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香江大財閥》第136章 【大炒商廈】
   第136章 【大炒商廈】

  自從泰富集團宣布以32.5港幣每股的高價,全面收購九巴公司以後,很快就取得大進展。由於九巴公司董事會遲遲不發起反收購,股民紛紛交出自己手中的籌碼給泰富集團。

  要知道,以32.5港幣每股計算,中巴的市值已經達到10.5億。而目前才1980年的3月,恆生指數才760多點,就是地產也尚未達到高峰。

  有股評專家認為,泰富集團的出價之高,勝利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至於期間九巴董事會打起輿論戰,泰富集團也遊刃有余的應對,佔據著上方,畢竟剛剛和中巴打過輿論戰。

  果不其然。

  兩周後。

  泰富集團便高調宣布已經持有49%的九巴股權,獲得此次收購的勝利,之後將入主九巴公司。那些本來還在猶豫的中巴股東,頓時氣得跺腳,因為他們錯過了一個最好的機會。

  (PS:全面收購,就是將持股達到49%,便可以宣布勝利。參考包玉剛收購九龍倉,便是兩個小時將持股增持至49%,那些未賣出的,氣得直跺腳)
  此次泰富集團收購九巴,代價比林正傑預期的大。這是因為原本想著‘部分收購’的,結果被收購及合並委員會給封死這條路。

  與此同時,九巴的董事會反擊動作也挺大,大量從市場收購散股,抬高股價。

  九龍巴士公司的會議室裡,林正傑正式履職董事會主席,同時他委派泰富集團的副總經理陳偉忠,擔任九巴公司的董事。

  從3月14日開始跌落800點以下,如今已經是4月8日,恆生指數還是在770點。

  他不會像陳松青,因為他知道提前減債,所以現在借的越多,以後公司的資產越多。

  林正傑坐在主席位置上,說道:“巴士業務我是剛開始學習,肯定沒有在坐的各位熟悉,所以雷總經理,我希望你能繼續管理好巴士業務,甚至要加強管理和效率。我說的不是降低服務品質,而是提升服務品質。”

  實則,鄧肇堅不想和林正傑在董事會吵鬧,因為聽說過,林正傑在中巴是和顏成坤拍桌子的角色。

  “老板,我們證券部已經將三億資金,全部買入匯豐銀行、太古地產。其中匯豐銀行的成本市值是125億,我們購入1.8%股權;購入太古地產的成本市值是17.8億,佔股4.2%。”何方塘走進來,將一份資料遞給林正傑,並匯報道。

  隨後,林正傑說道:“其次,我打算讓九巴成立投資部門,專門從事證券、物業的投資,充分利用我們的穩定收入。我看過九巴的財報,認為可以拿出3000萬港幣,進行投資。至於具體投資,則由我親自主導。”

  總計成本4.4億港幣,其中1.5億港幣是來自匯豐銀行的貸款。

  他很聽話,因為他不想像鄧肇堅一樣,被趕出了董事會。這個年輕人可不是好惹的,連鄧爵士都主動辭掉董事席位。

  林正傑笑著說道:“這是城市規劃的必然,當然大家別急,這一時半會不會出台。”

  至於‘惡名’,反而逐漸降低影響,畢竟他是真收購,而不是從事狙擊。

  會議室裡,所有人都驚訝起來,雷覺坤更是驚聲說道:“不可能!”

  好似沒有什麽改變,實則不過是林正傑打算慢慢控制九巴公司,畢竟他現在擁有董事會的話語權,所以沒有人可以威脅到他的決定。

  會議室裡,頓時紛紛看著大股東和二股東的較量。

  正當林正傑很滿意雷普照的態度時,雷覺坤唱起反調來:“林生,你確實是剛學習巴士業務,難怪不知道剛才已經犯下幾個錯誤!”

  林正傑則很有風度的說道:“請賜教!”

  林正傑認真看了一番後,才滿意的說道:“好這次股市調整,還真夠久的,到現在還是780多點。”

  林正傑說道:“中巴和九巴,以後肯定是長期持有的。所以只有匯豐和太古地產,是證券投資。”

  實際上,就是明年的事情。

  他語氣有種不服氣、地頭蛇的感覺。

  除此之外,泰富集團並沒有立即給九巴公司大換血。

  若不是林正傑知道恆生指數今年肯定要大漲,明年(1981)中會達到1800點的高峰,他還真有些不自信了。

  如果他知道會這樣發展,拚上老本,也的反收購九巴。

  雷覺坤感覺被一個年輕人笑,面子有些掛不住,便說道:“願聞林生的高見!”

  林正傑說道:“股息派發,下半年用紅股代替。至於投資的事情,我覺得沒有問題,雷生你們九龍建業,難道也是一直吃老本?”

  雷覺坤馬上反駁道:“投資有風險,再說中巴每年下半年有股息派發!”

  中巴、九巴確實打算長期持有,不在減債的資產裡面。

  連續吞並中巴、九巴公司,讓林正傑再次名聲大震,成為鼎鼎大名的華資大亨。

  何方塘說道:“目前我們已經持有價值3億的匯豐和太古地產的股票、價值3.2億的中巴股權、價值5億的九巴股權。證券投資,已經相當的佔比高了。”

  不過林正傑不擔心,他還要大舉借貸。

  雷覺坤便說道:“這第一,九龍巴士的業務,就是巴士業務,你看上的那些物業,基本都是車廠,又不能開發;這第二,提升服務品質是好事,但意味著需要支出成本,你總不想斥巨資收購的股份,反而每年的股息變少吧。”

  雖然說,泰富集團擁有49%股權,但雷覺坤也擁有17%左右的股權(增加了一些),所以泰富集團也不是絕對股權。

  同時,林正傑還會為中巴、九巴謀求新發展。

  目前,泰富集團的債務也已經高達8.5億港幣,僅利息每年就要支出9000多萬。

  雷覺坤很快冷靜下來,隨即發現這種可能性非常的大。

  雷普照依舊是董事兼總經理、雷覺坤依舊是執行董事,就連鄧肇堅也還兼著榮譽董事會主席和車務總監督,不過鄧肇堅無需上班,也不是董事會成員。

  所以,最終泰富集團購買16.2%的股權(518萬股),只花了9000多萬港幣;而購買剩下的32.8%股權,則足足花了3.4億。

  林正傑笑道:“如果僅僅是這樣,我收購中巴、九巴還有什麽意義?這首先,不管九巴還是中巴,旗下的車廠都在鬧市區,隨著市區可開發的土地減少,政府將出台‘重建計劃’,我們的土地,將無條件轉變為商住性質。”

  他目前真正從事狙擊的,也只有金牡置業一役。

  ‘哈哈’林正傑笑了起來。

  雷普照連忙說道:“沒問題,林生。提高管理和效率,提高服務品質,這些都是好事情。”

  雷覺坤頓時啞口無言。

  “好,大家還有反對的意見嘛?”

  隨即有董事說道:“林生的投資手段高明,我們很放心的。”

  “確實,林生可是金融大王。”
    很快,這個決議便通過。

  林正傑也是為在各股東謀求利益,畢竟現在機會難得,帶著這些子孫公司發財,他也會得到回報。

  九巴的3000萬港幣,盡數買入恆生銀行股票,不出意外,今年能賺個1500萬以上。

  中巴那邊也買入2000萬港幣,能賺個1000萬以上。

  有了這兩筆收益,林正傑在兩家公司就會有威望。同時,林正傑親自把控投資部,相當於就是在加強權利。

  九巴這邊,雷普照還是比較配合林正傑的工作,加上林正傑對巴士業務不太看重,就直接把公司交給原來的管理層。

  實際上,中巴若不是被顏氏家族擠滿了管理層,林正傑都不想撤換總經理什麽的。兩家公司的土地物業,管理層也沒有資格決定,同時林正傑又用投資部,來掌控公司的財政大權;所以除了一個巴士業務,壓根沒有其它什麽權利。

  4月10日,星期四。

  林正傑來到匯豐銀行,約見了沈弼。

  此時的林正傑,已經和香港頂級華資大亨的商界地位差不多,憑借一系列的成績,不比前世陳松青在1981年巔峰影響力差。

  炒黃金和證券,獲得例如五億多;局部收購戰,拿下中巴公司;海派收購風格,拿下九巴公司.這些都是一筆筆亮眼的成績。

  所以,林正傑此時相見沈弼,輕而易舉。

  沈弼讚揚道:“林先生,最近你可是香港的風雲人物,到處都是在討論你!”

  他對林正傑收購中巴、九巴,可謂讚不絕口,畢竟這兩家公司擁有專營權,且擁有豐厚的物業,相當的穩定。

  林正傑謙虛的說道:“多虧匯豐銀行的幫助,讓我們順利拿下九巴公司。”

  沈弼並沒有客氣,而是詢問道:“那你這次來,莫非是有什麽項目需要貸款?”

  他知道,林正傑個人炒黃金還賺了2個億,所以這個年輕人真的很有實力。主動提出貸款,也是想拉攏一番。

  可是,接下來林正傑的話,還是讓沈弼猝不及防。

  只見林正傑拿出一份資料,說道:“這是泰富集團持有匯豐銀行、太古地產、中巴公司、九巴公司的股權情況,總共11億港幣左右的市值。我想利用這些股權抵押,從匯豐銀行貸一筆10個億的貸款承諾。”

  陳青松巔峰時,債務上百億。

  泰富集團現在的債務,也才7億出頭。

  所以,林正傑覺得自己不能保守,畢竟要快速崛起。

  沈弼手都顫抖了一下,哪怕他見多識廣,也不由得被林正傑的獅子大張口嚇一跳。

  好在,他很快穩定心神,簡單的看了一下資料。

  “伱們居然持有1.8%的匯豐銀行股票,這可是我們的大股東了。”

  “只是看好匯豐銀行的發展,和香港的經濟走勢。”

  沈弼點點頭,匯豐銀行不怕人收購,第一是香港第一大上市企業,沒有誰有實力收購;第二是匯豐銀行的管理權和股權,是分開來的,有一套完整的運轉方式。

  “只不過你們11億的股票,還有我們的1.5億貸款,這樣也就是9.5億的股票。貸款10個億,實在太高了吧!”沈弼看著林正傑,說道:“而且,你們泰富集團的正常性盈利,是不高的,利息支付的問題該怎麽辦?”

  這個年輕人,還真是膽大,不過他一點也不懷疑林正傑的能力。

  林正傑說道:“我們泰富集團的正常盈利是非常高的,我們旗下6個發展地盤,今年盈利肯定有一兩億。而且,我們貸款的資金是去投資收租物業,也會產生租金收益。”

  最終沈弼還是說道:“借款十億倒也不是問題,但如果你們的證券貶值至8億港幣以下,你們需要增加新的抵押物,否則我們會讓你們提前償還。”

  就好比是配資一樣,實行帳戶監督。

  林正傑爽快的答應,畢竟股票馬上就會上漲,而不會下跌。

  就算增加新的抵押物,這不是馬上回拿著10億去投資嘛。

  當然。

  若不是林正傑如今的影響力,沈弼也不會答應這筆貸款。

  林正傑現在是不嫌棄債務高,如果有到期的債務,就提前再借一筆償還‘以債換債’。

  直到明年上半年,他才會逐漸考慮減債,最終平安著陸。

  回到泰富集團,林正傑召集陳偉忠、李國基兩人。

  “你們去打探一下,聯邦大廈、國際大廈的情況,然後給我匯報。這兩幢大廈的業主,應該是會德豐的聯營公司——聯邦地產的物業。”

  聯邦地產是張玉良家族在主導,不過也是會德豐的旗下子公司。

  張玉良家族本來就是會德豐的大股東,和馬登家族約定,由他們家族主導地產業務,故聯邦地產是張玉良家族做主。而馬登家族僅佔會德豐百分之十幾的股權,只有張玉良家族的一半。

  不過,會德豐集團是香港唯一的A、B股公司,B股隻擁有A股的十分之一價值,但投票權卻是一樣的。

  馬登家族正是靠著這樣的辦法,掌握著會德豐集團的大權。

  當然,破解這種辦法也很簡單,那就是只要持有足夠的A股,便可以召集股東大會,否定B股的效應。

  陳偉忠和李國基對視一眼,忍不住唯老板的野心震驚。

  陳偉忠試探性的說道:“老板,這兩幢大廈可都算大型大廈了,價值怕是一座都得六億多港幣吧!”

  林正傑說道:“匯豐已經答應貸款一筆10億的資金給我們,我打算買下這兩幢大廈,當然價格合理的情況下。資金不足部分,後面我們還可以供股集資、繼續貸款。總之,買大廈穩賺不虧,還能馬上收租。”

  兩人再無疑問,隨即去開始著手調查。

  主要是看大廈的具體情況,多少樓面,年租金大概多少,空置率如何,以及聯邦地產的情況。

  當然,林正傑可沒有打算長期持有,而是打算炒大廈。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