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第一太子》第15章 洪都之戰
  第15章 洪都之戰
  接著,陳友諒約張士誠東西夾擊應天,平分朱元璋的領地,應天大震,朱元璋隻好召集眾將商量對策,一時眾說紛紜。

  惟有劉基默不作聲,朱元璋於是征求他的意見,劉基認為如今最危險的敵人莫過於陳友諒,必須集中力量消滅他。

  雖然陳友諒勢力強大,但他殺君自立,部眾離心,人民疲敝,故而不難戰勝,只要等他們深入,再以伏兵擊之,不難取勝,朱元璋同意劉基的判斷,於是設計誘敵深入,製造戰機。

  朱元璋的部將康茂才和陳友諒是老朋友,於是修書一封,派人送到陳友諒營中,約陳攻擊應天,並說願意在江東橋作內應。

  六月二十三日早晨,陳友諒率艦隊主力趕到應天郊外的江東橋,才發現橋是石橋而非木橋,方知受騙中計,但為時已晚,朱元璋的伏兵奮起攻擊,陳友諒大敗。

  朱元璋收太平,佔領信州、安慶,陳友諒敗逃九江,第二年八月攻下安慶,於是朱元璋率軍直取陳友諒的老巢江州,陳友諒逃往武昌,朱元璋攻克江西和湖北東南部。

  正在這時,中原紅巾軍發生分裂,力量削弱,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張士誠乘人之危,派部將呂珍進攻安豐,劉福通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率軍趕到安豐,救出小明王韓林兒等,把他們安排在滁州居住,朱元璋率主力營救小明王時,陳友諒認為反攻時機已到,於是率兵進攻洪都。

  至正二十三年,陳友諒統率60萬水軍,巨艦數百艘,東征伐吳。漢軍鋪天蓋地而來。舉朝震驚,此時朱元璋忙於與東吳的張士誠作戰,無暇西顧,就算揮師西援,以朱元璋的勢力,也很難與漢軍抗衡。

  因此,為了爭取更多的備戰時間,朱元璋給洪都方面下達了命令,誓死保衛洪都,等待大軍來援!

  洪都守將朱文正接到這道命令後,平日裡花天酒地不務正業的他此時似乎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他迅速召開緊急軍事會議,他以一個最高長官的身份用堅定的口吻對每一個將士說:“城亡與亡,我等誓死保衛洪都城!”

  他立即分配兵力防守各個城門,接下來朱文正和南昌守軍們將要面對的是60萬大軍——當時堪稱世界上規模最龐大,戰鬥力最強的軍隊之一!

  洪都保衛戰打響了,六十萬漢軍在陳友諒統一指揮下,對洪都城發動了一波又一波的猛攻,城樓上的守軍與敵軍展開了殊死的戰鬥!他們堅信援軍會到來,他們堅信自己可以守得下這座城市。

  為了鼓舞將士,朱文正親自統率自己的親兵,登上城樓,與戰友們站在一起,用大刀,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抵擋60萬敵軍一番又一番地猛攻!

  與朱文正一起守洪都的,還有被當年明月稱為“天下第六名將”的鄧愈,他是個擅長使用火器的將領。

  敵軍一度攻破城牆,闖入城中,朱文正派遣鄧愈領兵前去禦敵,鄧愈帶兵持火槍輪番射擊攻入城中的敵軍,漢軍紛紛倒下,余下的看到火器殺傷力這麽大,十分畏懼。

  在洪都守軍強硬反擊之下,漢軍只能退出城外,朱文正忙派人修補城牆。

  由於洪都將士奮戰死守,陳友諒60萬大軍圍攻85天,長達三個月,都未能攻破洪都城。

  陳友諒不禁歎道:“朱元璋座下猛將如雲,竟還有朱文正此等軍事奇才,若能效力於我,勢必如虎添翼!”

  最終朱元璋準備好了一切,統率20萬大軍,千帆競揚,向洪都浩浩蕩蕩地開來。

  這場戰役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守城戰役之一,也是中國軍事上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案例,對元末的政治格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這場長達三個月的洪都保衛戰,使朱文正充分發揮了不遜於同時代任何名將的軍事天賦和指揮才能,造就了朱文正人生的巔峰,將他推上了元末明初諸將星璀璨的神話舞台上。

  洪都之戰略意義極其重要,這場戰爭決定了朱元璋的霸王事業,陳友諒的漢軍在此戰中消耗極大、勢力大削,為最終在鄱陽湖被朱元璋全部殲滅打下了堅定的基礎,洪都之戰改變了元末明初整個局勢。

  ………

   推薦票推薦票推薦票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