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第一太子》第386章 在商言商
  第386章 逃荒難民
  陳榮言留下心腹在旁伺候,朱標也是徑直落座,近五萬石糧食絕非一個小數目,想要運送需要的牲畜就不少,整理裝車更是麻煩。

  朱標足足喝了一個多時辰的茶水,陳榮言才滿頭大汗的回來稟報說七成的糧食已經裝好車了,其余的明日才能完成。

  畢竟有些糧食還沒到位,就是想裝也沒有貨了,縱然有韓政的吩咐,把貪官汙吏以及其親信名下的商鋪糧倉裡的糧食都運了過來,但終究有一些分散在懷慶各縣當中。

  朱標也沒打算在府城多呆,換了一身輕便的衣服,然後就上了有著陳家標記的馬車,一路直出城門,除了城門幾裡地就看見了車如流水驢如龍。

  當然了,也有牛馬,不過朱標瞧著還是驢子更多些,甚至還瞧見了羊的身影,不知道它們是身負重擔還是充當儲備糧食。

  更多的自然還是護衛了,不過也說得過去,畢竟去的可是災民成群的旱災區,護衛少了別說賣糧了,恐怕沒到災區就被搶的光屁股了,窮則盜饑則匪至理名言。

  踏上官道後,由於道窄隊伍拉的頗為長,朱標的車駕走在前段,也是府軍衛重點守護的地方,雖然甲胄火器以及強弓勁弩這種民間禁止挾持的武器不能拿出來,但是刀槍棍棒還是可以拎在手上的。

  火器強弓以及一些輕便的皮甲都是被藏在了糧食以及車架的底部,一旦出現意外情況,自有人會去拚死掩護,其余人就可取出裝備恢復戰鬥力。

  何況與前方王世堅那邊也是一直沒有斷過聯系,護衛王世堅的那批將士本質上還是為了護衛朱標的,但凡有情況就會立即回返援助。

  雙方保持了個安全距離後,就又開始了枯燥的行軍狀態,陳榮言那邊的人除了絕對心腹外,都以為朱標是主家來的公子哥兒,只不過出身不好,所以想來歷練以便未來接手家族這方面的事業。

  至於這幾百令行禁止的護衛,一看就是行伍出身,畢竟家族培養的護院什麽水平他們自己心裡也有數,朱標也知道這是瞞不過去的,畢竟要朝夕相處,陳家的夥計們又不是傻的,各個都機靈著呢。

  所以就讓陳榮言透漏出去一點風聲,就說這是貴人家的護衛,這突然多出來的糧食也都是屬於貴人的,陳家只不過是幫著販賣罷了,其余的也沒有多解釋。

  不過這些也都夠了,府城就那麽大,自從皇帝老子來了那些大官倒台他們都是看在眼裡的,自然也清楚這是他們名下商號糧鋪中的糧食,如今卻突然交給他們販賣,這其中的門道一想就知曉了。

  何況主家是跟誰混的他們可是一清二楚,平日裡也沒少在喝酒的時候吹噓,這次都認定這是太子爺的買賣,陳家就是效命而已,怪不得主家特意派來一個公子哥。

  如此一想各個都與有榮焉的樣子,精氣神兒都不一樣了,出發前還顧慮著朝廷禁止商賈到災區高價賣糧,一經查獲嚴懲不貸,可如今卻是一點都不怕了,再看路上其他遮遮掩掩的運糧商隊就跟看狗屎一樣。

  朱標看的也是頗為歡快,果然自我腦補最為致命。

  走了幾日後就臨**陽府了,官道上的災民也就多了起來,老老少少推著沉重的家當領著面黃肌瘦的孩子,一步一步頂著日頭走在路上,滿眼渴望的看著糧隊。

  自然有山窮水盡之下跪在路邊求口糧食的,也有自知挺不住了的期望商隊能收下自家兒女,哪怕是以後充當奴仆,也比餓死在路邊強。
    有些商隊的掌櫃頭領真的會認真挑一挑,長得出眾的還好,歪瓜裂棗是不能被選上的,就是當牛做馬都沒有人要。

  甚至還有專門來挑選這樣孩子的商隊,準備帶回江南等地後直接轉手賣給青樓大戶,甚至挑選的清秀男孩還要比女孩更多些,畢竟孌童之風盛行。

  朱標與韓政騎馬看著道路兩旁的眾生相,這還沒真到災區,朱標沿途所見的死屍就有百余了,基本是被後來人扒的赤裸裸丟在路旁。

  沿途村莊也是各個閉門守戶,青壯都聚集在一起舉著鋤叉驅趕著難民,縱然心有不忍也不會讓他們進村討食,田畝之間被村民活活打死的難民更不知道有多少了。

  都是為了一口糧食,都是關乎著性命,誰也不敢心軟,偷糧食被打死的難民官府也不會多管,畢竟官府的命令就是受災難民不得擅離原地,等候朝廷賑災。

  朱標剛開始也不是沒下令分些糧食給活不下去的難民,只是一傳十十傳百,昨天的時候商隊屁股後面就跟了二百余難民。

  最後朱標還是狠心讓護衛驅散了他們,四萬多石糧食聽起來很多,但是若是這麽分下去,恐怕沒到災區就消耗光了。

  自然糧食耗光也無所謂,朱標又不是真的指著這個賺錢,只是這些糧食是他用來打進貪贓枉法官員集團中的鑰匙,現在一時心軟只能是治標不治本,也會暴露他的身份,到最後耽誤了時間死的百姓只會更多。

  眼前有百姓在死,但是災區絕對有更多的百姓在死,朱標的面色有些難看,縱然是奏報上看一百遍,也沒有如今親眼看過後的震撼。

  朱標越發知曉為何自己父皇會對貪官汙吏如此痛恨決絕,實在是他們沒了人性,根本不把百姓當成同類來看待。

  畜生尚且還有兔死狐悲,物傷其類之心,而貪官汙吏見此隻想著中飽私囊,趁著民生混亂無序大發國難之財,其心可誅,其行無恕!

  朱標昨夜認真的算了算朝廷調撥的賑災糧食,哪怕是被貪墨兩三成也夠賑災了,讓災民吃飽不可能,但維持他們的最低生活所需是綽綽有余的。

  畢竟旱災是有預兆的,元末幾十年來旱澇蝗災頻發,百姓跟朝廷也早就有了經驗,加上朱標從江南士紳那邊借的糧食,確實是少有的賑災糧食充足,朱標甚至比地方官員上奏請求的還要多撥了一些,就是想著能多活些百姓。

  ………………………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