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神秘讓我強大》第2072章 墾荒山中
  第2072章 墾荒山中
  戰後。

  薊城內。

  一片歡騰。

  幽州太守劉焉親自設宴。

  其實聞人升知道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此時劉宏還沒有改州刺史為州牧。

  幽州之中,有監察百官權力的長官叫“刺史”。

  俸祿低,但權力大,後來改為州牧,執掌一州軍事民政,等於割據一方,就厲害了。

  現在還只是秩六百石,僅僅是低級官員,當時縣令的俸祿是千石。

  太守是“郡”的最高長官。

  “這次一戰功成,抓獲黃巾四萬余,全賴校尉之功。”劉焉向校尉鄒靖敬酒道。

  聞人升心想,看在你給自己最初開局多出了幾分力的情況,就幫你一下。

  因為他們都是精裝。

  接著他又從薊城大戶內募捐,又湊了一千多石糧草。

  “多謝府君。”

  但這個世界顯然容忍了這個錯誤,這就是眾人意志的厲害。

  又從涿郡張家莊園籌措糧草,變賣產業,籌備了3000石糧食,沿路建立糧站,能夠維持兩個月之用。

  “不知先生出身哪家郡望?”等到聞人升入席後,劉焉又問道。

  因為山中路難行,所以聞人升都是在十個谷地營寨中轉移著講課練兵。

  但因為已經分散在山谷中墾荒,很多人可以三兩糧食混合野草樹皮來吃。

  因為沒有能夠直接安置下幾萬人的山谷。

  他是想以鄰為壑,將這些賊子扔給別人。

  4萬人,基本就安置完畢。

  聞人升還是維持著千人的常備隊。

  “快請此奇人入席。”

  換成別的諸侯,動輒十萬石糧食,其實不太可能的。

  一代讀者一個版本的世界。

  “先生志向果然高潔。”劉焉很可惜。

  這次的功勞,足以讓他升遷。

  同時繼續向太行山其他山谷進發,將張燕的盜賊群都給收編。

  “一手糧,一手劍,即可安之。”聞人升胸有成竹。

  他要安心種一年田地。

  不過劉焉是不同的。

  劉焉這個籌碼給的可是夠大的。

  就是這樣離譜。

  大概就是一斤糧種收20斤左右。

  如果對方不收,再做處置。

  屯長們平時訓練民眾,閑時就聚集在一起聽聞人升講課,操練。

  這種本事,他若學了去,那對抗朝廷就有把握了。

  這個官職是輔佐州刺史的,是刺史高級佐官之一。

  他正好改成鴛鴦陣。

  大概需要5畝地才夠一人活命。

  這裡山谷之中,許多是互相聯通的。

  他有造反之心,他三個兒子,有兩個也是學他。

  然後發給糧草和農具,召集鐵匠,將之前戰場上的繳獲鑄造成農具和斧頭,讓他們伐木造房,就地開墾。

  這年頭還是漢代,山林破壞不是很嚴重。

  好在士兵們已經得到訓練過,掌握了互相掩護的要領。

  黃巾被滅的時候,很多地方都殺俘,建造京觀。

  無論如何,在聞人升的縱橫捭闔,日夜操勞之下,十個屯戶終於落成。

  不過這也正常。

  是的,這慶功宴,下面的曲長啥的是參加不了。

  總有些大戶堡壘是沒有攻破的,以戰車在前面晃悠一圈,總算又混了兩千多石糧草。

  程遠志攻不下來,他展示一下戰車,明眼人就知道能攻下來的。

  同時一手抓後勤,一手抓軍備,將武器作坊、糧倉儲備都集中在中間山谷中,作為根據地所在。

  能造出戰車之法,千人抵抗數萬人的進攻而不亂。

  應該說是饑民才是。

  “不如直接殺死,建造京觀,震懾賊寇。”一位州從事說道。

  現在的劉焉,其實就是幽州刺史。

  山中還有些地方有田,但只能安置百人,千人。

  老弱病殘,怎麽可能長途跋涉到幽州這種邊地作亂?

  所以他們還能維持一月的使用。

  難怪都殺俘虜。

  他早有自立之心。

  一畝地能產80斤的樣子。

  “我們幽州也有山脈正與常山相連,可以從此而入。”有人道。

  隨後眾人敬酒,喝酒,又是一通吹捧。

  進了山,他就不管什麽州郡的限制了。

  就連劉備和關羽等人也各自得了一個營頭,人馬頓時擴大到500人。

  酒過三巡,突然有人道:“府君,如今四萬多黃巾,被關押在城外軍營,如此眾多,每日光是糧草就要消耗百十石,時間一久難以維持。”

  畢竟誰家大規模殺俘虜前,也不會多浪費糧食的。

  十幾個有甲,吃飽喝足的人,對付驚弓之鳥,還是能對付得了。

  就好比武俠世界中,左腳踩右腳上天,被認為正常厲害,但隨著讀者普遍上過九年義務教育,就越來越不行了。

  當然吃得肯定非常差,就是能勉強行路,餓不死,別想幹什麽重活。

  因為還要收繳一部分作為屯田費用。

  “吾聽說,戰場之上,有奇人使用戰車造城,大破賊寇,可有此事?”劉焉問道。

  做好這些事後,聞人升繼續開辦他的山中學堂。

  隨後眾人開始以糧食為誘,告知眾饑民,要帶他們去墾荒。

  其他人只能在小范圍內發揮首領作用。

  這才哪到哪?
  這種場面,他一點都不擔心。

  眾人同時倒吸一口冷氣。

  他們哪裡知道後來張燕就靠著太行山山谷中開墾,聚集數十萬人,讓袁紹這樣的北地雄主都無可奈何的?
  山中開墾有一個問題,那就必須要有足夠的糧草。

  做完這些事後。

  刺史巡查一州,別乘傳車從行,故名別駕。

  這4萬人,就是他將來起家的本錢了。

  只見他長袍博冠,望之非俗。

  最出名的自然是霍去病,20來歲完成別人一輩子的功業,然後就走了。

  當然他並沒有直接入山,而是先去了之前被程遠志禍害的幽州郡縣。

  他才帶著學生,押運著80個營頭,浩浩蕩蕩地入山。

  又與幽州一些商戶大地主達成協議,以釀酒術、種地法來做交換,又換得五千余石糧食。

  當時論者稱其“居刺史之半”。

  畢竟他們一開始最擔心的不是餓死,而是被殺俘。

  參加宴會的州郡高官們,一個個看著聞人升。

  其實他知道,這些大戶,至少有十萬石糧草,可是寧可放在地窖裡發霉,也不願意拿出來賑災。

  聞人升的本事,他其實已經從身邊人知道了。

  “果然奇男人也,快請先生入座。”劉焉一見之下,只見對方身上有一股出塵之意。

  反而紛紛稱頌聞人升的德行,活人數萬,人人稱一聲“趙公”。

  聞人升現在唯一能壓榨的地方,也就是張家莊園。

  然後他組織營頭逐個上路,以戰車攜帶糧草壓陣。

  不過絕大部分俘虜已經知足了。

  他們心想,這小子真是一步登上天子堂了。

  接著,聞人升就馬不停蹄地命令學生們開始去組織那些俘虜。

  長子和次子後來和馬騰聯絡,妄圖進攻長安董卓,結果被殺。

  “多謝明府。”鄒靖也很高興。

  有人搖頭道:“太過殘暴,他們之中也多是鄉裡之人,何至於此?”

  “可是常山乃是冀州之地,和我幽州互不統屬,如何送入?”又有人質問道。

  一天一人要吃一斤糧食,4萬人就是400石糧食。

  主要是因為山林都是諸侯官吏的,百姓不得允許不能上山去砍的。

  參加的都是州郡高官……

  這又不是處決犯人,還給個斷頭飯吃。

  也就是說他的糧食其實只夠吃10天,還不算轉運消耗的。

  當然僅限於次級世界,真正的主世界,或者大世界,那必然是不行的。

  “不知諸位有何辦法?”劉焉問道。

  在山中,戰車就不方便了。

  然後又張貼告示,要將4萬人,以500人為一營,編組了80個營頭。

  中間又因為疾病、饑餓、傷勢、野獸襲擊,而死去了兩千多人。

  這時,鄒靖突然道:“之前我考慮過此事,趙先生說,可以將這些人送入常山等山谷之中開墾荒地,如此一來,即可不費吹灰之力,又能收得糧草。”

  當上別駕,隨後再舉薦一下,就是朝廷重臣了。

  而聞人升要想等到不缺乏糧食,糧食能夠自力維持,至少要到秋季。

  只可惜人算不過天,他早早死去,戰略籌劃平白便宜了別人。

  鄒靖直接表功道:“正是,此乃麾下別部司馬趙曲長所作,威力非凡,一舉破敵。”

  學生甲擔心道:“老師,數萬之眾,猶如驚弓之鳥,如何安撫?”

  “這樣吧,我再給冀州刺史書信一封,請他允許這些俘虜入山墾荒,安置一二。”劉焉於是說道。

  這劉焉可是實打實的漢室宗親,深受當今聖上的信賴。

  隨後他帶著這些營頭上路後,一路來到代郡。

  如今很多名士就是這樣,故意拒絕被征辟,來提高名聲。

  放著好好的別駕不當,去山谷裡開荒?
  不是有病吧?
  山谷寒冷貧瘠,進去後,活不過四十歲就容易死掉了。

  “山野農戶,何談郡望?”聞人升淡淡道。

  這也是為啥漢家城池被黃巾破掉許多的緣故。

  雖然年輕,但漢代牛逼人多了,都是年紀輕輕就大牛的。

  入山之後,就不得不分散。

  戰車稍微改變一下就是攻城車啊。

  此時開墾,到了夏秋之時,還能種出一些收獲。

  劉焉給五百石,再怎麽節省,也只夠十天吃的。

  眾人聞言大驚。

  類似於司馬德操,司馬徽的氣質。

  好在聞人升早就有所準備。

  這正是應對山地丘陵地形的法寶。

  “多謝使君誇獎,愧不敢當。”聞人升笑笑。

  只要熟悉地形,很容易伏擊敵人。

  可以說他的戰略目光絕對是一頂一的。

  只是這糧草的確是個大問題。

  反正聞人升這一拒絕,明天名聲就能傳遍各大世家豪族的宴會上。

  眾人聽愣了。

  現在既然給飯吃,有人帶,那就不用擔心了。

  然而眾人都沒有想到,聞人升只是笑笑:“山起兵,僅為捍衛鄉裡,免遭橫禍,不求聞達於諸侯也。”

  否則的話,還沒有開墾出糧食,就會活活餓死。

  這事太常見了。

  中間還有五個月的時間。

  他選擇了十處大的山谷,然後將人安置在其中。

  接著煮起大鍋稀粥,以士兵彈壓秩序。

  不過4萬人,一天最低能量保證,也要消耗百十石糧草,即便是混和雜草來吃,也是消耗眾多。

  直到屯田大興,才初步解決了糧食問題。

  錯的也能變成對的。

  而且山地丘陵不怕對手的騎兵突擊。

  傻子才去那裡。

  山野之中還有些獵物和樹皮草根,可以湊合吃飯。

  “多謝府君。”

  這時,聞人升應命到來參加。

  吃一碗就編一個人,聞人升以自己訓練出來的屯長和伍長們,帶著十多人充任營頭。

  “不,他們都是外州之人,來我州生事,不加以屠戮,又如何嚇阻他人?”那州從事堅持道。

  糧食縱觀整個三國都是珍貴的。

  賣命的活你們乾,功勞他們得。

  現在他有存糧五千余石,4萬人開始乾活就吃得多了,但又有山林獵物補充,可以減少一些消耗。

  這也是劉焉等人並不在乎的原因。

  至少能練出8000精兵來。

  都是買官上來的,拚命撈錢,誰還在乎軍士軍備?
  士兵們沒有功勞,也不願意守城拚命。

  而在這時,聞人升主動請纓道:“上天有好生之德,吾願押送這些人,去代郡山中谷地開荒。”

  隨後一場宴飲結束。

  保證人人都知道他,人人心中只有他一個首領。

  一天吃百十石,即便是混了草根樹皮雜糧,也是消耗太大。

  放在後世就是驚天大事,而在這時,沒有幾人在乎。

  他早有造反之心,而且心中醞釀著大計劃。

  個人意志抗不過自然規律。

  聞人升根據記憶中的三國地圖,然後開始安排學生們攜帶營頭,去不同地點安置。

  “先生果然仁義,既如此,我請表先生為幽州典農校尉,前往山中帶眾開墾。”

  很明顯,空談之風已盛。

  “好說,我再助先生糧草五百石,農具若乾,耕牛一百……”劉焉繼續示好道。

  “哦,不知先生可願入州郡?我欲征辟先生為別駕從事,不知先生可願屈就?”劉焉殷切道。

  此時正是春夏之際。

  因為他有很多後世改良的種田之法。

  比如如何耕種,如何翻地更加省力,如何改進農具,他都一一傳授給弟子。

  這讓他的聲望也越來越高。

  在這些山民中直逼篡位前的王莽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