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香江大財閥》第149章 【快速推進】
  第149章 【快速推進】

  泰富集團斥資8.15億港幣,拿下夏慤道16號商業地皮,一時間震驚香港地產界。

  根據這幅地皮的面積計算,此次拍賣的尺價已經高達27166港幣,成為香港最高單價的地皮。

  1970年6月,康樂大廈(後改為怡和大廈)的原址拍賣,每平方尺僅4868元。

  1978年8月,金鍾(中環)的一幅商業用地,已經升至13643港幣每平方尺。

  1980年7月,金鍾夏慤道16號,兩年時間直接翻一倍,達到27166港幣每平方尺。

  一時間,香港地產進入此輪周期的‘最後輝煌’。

  “厲害啊,陳松青剛剛將價值14.5億的金門大廈注入漢美,完成借殼上市。林正傑這邊,就斥資8.15億拿下金鍾的商業地皮,手筆之大,讓人瞠目結舌。”

  “還是林正傑厲害很多啊,畢竟是陳松青的前輩。當然,陳青松也很厲害。”

  “老一輩香港商人有包玉剛、四大家族,新一輩香港商人有林正傑、陳松青,華資全面崛起啊!”

  泰富集團在拿到金鍾夏慤道16號的商業地皮前,也放出一個‘利好消息’——那就是又從黃金當中,獲得1.5億港幣的利潤。

  一時間,兩個利好消息的刺激下,泰富集團的股價注定要‘一飛衝天’,很快就超過30億港幣,朝著40億奔去。

  有媒體統計過,今年泰富集團僅黃金、證券的盈利,已經達到7億港幣;更不要說,收購中巴、九巴、淘化大同,帳面上的股價,都獲利不菲。

  所以,泰富集團聲稱今年盈利20億,是非常有希望的。

  泰富集團的會議室。

  各高層還沉浸在昨日(7.18)老板在拍賣場大殺四方,拿下夏慤道16號的壯舉,臉上洋溢著興奮的表情。

  唯獨林正傑很冷靜的說道:
  “關於夏慤道16號,我們接下來有兩件事要做:第一件事,我們地皮費還差3億港幣,所以下周我會尋求一筆5億港幣的貸款,就用這幅地皮做抵押。其中3億港幣作為地皮費不足部分,另外2億作為前期開發的費用。”

  “第二件事,迅速開始籌備夏慤道16號的規劃設計、地質勘測等準備工作,爭取第一時間開工建設。”

  一眾高層發現,和以往不同,老板對於這幅地是急著開發。

  而去年拍下的尖東酒店地皮,到現在還沒有動工呢!

  陳偉忠謹慎的詢問道:“老板,夏慤道16號的項目,您的想法是出售,還是長期收租?”

  大家紛紛關注起來!

  若是下周再貸款5億港幣,泰富集團的債務就已經達30億港幣,妥妥的負債大戶。

  而夏慤道16號的總投資,至少是12億港幣(建築費至少4億以上)。

  林正傑說道:“出售”

  陳偉忠隨即建議道:“那可以將這個項目單獨成立一家子公司,進行獨立核算,方便後續的出售。”

  林正傑毫不猶豫的說道:“可以,說不定到時候我們可以打包項目,整體出售。”

  在原歷史上,夏慤道16號(遠東金融中心)是1982年建設完畢,速度是相當的快。

  當然,置地的康樂大廈從動工到平頂,也只花了18個月時間,算上裝修時間,兩年也差不多,而且康樂大廈還是52層高。

  所以,在林正傑的要求下,夏慤道的遠東金融中心,也是快速推進。

  夏慤道16號的‘大廈命名’、‘金黃色外觀’、‘大廈形狀’等,林正傑都會參考前世。因為他想在明年中,再高價賣給信和地產,所以這叫投其所好。

  信和地產目前尚未上市,明年上半年應該會上市,這樣一來,他們集資的資金,就能來支付。

  林正傑可謂已經算計好一切。

  會議結束後,大家隨即開始努力工作起來,哪怕今天是星期六,大家也是乾勁十足。

  畢竟泰富集團發展迅速,大家也是水漲船高。

  林正傑也是一個‘念舊’的人,對於老人也一直委以重任。就算引進新的人才,也必須有一個‘實習期’。

  就拿袁天凡來說,林正傑如此重視他,也是將他先安排到旗下子公司擔任執行董事,先過度個一年時間。屆時,再回泰富集團任董事,主管財務工作。

  而對於袁天凡來說,也感受到林正傑對人才的重視,畢竟他一躍成為一家上市企業(淘化大同)的執行董事,並負責資產重整的工作,相當的鍛煉人。

  回到辦公室。

  林正傑坐在辦公位上思考起來:泰富集團在此輪周期中,能投資的已經基本投資了,後面基本就是抄底了。

  當然在這之前,泰富集團要給自己留‘退路’。

  在股市投資高達7億(兩批3+4億),屆時能賺多少,能回籠多少?
  在物業投資有:聯邦大廈和國際大廈、鐵行大廈、遠東金融中心,明年能不能賣出高價,能不能順利賣出?
  在住宅地盤投資上,一共是六個地盤,預計年底開始分批出售,能賺回多少?能回籠多少?
  在投資子公司上,一共是三家上市子公司,後續要幫助者三家上市子公司,打造最充裕的財務實力。既可以關鍵時刻反哺母公司,亦可以自行大發展。

  這些資產,就是要後續進行操作的,考驗領導者對時機的把握!
  除此之外,泰富集團還剩下‘尖東五星級酒店’、‘出版業’、‘電影業’、‘食品加工及銷售’等業務,都需要好好經營。

  整個泰富集團已經是一家多元化發展的大型集團企業,各產業、各資產都是非常健康的。

  不像前世的佳寧集團,除了地產高位接盤外,還去碰航運、保險等,就沒有幾個賺錢的產業。

  下午。

  因為是周六,林正傑選擇三點鍾下班,和關嘉慧會合在中環置地廣場。

  一見關嘉慧,林正傑有種被‘青春撞了一下腰’的感覺。雖然他本人也才22歲,但畢竟心理年齡已經差不多中年人的程度。

  關嘉慧留著齊肩的短發,這是‘瑪利諾修院’的規定,不能留太長的頭髮。這是林正傑比較不鍾意的地方,他認為關嘉慧在三十五歲以前留長發是最好看的,三十五歲後留齊肩短發是最美的。

  “正傑哥”
    關嘉慧高興的跑到林正傑身邊,隨即挽起他的胳膊。

  尚未等林正傑說話,關嘉慧又問道:“我今天打扮得怎麽樣?”

  她抬著頭,眼裡都是林正傑,語氣希冀,像極了林正傑的迷妹。

  這個時候的關嘉慧,就是十頭牛也拉不回她的戀愛。

  林正傑寵溺的說道:“那還用說,憑你的身材和臉蛋,自然是穿什麽都好看。當然,今天的連衣裙、高跟鞋穿搭顯得更美了。”

  一條簡簡單單的連衣裙,露出雪藕般的柔軟玉臂,渾圓的上圍撐起迷人的曲線,修長白皙的大長腿惹人垂涎。

  當然,關嘉慧最美的永遠是臉蛋上的那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仿佛有著世間無盡的柔情和甜蜜。

  “謝謝正傑哥,不枉我在家精心為你打扮一個小時呢!”關嘉慧雀躍的說道。

  女為知己者悅,她總是希望將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給自己的男人。

  林正傑露出笑容,隨即帶著關嘉慧SHOPPING起來。

  置地廣場面積2萬多平方尺,不算很大的購物中心,但畢竟這是中環,目前已經是最好的購物中心之一。

  畢竟,前世中環的交易廣場、國金中心、太古廣場都還沒有(這一世也未必歸屬原業主)。

  置地廣場共有5層平台,其中2層是地庫,全部平台都作為精品店和風格迥異的飲食店,廣場中央可舉辦各種表演——時裝表演、音樂會即展覽等。

  與之相連的告羅士打大廈高47層,面積足足60萬平方尺,其中46.5萬平方尺為寫字樓,其余為商鋪。

  這樣一來,整個這一區域的商業中心,實際上有十幾萬平方尺,近百家店鋪。

  SHOPPING時,關嘉慧突然說道:“正傑哥,薛琪最近有些反常,好像也找了個有錢的男朋友。而且,她總是向我打聽你的事情。”

  林正傑心頭一驚,莫非是被關嘉慧發現什麽。

  想起上次薛琪住在聯邦花園,他是玩爽了,但確實很冒險。

  正當林正傑想著如何掩飾時,關嘉慧自顧自的說道:“我是看清她的小算盤了,怕是她雖然談了個有錢的男朋友,但肯定給伱提鞋都不配,所以就想著沾你的光,再提攜提攜她男朋友。反正我才不會答應她,正傑你這樣的大人物,怎麽會看得上她男朋友,根本就不是一個圈子的人。”

  林正傑差點笑出聲來,自己這個女人倒是會自己腦補,他故意笑著說道:“薛琪算是你最好的朋友,做人也大大方方的,要是她男朋友真不錯,我提攜一下他也沒有什麽嘛!”

  關嘉慧頓時有種被寵的感覺,她知道這個該用什麽成語來形容,那就是‘愛屋及烏’。

  “謝謝正傑哥!”

  “謝什麽!你也不要直接講出來,這樣會傷別人面子的,就正常相處好啦,她要想幫忙,也會講出來的。免得萬一不是,傷了別人的面子”

  “嗯”

  收獲滿滿的結束購物,東西給保鏢拎著,林正傑攜關嘉慧來到半島酒店用餐,一起約的還有張冰倩和關世華。

  張冰倩帶著兒子已經回港快一個月了,林正傑也是直接過戶了她一套千尺出頭的半山豪宅。

  “伯母,回港的感覺怎麽樣?”林正傑關心說道。

  正所謂愛屋及烏,林正傑對張冰倩、關山都有一定的關心,反正兩人也不賭博,所以經濟上可以給予照顧。

  張冰倩笑著說道:“挺好的,只有出去一趟後,才知道香港的好處。什麽都是熟悉的,朋友也更多,當然最重要的是親人。以前我把嘉慧丟在香港,真是個錯誤的決定,太不應該了。”說完,抱歉的看著關嘉慧。

  畢竟是媽媽,關嘉慧自然不會責怪,雖然當初有過埋怨,但很快就沒有那種想法了。

  “媽,過去的事情就不提了。”

  感受到正傑哥給自己帶來的興奮感,關嘉慧就忍不住粘在他的身上。

  張冰倩也看得出來,林正傑是對女兒真的好,更重要的是女兒眼神裡只有這個男人。

  但她隱隱約約清楚,林正傑怕不會是一個‘誠實的男人’,畢竟她不相信這樣一個人物,會娶女兒一個人,而不在外面拈花惹草。

  不過事情已經發展成這樣,她也不想管太多了。

  新的一周,泰富集團順利拿到一筆5億港幣的貸款,用於夏慤道16號項目。

  實際上,就算沒有銀行貸款,林正傑也有辦法‘度過難關’;那就是,將杏林街地盤進行銷售,回籠的資金可用於夏慤道的‘遠東金融中心’。

  因為港府的官地拍賣,費用可以分為三個月交清、六個月交清。

  另外,不管是尖東五星級酒店,還是夏慤道的遠東金融大廈,這兩個項目都是明年動工,所以建築費也不需要馬上大額支出。

  坐在辦公室裡的林正傑,發現自己已經處於一個‘困境’——即無資金可投資、無項目可投資。

  當然,這也可以說是一件好事,畢竟林正傑將能投資的項目、能投資的資金,已經全部完畢。

  不過林正傑並不是‘坐以待斃’的人,既然沒有新的大項目投資,那自然就應該花精力,去投資那些實業項目。

  比如說,爭取電影產業每年可以為集團帶來5000萬以上的盈利,出版產業每年可以為集團帶來2000萬以上的盈利,都還有潛力可挖掘。

  比如說,旗下子公司淘化大同的食品加工及銷售,還有潛力可挖;還有就是淘化大同要籌備便利店品牌,順勢進入零售產業。

  林正傑一點點的挖掘泰富集團的潛力,很快有了不少的方案。

  後世,媒體不是以‘收購成敗’為標準來評價某個富豪,而是以‘收購之後,再順利消化’來評價富豪。

  收購後消化不良的富豪,典型就是祁德尊、陳松青、黃玉郎這些失敗者;成功一點的,當然是劉鑾雄、羅旭瑞這樣的新晉財閥。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