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家父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漢》第271章 諸葛喬荊州開府,故賢士化名面相(
  荊城。

  雖非大城,但城中帶荊,又北通襄樊、西連宜都、南接南郡、東望江夏。

  居荊州之中,據漢水之險。

  諸葛喬選擇在荊城督荊州事,亦是考慮此地可以策應東南西北任意一個方向的變故。

  不論是曹丕準備南征奪南陽,還是孫權準備背盟奪江夏,亦或者挑動西部夷人或南部蠻人作亂,諸葛喬都能及時策應。

  輔漢大將軍位同四征。

  劉備又賦與了諸葛喬“董督荊州事、假節鉞”的權柄。

  換而言之:諸葛喬在荊州是可以開府治事的。

  諸葛喬在參考了關羽的大將軍府人員部署後,便在荊城建立了輔漢大將軍府,督荊州軍政諸事。

  長史:蘇非,諸屬官之首,主政令。

  主簿:王甫,主錢糧。

  司馬:廖化,主軍事。

  功曹:姚伷,負責課考諸吏

  門下督:馬忠,統禦親兵。

  記室:霍弋,撰寫章表文檄
  參軍:句扶、張嶷、諸葛望、糜照、柳伸

  又設各類各類曹掾、屬、令史、從事中郎等屬官二十余人。

  輔漢大將軍府不直接負責各郡具體的軍政事務。

  各郡具體的軍政事務,由治中馬良及各郡太守負責。

  側重於統籌全局、指明荊州未來的軍政重心以及防備曹丕和孫權等宏觀性決策。

  譬如。

  諸葛喬要求引進涼州的十二躡織綾機、龍骨水車、鏹犁、耨等機械造物。

  馬良及各郡太守就要負責跟涼州具體對接。

  又如。

  諸葛喬要求提高匠人的待遇,馬良及各郡太守就要負責具體的人才引進。

  再如。

  諸葛喬要求興辦學校,馬良及各郡太守就要負責具體的學校興辦。

  等等諸如此類。

  輔漢大將軍府亦身兼督巡各郡、收集和反饋各郡意見的職責。

  相較於統兵時的“事無巨細鹹決之”,對輔漢大將軍府的各項宏觀性決策,諸葛喬隻提概要不負責具體實施。

  諸葛喬的精力,依舊放在了軍務以及人才尋訪上。

  由於曹丕遷都,中原有不少心慕漢室的賢才來到了荊州。

  倒不是這些賢才不願意去長安,而是走洛陽入長安,沿途人煙稀少,盜匪成群。

  歸漢的賢才是求富貴,不是求死。

  相較而言。

  南下荊州更為安全。

  諸葛喬又在南陽郡和南鄉郡立了不少的義舍,專門為歸漢的士民提供臨時米糧所需。

  一部分士民直接走武關入長安,一部分士民則是想在荊州謀富貴。

  諸葛喬如今的名望不小。

  不論什麽樣的社會背景,成名最快的方式都是擊敗久負盛名的名人。

  攻宛一戰,偽魏的徐晃、曹洪、夏侯尚陣亡,曹仁、曹真戰敗。

  再加上諸葛喬年僅十九未來尚有無限的可能,以及關羽女婿、諸葛亮嗣子、劉禪義兄等等常人難以企及的關系網。

  直接讓諸葛喬在中原的名聲,拔高到了“王佐之才”“蓋世之才”“佐世之才”的高度。

  即便曹丕下令嚴加管控出入,依舊有大量的賢才士子以各種理由南下。

  士子出遊本就是特權,即便是曹丕也不可能強逆這個特權。

  更有士子嘴上喊著“擊敗敵人先要了解敵人”,然後大搖大擺的南下荊州。

  沿途關卡也沒幾個真的敢攔。

  諸葛喬這段時間,亦是接待了不少南下的士子。

  由於來的士子太多,分散了諸葛喬太多的精力。

  諸葛喬又令柳伸駐扎在漢津口,篩選掉才能平庸及德行不佳的。

  只有德才兼備的,才有面見諸葛喬的資格。

  院中。

  諸葛喬逗著滿了兩歲的諸葛攀。

  劉備倒是貼心。

  侍中郭攸之前腳來宣旨,關鳳和諸葛攀後腳就由白毦兵護送來荊州。

  “阿狗,來,給你阿父捶捶腿!”

  “天冷了,要多運動。”

  諸葛喬躺在搖椅上,指揮諸葛攀用那小拳頭捶腿。

  諸葛攀剛才被逗開心了,揚起小拳頭就給諸葛喬捶腿,一邊錘一邊咯咯的笑。

  一旁的關鳳有些看不下去了,扶額道:“夫君,阿狗才兩歲你就讓他給你捶腿,這有些過了啊。”

  諸葛喬雙手枕著頭,理直氣壯:“銀屏啊,你這就不懂了。這叫親子互動!”

  “阿狗,給你阿母說,你玩的開心嗎?”諸葛喬笑著問道。

  諸葛攀抬頭看向關鳳,吐詞清晰:“開,心。”

  諸葛喬又看向關鳳:“瞧,吐詞清晰,沒有半點不樂意。”

  關鳳扶額再歎:“除了喊‘阿父’,這是阿狗這一個月以來,最常喊的詞,能不吐詞清晰嗎?”

  “只要你問,阿狗都會喊‘開心’。”

  “夫君啊,用不著這麽小心眼吧,去年阿狗還小,才會見什麽都喊‘阿父’,你總不能跟小孩子記仇。”

  諸葛喬咧嘴一笑:“什麽記仇?誰不知道我諸葛喬,器量寬宏?”

  “阿狗,你阿母覺得你太偏心了,去給你阿母也捶捶腿。”

  聽到諸葛喬的聲音以及手勢,諸葛攀歪歪斜斜的走向關鳳,揚起了小拳頭。

  關鳳看得心疼,直接抱起了諸葛攀:“別聽你阿父的,阿母不需要你捶腿。”

  諸葛喬取出羽扇:“慈母多——”。

  話說到一半,諸葛喬瞥見了關鳳那圓睜的丹鳳眼,將尚未出口的“敗兒”改口為“疼兒。”

  正說間。

  人報府外有一人自稱“潁川人石德”,持參軍柳伸簽署的“傳符”到來。

  傳符就是路引。

  來見諸葛喬的,都得有柳伸簽署的傳符,傳符用的是簡體字。

  雖然部分簡體字跟繁體字相似,但曹丕孫權的細作想要模仿也是模仿不了的。

  除非細作能取得諸葛喬的簡繁字對照表。

  “夫君先忙,我帶阿狗去見幾個好友。”關鳳見諸葛喬有公務,遂抱著諸葛攀離開。

  諸葛喬則是取來傳符,傳符上記載了“潁川人石德,表字憶友”以及柳伸的評價“觀其身形,似有俠風;察其學問,義理精熟;品其德行,儒風雅致。”

  只看這幾句,跟往日南下的士子沒多少區別。

  讓諸葛喬尤為在意的,是柳伸最後一句評價“難斷其才”。

  柳伸跟著諸葛喬的時間頗長,雖說天賦不能稱之為上佳,但遠超尋常人的“經驗和見識”讓柳伸也能邁入“良才”的行列。

  作為諸葛喬的親信,柳伸認知的大才都是“諸葛亮、法正”這種級別的。

  見的大才多了,柳伸的眼界自然也高了。

  尋常的士人,還不夠柳伸用上“難斷其才”的評價。

  “年過六旬還能有‘難斷其才’的評價,在偽魏不應當是無名之輩。”

  “表字憶友,正常人又豈會起這種飽經世態的表字,必然是假字了。”

  諸葛喬暗暗琢磨。

  表字通常都是跟名有關聯的。

  除非這個人在及冠前就飽經世態的摧殘,又有故友相繼逝去的悲痛,否則絕不可能取這種一看就充斥滄桑感的表字。

  “先請賢士沐浴更衣,再取上好的花錦衣贈與賢士,天寒地凍,莫要讓賢士凍著了。”

  “再召門下督馬忠,引甲士三十侍衛左右。”

  沐浴更衣,贈花錦衣,是為了在不傷害賢士自尊的前提下,檢查賢士是否身懷利器。

  召門下督馬忠引甲士三十侍衛,同樣是為了提防意外。

  史載費禕在宴會中酒醉,被魏國降將郭修刺死。

  以諸葛喬如今的名望,曹丕必然會有派遣刺客的爛招。

  石德來荊州的目的又是拜入諸葛喬門下,這讓諸葛喬有足夠的理由懷疑這個石德是來行刺的刺客。

  命就一條。

  諸葛喬可不想樂極生悲。

  府門外。

  石德聽到“沐浴更衣”四個字,那半白的胡須微微顫動,顯然有幾分驚訝。

  心中雖有猜測,但石德並未多言。

  沐浴更衣,穿上花錦衣。

  石德仿佛都年輕了十歲。

  來到宴外。

  馬忠早已引甲士等候,順手一指右側的木台:“請先生將佩劍置於此地。”

  石德亦不遲疑,將佩劍放於木台,又張開雙臂,讓甲士搜身。

  一切都極為的順然。

  馬忠眼中閃過一絲警惕。

  待甲士搜身後,馬忠引石德入內。

  兩名甲士在石德身後侍衛,兩名甲士在諸葛喬身前侍衛,馬忠則是仗劍持盾立於諸葛喬右側。

  即便是如此做派,石德都未表現出任何的驚詫,仿佛這一切都是應該的。

  這份從容在馬忠眼中,更值得懷疑了!

  “將軍,此人不是尋常的儒生,恐怕來頭不小。”馬忠小聲道出了猜測。

  諸葛喬點頭。

  在諸葛喬和馬忠打量石德同時,石德亦在打量諸葛喬。

  相貌雖不似孔明,然這舉止個性卻跟孔明極為相似。
    看似瀟灑不羈,實則小心謹慎。

  貌似,我被視為刺客了?

  今後見了孔明,可得好好跟孔明嘮叨。

  敘禮敬酒後。

  諸葛喬看向石德:“我門下文武,皆是當世俊傑賢士。不知先生有何本事?”

  石德氣度儒雅:“我曾學過相人之術。”

  諸葛喬饒有興致:“世間學相人術的不少,然而精通此術的卻是不多。不知先生的相人術如何?”

  石德笑道:“以骨法觀貴賤,以容色觀憂喜,以決斷觀成敗。我有此三法相人,從無紕漏。”

  諸葛喬大笑:“好!那就請先生為我看相。”

  石德看向馬忠等人,意有所指。

  諸葛喬端著酒樽:“此乃門下督馬忠,跟隨我南征北戰多年,乃是可以托付性命的人。”

  “這幾位甲士,皆曾為我擋箭避刀,同樣是我可以托付性命的忠義之士。”

  “先生但說無妨!”

  石德目光灼灼,暗暗驚歎。

  方才諸葛喬這寥寥數言,讓馬忠和這幾位甲士都不約而同的挺直了腰板。

  能得人心如此,不愧為世之奇才。

  石德暗暗驚歎,拱手道:“我觀察你的面相,有英才雄氣;看你的背形,有王侯富貴。”

  “然而你的言行決斷,卻又讓你總是處於危險之中。”

  諸葛喬微微驚訝:“此話怎講?”

  石德歎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高祖立漢,光武中興,然而不論是高祖還是光武,皆避不開百年衰敗的宿命。”

  “前有王莽,後有曹操。”

  “王莽和曹操,立志之初,皆是志在治世。”

  “然而觀其言行決斷,卻又在禍世亂民。”

  “將軍以年少之身,行匡扶之志,可有想過他日決斷國事時,亦可能會如王莽曹操、禍世亂民?”

  馬忠臉色大變,拔刀出鞘:“你這儒生,豈敢用王莽曹操來跟將軍相比!”

  “如此居心叵測,定是曹丕狗賊派來的細作!”

  四個甲士亦是紛紛按住了刀柄。

  石德見狀,只是淡淡一笑,並未解釋,亦無慌色。

  “德信,將刀收起來,石先生並無惡意。”諸葛喬揮手止住。

  馬忠忿忿的收刀回鞘,看向石德的眼神充斥殺意。

  諸葛喬微微搖晃酒樽,語氣不疾不徐:“先賢有言,治大國,如烹小鮮。”

  “既不能操之過急,亦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處,才能把事情辦好。”

  “我深以為然!”

  “王莽和曹操,或許在最初都有治世之志,最終又因權力欲望的膨脹而活成了最厭惡的樣子。”

  “我少年居高位,今後的權勢不會弱於王莽未篡時,亦不會低於曹操稱王前。”

  “陛下老邁,太子年幼;先生擔心我會成為下一個王莽和曹操,足見先生亦是心系漢室之人。”

  “想必歸漢的士人中,有不少人都有如先生一般的想法。”

  石德更是驚訝。

  馬忠沒聽懂石德的隱喻,故而惱怒;諸葛喬卻是瞬間就判斷出了石德的用意。

  石德又問:“將軍既然深知處境危險,可為何言行決斷又不謹慎謀身?”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以將軍如今的聲望,一言一行都會被刻意放大。”

  “微不足道的一樁小事,都可能會讓將軍卷入刀筆吏的聲討漩渦。”

  諸葛喬哈哈大笑:“我曾聽聖人言: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其樂無窮;解家憂,解民憂,解國憂,此人有當。”

  “身處漩渦之中的人,既是與天地鬥法,亦是與人鬥法;不進則退,不鬥則死。”

  “倘若要謹慎謀身,我又何必千裡迢迢的去西川當丞相的嗣子?”

  “只需隱居山林,百年內我在江東都能安享度日。”

  “先生的相人之術若只有這點水平,恐怕難以在我門下立足啊。”

  石德更是驚歎。

  諸葛喬的言行器量遠超石德來之前的評價。

  頓了頓。

  石德又道:“昔日有辨士蒯通,曾對韓信言‘野鳥將盡,獵狗就會被烹殺;敵國破滅,謀臣就將死亡。’”

  “又言。論交友,沒人比得過張耳和陳餘;論忠臣,沒人比得上大夫文種。然而張耳和陳餘自相殘殺,文種又被勾踐毒殺。”

  “又言。勇力和謀略使君主感到畏忌的人都難以保全性命,功業壓倒當世的人將得不到獎賞。”

  “韓信不聽蒯通之言,最終死於呂後之手。”

  “將軍的勇力、謀略、功業,皆是當世少有;縱然將軍能鬥得過天地鬥得過小人,能鬥得過君王的猜忌嗎?”

  諸葛喬輕輕將酒樽放下:“先生,我有個疑問。”

  “你既然要效仿蒯通替韓信面相之法來遊說我,為何又不效仿蒯通直言不諱呢?”

  “我亦讀《漢書》,蒯通遊說韓信時,可是直接言明了漢高祖跟韓信的關系。”

  “你今日遊說我,卻連陛下都不曾提及。”

  “是你不敢提及陛下,還是不願提及陛下呢?”

  “亦或者在你心中,陛下跟漢高祖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人,你不想因為遊說我就敗壞陛下在你心目中的印象。”

  石德欲言又止。

  見石德模樣,諸葛喬又笑道:“我亦懂幾分面相之術,先生可願聽?”

  石德內心一驚,表面卻是不動聲色:“不曾想將軍也會面相,將軍且試說之。”

  諸葛喬輕笑:“我相人,不看骨法、不看面相、亦不看決斷。”

  石德驚訝:“不看骨法、面相,亦不看決斷,如何面相?”

  諸葛喬以酒水在桌面題字:“人有千面,卻只有一心。”

  “你以石為姓,又以德為名,本意是德如磐石;然而你的表字卻是‘憶友’。”

  “我姑且猜之,不論是石還是德,皆可能只是你故友的姓名表字。”

  “柳伸在漢津口初見你時,就用上了‘觀其身形,似有俠風;察其學問,義理精熟;品其德行,儒風雅致;難斷其才’的評語。”

  “柳伸雖然只是一介參軍,但他的眼光卻比尋常人更犀利,能得這般評語的,你是這兩個月以來的第一個!”

  “我最初以為,你是曹丕派來的刺客,然而刺客若要接近我,必會設法引起我的好感,而非對我說教。”

  “這世上敢在初見我時就對我說教的人,九成都是自以為是的腐儒,剩下的一成多為師門長輩亦或者師門長輩的故友。”

  “然而以先生的言行,卻不似腐儒。”

  “先生即便以君臣相處的利害遊說我時,亦不肯提及陛下;若我料得不差,先生跟陛下應當是舊識。”

  “先生不見陛下,卻又要待在我的門下,想必對陛下心有愧疚。”

  “不知我的面相術,能否入得了先生的眼?”

  石德大為震撼。

  諸葛喬的洞悉力太強了!

  能從這隻言片語以及石德的言行舉止就揣測到石德是劉備的舊識。

  這讓石德幾乎都有些懷疑,以前是不是跟諸葛喬見過面。

  石德沉吟片刻,故作大笑:“將軍卻是看錯了,我並非是大漢陛下的舊識。”

  話音剛落。

  諸葛喬的聲音變得極為嚴厲:“門下督馬忠聽令,即刻將此人押往長安!”

  “若不是陛下的故人,視為曹丕細作,斬其首級,帶回荊城。”

  馬忠早就對石德不爽了,當即就要上前緝拿石德。

  見諸葛喬變臉的速度如此快,石德當下無奈搖頭:“將軍何必如此?”

  諸葛喬笑而反問:“先生又何必如此?”

  石德見諸葛喬又恢復了笑容,心中也猜到了諸葛喬的用意,遂道:“將軍可否取我劍來?”

  馬忠警覺,佩刀出鞘三寸。

  諸葛喬給了甲士一個眼神,讓甲士將石德的佩劍取來,又將劍遞給了石德。

  石德輕輕撫摸佩劍,徐徐而道:“此劍名德,乃是昔日陛下在長阪坡時以其佩劍命名,又相贈我此劍。”

  諸葛喬驚詫起身,雙眸死死的盯著石德:“你到底是何人?”

  能讓劉備贈劍的人,不會是無名之輩。

  看石德的年齡、言行、舉止,諸葛喬的腦海中猛然浮現了個人名。

  石德將劍放下:“只是一個對陛下心懷愧疚的老朽罷了,將軍,我對你並無惡意。”

  諸葛喬喚來一甲士,附耳低語。

  不多時。

  甲士返回,引來一錦袍老者,正是卸任了南郡太守的糜芳。

  糜芳見到諸葛喬就笑:“伯松,你同意讓我那寡居的女兒留在你身邊了嗎?”

  “我好歹也是當朝司空了,司空的女兒,論身份論地位留在你身邊都不算辱沒了你。”

  “關家丫頭也同意了,你就別猶豫了。”

  諸葛喬臉瞬間黑了:“糜司空,你距離卸任司空之職只有十天了。”

  “你再不去長安,你大概會成為本朝唯一一個在上任途中就被免了司空位的司空了。”

  糜芳大笑:“不去長安更好,去了長安兄長肯定會責問我是不是故意刁難了伯松。”

  “陛下還是挺懂我的,知道我不想讓兄長責問,所以讓我隻當一個月的司空。”

  “如此一來,我就不用去長安了。”

  “反正都是走過場,只要皇宮檔案中有‘司空糜芳’四個字,就足夠了!”

  “伯松,你要不要考慮考慮?司空的女兒啊,你不想要嗎?”

  諸葛喬扶額:“糜司空,我會替你女兒找個良配的。”

  “你就不要再胡扯了,故人面前,你好歹也注意下形象。”

  見到糜芳到來,石德暗歎一聲,知道今日這身份是瞞不住了。

  遂起身行禮:“子方兄,別來無恙。”

  “咦?”糜芳尋聲一望,頓時怔住,手指著石德,驚訝而問:“你,你,你是元直?”(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