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貧道姓張,祖宗長生仙》第1章 大雍 仙緣
  第1章 大雍 仙緣
  這是哪?
  張玉清幽幽醒來,從銅鏡裡望去。

  少年一身青衫儒袍,腰系玉帶。

  除臉色呈現蒼白病態外,五官頗為清秀。

  “大雍、瀚嶽府、雲台縣…妖禍…”

  “原來如此…我穿越了!”

  一段段隻零片碎的記憶遝來,張玉清明白自己已然換了新天。

  如今正是大雍1578年,景泰八年間。

  前世王朝至多不過八百載,而這方世界,因為存在仙佛妖武、魑魅魍魎緣故,動輒千年國祚延續。

  他現在的身份是雲台書院一名學生。

  家道中落,父母雙亡,與兄嫂相依。

  大哥張玉誠,斬妖司一差役,性格明粗暗細,自小混跡於漁幫,為年幼的張玉清撐起一片天,用行動踐行長兄如父的道理。

  嫂嫂勤儉持家,賢良淑德,兩人生有一女兒。

  再加上他這個不算秀才的書生,組成一家,倒也安然且過。

  然前不久,他不幸遇得妖禍,遭受波及。

  這大概也是他能來此方世界的原因。

  張玉清按住胸口,深呼吸,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不過活著真好。”

  活著,是造化最大的恩惠。

  推開門,伴著淡淡桂花香的空氣撲鼻而來,沁人心脾,讓他虛弱的身子精神不少。

  遠望,天地無塵,山河無影!

  近看,青磚灰牆,蒼松獨立。

  一名青絲挽髻,衣裳樸素的婦人正在水井旁打水折菜,容貌清麗,見張玉清出門的身影。

  她先是一愣,而後濕漉漉的手在身上擦拭幾下,趕忙上前欲攙扶,溫柔而親切,
  “小叔,你身子虛,先進屋去,莫要染上風寒。”

  張玉清心間暖意融融,望著這個又熟悉又陌生的嫂嫂,猶豫了會,整理話語,略顯乾澀的答道,
  “嫂嫂安心,我已無甚大礙,隻想出門走走。”

  “行,莫忘了回家吃飯時間。”

  嫂嫂目光並未挪開,看著張玉清走出小院。

  他們所居地為雲台縣外城,房屋矮小錯亂,旁邊即是田野。

  有一條官道通往內城,喚作金陽道。

  官道兩側松柏長青,枝椏狂放生長,幾縷陽光從樹葉縫隙透射下來,光影斑駁,暖洋洋的。

  張玉清漫步而行,聽著官道上時不時經過的馬車。

  當當當——

  鈴鐺聲響起,有商販的吆喝聲傳來。

  也有農戶的牛車噠噠響。

  很安寧的一幕。

  他心神漸漸放空,放下兩世的顧慮。

  那問題來了,他當時到底是怎麽穿越的?
  “我當時好像在祠堂焚香祭拜祖先來著!”張玉清呢喃。

  正想著,意識間,好似有一道雷光劃破迷霧,讓他渾身一顫。

  一種奇特的視角下,他目睹一本古樸的書籍在混沌太虛中沉浮。

  上面四個大字筆劃銀鉤,飄逸靈動;
  “張氏族譜!”

  張氏族譜?”

  張玉清一怔。

  他凝視著本於混沌太虛間沉浮的族譜。

  恍惚間似有無窮星光凝結,化作日月星辰高懸,落在族譜上空,除“張氏族譜”四字外,更有一枚枚龍文鳳章、雲紋雷篆等符號躍然於紙上,書寫著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之理。

  書頁也不是尋常紙張,似金似玉。

  透著滄桑與古老的氣息,若有似無的道音繚繞。

  “這…莫非是我的仙緣?”

  張玉清心思發散,而後以最短時間接受這一切。

  他心念落在那本族譜上,一頁書在此時顯得無比沉重。

  在張玉清感官下,好似在撬起一座大山。

  根本撼不動!
  “可惜,翻不開啊!”

  張玉清嘗試許久,無奈歎息,隻得暫且放下。

  反正仙緣族譜就在這,慢慢嘗試其他的方式方法便是。

  總會好起來的。

  張玉清心中如此安慰自己。

  他本就是個樂觀的主義者,並不悲於外物。

  如此一想,心情也輕松了許多。

  渾身自在。

  “先融入這個世界吧!”

  換了新天,時代更易。

  他盡量慢慢融入這方世界,漸漸回歸正常讀書生活。

  因為自己本就是雲台書院學生。

  又被大哥寄予厚望,希望能成為詩書飽腹、學富五車的文人雅士。

  無論是哪個時代,哪方世界,才華橫溢的讀書人都受人敬重。

  且自古有窮文富武一說。

  學文可比練武省錢得多。

  許多寒門、庶人,都渴望以此作為晉升上流的台階。

  張玉清對這個世界的經史子集,詩書禮義沒多大興趣。

  但如果讀書能更快改變階級,倒也願意嘗試一番。

  起碼能了卻大哥張玉城心中一個心願。

  也讓一家四口的生活更安逸無憂。
    自然,嘗試撬開族譜書頁一事也沒拉下,事關仙緣,他很是上心,甚至還找尋過老張家現實存在的族譜,看是否有聯系。

  但可惜,老張家衰敗,父母皆亡,無其他旁親。

  斷了張玉清從這方面入手的念想。

  轉眼便是一月,歲月更迭,已是深秋。

  在雲台書院的生活比他想象中更為枯燥。

  僅是沒有娛樂、手機的狀態,就讓他適應了許久,勾欄聽曲沒錢、喝酒尋歡沒錢、甚至連賞花侯月都缺錢。

  總之十雅與他絕緣。

  隻得沉下心來研究這個時代的學問。

  但不得不說,結合兩世經驗,他對此頗有心得。

  要是膽子大些,估計還能自成一說,尊為張子、玉子、清子一類。

  不過張玉清覺得自己還是在這個危險的世界保持低調點好。

  “這個秋天似乎快結束了!”

  時值深秋。

  一片片枯黃的樹葉簌簌而落,添上一抹蕭瑟秋意。

  彼時書院舍內,一老一少談話。

  “不知先生喚學生來此何事?”

  一身青衫利落,雲髻垂結的張玉清拱手作揖而立,神色有些困惑。

  書院先生歲八十有余,白發蒼老,雙目渾濁,老氣沉沉。

  他將身前桌上一卷宣紙攤開,輕斥道,“這是你寫的?”

  張玉清垂眸掃過,左側四字為【千秋策論】,字跡鐵畫銀鉤,筆走龍蛇,洋洋灑灑幾千字。

  結尾處正是他署名。

  “是學生所寫!”他微微頷首。

  這篇策論是他結合當世與前世王朝經驗所寫。

  稱不得大家之說,對於當世而言,甚至有些理論過於超前,但絕對句句在理。

  對於懂的人而言,稱其為字字珠璣也不為過。

  “離經叛道,不知所謂!”書院老先生驟然變色,怒罵痛斥。

  張玉清蹙眉,但沒與之爭辯,只是欠身道,“先生所言甚是。”

  無它!

  這世道沒有正常科舉製。

  他若想參加縣試,需得這位老先生提名擔保。

  否則縱然是滿腹詩書,也盡是廢紙。

  實在不能得罪。

  “罷了,老夫看在你勤勉好學的份上,此事就不與計較!”

  老先生輕瞥一眼,目光冷冽,“但之前定好的縣試保舉名額不能給伱,你再等下一個三年。”

  張玉清握拳,眼神頓時變化,慍怒俯視。

  縣試、府試皆是三年一度,得先經縣試,再經府試。

  一旦錯過,便是三年白費。

  問題是,他在雲山書院內,成績優異,早已定好一個縣試名額。

  就準備等數月後的一場縣試到來。

  卻不料在這種時候遭遇變故。

  “你心有不滿?”老先生冷冷道。

  張玉清舒展眉頭,沉聲道,“學生隻想知道真正原因?不只是因為這一篇無關緊要的策論吧?”

  “是老夫這裡縣試名額已滿。”老先生漠然道。

  “原來如此!”

  張玉清轉念一想,恍然名悟。

  這老匹夫所言名額已滿,意味著原屬於他的名額被人搶去。

  誰呢?除了雲台縣裡的那些貴胄世家子弟應該沒誰了!
  “若沒事的話就出去吧!”老匹夫揮袖掃過。

  張玉清身子巍然不動,只是長吐一口胸中氣,問道,
  “等等,我有一問欲請先生解惑?”

  “說!”

  “敢問先生,儒門可有術法?蘊文氣,養文心,一詩可鎮山河、一詞可斬日月?”

  “你這哪來的荒謬之言?文人隻修六藝,不比粗鄙武夫,手握三尺君子劍,定人倫,理秩序,鎮社稷,學得聖賢文,賣予帝王家。”

  “真沒有儒道術法?”

  “沒有。”

  “我明白了!”

  “你明白什麽?”

  張玉清抬首,鏗鏘答道,“這滿篇經史子集竟徒有虛表,教出一群虛偽至極的腐儒,不學也罷!”

  “讀書,讀個屁,老子練武去。”

  “你…哼…你這豎子好膽,孺子不可教也!”

  老匹夫怒目擰眉。

  “老匹夫,我呸!”

  “再敢罵我,需得讓你見識張某的拳腳道理。”

  張玉清捋起袖子,唾罵一聲,見老匹夫上氣不接下氣的不敢出聲,便摔門而去,

  “忍無可忍,何需再忍。”

  又覺得不解氣,於雲台書院的石碑旁刻字,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他拂袖瀟灑離去,卻不知這一詞將引起書院轟動。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