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酋變歐之路》第614章 抄家滅族
  第614章 抄家滅族
  世家的存在漸漸阻礙了社會的發展,因為世家的關系,東漢之後的皇朝一直都是短命的皇朝居多,戰爭一直綿遠不斷,這對老百姓來說十分痛楚。

  還有最為令老百姓痛苦的是在皇朝更換的過程中,那些世家們往往並沒有隨著皇朝一起倒掉。因為皇朝的出現和更換都有著世家的影子,就算是有世家在戰爭中倒台,自然有取而代之的世家出現。

  就這樣世家的一點點變成了一個可以決定皇朝的龐然大物,連皇帝在很多時候都要退讓。那麽就有人想要推倒這些龐然大物,該怎麽能夠做好就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要知道世家的出現是必然的。

  話說世家大約在漢朝就開始出現苗頭,之所以會出現要從怎麽能夠做官談起來,已知商周朝的當官制度就是世官制度(1),也就是子承父業,老爹留下什麽官位,兒孫就是什麽官職,根本不在乎什麽能力,就算是沒有什麽能力,只要投個好胎就可以。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怎麽當官就有了一定的變化:除了原本的世官制度外,增加了軍功制度,也就是依靠打仗而改變個人的階級,這其中以大秦最注重軍功,結果是很明顯:始皇帝最終一統天下。

  秦二世而亡後,漢朝建立起來後, 怎麽做官就有了變化, 變成了察覺製,也就是讓地方官員舉薦一些人去做官,當然被舉薦的人也是有專門的標準,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當事人一定要孝順。這種風氣最終讓大家覺得:百善孝為先。

  當然如果有一個大孝子, 鬥大的字認識不了幾個, 自然也不能被舉薦上去,因為作為一個官員怎麽可能不識字?怎麽處理公文?這種大老粗根本不會去當官, 這就導致了庶民基本上確定祖祖輩輩都是庶民。

  這是因為即使在孔子之後讓更多的人得到了教育的機會, 但大部分人基本上處於糊口的狀況,可以說勞累了一天也僅僅能夠讓一家人吃上飯, 自然不可能有時間有機會去念書, 只有那種家有余糧的人家可以讓人讀書識字。

  當然即使是這樣,在那個時代也算是一種進步,因為能夠讀書識字的人群擴大了, 要知道在更早的時代,識字屬於貴族的特權,知識的傳播僅僅在貴族的圈子裡,春秋戰國之前按寒門根本沒有資格,之後寒門有了獲取更多知識的機會。

  漢代察覺製的出現,就意味著被舉薦的人要感謝那個舉薦自己的人,縱然對方不會在意這件事, 但當事人還是要記得這段情誼,等著有機會回報一番。在古代史相當重視要回報, 這算是品德上的問題。

  因此這種人情往來之後讓一部分人手裡掌握了很多人脈關系,等到後來就會發現自己的親朋好友都會因此得到了實惠, 因為不擔心自己的親朋好友沒有官職。

  有了官職就有了權勢,有了權勢就會有錢,一點點擴大家族的影響力, 發展到最大的官職基本都被幾個家族把持住, 其他家族也在朝廷裡都有了自己的位置, 世家就此出現。

  世家有好的一面, 因為他們多年收集典籍,家族裡有著別人無法弄到的存儲,這就導致家族裡的年輕人都是讀過很多書的人, 又有族人在朝廷裡做官, 自然也有了相當多的機會知道更多的事情, 從而湧現出來一個個人才, 世家裡的聰明人不少, 可以說正是有了他們, 朝廷很好地運轉著。

  但世家也有一個特別大的缺點,世家子弟愛的是自己的家族, 因此導致世家的人喜歡多方下注,就打個比方說三國時期的世家, 就比如說三國時期大名鼎鼎的臥龍諸葛亮在代表的諸葛一家人, 就是那種世家的做派。

  諸葛家把魏蜀吳都做了相應的投資,古人是這樣記錄的: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 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 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雅。

  這諸葛三兄弟裡大家熟悉的人是諸葛亮, 後來劉備死之前托孤於這位臥龍先生, 而臥龍先生也沒有辜負劉備的信任, 為了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因為諸葛亮的名頭太響,以至於擋住了其他人的光彩,其實他的兩個兄弟都有不俗的戰績,最平庸的一個還生下一個牛掰的兒子,在東吳是個牛人,可以說諸葛一家人都是很不錯的情況。

  這就是世家的投資策略,不管哪一方勢力最終登頂,世家的投資也都不會落空,家族裡的子弟依舊能夠當官,這也是世家的人為什麽一直活得很好的原因。

  做皇帝的人能夠看不出來世家的打算嗎?當然看出來,皇權和世家的爭鬥一直在進行中。只不過世家的子弟多是朝中大臣,他們聚集起來的權勢太大, 皇帝有些壓不住而已。

  有些腦子的皇帝都看出來察覺製的弊端, 有可能讓自己的皇帝寶座不穩,可一直沒有什麽好辦法,世家子弟佔據了朝廷最重要的職位, 皇帝在某些時候就是個蓋圖章的。

  皇帝可以做的事情不多,可以去做的是利用世家們之間的問題去爭取到自己的好處,還有可以去拉攏那些寒門子弟,也就是當個小官而已,官大一級壓死人,不得不這麽將就下去,明智的皇帝知道自己必須慢慢來。

  從東漢開始出現世家的端倪,到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世家終於徹底走上政治舞台,世家子弟一直在皇朝的更迭中起著不小的作用,有心人自然看出來其中的起伏,發現世家變成了毒瘤。

  有皇帝就開始想著怎麽消弱世家的特權,可一直沒有找到更好的辦法,就算是皇帝不敢太過著急除掉世家的人,因為世家子弟中有不少聰明人,他們想要的是讓自己的家族一直延續下去。

  要知道世家的人一個個特別驕傲,自認為他們世家比皇族還要牛掰,一個個皇族被拉下神壇,反而是世家的子弟們即使換一個皇帝,還可以當官,才會感覺世家比皇家還要牛的感覺。

  雖然世家子裡有不少很有能力的人,畢竟他們的子弟接觸到了更深層次的事情,好好跟著自己家的家人學習,就可以讓他們少走了不少彎路。

  但世家子弟在行使自己的責任時,更在意的是怎麽為家族撈好處,這就讓人無法忍受,另外世家人很是自豪:皇帝輪流做,但世家永不倒,這怎麽能行?皇帝不滿意這種情況。

  可有心限制世家的皇帝也發現一時間拿不出來怎麽限制世家,一個世家倒下了,自然有別的世家站起來。皇帝們最終只能是忍著,就連英明神武的光武帝也不得不對各個家族豪門采用懷柔政策,誰讓他發家時靠的是豪門?
  最終有位皇帝想到應對世家的招數,也就是隋朝煬帝時期開始準備大規模科舉,可惜的是隋煬帝的步子邁的太大,手下還有一幫不乾人事的官員,最終導致隋朝二世而亡,

  即使如此世家崩潰的境況也沒有好轉,隋亡後建立起來的唐朝決定接著推行科舉製,就此世家的特權被打破,唐朝建立後皇權進一步加強。

  皇帝一方面也要用世家的人,誰讓世家子的確有本事,一方面加緊培育寒門子弟,讓他們有了更多的機會,這樣就漸漸消弱了世家的力量,因此世家漸漸衰弱下來。世家開始沒落,大量寒門子弟取而代之。

  凌霄記得到了唐末的各個世家已經走向了末路,世家子弟漸漸只能也許參加科舉。那種只要自己會投胎,自然變成官員的好日子終於終止了。

  世家的沒落並不等於讀書人都變成雅人和君子,讀書人並沒有團結起來,畢竟每一個人的想法不一樣,這種情況極為常見,就比如說大家吃個豆腐腦也有甜黨、鹹黨之分。

  豆腐腦的甜黨鹹黨彼此看不上,就有可能導致兩個人在一起時有些不怎麽合拍,有可能導致兩個人不怎麽樂意對方在一起相處。

  這種不合拍很正常,屬於比較小的分歧,也沒有什麽大問題,頂多做不了合心意朋友,無法一起享用美食,但一般不會成為恨之入骨的敵人。

  可要是讀書人思想觀念之間的不同,那就和甜黨鹹黨之間的爭執不一樣,就屬於那種分歧比較大的情況,不單單是做不了朋友,還有可能成為敵人,甚至彼此開始抱團,糾結在一處對付其他人,也就開啟了黨爭。

  黨爭下的官員有各自不同的陣營,而所謂的陣營一般因為官員在日常中的個人關系劃分,比如說兩個官員是師生,這種關系基本上都被劃分在一個陣營,要是不在一個陣營,做弟子的只怕會被罵欺師滅祖。

  還有一種關系雖然不是師生關系,但屬於來自同一個地區,比如說來自魯地,那麽就有一個屬於魯地出來的官職比較高的人成為領頭羊,為魯地出來的官員謀福利。

  這就導致很快就形成了一個個小團隊,而在官場上為了利益難免會有些摩擦,漸漸就會導致各個小團隊對抗起來,後來就會摩擦加劇,甚至會成為仇人。

  到了那個階段後雙方就會在各個方面角力,甚至會采用誣陷、逼迫等手段詆毀對家,就是想要對家團隊裡的成員丟官罷職,這種鬥爭會延續了很多年,不死不休,在明朝期間最有名的黨爭代表:東林黨和閹黨。

  兩者撕逼的超級厲害,東林黨成員一開始的確是想著對抗閹黨,在讀書人看來那些閹人都是壞蛋,完全忘記閹人的無奈,誰會冒著生命危險閹割自己?

  閹人的生活並不是很好,這也導致那些閹人們心理上有著不同於正常人,但因為他們離開皇帝最近,是皇帝比較寵信的人,再加上東西兩廠的存在,導致有一部分官員依附於閹人。

  結了仇的官員一般都會想著把對手搞下去,為此什麽都敢做,宋氏聽到這裡都不知道說什麽好,她一直以為像李家熱人就是很壞的人。

  可現在才知道,那些壞事在真正的黨爭面前就僅僅是些小事而已。李石頭一家人作為壞人,因為沒有地位,也沒有那個格局,壞起來也只能算是小打小鬧,當然對她來說那些算計絕對是滅頂之災。想到這裡的她身體搖晃一下,這世界太過危險。

  她晃晃頭後很快就明白過來,本來就是一條白撿的命,她這個人雖然見識短了點,但還是明白凌霄為什麽在這個時候給她談這個,就是為了避雷。

  她怎麽也沒有想到一個壞人有了地位,有了格局後怎麽樣,感覺壞起來更加麻煩,牽扯進來的人家多了去。禍害別人的數量多了起來,真的很麻煩。

  凌霄看看宋氏和原主,就問:“如果有人想要算計一個當官的人,但對方是個老狐狸根本不肯上當,那麽要是你,該怎麽應對這種情況?”

  原主不知道怎麽一回事,宋氏更加不知道該怎麽做,她們皺著眉搖著頭,就看向凌霄,想要讓凌霄好好看看情況,不要拖下去。

  凌霄跟著說:“最後對方就想了一個辦法,既然這一家沒有找到毛病,那麽就去他的家族找毛病,要是還是沒有找到什麽知名的毛病的話,又該怎麽辦?”

  說到這裡的凌霄端起茶碗,對面的兩個女人一臉的懵懂,帶著一臉的不解。根本就沒有聽懂。讓凌霄有些扼腕,這兩個就沒有一點點的政治素養,一旦出事都什麽都不知道。

  當然凌霄不能責怪她們的本事不行,要知道古代的女子能夠接受教育,能夠搞政治的不多,這是因為女同胞天性上比較喜歡和平。

  就算是彼此有什麽矛盾,也頂多做個小動作,基本接受不了那種恨不得殺人滅族的行為,自然也不會去做那種事情,這是很多女性的特質。

  凌霄就看著兩個人說:“完全可以這樣做,如果那人沒有什麽值得彈劾的毛病,就造出來一個大毛病,還有一種可能:早早開始了算計,還收買好了人,就等著讓對頭上鉤。

  而那個倒霉蛋要是沒有看出來就是死路一條,聽到這裡的兩個女子都有些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根本就是故意栽贓,或者引誘別人犯罪,所以這麽可怕?
  看著兩個面色如土的女子,凌霄知道自己就此打住,不要把兩個人嚇唬了,跟著話頭一轉就談到家庭方面的問題,宋氏聽後大開眼界,之前的她一直以為成為官宦人家的孩子一定會過上夢寐以求的好日子。

  後來才知道那些官宦人家的孩子們過得也很辛苦,要早晚給長輩請安,要學習很多技能:琴棋書畫,這些都是貴族男女必修的技能,當然到底好不好是怎以後一回事。

  後來聽了凌霄的話後才知道不是,朝廷的官員並不怎麽好做,一個不好就會被臭罵一番後接著免職,這個倒好說,不當官而已。

  問題是有些皇帝還喜歡對大臣抄家滅族,這就導致官員們為了保證家族的延續伸展人脈關系,為了最新知道情況後家裡的男女都要聯姻,甚至一個很小的女孩子還沒有及笄,也要聯姻。

  孩子們未來的生活到底怎麽樣,感覺很難說,宋氏才知道那些貴婦人出嫁後,也有因為娘家出事被趕出夫家的女子,她們也是無可奈何。

  宋氏聽了之後轉輾反側,一晚上沒有睡好,帶著兩個黑眼圈出來,看到宋氏的樣子後凌霄微微一笑,她自然明白宋氏心裡的想法。

  原本她一心想著兩個兒子能夠有出息,可後來才知道有出息後危險性也加大,這讓她有些患得患失,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麽做。

  而凌霄則一開始沒有說什麽,還是讓原主教兩個孩子念書,當然小的那個太小,坐一會就會起來到處玩耍,凌霄也沒有強求他去學習,年紀太小。

   (1)在此之前還有一個夏朝,但沒有什麽的歷史文字,而殷商留下很多甲骨文,周更是留下了禮記、易等書籍。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