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重回八零年,趕山也是一種生活》291.第291章 定法不是法
  第291章 定法不是法

  收拾完碗筷,全家人坐在炕上閑聊。

  王安問道:“爹,你白天去找人砍樹了?”

  王大柱抽著煙說道:“嗯呢,我又做了3個窄爬犁,就這這雪還沒化,牲口咱家有,到時候砍完直接拉回來就中了。”

  王安想了想說道:“找了幾個人?估計得幾天?”

  王大柱邊用手指頭計算邊說道:
  “找了你大大爺,你二大爺,還有伱大哥,你二哥,就我們五個人,找別人到時候怕沒法還工,你要是到時候有工夫,你也去唄。”

  王安下意識的問道:“嗯呢,我到時候再把雪離和老五叫上,對了,我二哥沒去林場乾零活啊?”

  王大柱歎了一口氣道:“哪有那多活啊?你二哥從過完年就一直沒活乾。”

  王安一聽,也是無奈,現在這時候,可哪兒都是閑人多。

  王安前世曾看過雜刊,這幾年之所以破爛事兒較多,就是因為沒活兒乾的人太多。

  而這一部分,就是廣大農民留著自己吃的那一部分。

  打個比方,水稻脫粒後,水稻的粒子是和水稻的殼子,葉子,以及小棍棍還有土,混在一起的,這個時候就要把它們分開。

  要知道此時總城市人口,還不到兩億。

  說這話的人,絕對都是城裡人!
  農村這麽好,說這話的人怎不來?

  這一部分,就是交公糧的那一部分。

  說什麽農村多好,種點地就行,種地就能自給自足,怎著都餓不著,這了那了的。

  而交上去的糧食,都是最成熟,最飽滿,最乾燥,不能有任何雜質的糧食。

  因為這年頭,不管是走集體,還是分田到戶了,只要種地,那都是需要交公糧的。

  說白了,就是秋收後,最好的糧食上交,不好的糧食自己留著吃。

  “揚場”,就是將這堆混合物用木鍁鏟起來,往天上甩,用風的力量,將水稻葉子、土、小棍棍等雜質吹走。

  千千萬萬個知青,為什麽寧願回城挨餓,也不願意在農村落戶扎根?
  要知道這時候的農村,可是非常歡迎城裡人來落戶的,只要落戶,將會有大片的土地分給你來耕種,絕對不差你哪怕半分地。

  而下風口那一側的稻粒,則是最乾癟,最不成熟,磨成米後也是口感最差的那一部分。

  可以想象,整個華夏的閑人有多少?
  並且一直以來,都是城裡生活很難的時候,農村都會更難。

  而沒統計的,同樣沒活兒乾的青壯,還要高於統計在冊的。

  所以說,農村到底好不好,誰都是心知肚明的。

  眾所周知,風這個東西,越重的物體它越吹不動,所以在上風口一側的稻粒,就是最沉也是最飽滿的稻粒,同時也是最好的那一部分。

  並且這事兒誰都糊弄不了,因為驗糧食的人,就有一大堆,但凡稍有差池,你這糧食,肯定是不合格的。

  可能有人問了,一起收割的糧食,怎麽分出來?
  這事兒特別簡單,因為在打糧食的時候,是需要“揚場”的。

  雜刊上說,統計出來的,沒活兒乾的城裡青壯人口,也就是回城後的失業人員,就有2千多萬人。

  所以,千萬不要被很多人的胡說八道給騙了。

  稻粒因為比較重,所以會落地,而落地後的稻粒,也是不在同一個位置的。

  只不過瞪著大眼珠子胡說的人,就是不要個大逼臉而已。

  不過聽老爹所說找的幫工人,都是親戚,王安感覺挺好,因為能免去不少的麻煩。

  只聽王大柱接著叨咕道:“算上主房,下屋,敞棚,豬圈,羊圈啥的,可正經得需要不少木頭了,我們幾個怎也得乾個十天八天的。”

  王安聽完,決定想辦法提高一下乾活效率,因為備木頭最耽誤時間的,就是放樹。
    這年代放樹,除了林場以外,個人都是用那種大鋸。

  兩個人坐在樹下,就那麽一下一下的拉大鋸扯大鋸。

  不但放樹是用這種大鋸,將木頭切成木板子,也是用這種大鋸。

  當然,還有帶鋸弓子的另一種鋸
  但是不管哪種鋸,都是這麽你拉我拽,不但拉大鋸的人很累,速度還非常的慢。

  王安在思考,不知道武冬他們,能不能幫忙買一把油鋸,哪怕買不來,借一把也行啊。

  這要是全靠人拽,也太特麽耽誤事兒了。

  打定主意,王安決定明天先不進山了,油鋸是一方面,得順便把磚瓦也備上,省的老爹著急。

  至於水泥,就得等啥時候用啥時候在買,因為水泥這東西不能久放,時間長就結塊了。

  王安突然想到,這次去縣城,可不能再忘了給狗子們買藥了。

  可能是天氣太冷的原因,也可能是狗子們老舔傷口的原因,反正狗子們身上的傷口到現在還沒有結痂。

  王安在琢磨明天都要幹啥,但並沒有告訴王大柱,自己打算整個油鋸的事兒。

  關鍵是這事兒並不把握,要知道這年代的油鋸,可不是那麽輕而易舉就能整到的。

  做完明天的規劃,王安和木雪晴便回西屋洗腳睡覺了。

  洗完腳鑽被窩,卻啥也乾不了,無聊的王安,只能抱著光溜溜的木雪晴睡覺。

  不得不說,一直挺挺玉立的滋味兒,實在是不怎好受。

  早上,王安改用鹹鹽粒子跟鹿們套近乎。

  因為王安突然想到,所有的鹿類,都是離不開鹽鹼地的,而屯裡很多人抓活鹿,也都是在鹽鹼地抓的。

  還別說,鹹鹽粒子這玩意兒,對鹿來說還真就像靈丹妙藥一般,根本讓鹿們無法拒絕。

  一直躲著王安的兩隻母鹿,也全都忘記了什麽叫害怕,紛紛被吸引了過來。

  看著乾嚼鹹鹽粒子的鹿們,讓王安開始琢磨起來,山裡都哪兒有鹽鹼地。

  想完鹽鹼地的分布,王安又琢磨,該用什麽家夥事兒捉鹿比較完美。

  畢竟養鹿的話,還是數量越多越好。

  跟鹿們套完近乎,王安將大兒馬和大騍馬套在爬犁上。

  看了看昨晚已經卸空的爬犁,便往爬犁上裝了6塊黑瞎子肉,這肉是打算送給方秀娥的。

  又往爬犁上裝了幾隻兔子,還有野雞飛龍啥的,想了想,把自己留下的兩個熊掌也放到了爬犁上。

  熊掌是打算送武冬的,雖然大家關系不錯,但辦事兒這個東西,那必須得敞亮兒的。

  最後,王安又裝了兩皮囊的鹿脊骨泡酒,便趕著爬犁出了大門。

  昨天打的黑瞎子肉,王安不打算賣了,因為這幾天進山放樹,是需要管所有幫工人飯的。

  在靠山屯,不管幫工的人是誰,東家都要管一天三頓飯,並且三頓飯都要吃好的喝好的。

  當然,一個地方一個樣兒,或者說一個屯子一個樣,因為據王安所知,楊樹屯幫工就隻管中午一頓飯。

  定法不是法,都有自己的習慣,反正幫工都沒有白幫的,都一樣得還工。

   求求追讀就好,票票靠賞。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