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混在三國爭天下》第207章 四處僵持諸葛亮退兵
  第207章 四處僵持諸葛亮退兵

  從一開始諸葛亮的目的就不是真個繞過九江郡城直取建業,他只是為了引誘九江郡城內的吳軍出城予以殲滅,屆時吳國精銳,眾大將皆失,才是吳國滅亡之定局。

  原本魯肅與吳軍眾將看不破諸葛亮最終目的,定會中諸葛亮之計,現如今有了陸遜, 諸葛亮之計以被陸遜破局,諸葛亮只能另謀他策。

  先前陸遜佔得先機,諸葛亮吃了一個小虧,雖然吳軍損兵近五千,但楚軍卻損兵六千出頭,如今吳軍剩七萬五千人左右, 而楚軍也剩七萬六千人左右, 雙方兵力差距不過區區千人,可忽略不計。

  七萬五千吳軍自然不可能全部縮在九江郡城內, 陸遜安排周泰、蔣欽、陳武等三員大將各領兵一萬兩千人在城外下寨,三個營寨呈倒三角部署,不管楚軍攻哪個營寨,其余兩個營寨都能及時支援。城外營寨與城池相互依托,攻守護助。

  “吳軍如此部署,可見陸遜之才。”諸葛亮覺得頗為棘手。

  接下來,陸遜所領吳軍,諸葛亮所領楚軍圍繞著九江郡城展開一場攻守互搏。

  雖然諸葛亮的謀略要在陸遜之上,但諸葛亮是攻方,而陸遜是守方在同等兵力的情況下佔有天然的優勢,而且陸遜穩重,毫不急躁,他佁然不動,諸葛亮或許時能靠謀略壓製陸遜,但想徹底擊敗陸遜,攻下九江郡城卻也極不容易。

  ……

  許都。

  常被頭痛折磨, 曹操脾氣愈發暴躁, 他極為惱火的問曹仁道:“諸葛亮還沒有突破九江郡, 殺去建業滅吳?擋住諸葛亮的是何人?”

  曹仁回答道:“孫權新授命大都督陸遜。此人出自吳郡陸氏,今二十七歲之齡,曾以年幼之身支撐陸氏門戶十余年,頗有謀略。”

  “陸遜?”曹操點頭道:“他能在九江郡擋住諸葛亮至今不能突破,確有謀略。孫權小兒能在危亡之時任用此人才,也算有運氣,隻不知這陸遜是否最終保住東吳。”

  放下諸葛亮與陸遜在九江郡的對峙,曹操又問到司馬懿方面形勢。

  “平原郡那邊,司馬懿也不能突破嗎?”說到這裡,曹操極為不滿。

  曹仁回答道:“仲達雖領十三萬大軍,但平原郡也有趙雲、張遼等八萬秦軍,且有徐庶為謀,仲達一時也難有突破。”

  曹操大怒道:“徐庶當年不肯為孤出一謀,今投劉宇,卻又與孤做對,實為可恨!”他深惡徐庶,若有機會定將徐庶五馬分屍。

  話說在諸葛亮東征滅吳的同時,司馬懿領十三萬魏軍自青州北上,攻打平原郡,欲打開反攻河北的跳板,可惜卻被趙雲、張遼、徐庶所阻擋,遲遲未有寸進。

  魏軍的陣營也不可謂不強大,除了十三萬士兵,還有夏侯淵、夏侯惇、張郃三員猛將。

  可惜做為進攻方,司馬懿遭遇到了和諸葛亮一樣的困境,論謀略,徐庶或許差司馬懿一絲,但相差絕對非常有限。論兵力,魏軍數量確實更多,可魏軍有許多新招募不久的新兵,而秦軍卻全部都是百戰之兵,論猛將,趙雲一人就可擋夏侯淵、夏侯惇、張郃三人聯手,更何況還有張遼。

  這樣的實力對比,秦軍甚至都不需要一味防守,時而主動出擊,雙方在平原郡一帶長時間拉鋸,誰也奈何不了誰。

  ……

  除了九江郡與平原郡方面的拉鋸,襄陽、宜都郡一線,秦軍與劉備親自率領的十萬楚軍也在大戰。

  徐晃領六萬秦軍自上庸郡出擊,先是收復新城郡,再又直插襄陽。

  收復新城郡並不難,這是劉宇最早的三個郡之一,這裡的百姓多心向劉宇,有人和之利,且楚軍留守在新城郡的不過區區六七千兵馬。

  徐晃隻攻了不到一天,就攻破城池,收復了新城郡。

  而後,徐晃長驅直入,兵臨劉備親自坐鎮的襄陽城下。

  劉備身邊無大將,不敢出戰,隻一味死守襄陽城不出。

  徐晃也不為攻破襄陽城,本來目的也只是牽製襄陽城內劉備所領楚軍不得動彈罷了,劉備即不敢出戰,徐晃也懶得攻城,雙方在襄陽城僵持了下來。

  宜都郡方面,魏延領四萬楚軍坐鎮此處。

  甘寧在劉宇的命令下,領其部三萬秦軍水兵自江州過巴東郡沿江而下,與魏延在宜都郡境內大戰,這是秦軍水兵自訓練以來的首戰。

  甘寧極善水戰,沿江而下殺進宜都郡與魏延的初戰便大獲全勝。

  魏延不是甘寧的對手,一百五十多回合敗在甘寧手中,三萬秦軍水兵也殺得四萬楚軍大敗。魏延也不得不龜縮宜都郡城內,甘寧日日唾罵,魏延也不敢再出城交戰,而甘寧也不攻城,畢竟水軍訓練不易,況且只有三萬之兵強攻城池,甚為不易。

  雙方便在宜都郡也僵持了下來,連同九江郡、襄陽、平原郡,四處大戰都在僵持。

  這一僵持就整整一個多月。

  終於,九江郡那邊,諸葛亮先做反應了,諸葛亮準備放棄滅吳,退兵回荊州。

  張飛大驚道:“丞相,這就放棄滅吳了?”這多好的機會啊,連勝數仗,前後剪滅吳軍六萬,現如今整個吳國所能調動的吳軍都在九江郡了,且也只有幾萬人,只要再勝一場,吳國就可滅了呀,現在卻要放棄,張飛怎麽甘心。

  不僅是張飛不甘心,黃忠、張任、劉封、李嚴等其他眾將也不甘心啊,紛紛看向諸葛亮。

  諸葛亮歎道:“原本滅吳的前提就是吳國無奇謀之人領兵,陸遜之才不下於昔年周瑜,吾雖勝陸遜許多,然兵力相等,陸遜處於守方,他佁然不動,如之奈何?吳國僅剩九江郡數萬可用之不,而吾也同樣僅有幾萬之兵罷了,當前要繼續滅吳,非二十萬大軍不得,陸遜一人足抵十萬大軍。”

  誰說諸葛亮又能甘心,如能滅掉吳國,劉備便擁荊、揚、交三州,五百多萬人口,比曹操都不差多少,屆時與曹操聯合,先圖秦王劉宇,再統一天下仍然有很大希望。

  只是,不甘心如何?事不可違呀,劉備麾下所有能調動的士兵都調來了,現如今根本沒有二十萬大軍給他滅吳了呀,繼續耗下去,也不過徒勞,每日消耗的糧草可不在少數。

  最終,諸葛亮還是領著楚軍退兵了。

  ……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