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第一太子》第267章 時有二主
  第267章 傳旨中書
  聽到皇帝的話,一旁侍候的宮女們立刻就出去傳膳了,這頓飯自昨日就開始準備了,太子不再宮裡的奴婢也心慌的很,他們可發現聖上最近心情越來越不好了。

  不一會兒就擺上了大桌子飯菜,不同於其他地方,在坤寧宮用膳從來都是圍在一起吃飯的,也沒有那麽多規矩,這也是一直以來的傳統。

  馬皇后給朱標夾了幾道菜也就不再多照顧了,畢竟朱標雖然黑了些,但整個人看起來精神的很,個頭兒也長了不少。

  賴在朱標和常洛華中間的朱露問題多的很,常洛華喂了好幾口都堵不上,眼看就要挨罵了,朱標趕緊告訴她帶了小貓咪回來,吃完飯就可以去看。

  老朱眉頭一皺也沒說什麽,他是不喜歡貓貓狗狗的,宮裡也極少有人養,不過也沒說什麽,老朱吃飯快,吃完後給朱標留下句:“用完到禦書房來。”

  然後就領著人走了,馬皇后搖頭說道:“你父皇最近忙得很,要不是你回來了我都快半個月沒瞧見他了。”

  朱標一愣,不過立馬安慰自己母后道:“母后不用擔心,等會兒我去問問,要是有什麽繁瑣的事我去辦就是了。”

  馬皇后看著長大了的兒子說道:“那就好,你父皇年紀越來越大了,在民間這都是當祖父的歲數了,還這麽日夜不休的忙。“

  朱標點頭寬慰了幾句,然後就領著早就坐立不安的朱露出去了,讓劉瑾領著她去看小貓,自己則是直奔禦書房,一路到處都是跪地恭迎的奴婢。

  直入禦書房後就看見老朱甩給他一摞子奏章書信,朱標接過後看了起來,最上面的就是湯和送來的軍情急報。

  原來湯和率軍渡河進入潼關,分兵徑直奔向涇州,派部將招降了張良臣,張良臣不久又反叛離去,湯和會合大軍圍攻慶陽,將張良臣俘獲斬首。

  之後又與副將軍廖永忠一起率水師溯江伐夏,夏兵扼住險要地段,湯和進攻沒能成功,又遇江水暴漲,駐軍大溪口,軍隊長久不能前進,被拖在了那裡。

  朱標看完後眉頭皺了起來,他也是帶過兵的,仔細看一遍後就知道湯和的指揮沒有問題,只不過運氣不好遇上江水暴漲,當然了什麽理由都白扯,大軍被阻就是事實。

  不過就這點事到也不算什麽,大明集天下之勢進取巴蜀,哪怕他們依仗天時地利也不過是苟延殘喘罷了。

  朱標翻到下一封就是明夏國主明升親筆寫的求和信,其大概內容就是夏國願意奉大明為宗主國,年年納貢歲歲來朝,只求大明退兵。

  朱標笑了笑就丟下了,其他地方也就罷了,可巴蜀之地天府之國,足有成就霸業的底蘊,大明怎麽可能容許其繼續存在,別說湯和受阻,就是湯和全軍覆沒,大明依舊會興兵征伐。

  再往下翻就是大明各地的奏報,大體上還是好的,不過這麽大的國家,什麽問題都少不了,就重要的就是缺官兒,大明如今還是極度缺乏地方官員,尤其是縣令一級的。

  縣令在官僚體制中不過是底層的存在,運氣不好的一輩子都沒有入朝見皇帝的機會,一般的世家大族也看不起他,不過是個芝麻官兒罷了。

  但是在所有的官員中,縣令是最基層、跟百姓打交道最多的,可以說掌握了第一手的社會情況,是大明統治的基石。

  對其轄區內的百姓有生殺大權,這樣的職位不可馬虎,但是大明以武立國,勳貴們再如何也不至於當縣令去,所以任用的縣令要不就是元朝投靠過來的,要不就是當地有名望的文人。

  這些人在元朝肆意習慣了,做事出格的很,老朱自然不會留情,兩個月前就讓禦史台出京考察地方,發現犯事的一概都抓回來京城,前日已經斬首百余號人了。

  再往下翻就是高麗王氏、大理段氏等王族的來信,朱標皺著眉頭看了一遍,都是些沒有用的廢話,尤其是大理段氏,竟然還想繼續擁護元朝,他們就忘了祖上被忽必烈滅國征服的事情了。

  各種各樣的消息朱標足足看了半個時辰,都有些頭昏腦脹了,實在是有些亂,而且看起來都挺重要的,事關國家不可疏忽大意。

  這時候朱元璋也處理完了一批急需處理的國務,揮手讓朱標坐下說道:“汪廣洋那個窩囊廢,就會作那些酸詩,正經事兒啥都不行,枉費咱扶他坐左丞相的位置了。”

  朱標笑了笑說道:“他怕了,楊憲都鬥不過更何況是現在的胡惟庸,恐怕他就是想讓父皇把他貶下去,省得自己成了胡惟庸的眼中釘,往後遭受報復。”

  朱元璋冷哼一聲:“這由的他想不想?這個位置他最起碼還得坐上一年,胡惟庸現在太謹慎了,就得有這樣的人刺激刺激才行。”

  朱標自然明白這些,也沒多說什麽,朱元璋站起身活動了幾下問道:“可要休息幾天?”

  朱標搖頭回道:“我歇幾天母后可就要發火了,何況兒臣也是時候為父皇分憂了。”

  朱元璋大笑幾聲,然後朝著外面說道:“傳旨中書省,就說朕有意讓太子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自明日起一切政事並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

  外面傳來應諾的聲音,朱標站起身跪倒在地,朱元璋走到兒子面前說道:“你自幼聰慧,本來爹也不用多說什麽,不過臨朝理政是大事,咱拚搏一生打下的江山總要由你繼承,不可疏忽大意。”

  朱標鄭重的說道:“兒臣恭聽父皇訓誡。”

  朱元璋也認真的說道:“咱要你記住幾個原則,一是仁,能仁才不會失於疏暴;一是明,能明才不會惑於奸佞;一是勤,只有勤勤懇懇,才不會溺於安逸;一是斷,有決斷,便不致牽於文法。”

  朱標躬身應諾,朱元璋接著說道:“標兒這幾點是咱當上皇帝後得出的道理,往後你也這麽教導兒孫,咱們朱家的天下也就能安穩了。”

  朱元璋說完後就親手把兒子拉起來了:“道理是這麽個道理,不過實際上如何你自己清楚,咱這輩子估計跟仁是靠不上邊了,但咱希望兒孫能做到。”

  …………………………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