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香江大財閥》第134章 【一波又起】(爆更!)
   第134章 【一波又起】(爆更!)
  3月20日,禮拜四。

  大通銀行向維港投資的帳戶上,撥入3個億的貸款資金。

  林正傑如願用25%的泰富集團股票,貸到這筆資金,用於個人投資項目。

  中午時。

  林正傑便抽空來到亞洲證券公司,準備好好交代一番。

  坐下來後,林正傑馬上問道:“維港投資的證券買入情況怎麽樣?”

  馬雅文一邊在林正傑面前的辦公桌擺放‘盒飯’,一邊說道:“進展很順利。你一邊吃飯,我一邊給你匯報。”

  林正傑點點頭,這女人心痛林正傑餓著肚子,貼心準備了用餐服務。

  午餐雖然是盒飯,但很顯然都是很高檔的盒飯,牛腩、燒鵝、蝦球都有,讓人胃口大開。

  馬雅文也不急著吃飯,她細心的照顧著林正傑飲食,眼中盡是柔情。

  林正傑說道:“短時間內,黃金是沒有機會的。雖然說,黃金480~500美金每盎司,幾乎是今年的低位,後面也會大漲至650美金以上但是,短時間也不太可能上漲,所以維港投資撤出黃金投資.這9500萬港幣,後面繼續買入九倉股票。”

  當然,林正傑並不算冒進,畢竟十億財富貸款三億,確實不算冒險。

  待差不多後,馬雅文才在旁邊放了一個板凳,隨後說道:“經過四天半的購入,維港投資已經買進2.2億港幣的長實、恆隆、置地、九倉、佳寧集團這五隻股票剩下的5000萬,周五便可以完成。”

  林正傑嘴裡包著食物,咀嚼完後,才不緊不慢的說道:“我今天財富接近十億,借款三億也叫風險?”

  馬雅文好奇的問道:“你為什麽買這麽多九龍倉股票?”

  事實上,不是馬雅文多想,畢竟要是遇到‘中英談判’,再多財富都有可能破產,如果太冒進的話。

  從709美金每盎司開始做空,如今黃金跌至480多美金每盎司,維港投資獲利4500萬純利(杠杠一倍、分很多筆交易)。

  直到1979年,九龍倉受大盤的影響,從市值25億漲到71億。今年(1980)2月份最高是77億市值(總股本約1億),但現在又回落至53~56億的市值。

  在本周一、二,倫敦金跌至481~484美金每盎司,維港投資順勢套現離場。

  林正傑也不隱瞞,而是分析道:“包宇剛和置地公司鬥爭快兩年了,據說在董事會上一直刀光劍影,所以我猜測,總有一方快憋不住了,準備發起決戰。”

  接著,馬雅文提醒道:“維港投資在黃金期貨的資金,已經回籠,總計9500萬港幣。你打算怎麽安排這筆資金呢?”

  俗話說‘秀色可餐’,如今林正傑卻享受著‘秀色和美餐’。

  馬雅文再無疑問,畢竟收購戰一打,升值四五成都很正常。

  兩年前,林正傑參與炒九龍倉時,3月底最高45港幣每股。之後,回落至30多港幣每股,最低時甚至只有25港幣每股(1978年底,當時恆生指數也暴跌)。期間,置地和包玉剛都從二級市場暗購過,但都受到對方的指責(意思是搞小動作)。

  維港投資首批資金是2.7億,購入五隻股票——長實、恆隆、置地、九倉、佳寧集團。

  之所以。

  馬雅文認真的聽著,隨後說道:“嗯,我記下了.不過,你又抵押股票去借貸了?會不會有些風險?”

  多買一點九倉股票,是因為林正傑記得,大概6月份就可以完成獲利套現。屆時的資金,再轉向投資置地、長實等股票,收益更多。

  恆生指數上個禮拜四跌至800點,禮拜五跌至767點,本周一略微上升至780點,但在周二、周三繼續下跌,僅剩下740點,今天上午上升了十多個點,依舊處於非常低位,適合抄底。

  馬雅文搖搖頭,說道:“是我多想了!”

  林正傑一邊吃飯,一邊說道:“維港投資又擁有3億港幣的資金,下個禮拜繼續買入這五隻股票,用七八個交易日。”

  她當然不會想到,包宇剛在六月份開出105港幣每股,比現在足足高了八成多。

  當然,這一世可能價格還要再高一點,畢竟最近維港投資要在1個月時間內(15~20個交易日),買進4%多一些的股權。

  大概率會炒高九倉的股票,甚至可能引起市場的警覺。

  當然,林正傑並不怕這些,怎麽都不會虧。

  下午,中巴公司的新董事會,召開了一次會議。

  顏氏家族丟失控制權之後,顏成坤並沒有繼續待在中巴公司董事會,他只是名譽董事會主席,但不是董事。不過顏氏家族畢竟持有29%多點中巴股權,所以享有兩個董事席位,他們派出了顏潔齡、顏傑強姐弟。

  不過顏潔齡、顏傑強雖然還是董事,但顏潔齡的總經理職位被剝奪,僅保留顏傑強的巴士業務副監理。

  在顏氏姐弟當中,顏潔齡這個女人,最像顏成坤,做事霸道,所以新管理層上位後,自然要拿她開刀,僅保留她的董事席位。

  至於顏傑強保留個巴士業務副監理,也是考慮到顏氏家族二股東身份。

  會議上,董事長韋理、總經理羅基浩輪番發言,安排近期的工作。兩人都有過汽車/巴士經營經驗,再加上有英國公司輔助,所以很快進入工作狀態。

  反倒是林正傑這個執行董事,並不是專業的巴士業務經營者,他本來就是衝著土地儲備來的。

  總經理羅基浩說道:“中巴公司需要引進新巴士,來改善目前巴士老舊的情況.在‘英國聯合海外運輸公司’的建議方案中,希望我們采購12米的三車軸都城嘉慕巴士.這款巴士主要供於英國市場,不過亦可以向這家公司要求提供‘出口版’,我們可以先試著采購兩輛如果效果理想,後期可以更換此類巴士,專門行走過海隧道、香港仔和小西灣路線”

  都是專業的意見,林正傑並沒有發表。

  倒是顏潔齡這個董事,隨即跳出來說道:“更換太多的巴士,需要耗資大量的資金。而且,巴士司機等一直要求加薪,說不定哪天就參與罷工。”

  言下之意,你們不考慮股東的利益嘛?

  林正傑這時候便直接說道:“巴士改革勢在必行,總比以後港府剝奪專營權的好。至於公司發展的問題,我打算讓中巴成立一個投資部門,拿出一部分資金,投資證券和黃金。希望董事會批準!”

  香港股市那麽多股票,比如恆生銀行、新世界發展,都還可以炒。
    為中巴股東帶來一定的效益,有利於泰富集團的影響力,也直接受益。

  羅基浩說道:“中巴目前帳上的現金流是4000多萬,考慮到需要逐步改善管理和效率,以及支付股息,所以只能給投資部2000萬港幣的資金。”

  隨後,大家舉手表決,成立投資部的事情。

  不用說,頂著‘金融大王’的頭銜,這個提議全票通過,連顏氏姐弟都沒有反對。

  會議結束後,林正傑便告訴羅基浩,拿著2000萬港幣的資金,去買恆生銀行的股票。

  他也就是指點一下,哪有心情具體管中巴的事情。

  會議結束後,林正傑回到泰富集團。

  “老板,你找我!”

  何方塘走進來。

  林正傑說道:“從現在開始,一點點收購中巴公司的股票,爭取在年底,可以再拿下2~3個點,就是不能引起市場注意。”

  顏氏家族不能小瞧別人,萬一他們賣了物業,從市場上增持,所以也得防備一下。

  當然,泰富集團需要的股票不多,再增持2~3%,達到43%左右便已經高枕無憂。

  畢竟顏氏家族若是從市場暗購,本來散股不多了(目前23%散股左右),屆時一定會引起股價大漲。

  他們也吃不消,泰富集團也可以預警。

  “嗯,這個問題不大,今年還有9個多月,不太會影響市場。除非顏氏家族暗購,不過一旦有風吹草動,都逃不過我們的研究。”

  “好,關注著點。”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市場突然傳出——有華資大佬欲收購九巴,一時間不少投資者開始炒九巴。

  不過由於股市低迷,再加上‘中巴收購戰’實際上並沒有引起大戰(顏氏沒有發起反收購),所以九巴的股價並沒有炒高太多。

  再加上九巴的股價本來就已經24.2港幣每股(總股本3200萬),已經處於一個較高價格當中。

  九龍巴士,當年創辦時一共有五位股東,包括鄧肇堅(1901年生)、雷瑞德(已故)、雷亮(已故)、譚煥堂、林明勳。

  雷瑞德後人雷覺坤、雷亮後人雷普照等,都加入九巴公司管理層。譚煥堂、林明勳的後人,則隻持有極少的股份,並沒有家人進入九巴。

  目前,鄧肇堅是九龍巴士的董事局主席兼車務總監督,雷覺坤是執行董事、雷普照是總經理兼董事。

  不過九龍巴士的股東雖然多,但持股則極少,五家股東總計持股還不到25%。像鄧肇堅持股僅5%,雷覺坤持股最多12%,其余三大股東加起來也才9%。

  道理其實很簡單,由於七十年代中期開始,港府實施利潤管制,規限巴士業務每年回報率不得多於16%,使到九巴股價在此後陷入疲弱狀態。

  星期五。

  鄧肇堅緊急召集大家,就九巴股票異動的事情,進行討論。

  “中巴剛剛被野蠻人收購,沒想到我們九巴也不能幸免,大家來說說,這次想收購九巴的,到底是不是泰富集團的林正傑,這個年輕有那麽大的胃口,想一統香港的巴士業務?”

  雷覺坤馬上說道:“鄧爵士,林正傑可不會看重巴士業務,他一進中巴公司,就進行巴士業務改革,那樣都會減少巴士業務的盈利。他真正看重的,是巴士公司旗下的物業資產。這個年輕人,完全就像是瘋狗一樣,逮誰咬誰。”

  以前也就英資公司惡意收購華資公司(置地牛奶),華資公司也有惡意收購英資公司(九龍倉)。如今時代變了,由林正傑開啟了華資收購華資的‘惡意收購’之路。

  所以,林正傑現在是‘惡名赫赫’,而且風頭正勁,背後有泰富集團的股東為他呐喊,有香港各大銀行送上資金,有香港股市投機者跟隨,一時間卷起一股‘龍卷風’,所向匹敵。

  鄧肇堅說道:“你們有什麽辦法,能不能抵禦對方的收購?”

  別看他是大家口中的‘鄧爵士’,實則財勢薄弱。

  鄧肇堅的財富,主要便是九龍巴士5%股權及董事長袍金,除此之外,他還在二戰後入股了油麻地小輪。這兩項業務,遂成為鄧肇堅主要的財富來源。

  相反,雷覺坤繼承了父親雷瑞德的九龍建業(也有幾位股東),財勢最為雄厚。

  雷覺坤說道:“現在收購及合並委員會,已經不允許部分收購,所以泰富集團只能發起全面收購,這到是對我們有利。至於具體的辦法,還得看他們怎麽個收購法。”

  鄧肇堅有些失望,雷覺坤這樣說,顯然是沒打算硬抗泰富集團。

  實際上,雷覺坤也是有苦說不出,別看他掌管九龍建業,但這家公司在泰富集團不夠看的(市值一半不到);同時,他是個人持股九龍巴士股票,如果要硬抗泰富集團,意味著他個人要拿出大量的資金。

  香港的富豪確實有錢,但這些富豪大部分資產都是物業、股票等,能拿出大筆現金流的人,是很少的。比如一個富豪有5億資產,他可能只有5000萬的現金流。

  另外,在雷覺坤看來,九龍巴士的回報率那麽差,他怎麽敢把大筆資金押上前。

  就算他曾經和林正傑交過手,兩人有‘舊仇’(院線之爭),但他也不敢拿著大量的現金,去硬鋼林正傑。

  雷亮的後人雷普照,這時候說道:“我們可以從市場上吸納散股,增遲各自的持股數目,同時抬高九巴公司的股價,給泰富集團增加壓力。”

  雷覺坤這時候附和道:“這個可以有,增持多少事多少,總比坐以待斃的好。”

  鄧肇堅說道:“好,這個事情就靠伱們兩人了,你們知道的,我資金實力薄弱,可能只能拿出一點錢來做這事。”

  “沒問題,鄧叔!”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