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女帝直播攻略》909.第909章 909:誰還不是小公舉啦(四)
  第909章 909:誰還不是小公舉啦(四)

  說了一大串,口舌都說幹了。

  士子連忙追問,“下面呢?”

  說故事的百姓道了一聲晦氣。

  “下面沒了呀。”

  故事剛講到最吸引人的地方,偏偏下面沒了,無怪百姓怨氣會這麽重。

  “沒了?”

  百姓撇了撇嘴,話語間帶著幾分怒火,他抬手指了指屋子裡的說書人,“沒聽裡頭那個混帳老兒說了?下一章還沒寫出來呢,不過按照一貫習俗,趙忝這無恥小人,定然沒有好結局。”

  士子聽了這話,怒氣飆漲,他憤然道,“區區平民,誰給你這麽大膽子妄議士子?”

  趙忝,這不是他的名字?

  眼前的平頭百姓當著他的面,說他不會有好下場,趙忝能忍下這口氣?

  趙忝毫無預兆地發火,百姓嚇了一跳。

  緩過神,那個百姓也冒出點火氣。

  他道,“慣例就是這樣,誰敢觸犯這一行的規矩?除非寫書的香蕈居士不想在丸州混了。”

  衛慈扶持小說家的目的在於掌控輿論,他作為發起者,有權利為小說行業制定完善規則。

  除了先前說的那幾條,衛慈還規定小說的精神必須積極向上。

  什麽叫積極向上?

  故事內容不得涉及低俗銀穢、主旋律必須三觀端正。

  前一條好容易理解,後一條就繁瑣了。

  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一旦沾碰,決不能有圓滿結局,包括但不僅限於恩將仇報、拋妻棄子、寵妾滅妻、停妻另娶、嫡庶不分、父母不慈、兒女愚孝、為老不尊、幼兒不仁等情況。

  根據情節輕重,角色要遭受程度不同的挫折。

  故事中的趙忝已經犯了好幾條,按照行業規矩,趙忝的結局好不了。

  百姓連續追更數日,他們對趙忝的感官已經厭惡到頂點,隨著劇情的發展,樹妖和柳大儒也因為趙忝的陷害陷入危機。他們聽得正爽,接下來該惡人得到花式報應,偏偏下面沒了。

  現實版的趙忝氣得火冒三丈,什麽勞什子香蕈居士,竟然敢用他的名諱寫這等下九流小說!

  若是巧合重名也就罷了,偏偏不是。

  故事中的趙忝明明有家室,仍舊撒謊說沒有成婚,哄騙清白單純的樹妖交托真心。

  現實中的趙忝也有家室,他聽說丸州有金鱗閣,萬分向往,將一雙老父老母丟給已經成婚的童養媳照顧,路上借著才學哄騙了無知的山野村姑,一夜風流之後便卷走人家錢財逃跑。

  故事中的趙忝出身泥匠之家,用父母的血汗錢偽裝富二代,不顧老父瘸腿,老母瞎眼。

  現實中的趙忝出身農村富戶,父母賣了六個姐姐供他讀書,他在友人面前冒充富紳之子。

  故事中的趙忝借了大儒的書才有機會進一步深造,最後卻倒打一耙,欲至大儒於死地。

  現實中的趙忝享受金鱗閣的福利,征辟不就之後汙蔑辱罵柳州牧,試圖踩著人家揚名天下。

  有這麽多雷同的地方,趙忝如何不在意?

  哪裡是話本故事,分明是故意影射他,甚至連名字都照搬上去了。

  普通百姓不知道,天天在金鱗閣泡著的學子文士會不知道?

  難怪——

  難怪這幾日,一些談得來的士子總是避著他,症結竟然在這裡!

  百姓被趙忝莫名炮轟了一頓,未等他發火,趙忝已經羞憤地甩袖離開。

  柳州牧既然用這種手段對付他,莫怪他無情無義!

  薑芃姬著實冤枉,她本人忙得飛起,哪裡有功夫去管一隻兩隻小蝦米?

  趙忝厚著臉皮賴在金鱗閣。

  在他看來,幾個士子的排擠冷待不算什麽,柳州牧想用這種辦法整他,天真可笑。

  事情到這裡就結束了?

  當然沒有。

  香蕈居士乃是丸州一根筆杆子,最擅長寫各種類型的話本故事,坊間名聲不小。

  他這次寫的故事並非一個,乃是六個小故事連成一串,形成一個“系列”。

  除了《趙忝傳》還有其他五本,每本的男主角都是忘恩負義之徒,行事可恨,令人牙癢。

  剛寫完兩本短篇,八卦的百姓通過蛛絲馬跡,抓出小說男主原型。

  仔細了解之後,頓時氣炸。

  他們家的州牧是什麽人都能辱罵的?

  忘恩負義之徒還有臉站在丸州的土地上?

  以怨報德還有理了?

  滾踏娘的!

  怎麽不坐著竄天猴一飛衝天呢!

  正巧這個時候,先前用【以德報怨?何以報德?】為題目的測試成績出來了!

  趙忝等人欲哭無淚地發現,不少士子用他們這事作為例子點題,言辭辛辣,不留半分情面。

  情況還在持續惡化——

  租借民俗的房東:“廟小容不下大佛,十天租錢也不要了,快走吧快走吧!”

  茶肆的店小二:“俺們都是正經的生意人,隻做人的生意,不做畜牲的,莫擋道!”

  食肆的掌櫃:“不好意思啊客官,門前牌子立著呢,俺們這片地窮山惡水,盡出刁民。”

  門口立著兩個臂膀粗壯、手持木槌的壯漢,兩雙虎目惡狠狠地盯著,宛若野獸覓食。

  不說茶肆酒肆、街邊攤販,甚至連來者不拒的花樓都不招待他們。其中有一人特倒霉,某一晚去花樓尋樂子,第二日醒來發現自己的腚生疼生疼,甚至還有縷縷鮮血掛在上頭。

  采花尋樂不成,反而被不知道哪個癟犢子采了菊花。

  他們太小看丸州百姓對薑芃姬的敬愛,更低估了輿論的影響力。

  眼瞧著名聲毀於一旦,最後只能灰溜溜逃走。

  人雖走了,但他們的故事依舊在丸州流傳,甚至被出口到了崇州、滸郡等地。

  隔了兩月之後,薑芃姬偶然得知此事,險些被徐軻這番舉動逗笑了。

  薑芃姬對著豐真道,“孝輿犯不著生這麽大氣吧,不過是幾個不識抬舉的士子罷了,他們辱罵我,直接將他們趕出金鱗閣,拉入永生不錄用的黑名單就好了,何必折騰這麽一出?”

  “殺雞儆猴罷了,沒把他們幾個當回事。”豐真笑著說道,“他們是跳梁小醜,但用得好,那也是不錯的好棋。孝輿借此告訴全天下的人,受了金鱗閣的恩惠沒什麽,但要是不分青紅皂白倒打一把、恩將仇報,可要掂量掂量了,自個兒的小身板受不受得住千夫所指、萬民唾罵!”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