有些對不住大王。”

  馬謖沉默,過了一會,他也說道:“大王無能,離了諸葛丞相他仍是大王,可卻絲毫不能鉗製魏延,但凡大王一聲令下,吾等就是身死當場,也要豁出去替大王除了魏延。”

  鄧芝點了點頭,顯然讚同馬謖的話。

  主要還是南楚王劉禪對魏延太過懦弱,不敢親自站出來號令眾人,這才最讓鄧芝、馬謖無奈。

  南楚方面,先是諸葛亮身死,而魏延又把控朝政,排除異己,廖化、鄧芝、馬謖三人都由被打壓,南楚局勢頗為動蕩。

  幾千裡之外,長安城。

  劉宇一直令青衣衛情報密切關注南楚局勢,當諸葛亮病逝,魏延把控南楚軍政的消息傳到長安城,劉宇霍然起身。

  發兵南下,徹底滅掉劉禪,吞並交、益兩州之南的大片區域的時機到了。

  次日,朝堂之上,劉宇直言將征伐劉禪之南楚。

  鎮國公關羽在前幾年病逝,近七十歲的護國公趙雲自請掛帥出征,不滅劉禪,誓不返回長安!

  劉宇本來擔憂趙雲的身體,南楚在交、益兩州之南,瘴氣更多,濕氣更大,趙雲現在的身體真不一定能夠適應得了,但趙雲一句話,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為將者以死在疆場方為榮,劉宇感動之下,當即下旨趙雲為平南大將軍,領兵二十萬,其中一萬陌刀軍南下。

  南下大軍之中,除了趙雲這個主帥,還有龐會、徐蓋等不少年輕將才,可謂聲勢浩大。

  大軍行至交州蒼梧郡一帶,消息也才傳動南楚國的扶南城。

  得知是趙雲掛帥,魏延大驚失色,他雖然為人倨傲,但面對趙雲、關羽這等級數的猛將,他還是傲不起來的,畢竟當年與趙雲短暫交手差點幾個回合就被殺,怎能沒有心理陰影!

  不過,魏延也不可能避退得了,交戰是唯一的選擇。

  魏延也點齊南楚所有兵馬,總共二十七萬,他還特地邀請馬謖、鄧芝、廖化等人商討,要求三人再此存亡之際,團結一心,共同打退趙雲漢軍,保住南楚國。

  三人皆應聲,魏延覺得三人怎麽說也是跟隨諸葛亮,幾十年征戰,最終打下的這南楚國江山,無論如何不會在這種時候與他內杠。

  魏延令馬謖為前鋒,廖化為左軍,鄧芝為又軍,三人加在一起約為十一萬之眾,魏延獨領大約十六萬兵為中軍,所有南楚大軍開往邊境準備迎戰趙雲漢軍。

  魏延這是要孤注一擲,要麽打退趙雲漢軍,要麽乾脆一敗到底,不作他想。

  兩軍在交趾郡以南的林邑一帶接戰,雖然漢軍只有二十萬,但卻有一萬精銳的陌刀軍,加上漢軍士兵人人皆有戰甲,相反南楚國貧瘠,幾乎生產不出合格的戰甲,連兵器質量也很差,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論整體戰鬥力,二十萬漢軍絕對碾壓二十七萬南楚國大軍。

  趙雲親自策馬前出,指明挑戰魏延。

  魏延雖比趙雲年輕幾歲,可當年的陰影,他絕不敢這般與趙雲廝殺,遂不敢出戰。

  趙雲罵魏延膽小如鼠,不如早些投降,以圖激出魏延,可惜魏延依舊不敢出戰。

  魏延心想,趙雲勇武,漢軍強盛,他若想取勝,唯有依靠地利打持久戰,漢軍有北方士兵,就是南方士兵,一時也難適應南楚的濕熱的氣候,日久之下,趙雲漢軍要麽軍心士氣大落,要麽直接退兵,彼時便是他魏延帶著南楚大敗漢軍,有此功績,南楚上下更加沒有能再反對他魏延者。

  魏延想得很好,只是也要鄧芝、馬謖、廖化等人配合才行。

  諸葛亮生前秘密召見鄧芝、馬謖二人,他對二人的交待只有一句話,必要之時可以投漢!顯然諸葛亮早就料到他死後魏延把控南楚軍政,而大漢也一定會派遣大軍南征的局面,與其讓南楚最後落入魏延這樣的人手中,不如讓其與大漢融合,成為大漢的一部分。

  當日,兩軍首戰,漢軍佔據絕對上風,但魏延命令南楚大軍全部退守營寨,到是擋住了漢軍的攻勢,漢軍不得不也下寨,與南楚軍對峙。

  當夜,鄧芝、馬謖二人先是聯系了趙雲漢軍,緊接著又只會廖化,告知諸葛亮生前的交待,言無論廖化如何選擇,鄧芝、馬謖都將在次日反戈魏延。

  廖化能怎麽選擇,本來他也被魏延打壓得厲害,也看不慣魏延的為人,既然是諸葛亮生前的交待,鄧芝、馬謖二人都已經做了選擇,他自然只能跟隨鄧芝、馬謖一道。

  漢軍營中,趙雲得知鄧芝、馬謖二人將反戈魏延,遲一些又接到廖化同樣準備反戈魏延,他頓時大喜。

  次日,漢軍大舉發動攻勢,攻打南楚軍營寨。

  晌午時分,鄧芝、馬謖、廖化三人齊齊倒戈,連同趙雲漢軍三面夾擊魏延於中央。

  魏延措手不及,憤怒大罵:“鄧芝、馬謖、廖化,汝等三個賊子,狠不早殺了汝等三人。”

  憤怒不能改變形式,魏延遂拚命抵擋,可惜大軍一亂,且寡不敵眾,頃刻之間十幾萬大軍全線潰敗。魏延倉惶逃命,不過沒跑多遠,便被趙雲親自堵住去路,戰二十個回合,魏延大刀被趙雲一槍挑飛,魏延遂被趙雲生擒。

  魏延被擒,南楚士兵也或降或被殺。

  此戰已經集結了南楚幾乎全部的士兵了,如今大敗,鄧芝、廖化、馬謖三人也都降了漢軍,相當於所有大軍全軍覆沒,現在別說南楚其他地方,就是國都扶南城也湊不從一萬守軍。

  南楚王劉禪驚恐萬狀,哭泣流涕,無奈之下,當趙雲大軍兵臨城下,他也識趣的直接打開了城門投降。

  至此,南楚國滅,南楚王劉禪與魏延皆被押往長安城定罪。

  ……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