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第一太子》第846章 登基稱帝(大結局)
  第846章 登基稱帝(大結局)

  “勳貴你還是要用的,就是流放到海外那些,也可以擇幾個子弟赦免召回襲爵,以彰不忘開國功臣,顧念舊情之意。”

  “徐允恭帥才無雙,等登基後便冊封雄英為太子,過兩年迎其女為太子妃,如此徐常兩家也就徹底安定了,等將來雄英即位也不會有什麽波折,嫡長傳承有序,無有骨肉相忌之禍。”

  “老二在東瀛沉溺酒色,咱派人去勸也不改正,長此以往壽難長久,若是走在咱前頭,便由咱給他定惡諡,若是在咱後頭,你便要給他定好中諡,但不管如何,其屍骨還是要葬於中原,絕不可讓東瀛成為他們那一支的祖地,歷代世子都要接回大明教養。”

  “老三可為宗正,咱朱家如今開枝散葉,將來更是多廣,這點咱心軟,你自己想好要如何妥善解決宗室的問題。”

  “丞相這個位置,伱不讓咱徹底廢掉,也罷,可丞相人選一定要謹慎,你說的內閣也可搭建起來,以做分權之用。”

  “海外土地,不可多求,總為飛地,難以管控建制收稅,早晚丟之,不可將心力國勢耗費與此。”

  “洛華是你元妃,勤儉孝敬盈婦德之懿,將來絕不可廢棄,一定要尊為皇后,母儀天下,為天下表率。”

  “雄英要謹慎教養,允熥要盡量封的遠一些,可以多給錢糧兵甲,令其在海外立國,這也是你的嫡子,只要不爭位,就要多給尊榮,以別嫡庶。”

  商賈絕不可寬縱…匠人要以約束,尤其是火器者,絕不許他們接觸外藩…農乃國本,糧乃命脈,幾處行省,耕田必要栽種吃食,不可任其栽種棉花…

  “科舉可再開,國子監不用停,錢糧多則施教天下,使子民可讀書識字…”

  …………

  第二天的早朝,按部就班,只是在散朝前,皇帝隨口叫住禮部尚書:“朕年老體衰,有意禪位太子,著令禮部立刻開始籌備典禮。”

  朝臣看著精神抖擻的皇帝一時不知做什麽反應好了,就連萬能的磕頭請罪都不敢,只等著從眾跟隨同僚的反應而動。

  禮部尚書是乾脆的跪了下去,另外幾部尚書看了看太子,也不知道該怎麽辦了,誰都沒想到皇帝會突然提這件事情。

  朱標按著規矩走下丹陛下拜,按著禮製推辭,依舊是那套先請罪後推辭的流程,這是必要的,連亂臣賊子都願意遵循著意思意思,何況正經的禪讓。

  來回三次,太子依舊不受,皇帝隻好下令明日早朝再議,散朝後皇帝召集勳舊至宮中宴飲,被點名的臣子,都是雙腿發軟,相互攙扶著過去的。

  大家都信皇帝與太子之間的感情,但同樣相信歷史上證明過無數次的天家無情。

  就在朝臣都懷疑,那些人都已經死在宮裡的時候,他們喝的跌跌撞撞大呼小叫著出了宮,早就等候的一把將他們拽回府灌醒酒湯,然後逼問宮裡到底是個什麽意思,需不需要他們選隊站。

  答案讓人感動,聖上領著他們追憶了往昔歲月,然後如實的言明了是真的想要傳位給太子,扶著太子上馬策國。

  聽完後眾臣跑到街上叩拜山呼萬歲,嚇得不明所以的百姓也跟跪下磕頭喊萬歲。

  往後的流程就容易多了,朝臣們也不必擔心旁的了,他們原本就是太子的臣子,無縫對接,可以安心發揮余熱。

  接連推辭幾次後,禪位大殿還是開始籌備了,皇帝依舊是每天召集一批臣子進宮宴飲,甚至還會特意傳召在地方任職或已經辭官歸鄉的老臣來京。

  很快這個消息就通傳天下了,所有階層在得知後,先是驚訝後就是坦然,現如今的局面,本也是太子殿下操持的,好像將來也不會有什麽變動,真是讓人安心呀。

  …………

  坤寧宮中,朱標伺候著馬皇后喝湯藥,馬皇后皺著眉頭咽下去道:“真苦。”

  一旁的小皇孫女,也就是李嫣女兒,趕忙從自己身前的小錦囊裡面取出塊冰糖:“皇祖母,菱兒這兒有冰糖,含上就不苦了哦。”

  馬皇后抱過孫女笑道:“看見我的寶貝菱兒,祖母就覺著不苦了。”

  這麽多皇孫裡面,最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是這個小丫頭了,李嫣很是艱難才懷上這一個,生下來時更不容易,愛屋及烏,朱標也願意嬌慣,便使得她比前頭的哥哥們還要膽大。

  莫說在馬皇后面前,就是老朱的胡須她也敢去捋一捋,此時被祖母抱著香了一口,便跑跳起來四處撒歡兒。

  馬皇后讓人端來小凳子讓兒子坐下,拉著他的手道:“我這身子骨,幾年前開始總是這樣小病不斷,恐怕是要走在你父皇前面了,我倒沒什麽,這輩子都到了這個位份,還有什麽不知足的。”

  “只是你父皇的脾氣,哎,恐怕是難以接受,又要牽扯無辜,你到時候要攔住他,也別讓他太過悲傷,幾十歲的人,早早晚晚罷了,總會相見的。”

  朱標知道,母后不僅是在勸父皇,也是在勸他。

  “太醫都看過了,沒什麽大不了的,您好好的修養,在有個二三十年春秋,多看看錦繡河山。”

  馬皇后笑眯眯的點頭,朱標又道:“玉兒姐明日便到了,有她陪著您解悶,兒臣也能放心。”

  馬皇后皺眉道:“遼東偏遠,那一家老小怎麽離得了她,何必讓她這麽奔波。”

  朱標笑道:“玉兒姐也早都是當婆婆的人了,張威戴罪立功如今也是衛所指揮使,家裡不缺吃喝,還有什麽離不得的,而且她也是想念您了。”

  “那好吧。”

  終於可以放開這座宮城,好在是交給洛華,沒什麽不放心的。

  …………

  洪武二十年六月,禪位大典開前,各地方的封疆都趕至京中,外藩使臣也都就位,甚至多為王子公主,宿老僧道並至。

  奉天殿前建造的雲盤前,教坊司一遍又一遍的演奏者禮樂,皇太子朝服至殿門前在天下人的見證下,承接了洪武皇帝的禪讓冊立旨意。

  “朕本淮右布衣,提三尺劍,以與群雄角而勝之,乘勝而北,驅虜而置之大漠之外,乾坤辟而再位,荷上天眷顧,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賢於左右,開國大明,建制二十年矣,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於民。”

  “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朕之嫡長東宮皇太子朱標,天資聰穎,能開太平萬世之基業以濟萬民,神文聖武,四海擁戴,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

  “朕望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兼治四海,有司即刻布告天下,使臣民共知!”

  太子三拜九叩而接旨意,繼承大統。

  皇太孫即刻前往祭告天地宗廟,這代表著天家傳承有序,列祖列宗都可以安心享受供奉。

  到了吉時,鍾鼓齊鳴,朱標在華蓋殿換下太子朝服冠冕,穿上皇帝袞服,再次到奉天殿拜見太上皇,然後在到坤寧宮拜見太上皇后。

  受旨稱賀後,至奉天門布香案開始禱告,在此時官員們身著禮服,由鴻臚寺的官員引導,走過金水橋進入皇宮,站在午門外的廣場上肅立。

  快速有序的分成文武兩列,文官跪在禦道東邊,武官跪在禦道西邊,靜靜等待著皇帝陛下禱告完畢。

  而太上皇也在此時,告別了屬於他的奉天殿,在皇太孫的侍奉下,移尊駕至前兩年新開辟的內宮大明宮。

  新任皇帝結束了禱告後,在群臣的簇擁下走進奉天殿就座後,文武百官按照官職的高低依次進入,錦衣衛指揮使寧國公全旭親自鳴鞭,大將軍將軍卷簾後,鴻臚寺官員高喊行禮,官員們便開始行五拜三叩頭的大禮。

  朱標緩緩的吐出來一口氣,體驗著這從未有過的角度,感受著手掌下方的龍頭形狀,心中的感受卻很平靜,自己父皇早就給了自己如同皇帝一般的權勢。

  “眾卿免禮。”

  “臣等叩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隨後的事情便是冊封了皇后與太子,還有定年號,朱標決定依舊沿用洪武之年號,洪大武功,張顯武事,乃大明立國之根本,而且大明所屬藩屬國越來越多,通行不便消息滯後,記年之事,不宜變化。

  新皇登基,大赦天下,除不赦重罪外,皆可免刑,只是要遷徒到海外之地。

  普天同慶了月余,然後所有人就發現這好像也沒什麽新變化,除了往後要叫太子為聖上外。

  太上皇在京大明宮住了一年,便出宮去巡視天下了,說是要為將來遷都選址…

  …………

  完結撒花o(^▽^)o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