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第一太子》第441章 大筆一揮
  第441章 鑄造艱難

  入宮後直奔東宮,沿途的檢查卻是沒有絲毫懈怠,頂多是朱標不用再下馬車了,但該停還得停,規矩縱然繁瑣,但真正做到了杜絕萬一。

  試想朱標堂堂皇太子進來都如此困難,更別說其他人了,這對保證皇室安全以及維護皇室血脈是很有意義的。

  折騰了許久才順利回了東宮,也沒去打擾常洛華,早已有些困倦的朱標洗了個腳抱著暖床的暖玉就睡下了。

  估摸著還沒睡兩三個時辰就又被暖玉輕聲叫醒:“爺,該去上早朝了。”

  朱標被晃醒後也是困得很,倔強的閉著眼睛就是不想睜開,暖玉見此也是心疼道:“那讓劉瑾去跟聖上說說吧,爺昨夜回來的晚,都沒睡好呢。”

  聽到這朱標才睜開眼睛歎了口氣,拉過暖玉在她胸前咬了一口,引的她不滿的嬌吟一聲,朱標這才起身,圍帳被大小雙兒拉開,屋內的燈燭也逐漸亮起。

  說實在的,朱標認為日日早朝其實有點多余,別看上朝的人不少,能說上話的就那麽幾個,其效果還不如開個小會來的痛快,還省的人多嘴雜了。

  估計這也是自己父皇的惡趣味,那個官員都別想抱著嬌妻美妾睡個舒坦,都得起早貪黑的乾活兒,當然了這其中或許也有扭轉官場散漫懶惰之風氣的原因。

  朱標草草的吃過早膳後,就去上早朝了,與平日一般無二,在班房等候一會後入朝覲見,大禮參拜之後,各抒己見參政議政,早朝分外和諧。

  下朝後朱標跟著自己父皇回了謹身殿,幫著批閱了一部分奏章,這時候自己父皇也開始不斷叫來中書省或者六部主事官員來開小會,其實大多政務都是如此完成的。

  等老朱那邊差不多完事了,朱標留下戶部工部以及禮部的幾位侍郎問話,幾位侍郎隻好向皇帝行了一禮,然後又走到一旁太子的書案規矩站好。

  老朱瞧了一眼然後就又低頭看起自己的奏章,不過看他遲遲不下筆的樣子,就知道他把注意力挪到了兒子這邊,看來是好奇朱標要問些什麽。

  朱標手裡的筆墨,先是對工部官員詢問了煤炭的安排布置工作,等其詳細說明情況後才滿意的點點頭,工部的安排說不上多麽出彩,但勝在穩妥,朝廷從不需要什麽格外出彩的計劃,穩妥才是重中之重。

  煤炭製造也是如此,朱標也想過流水線生產,但細想之下其中的問題也不少,畢竟與傳統的製造業差別過多,如今已經入秋了,寒冬迫在眉睫,還是等明年在實驗吧。

  而留下其他人則是想要詢問關於紙幣的事情,隨著洪武四年也要過去了,大明經濟恢復了一定的活力,朱標也準備在推動一下。

  而且紙幣的推行也是必然的,就算朝廷不推行,各地豪商大賈也會開設票號銀莊,以便交易往來,畢竟銀票的便利眾所周知。

  銅錢雖好但面額太小,買個包子燒餅喝碗涼茶尚可,買個牛馬驢羊就得在脖子腰間纏掛好幾圈,更別提買房子車駕之類的了。

  金銀倒也能交易,只是除非官銀,否則各個成色質量不一,有的輕有的重,其價值也得互相商量著來算,並沒有準確的匯率,畢竟朝廷真正認可通行的貨幣還是銅錢,而非金銀。

  而且金銀交易買賣物件也沒那麽容易,買些小東西的話,還得用剪子把銀塊剪成幾塊,過秤之後才能達成交易。

  真正過日子的可沒有說拿著銀錠往桌子上一拍的,你敢拍人家還覺得你這銀錠是不是假的,不剪開瞧瞧裡面的成色,根本就不敢收。

  所以現在大宗交易都是用大商戶銀票的,只是銀票交易也繁瑣,何況銀票是以商戶誠信作為擔保,沒有人真的敢往裡面存太多更沒有人敢存太久。

  鬼知道這商家哪天會不會得罪貴人因而抄家滅族,那個時候存裡面的錢怎麽算,難道還能找官府兌換出來?
  怕是銀子要不回來,連自己都得搭進去,所以銀票基本都是自家用自家的,收了別人家的,那就趕快取出來,埋在自家地底下也比寄托在別人身上安心啊。

  而且銀票兌現也沒那麽容易,大多還要經過一個漫長的手續,也不是說一個乞丐撿了幾張大面額的銀票就能去兌換的,那其中說道可就多了,各家各戶都不一樣,說不出一二來,不但銀票不兌給你,還得拉你去見官。

  朱標先讓幾人說說前元發行的紙鈔,這幾位年紀都不小,大半輩子都是在元朝度過的,對於自己衣食住行所必需的紙鈔自然也算了解。

  何況其中留下的禮部侍郎張老夫子博學多識那是朝野公認的,就是朱元璋有什麽不懂的,或是要詢問歷朝歷代制度都會請來這位問詢。

  張老夫子是傳統的文人,奉行中庸之道,身旁有眾多同僚,所以也就沒有先開口,省的讓人家作陪無話可說,準備在最後補漏。

  其余人也都清楚老夫子的性格,所以也就自說自的,大家都是聰明人,自然也猜到了太子問及此事的用意,所以所說的都是朱標想要了解的。

  朱標雖然也是生在元末至政年間,但他那時候元朝發行的貨幣早就崩潰了,逐鹿群雄各自為政,並自鑄貨幣,儼然一朝之政,但這些都只是曇花一現,鑄造的貨幣也是顯現一時。

  比如元末張士誠據高郵,號大周,自至正十三年改元天佑、毀銅佛鑄天佑通寶,徐壽輝鑄天啟,天定二錢。陳友諒殺徐壽輝後,改元大義,鑄大義通寶。

  朱標小時候摸到過的錢也只有韓林兒的龍鳳通寶以及自家所鑄造的大中通寶,元朝紙鈔早就是廢紙不如了,估計都被百姓引爐灶燒毀了。

  所以朱標對前元紙鈔並沒有什麽概念,而後世紙幣與如今的情況又有許多不同,可以借鑒但不能套用,畢竟目前時代差距過大。

  隨著幾人的講述,另一旁的朱元璋也放下了手中的筆墨,其實早在洪武元年,他就想過弄紙鈔,銅錢鑄造艱難,真的是誰鑄誰知道。

  ……………………

   _(`」∠)_
    ヽ(`Д)┻━┻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