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家父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漢》第280章 陸伯言揮軍漢沔,諸葛喬披掛捉鱉(
  “太奇怪了!”

  滿寵的疑心並未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謹慎。

  曹休不解:“滿將軍,你到底在擔憂什麽?”

  “如今我軍有兵力優勢,又是防守一方,只要不驕矜大意,就不會敗。”

  曹休無法理解滿寵的擔憂。

  主將不驕矜、不貪功、不戀戰、不傲上辱下,又智商在線,這還怎麽輸?
  滿寵蹙眉:“曹將軍,事出反常,我不得不多想。漢狗的援兵中,你可曾看到諸葛喬的帥旗?”

  曹休一愣。

  仔細想了想,曹休亦多了幾分奇怪:“滿將軍你倒是提醒我了。”

  “漢狗都強攻我寨了,我方斥候迄今為止探得的漢狗牙旗和將旗,都未有諸葛喬的旗號。”

  “這豈不是說,諸葛喬並未跟著援兵一起到來?”

  滿寵冷哼:“我可不認為,諸葛喬僅憑王平、關興等人,就能拿下豫州。”

  “此乃疑點一。”

  “漢狗要奪豫州,必然要動全力。”

  “然而,南鄉和上庸,至今未有動靜。”

  “此乃疑點二。”

  “孫權這次稱帝,過於倉促,就跟趕著在稱帝一樣。”

  “孫權稱帝後,漢狗的反應很奇怪。”

  “雖然諸葛喬怒奪長沙又跟孫權在夏口樊口對峙,但長安的劉備卻連譴責都未有,仿佛認可了孫權稱帝一般。”

  “此乃疑點三。”

  “有這三處疑點,我不得不懷疑諸葛喬的真正意圖,是否真的在豫州。”

  曹休托著下巴:“諸葛喬的意圖不在豫州,難道還會在江東?”

  滿寵眼神灼灼:“不是沒有這種可能!只是眼下諸葛喬在兵力上的部署,也不像是在針對江東。”

  曹休揉了揉太陽穴,感覺思考起來很頭疼:“既然不能確定諸葛喬意在豫州還是江東,不如撤兵吧。”

  “我守襄城,你守定陵,你我守住汝水上下遊,保住潁川郡和汝南郡,其余的事多想無益。”

  曹休再次想到了撤退自保。

  只要守城不出,就不怕有陰謀詭計。

  滿寵仔細想了想,這次沒有再否決曹休的提議。

  越是看不懂局勢的時候,就越要保持謹慎,采用最穩妥的方式來應對。

  在守住了漢兵的幾輪強攻後,曹休和滿寵果斷的選擇了退兵回城。

  曹休引四萬兵守汝水上遊的襄城,滿寵引三萬兵守汝水在襄城下遊的定陵。

  見曹休和滿寵一戰即退,直接當起了縮頭烏龜,這讓關興等將頗為不滿。

  “曹休且不提,這滿寵怎會如此怯戰?”

  “昔日在樊城的時候,這廝怒沉白馬立誓,可不是今日的怯戰之輩。”

  關興頗為不耐。

  兵力上我們又沒優勢,就不能堂堂正正的來一場決戰?
  非得去守城?
  曹仁都不在了,難道這地龜將軍還能繼承?

  “軍師,魏狗跑了,現在該怎麽打?”關興對眼前的“石德”尊敬了不少。

  戰績最能服人心。

  曹洪和滿寵避戰守城,同樣也證明了軍師“石德”的不凡。

  徐庶沒有立即回答,而是仔細研究了地形地勢,又召來了本地的向導仔細詢問。

  約莫半個時辰後,徐庶這才下達了兵圍定陵的軍令。

  “圍定陵?”

  眾將面面相覷。

  鄧芝提出疑問:“軍師,為何不先破襄城?”

  “破了襄城就可長驅直入直抵許昌!再走許昌南下,就可入陳國攻伐曹植。”

  “曹植若敗,整個豫州傳檄可定。”

  “若是去打定陵,即便打下了定陵也未必守得住。”

  “反之,若是短時間內拿不下定陵,還容易被曹休以圍魏救趙之計,奪取魯陽。”

  “不知軍師為何如此定計?”

  眾將亦是紛紛看向徐庶,對徐庶兵圍定陵的軍令不能理解。

  徐庶這次沒有解釋,取下劍印擺在帥案上:“諸位將軍,劍印在此,見劍印如見輔漢大將軍。”

  “為將者,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眼下局勢,還輪不到諸位將軍來質疑我的軍令。”

  “況且,若我什麽都給你們講清楚了,你們能保證不會泄密嗎?”

  “就算你們能保證,我也不敢信啊!”

  鄧芝欲言又止。

  徐庶的話雖然難聽,但也是符合軍法道理的。

  帥掌三軍安危,軍營中又無法杜絕敵方的細作暗探,若事事都給麾下的將說清楚,那這帥就是不合格的。

  想到徐庶先前的指揮沒什麽紕漏,眾將只能強壓心中的疑慮,不再多問。

  五萬大軍將定陵圍得水泄不通,鹿角重重,壕溝深挖。

  令滿寵眼皮直跳的是,徐庶竟然在攔截汝水!
  “這是要水淹定陵?”

  滿寵右手死死的按住劍柄,腦海中不由想起了幾年前那場大水,以及那匹精心飼養了七年的白馬。

  很快。

  滿寵又否掉了這個想法。

  不,不對。

  現在還不是多雨時節,汝水漲不起來,即便攔截了汝水也淹不了定陵城。

  滿寵默默的計算定陵的地形地勢和如今的時節。

  然而。

  這個想法被否定後,滿寵就猜不到漢兵的意圖了。

  不僅滿寵想不明白,奉令執行截斷汝水計劃的關興等將,亦是不明白。

  只是徐庶每次都拿劍印壓人,眾將這心中憋得十分的難受。

  “軍師到底在想什麽?”

  “五萬大軍在定陵外耗費頗巨,多耽誤一天,破城的勝機就少一天。”

  “眼下截了汝水又有什麽用?這水也淹不了定陵。”

  “倘若糧食耗盡,我等也只能返回南陽郡。”

  “王將軍,你跟軍師待得最久,可知道軍師意圖?”

  “不知。軍師怎麽說,我就怎麽做。只要不是讓無當飛軍去送死,我就不會多問。”

  王平的回答,讓關興、鄧芝等將更是疑惑。

  眾將又看向了馬忠。

  馬忠諸葛喬身邊的近將,又是此次傳訊的人,或許會知道些什麽。

  然而。

  馬忠的回答,亦是中規中矩:“輔漢大將軍讓我做什麽,我就怎麽做。既然以軍師為主,蒼翼軍就會全力配合軍師。”

  自王平和馬忠處都得不到想要的答案,眾將只能再次強忍疑慮去執行徐庶的每一道軍令。

  而在另一邊。

  曹植的使者曹彪也抵達了建業,質問孫權為何在樊口按兵不動,還讓漢兵五萬人入了潁川。

  孫權驚得汗毛都豎起來了:“漢兵五萬人去了潁川?這絕對不可能!”

  “朕的大將軍在樊口拖住了漢兵的主力,去潁川的必然是疑兵!”

  曹彪見孫權不正面回答,反而質疑,這心中怒氣也攀升:“大魏的征南大將軍和前將軍在襄城外親眼所見,難道還有假?”

  “莫非江東明面跟大魏結盟,暗地裡又想奪取壽春和譙郡嗎?”

  “我勸你們別再玩這種小把戲了,我兄豫州牧早調徐州兵馬入了淮河。”

  “若你們敢打壽春和譙郡的主意,定叫你們有來無回!”

  孫權的臉色一寒。

  我都稱帝了,你甚至都不肯稱呼朕“大吳陛下”?
  我這皇帝就這般沒地位嗎?
  曹彪身為曹操的兒子,有天然的優越感。

  就差直言一句“吳,小國爾,無名將”,再加上這次是來質問的,又豈會稱呼孫權“大吳陛下”?
  孫權強忍怒火:“朕會親自去樊口,若夏口的漢兵是疑兵,朕會催促進兵;可夏口不是漢兵的疑兵,朕也會遣使去問豫州牧的。”

  曹彪冷哼一聲:“我大魏還不至於當小人,希望江東能言而有信,莫要再行鼠輩之事。”

  孫權臉色大變,周泰當即就要拔刀。

  若不是孫權及時攔住,周泰當場就要取了曹彪的性命。

  被曹彪一陣羞辱,孫權在建業再也待不住了,帶上周泰和近衛兵就乘船來到了樊口。

  陸遜見孫權到來,隱隱有了不妙的感覺。

  孫權這幾年收買人心的手段越發熟練,雖然本意是來詢問陸遜為何不進兵,但來到樊口卻是在慰問三軍將士。

  直到慰問結束,這才跟著陸遜來到了帥帳。

  “伯言,為何遲遲不進兵?”孫權坐在帥位,不怒自威。

  陸遜連忙行禮解釋道:“漢兵主力在夏口,為保江東軍力,不宜在此刻跟漢兵交鋒。”

  “需要靜待時機,才能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利益。”

  陸遜的話很直接也很明白。

  跟漢兵的主力正面打,即便贏了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不如靜待時機等魏兵打出優勢。

  若是魏兵出兵不出力,那這夏口也沒必要再打了。

  這個方案,雖然令眾將不服,但也最符合孫權的想法。

  別看孫權嘴上喊得凶,諸如:“朕初登基,正需要一場大勝來樹立威望
  ”“既然諸葛喬不識好歹,那就讓他嘗嘗朕隱忍多年的怒火”。

  然而。

  跟漢兵死磕,不是孫權樂意看到的。

  孫權要的,是不死磕也能得到大量的好處。

  能玩陰的為什麽要剛正面?
  與其說是陸遜在樊口按兵不動,倒不如說是陸遜猜到了孫權的想法才按兵不動。

  孫權對陸遜的回答很滿意。

  陸遜能這麽回答,就意味著陸遜掌握了對漢作戰的真諦。

  死磕是不可能死磕的。

  漁翁若是缺胳膊斷腿了,哪怕鷸蚌相爭再慘烈也只能乾瞪眼。
    “曹植遣其弟曹彪來建業,直言漢兵主力五萬人出現在潁川,質問朕為何不進兵夏口。”孫權淡淡開口,將問題拋給了陸遜。

  驚聞五萬漢兵出現在潁川,陸遜亦是不能淡定:“陛下,這情報是否屬實?會不會是漢兵在虛張聲勢?”

  孫權搖頭:“曹植將滿寵都調去了潁川,倘若漢兵只是在虛張聲勢,滿寵那老家夥肯定會覺察到的。”

  “朕聽聞諸葛喬在荊州出榜文招募義軍,又言自備錢糧兵器舟船者,依律記功。”

  “朕在想,這夏口的漢兵,是否只是一群剛剛征募的義兵。”

  陸遜蹙眉:“在探得諸葛喬檄文時,我也覺察到這種可能,故而派遣了打量的探子和細作去荊州。”

  “只可惜去荊州的細作和探子大部分都折損了,剩下的細作和探子傳回來的情報,都未涉及到諸葛喬的兵力部署上。”

  “有幾個探子還探得諸葛喬將自備錢糧兵器舟船的義兵打散了,錢糧兵器舟船都是統一調配。”

  “我無法準確的判斷,如今在樊口的那些義兵船隻上,駐扎的是義兵還是荊州水軍。”

  孫權不由罵道:“諸葛喬這奸猾小鬼!伯言可有破局之策?”

  陸遜琢磨良久,道:“為今之計,只能先試探性出兵,以觀夏口漢兵的反應。”

  孫權點頭:“伯言既有對策,就放手施為;只需注意分寸,朕就不待在樊口了。”

  孫權來得快,去得很快,顯然不想待在樊口這個隨時都可能發生戰事的地方。

  待孫權離開後,陸遜召來了眾將,商議進兵樊口的戰事。

  憋了多日的吳將,紛紛請命。

  陸遜斟酌了諸將的能為,隻讓全琮引兵去試探,讓韓當、潘璋、徐盛、丁奉等將策應。

  數千戰船在樊口調動,全琮引先鋒戰船千余直奔夏口而來。

  探得消息的江夏太守趙累,直接將夏口的數千戰船全部壓上。

  整個江面,密密麻麻的戰船,都能令膽小者驚懼不敢睜眼。

  漢兵的攻勢異常凶猛,甚至還有戰船直接玩自殺式撞擊的!

  拿千余戰船去對抗數千戰船,還是一群不要命的,哪怕是全琮精通水戰也不敢直面其鋒。

  “撤!”

  “快撤!”

  全琮驚得魂都快沒了。

  這不按套路啊。

  我千余戰船而來,後面跟著幾千戰船掠陣,你不應該也只派千余戰船來試探嗎?

  哪有見面就全軍衝鋒的!

  還有那自殺式撞擊戰法,荊州是錢多了沒地方燒了嗎?

  不知道一艘戰船造價不菲嗎?
  會不會兵法啊!

  不會你別玩啊!

  全琮這個先鋒輸得太窩囊,見到陸遜就是一陣抱怨。

  聽到全琮的抱怨,陸遜的心中卻是暗暗松了一口氣:“聲東擊西,諸葛喬的主力果然去了豫州。”

  眾將皆驚。

  徐盛疑道:“大將軍,諸葛喬的主力去了豫州,那這夏口的數千戰船是怎麽回事?”

  陸遜冷笑:“諸葛喬曾傳檄招募義兵,我一直不能斷定這些義兵是去了豫州還是藏在了夏口。”

  “觀今日夏口的戰法,看似聲勢浩大,實則是心虛。”

  “那趙累定是知道,若以常規戰法來試探,擋不住大吳的戰船。”

  “故而,趙累才會選擇用全軍齊上來增加聲勢,又以自殺式撞擊來表現出漢兵的悍不畏死。”

  “諸葛喬的主力定是去了豫州,留在夏口的只有少量老卒,以及大量的義兵。”

  “義兵不識水戰戰法,最有效的就是自殺式撞擊。”

  “只要諸葛喬承諾戰後賠償損壞的舟船,這些義兵是很樂意用這種戰法的,”

  “只可惜,此舉只能欺騙莽夫,欺騙不了我。”

  全琮激動道:“既如此,那就盡起樊口兵馬去打夏口,趁著諸葛喬主力被魏兵拖住,全力拿下江夏郡!”

  陸遜這次沒有再拒絕,留下少部分兵力守樊口後,令眾將全力攻打夏口。

  面對江東水軍的全力進攻,樊口的漢兵頓感壓力大增。

  誠如陸遜猜測的一樣,樊口的戰船上大部分都是義兵。

  這些義兵雖然會舟船,但不會水軍戰法。

  臨時聚集起來,也只能簡單的執行一些類似“自殺式撞擊”的軍令。

  只是這種戰法,面對認真起來的陸遜是不夠看的。

  趙累當機立斷,令眾戰船以鐵索連環,組成一個個巨大的“航母”式戰船。

  然後將戰船順流而下,遠離夏口水寨,以障礙物的方式阻擋陸遜的水軍。

  而戰船上的義兵則是全部撤回了夏口和上昶城。

  這些“航母”式戰船,給陸遜造成了不少的影響。

  戰船被鐵鏈鎖死,又有順流而下的衝擊力,陸遜的戰船只能避讓。

  哪怕是江東的大船也不敢跟這些“航母”碰撞。

  然而。

  趙累的這個舉動,讓陸遜再次堅定了心中的判斷:諸葛喬主力去了豫州!
  鐵索連船,既是在拖延陸遜進攻的節奏,也是不想讓陸遜在繳獲這些舟船後又反過來打荊州。

  有了這些鐵索,陸遜就用不了這些戰船。

  除非陸遜願意花時間去砍斷鐵索。

  被拖延了些時日後,陸遜引兵圍住了夏口,又令韓當出沔水,威脅南郡,其余大軍則是直衝江陵。

  陸遜要趁著諸葛喬主力遠在豫州的時候,控制長江及漢沔水道!
  面對陸遜這勢如破竹的進攻,荊城的諸葛喬卻沒有半點兒擔心。

  “陸遜終究還是沒沉住氣啊。”

  “旁人只知道呂蒙定計取江陵,卻少有人知道陸遜也曾定計取江陵的。”

  “東吳小地,名將惟有呂蒙和陸遜。”

  “呂蒙已死,如今就只剩下陸遜了。”

  “殺了陸遜,孫權就只是一隻沒了毒牙的菜花蛇了。”

  “我費心部署這麽久,可別讓我失望啊。”

  諸葛喬起身,將騎在肩頭玩耍的諸葛攀放下。

  在院中舞劍的關鳳見狀,遂上前抱走諸葛攀:“夫君,一路保重。”

  關鳳雖然只有簡單的一句話,但卻包含了千言萬語的思緒。

  “不用擔心,待我生擒了陸遜就回來。”諸葛喬氣態穩如泰山,言語更是篤信而自然。

  早有侍衛上前,給諸葛喬披甲戴胄。

  “孝興,該出征了。”諸葛喬呼喚親衛句扶。

  句扶大笑:“在荊城待了這久,早就待煩膩了。”

  陸遜的進攻很快。

  沿途的城池,有頑抗死守的,有開城投降的。

  陸遜並未分兵去打頑抗死守的城池,也未分兵去駐守開城投降的城池,只是派遣了些許文吏去安撫。

  陸遜很明白。

  不論是頑抗死守的還是開城投降的,都沒有江陵城重要。

  只要拿下江陵城,就能在荊州腹地站住腳!

  第一次要偷偷摸摸,第二次就是輕車熟路了。

  沿途的烽火台早已荒廢。

  而在途中,陸遜也了解到諸葛喬將後方大部分的兵力都抽調了,隻留下了少量的兵力留守。

  就連南郡太守鄧芝都引兵離開了。

  “昔日,我跟呂都督合謀定計奪江陵,卻被諸葛喬識破。”

  “不僅呂都督為此引咎卸任,我在宜都戰敗的責任也由呂都督一力承當。”

  “旁人或許早已不記得江陵舊事,我卻銘記在心。”

  “初次統兵就遭逢大敗,這是我這一生的恥辱!”

  “恥辱必須要用勝績來洗掉!”

  “諸葛喬,你這次的主力比上回還遠,我看你如何返回!”

  陸遜立寨帥船上,思緒千轉百回。

  “丁奉,速往江陵城下勸降。”陸遜看著越來越近的江陵城,強忍激動。

  丁奉得了軍令,乘快船來到江陵城下,高呼勸降。

  守將郭睦聞言大罵:“我城內尚有兩萬大軍,豈會投降吳狗!有膽子就來攻城!”

  丁奉大笑:“一萬大軍?別在這裝了!諸葛喬的主力都去了豫州,真當這種伎倆能瞞過大吳的大將軍?”

  郭睦喝道:“東吳一直以來都是大漢的臣子,什麽時候敢自封大將軍了?”

  “知道我是誰嗎?我乃大漢護江東校尉郭睦,你們都是歸我管的。”

  “現在我命令你們,立即滾回江東,否則別怪我不客氣!”

  丁奉大怒:“賊子竟敢辱我!”

  郭睦大笑:“辱你如何?我不僅是大漢護江東校尉,還是南鄉太守。”

  “陸遜那點微末伎倆,也敢在輔漢大將軍面前賣弄?”

  “小賊,我看你長得也挺驍勇的,不如轉投我的門下如何?”

  丁奉又驚又怒。

  南鄉太守郭睦?

  南鄉太守怎麽會來江陵城?
  難道又是虛張聲勢?

  丁奉連忙返回來見陸遜,將南鄉太守郭睦出現在江陵城的事告訴陸遜。

  陸遜心中亦是起疑:“南鄉太守怎麽會出現在江陵城?若論調兵就近原則,南鄉的兵應該都去了豫州才對。”

  丁奉斷言道:“大將軍,末將以為這是漢狗的疑兵之計,想以此來詐唬我等退兵。”

  “畢竟是江陵重城,這留守江陵的也不會太蠢。”

  陸遜尋思了片刻,也認同了丁奉的斷言,下令眾軍攻城。

  江陵城雖然是重城,但如今鄧芝去了豫州,剩下的兵絕不會超過兩千人。

  陸遜有信心在十日內拿下江陵城!(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