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第一太子》第365章 自作主張
  第365章 祖宗為證
  劉英惶恐的低頭後心思百轉,此時他又開始思索自己弟弟命值不值得他用自家的立世之本去換,劉家無寸功於大明,只是對皇帝有恩情,他家的根基就是看皇帝認不認這個情分。

  雖然當今聖上無論如何都都會認,但往後的皇帝呢?
  太子爺如今就透漏出不滿,等日後當今龍馭賓天,就是太子爺坐江山了,若是真有心想要劉家死,總有人會為王先驅………

  如此一想,劉英頓時就明白該怎麽做了,弟弟又不是自己兒子,他的死活關本侯爺什麽事,咱還是管好自己兒孫未來的福貴吧
  劉英頓時磕頭道:“臣感念聖上恩德,但愚弟犯下如此大罪,就這麽從輕發落如何服眾,若是因他一條命,讓聖上英明受損,臣死後何顏面去見先父!”

  朱元璋頓時落淚說道:“當年皇考妣逝世,咱家貧年幼,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漿,若非你父之慷慨惠此黃壤,何能使得皇考妣上有一地安身,而今汝弟有劫,咱何能漠視不顧。”

  此話一出帳內頓時哭聲四起,鳳陽知府以及他身後的鳳陽老者們更是淚流滿面,嘴裡說著聖上仁德寬厚,多年往事竟然還銘記於心,為了區區一個劉春,竟然特意跑一趟。

  朱標自然也是得跟著哭,看差不多了抽出帕子遞給自己真的淚流滿面的老爹:“父皇還當以龍體為重,江山社稷黎民百姓還皆賴父皇照拂呢。”

  其余人也趕忙規勸,此事暫且也沒人再提起,都知道最後的決斷要等到祭祀完皇陵和先義惠侯之墳後,否則這一勸就答應,未免表現的太急切了。

  正值午時,朱元璋賜下酒宴,席間拉著劉英的手談話以示親厚,鳳陽諸老都是會說話的,說著自己能成為帝鄉一份子是如何的驕傲,死後見祖先也能說光宗耀祖了。

  所謂富貴不還鄉如同錦衣夜行,此話確實是至理名言,朱元璋的儀仗入鳳陽後引得十裡八鄉無數百姓前來拜見瞻仰,山呼萬歲之聲整日不絕。

  朱元璋每到一處都會叫來當地有聲望的村老士紳,問詢他們平日的生活狀態,鳳陽知府和義惠侯劉英全程陪同,劉春自然也是難免被提及,一提眾人就免不了一哭。

  大多數村老都是斥罵劉春給先義惠侯丟臉給鳳陽帝鄉丟臉,勸說朱元璋要嚴懲劉春,劉英本人也是代表劉家一同請罪。

  見此朱標滿意的點點頭,毛驤還算做了些有用的事情,現今整個鳳陽都知道了劉春的情況,大多數人都還是老百姓,自然看不慣貪官汙吏,
  尤其是老劉家驟然福貴,靠著當年那點事封侯,本就讓同鄉百姓眼紅,大家一起窮那就是好兄弟,但你突然發達了,還不帶上我,那咱們就是仇家了。

  在鳳陽劉家的聲望可以說是一落千丈,大家都在替皇帝著急,生怕他放過劉春,這時候朱元璋的禦駕也到了皇陵,毛驤早就準備好了祭祀用的祭品。

  朱元璋也厚賞了看守皇陵的衛士們,朱標親自賜下酒宴,天子儀仗駐扎在皇陵之外,等明日吉時再舉行祭祀皇陵大禮。

  當天夜裡鳳陽知府等人退下,朱元璋則是領著朱標進了皇陵主祭的屋內,老朱家祭祀前夜私下跟祖宗聯絡感情也是習慣了。

  大殿內香火不斷燈火通明隔著老遠就能到濃重的香火氣息,東平侯韓政和毛驤領著親軍守在門外,朱元璋和朱標徑直踏入祭堂。

  裡面供奉著朱家祖先,朱元璋父子來先是各自點燃供奉香燭恭敬的插入大鼎之內,朱標抬頭看了一眼,牌位上都刻著字,德祖玄皇帝朱百六、懿祖恆皇帝朱四九、熙祖裕皇帝朱初一、仁祖淳皇帝朱世珍……

  朱元璋後退兩步大禮參拜,朱標在其後半步也跟著跪下,磕了幾個響頭後,老朱挺起腰杆跪著向祖宗稟報近幾年的功績,也表達了自己的憂慮,也只有在祖宗牌位面前,他才能這麽無所顧忌的說出所有。

  平日哪怕是在馬皇后和朱標面前,他也不會說這麽多,因為他是妻子的丈夫,兒子的父親,是妻兒的靠山依仗,他不屑將這些說出來,因為他自信沒有什麽是他朱元璋不能承擔的不能解決的,沒必要讓妻兒跟著憂慮。

  朱元璋最後沉聲說道:“大明開國至今日盛一日,家國興旺此皆賴祖宗庇佑,兒孫感激涕零,而今國朝之中尚有憂患,還請皇祖保佑臣能順利平定禍患。”

  “臣還有一件大喜事要稟報祖宗,標兒,你來親自跟祖宗說。”

  朱標鄭重的磕了一個頭才開口道:“啟稟祖宗,臣朱標之嫡妻常氏已有身孕,還請祖宗庇佑其腹中子嗣平安,以綿延朱家血脈,使得宗廟有繼,臣朱標叩首。”

  孩子尚未出生,男女都還不確定,自己父皇卻如此鄭重其事的讓他稟報祖宗,估計是想讓他明白,朱家的江山,一定要在嫡系傳承。

  磕完頭父子倆起身面對著高高在上的祖宗牌位,朱元璋負手說道:“標兒,爹早晚也有一天會擺在這上面,跟祖宗們一起看著你跪在這裡稟報你的功過,訴說你的煩憂心事,那時候爹在天之靈一定會好好庇佑著你。”

  朱標聞言鼻子一酸:“爹………”

  朱元璋擺擺手:“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咱是皇帝但也是人,標兒,咱隻盼望之你能順順利利的繼承江山,將大明領向更加繁榮昌盛,讓老百姓們都過的富足,不在因為貧窮饑餓而造反求生。”

  “你要知道,咱朱家是如何起家的,又是怎麽奪過這座江山的,一兩波造反的不過是烏合之眾,隨手就可鎮壓,但若是逼迫的全國各地百姓都蜂擁造反,那再大的基業也不過轉瞬即沒,所以一定要照顧好百姓讓他們能夠安居樂業,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千古名言不可忘卻。”

  朱標鄭重的應道:“父皇教誨兒臣銘記於心,天地宗廟祖宗為證,朱標定然會使得大明國富民強!”

  ………………………………

   又是一個月啦(*ˉ︶ˉ*)感謝所有能訂閱到這裡的書友,沒有君子不養藝人,如果沒有大家支持我也不可能安心做自己喜歡的事寫自己喜歡的書,在此真誠拜首!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