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鰥夫的文娛》第180章 【最後的亮劍】(求訂閱)
   第180章 【最後的亮劍】(求訂閱)
  京城,興華胡同。

  蘿卜頭們還在暑假,自然也一個個都還在四合院待著。

  現在蘿卜頭們也漸漸開始熟悉京城胡同的生活,

  因為林有成給八一電影製片廠寫得《戰爭子午線》劇本裡面有好幾個孩子,也和八一廠說過電影拍攝看是否能夠讓林有成的孩子去體驗。

  因為林有成這邊問過林兆喜姐弟,林兆喜並沒有特別感興趣,而且她的年齡也沒有特別合適的角色。

  反倒是林兆慶和林兆美倒是挺樂意,還有林兆滿雖然也樂意,但是年齡太小,也就沒有合適的角色,自然也就沒有去,而八一廠這邊最後也是選了林兆慶和林兆美這兩個年齡合適的小演員。

  畢竟即便有林有成這層關系,也不可能是指定讓自己孩子就演老兵這樣的角色,而且從一開始林有成只是想著讓孩子體驗,而且還問過蘿卜頭們願不願意。

  八一廠這邊肯定也是有好好選擇幾名主要角色的小演員。

  讓林有成也很意外的是,林兆美這邊倒是被劇組選擇來演文工團這個角色,就是那個投出唯一的手榴彈,引開敵人,保護了大家,自己卻跌下懸崖的女孩,戲份還是有些重的。

  至於林兆慶則並不是主要的角色。

  聽見張玉忠這話,林有成笑著說道:“她說她以後要當導演。”

  林有成聽見張玉忠這話,笑著點了點頭。

  這一次《戰爭子午線》是由八一廠的張玉忠導演執導拍攝,因為劇本裡面沒有特別大的戰爭場面,拍攝成本自然也不算高,拍攝周期也不會特別長,畢竟原版就是兩個月完成拍攝。

  因為未來還很遙遠,有些像林兆慶說得要當科學家的理想也是飄忽不定,不知道最終會是如何。

  對於自己的陣亡殺青,林兆慶並沒有嫌棄自己的戲份少,還想著讓林有成這位編劇父親給自己加戲,開開心心地結束了自己的電影拍攝。

  劇組拍攝結束之後都會讓工作人員送林兆美回興華胡同,倒也不用讓林有成去接。

  現在正是放暑假的時候,適合讓孩子在長城進行拍攝。

  畢竟他還有別的蘿卜頭需要照顧。

  林有成這邊倒是帶著其他幾個蘿卜頭去看過《戰爭子午線》劇組拍攝,不過電影真正拍攝起來,並不是蘿卜頭們想得那般有趣,因為好些都是穿著八陸軍服裝的城市小孩,有很多也不懂拍攝,也就需要導演反覆來講,排練。

  林兆慶自己倒是並沒有特別在意角色大小,因為他純粹是覺得拍戲會很好玩。

  倒是林兆美卻是拍得非常起勁,就連導演張玉忠也認為林兆美拍起電影來非常聰明,不禁對林有成說道:“你這個女兒兆美很聰明啊,和她說了怎麽演,她就知道怎麽去演,對電影似乎也很感興趣。”

  林有成不過是帶蘿卜頭們去長城看了劇組拍攝,自然也不會一直在長城守著林兆美拍攝。

  當然,林有成對於蘿卜頭們現在說的一些未來的理想,並沒有特別在意。

  林有成笑了笑,看了一眼正在和其他小演員一起玩的林兆美,他也不知道林兆美以後會不會當導演,他只是想到林兆美要是真得當了導演也不意外,畢竟前面去看了《風聲》劇組的電影拍攝,現在又在《戰爭子午線》裡面演起戲來,這也算是打小就開始積累經驗,以後沒準還真得成為電影導演。

  當然現在在《戰爭子午線》劇組拍攝的孩子大多都是京城的職工子弟,自然也都不可能讓家長放下工作去劇組守著,孩子倒也沒有那麽金貴,而且八一廠這邊又是國家單位自然也是能夠放心一二的。

  張玉忠一聽林有成這話,很是意外,臉上不禁露出笑容,點頭說道:“我還想說她當演員,沒想到她居然會想著當導演啊,厲害啊。”

  “以後要是她真得對拍電影感興趣,可以多帶她來八一廠。”

  因為林有成是《戰爭子午線》的原著作者,又是編劇,電影劇組對於林兆美自然也是非常照顧的,因為知道林有成一個人帶著孩子。

  林有成不知道未來,自然也不會知道以後還會有人考古林兆美這位女導演的電影處女作以及那一聲震撼人心,令人心碎的哭喊聲。

  像林兆慶拍了幾次之後的新鮮勁也就漸漸消失,好在戲份也不多,很快就陣亡殺青。

  這也是帶孩子們來京城的好處,就像在德城,孩子們也很少會有機會去接觸電影拍攝這樣的新鮮事物。

  因此林有成大多時間還是在四合院照顧蘿卜頭。

  當然,林有成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工作,除了帶娃,另外就是寫作。

  他這邊都已經和《當代》雜志的主編秦朝陽說了下一篇稿子會投給《當代》,雖然不想一直被編輯催稿,但也不會一直拖著。

  現在林有成自然也是需要動筆寫最後一個戰場,也是最後的——

  《亮劍》!
  沒錯,就是最後的亮劍!
    林有成非常清楚《亮劍》這部作品究竟有多大的影響力,尤其是後面將都粱的這部小說《亮劍》拍成電視劇,真正成為抗戰劇的經典之作。

  可以說這部作品是真正的家喻戶曉,真正是一部戰爭藝術和傳奇色彩融會貫通的傳奇故事。

  林有成非常清楚則合格故事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李雲龍。

  在李雲龍獨特的戰術指揮下,驕橫的ri軍山崎大隊全軍覆滅,接著李雲龍會同國軍358團團長楚雲飛闖進馹軍重兵防守的縣城,守備部隊的全體軍官都在這次襲擊中喪生。李雲龍和楚雲飛在晉西北因此名聲大噪,李、楚二人惺惺相惜,成了朋友。

  林有成非常清楚《亮劍》是一部糅合了史詩風格和悲劇色彩的戰爭題材作品,具有較強的藝術風格,以主人公李雲龍的個人經歷為主線,反映了從抗ri戰爭、解放戰爭直至新中國成立後的歷史,尤其是那個特殊時期的歷史。

  在林有成看來,《亮劍》之所以會如此經典,這是因為裡面有很多角色和劇情都是來源於歷史上的真實人物和真實事件,所以看起來很有一種真實感。

  要知道故事裡面獨立團翻身仗是李家坡殲滅日軍山崎大隊,這場仗改編自歷史上的關家堖戰鬥,連山崎大隊被包圍之前攻擊八陸軍兵工廠都一樣。還有李雲龍帶領獨立團一部伏擊華北馹軍觀摩團,這一仗改編自歷史上的韓略村戰鬥。李雲龍和趙剛在小村莊被包圍,白天防禦夜間突圍,這一仗改編自歷史上的宋莊戰鬥。

  至於後面的淮海戰役時,李雲龍部隊和國民讜軍在夜裡偶然相遇,雙方一開始都沒認出來對方,發覺後陷入混戰,這場仗改編自歷史上淮海戰役時的潘塘之戰。

  甚至《亮劍》裡面的男主角李雲龍身上融合了歷史上多位戰將的形象,此外,劇中還有一些台詞是直接從歷史書裡拿來的,比如楚雲飛痛罵國民讜軍“就是五萬頭豬,三天也抓不完”。

  關鍵除了李雲龍這個角色,《亮劍》中還有許多讓人忘不了的人物,像騎兵連的孫連長,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帶領騎兵連拚死一搏,與敵人大戰幾回合,最終全軍覆沒,無一生還,那句“騎兵連,進攻”可謂是蕩氣回腸。

  當然,林有成也知道《亮劍》會有一些不合適的情節,林有成自然要進行改編。

  就像李雲龍曾數次戰場抗命,尤其是伏擊華北日軍觀摩團那次,置八路軍總部安危於不顧,自顧自深入敵後賺小鬼子的便宜,這和歷史上的韓略村戰鬥相差很大,在現實中給李雲龍兩個腦袋他也不敢,就算打贏了一樣會受到嚴厲處分,絕不是小事。

  可以說,《亮劍》在這個地方的改編是一個十足的敗筆。

  除此之外,李雲龍和楚雲飛分別帶著一個警衛員大鬧ri軍酒宴,殺死了幾十個ri偽軍指揮官,四個人不僅從重圍之中全身而退還順走了酒肉。這段劇情有些像燕雙鷹的設計,把ri偽軍描寫得太過於愚蠢,把李雲龍和楚雲飛又演繹得太過於傳奇。

  故事裡面有些劇情設計有待商榷,雖然說林有成也非常清楚小說家的創作不是要複製歷史,畢竟那是歷史學家的任務,但對於歷史還是要有一定的真實性。

  當然,林有成也知道小說把重點和篇幅都放在了那個特殊時期,抗日戰爭與國共內戰並沒有用太大的篇幅來詳寫,純粹的用於刻畫幾個主角的性格和形象。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尤其是在李雲龍軍事學院畢業之後,故事才正式展開。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對抗戰描寫不多,對配角刻畫較為蒼白細節較為空洞,情結頗為勉強,像和孔捷在抗戰中的表現就是一筆帶過,對丁偉則是隻字未提,對鐵三角的形成和戰鬥情誼缺乏表現,對趙剛的與李雲龍之間不斷磨合而形成生死搭檔的描寫刻畫更是明顯不足。

  而電視劇則把抗戰作為描寫重點,經過後期大規模的加工與潤色的增加了很多小說中沒有的膾炙人口的生動情節,如此一來趙剛、孔捷和丁偉的形象栩栩如生,比較全面的反映了在那個時期裡人物性格亮劍精神的形成與發展。

  甚至可以說,小說到了到了後半部在情節上也有很大的問題,其中李雲龍帶一個班消滅幾百個武裝匪徒和梁山分隊登陸金門的描寫,比現在被廣泛詬病的抗戰神劇更不靠譜,關鍵用現代的眼光來臆想描述歷史,很多地方也完全違背了當時的歷史現實,並沒有站在客觀、全面、公正的立場上看待歷史。

  林有成非常清楚地知道,《亮劍》之所以有如此強的影響力,正是因為塑造了一群可歌可泣的英雄群像,展現了這些英雄的悲劇以及其中深刻的意義。他們具有強大的不可戰勝的精神力量,面對不可抗拒的命運也毅然亮劍。

  在這之中,李雲龍的形象更為深刻,與以前的英雄形象有著巨大的差別,從《亮劍》中的英雄人物身上可以找到英雄之間的共同點,那就是精神上的至高無上與不可戰勝。在面對強大的外敵時表現出了萬眾一心,其利斷金的偉大決心,還有可歌可泣的生命的高貴與尊嚴,勇往直前、慷慨無畏的亮劍精神。

  林有成坐在書桌前,望著窗外的景色,想著主人公李雲龍的話——

  “面對強大的敵人,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

  林有成想著李雲龍的話,又想到了《亮劍》裡面另外一位可以說近乎完美的軍人,沉著、血性、野心、霸氣、精通戰術,這些並不會因為他屬於某個正讜就得被覆蓋。

  他和李雲龍的爭鬥,是基於不同正讜的立場,而他們的友情,則是在愛國的大前提下的惺惺相惜,是男人間的友誼。

  要知道在戰爭史上,攜手共戰是事實,像那樣的國民讜軍官也存在,身上的精神絕對是真實的。

  不過,林有成現在有在考慮將楚雲飛的名字改變,改成真正的團長龍文章。

  畢竟在《我的團長我的團》裡面,有一段假團長死啦死啦和張立憲的對話,說自己當初隨部隊南下撤退的時候路過一個地方,當地有個指揮官叫龍文章,他覺得那才是軍人的樣子,所以就盜用了他的名字。

  而且炮灰團的團長還強調了一句,那小子挺精神的,跟張立憲長的挺像。

  林有成也非常清楚原來《我的團長我的團》裡面真團長龍文章就有出現在另一部《生死線》的作品裡面,一個人物把兩個世界連接起來。

  林有成現在也在考慮是否將《我的團長我的團》和《亮劍》連起來,畢竟連炮灰團的死啦死啦都認為遇見的那位指揮官才是軍人的樣子。

  林有成望著窗外,思緒萬千。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