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混在三國爭天下》第425章 鹹海之北的漢匈之戰(一)
  第425章 鹹海之北的漢匈之戰(一)

  薑維、呂臻領六千飛龍騎,自康居國都卑闐城,沿錫爾河一路北進,至鹹海東北側的錫爾河入海口。

  此處再往北一百多裡便進入北匈奴當前活動范圍。

  烏拉爾河以東三百多裡,鹹海西北側二百多裡,是當前北匈奴單於車牙逐的王庭暫居地。

  北匈奴仍舊沿用當年的統治結構,單於之下還設有左賢王與右賢王。

  當下, 車牙逐單於正在與左賢王及右賢王談論從大宛國、康居、大漢傳來的各種消息。

  車牙逐單於道:“大宛國之戰,漢人五千騎兵便輕易大破康居大宛五萬聯軍。康居之戰,兩千漢軍騎兵便長驅直入康居腹地,大破東小王七千康居大軍,兵臨卑闐城,迫使康居王舉國投降大漢。如今大宛國與康居皆成為了漢庭的附屬國,雖然先前放棄了近千裡領地, 但漢人的勢力又將再一次迫近我們匈奴。”

  車牙逐單於歎息又極為無奈。

  左賢王怒道:“大漢欺人太甚, 我們匈奴已經一次次避退到此,他們還不放過我們匈奴,這是不欲留給我們匈奴活路,早知道當初就應該跟大宛及康居聯盟,共與大漢拚死一戰!”

  右賢王道:“如今也不晚,若大漢確實不肯放過我們匈奴,我匈奴上下一心,所有勇士不懼死亡,定要讓漢軍有來無回!”

  右賢王繼續道:“大漢核心畢竟遠在萬裡之外的長安,漢軍如此長途用兵,未必能有多少力量,令大宛國及康居臣服,應已是大漢的極限,所以我等不必過於擔憂!”

  車牙逐單於點了點頭,左賢王也點了點頭,兩人都很讚同右賢王所言。

  然而,該來的還是得來。

  一日後, 有匈奴斥候從鹹海周邊探得消息急報,漢軍六千騎兵出現在鹹海東北側, 正向匈奴領地殺來!
  車牙逐大怒,召左右兩位賢王前來,他怒道:“六千漢軍騎兵向我匈奴殺來,大漢逼人太甚,我匈奴已避無可避,當拚死與漢軍一戰,令他們有來無回!”

  “長生天保佑匈奴的勇士們!”左右兩位賢王豁然起身,右拳於胸,做著開戰前的古老禮儀。

  車牙逐單於令左賢王領兩萬匈奴騎兵從左側截擊漢軍,右賢王領兩萬匈奴騎兵繞到漢軍後方,從後方突襲漢軍,同時車牙逐單於親領五萬匈奴騎兵自正面攻殺。

  車牙逐單於相信,如此九萬匈奴勇士三面同時夾擊,定能將六千漢軍一個不剩的全殲,獲得勝利,打擊大漢銳氣!

  說來,薑維與呂臻也是有些大意了,他們還當面對的是大宛國、康居之類的。

  匈奴人傳承極為古老,光是有明確記載的,到今也已不下千年歷史,曾一度與大漢攻伐近兩百年,大漢也是用近兩百年的戰爭才徹底打垮匈奴人,將之殘部驅趕到天山山脈以西。

  匈奴人比鮮卑人更善戰,同樣也遠比烏孫人、大宛人、康居人更善戰,對於戰爭,匈奴人有自己獨特的一套。

  想當年,竇憲勒石燕然之後,北匈奴殘部只剩六七萬人口,一萬左右士兵,但卻在一百多年時間裡,硬生生將當年東西橫跨近兩千裡,南北橫跨近四千裡,擁兵十三萬的康居,打到成為大漢附屬國之前,只剩不到一半疆域,五萬出頭士兵的淒慘程度。而匈奴人自己卻靠著對康居的掠奪,恢復到了四十萬人口,近十萬騎兵的規模。

  薑維與呂臻是真的大意的,按照長安城劉宇的設想,薑維與呂臻應該是各領一路突然殺進匈奴領地,不斷攻殺匈奴騎兵力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接將匈奴人打蒙、打亂,而不是讓匈奴有機會集結全部的力量來硬碰硬。

  六千漢軍飛龍騎的實力很強,可九萬匈奴騎兵的實力也絕對不弱,就算六千飛龍騎也能打敗得了九萬匈奴騎兵,但損失也必然不小。

  果然,漢匈兩軍時隔近兩百年,再一次於鹹海以北四十余裡處遭遇。

  漢軍這邊自然便是薑維、呂臻等六千飛龍騎。

  而匈奴那邊首先出現的則是車牙逐單於所領的正面五萬匈奴騎兵。

  大漢與匈奴是世敵,自大漢開國,漢高祖劉邦被匈奴騎兵圍困,漢初幾十年匈奴對大漢的不斷侵擾欺凌,再自漢武帝反擊匈奴到東漢竇憲勒石燕然前後近兩百年的戰爭,漢軍與匈奴騎兵早已養成了相遇便不死不休廝殺的習慣。

  沒說的,兩軍看到對方,不僅都沒有任何停頓的意思,反而猶如血脈之中的仇恨忽然爆發了一般,皆雙目發紅,下意識的怒吼著盡可能加速,以最凶猛的速度向對方衝刺。

  “殺!”

  雙方皆如此凶猛的衝刺,就在這鹹海以北的草原上,雙方的距離在急速接近,哪怕還未真正有人戰死,但一股戰爭的血腥煞氣,也似彌漫了整個嗅覺。

  終於,雙方進入弓弩射程范圍內。

  首先是漢軍飛龍騎先以強弩射出箭矢,但也隻間隔兩個呼吸,匈奴騎兵也射出自己的箭雨。

  雖然漢軍飛龍騎配備的強弩射程更遠,威力更強,不過做為最古老最善戰的遊牧民族,匈奴騎兵能夠精準的計算雙方騎兵衝刺的速度,幾乎不差分毫的將自己手中弓箭射程發揮到極致,光是這一點就與大宛國、康居不同。

  “嗤!嗤!嗤!”漢軍飛龍騎強弩射來的箭雨首先落入匈奴騎兵當中。

  匈奴騎兵衝刺的過程中,每一名騎兵的間隔都很有規律,這是匈奴人近兩百年與大漢廝殺,加上一百多年凌虐康居傳承下來的寶貴戰爭經驗。不僅如此,如果眼力足夠好,還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一名匈奴騎兵都在箭雨向自己落下來的瞬間,抬頭極力觀測有可能射中自己的箭矢,同時奮力閃躲,亦或者用手中的彎刀盡可能的劈砍,這同樣是數百年戰爭傳承下來的寶貴經驗。

  “噗!噗!噗!”鮮血濺灑,不斷有匈奴騎兵慘叫墜馬,也有戰馬中箭的嘶鳴聲。

  但大約三四十支箭才有一支命中匈奴騎兵,而三名中箭的匈奴騎兵,又只有最多兩人墜馬。

  漢軍飛龍騎第一輪射來的不下五六百支弩箭,真正墜馬的匈奴騎兵卻不過九人,若換做大宛國騎兵或康居騎兵,數量至少是四五倍,這也是匈奴人遠比其他遊牧民族更凶悍善戰的表現之一。

  ……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