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家父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漢》第274章 魏聯吳商業製裁,諸葛喬論民造車(
  見曹丕猶豫,孫權又加了一把火:“魏帝,你在壽春駐扎重兵,我也得在合肥駐扎重兵。”

  “這其中的軍費耗費尚且不說,也容易讓雙方的士民彼此驚懼。”

  “反之,你撤走重兵,我也撤走重兵,讓商人能在壽春無所顧忌的互市。”

  “我在合肥屯田,你在汝南和譙郡屯田,雙方皆能各取所需,何樂而不為呢?”

  “對你我而言,休戰養民才是最適合的。”

  “你不想跟劉備打,我同樣不想跟劉備打。”

  曹丕沉默。

  孫權說的雖然有道理,但孫權出了名的反覆無常。

  將壽春的兵撤走,誰知道孫權會不會乘機再奪壽春。

  良久。

  曹丕問道:“吳王,朕有一事不解。”

  “朕也理解你不想跟劉備正面衝突的苦衷。”

  “然而,以如今的局勢,吳王又何必再當大漢的吳王?”

  “在江東稱帝,豈不是更顯威風?”

  見曹丕又在慫恿自己稱帝,孫權不由暗暗冷笑。

  稱帝?

  時機成熟,孫權也想稱帝!
  然而。

  現在不是孫權稱帝的最佳時機。

  曹丕在等著劉備死,孫權同樣在等著劉備死。

  劉備活著,必然容不了孫權稱帝。

  可劉備一死,那就難說了。

  曹丕會趁著劉備死的時候出兵伐漢。

  趁這個機會稱帝,孫權就能真正以帝王的身份立於當世。

  劉禪要聯合孫權抵擋曹丕,就得承認孫權是帝王;曹丕不想孫權幫劉禪,同樣得承認孫權是帝王。

  哪怕江東有人反對,孫權也能趁著劉禪跟曹丕互毆的時候平叛。

  這是孫權吃了多次虧領悟的道理。

  只要劉備活著,就不能輕易稱帝!

  孫權淡然而笑:“魏帝,你在江東散布流言的事,我尚未跟你計較,又何必再用這種無聊的伎倆。”

  “待得時機成熟,我自然會稱帝傲立於世間。”

  “若魏帝真有誠意,就應該同意我的提議,以壽春為共治地,雙方都不得派駐兵馬,只派遣管理商人的官吏。”

  “江東的士族都是逐利的,魏帝除了拿出戰馬外,也得拿些讓江東的士族感興趣的。”

  “譬如書籍弦樂等能讓士族賞心悅目。”

  “只要壽春有江東士族的感興趣的,那麽去長沙的商人就會減少。”

  “即便不能完全管制,也能讓劉備治下的商人少換些糧米。”

  “這,才是真正的商業製裁!”

  能說出這些話,顯然孫權對長沙有很深入的研究。

  掌權者管控太狠,容易引起民間商人的厭惡。

  想要達到目的,就得讓民間的商人主動且樂意的去互市去交易。

  如此。

  孫權既不會明面上得罪劉備太狠,又能減少對劉備的糧米出口、增加對曹丕的戰馬進口。

  同時還能讓曹丕撤走壽春的駐兵,為今後北伐爭奪豫州和徐州提供機會。

  曹丕再次沉默。

  良久。

  仔細斟酌了利弊的曹丕,道:“朕會撤走壽春的駐兵。”

  “然而朕不能跟吳王共治南陽,至少明面上不能共治。”

  “若讓出了壽春,朕難以說服朝中公卿,也會引起劉備的警覺。”

  “名義上,依舊是由朕派遣的官吏來管轄,暗中吳王可委派官吏冒充商人入駐壽春。”

  “吳王意下如何?”

  孫權權衡片刻後,道:“魏帝謹慎,令人佩服。就依魏帝的提議,明面上壽春依舊由魏帝來治理。”

  “作為誠意,合肥我只會留兩千兵馬。”

  仔細討論了細節後,曹丕和孫權定下了以壽春為互市地的協議。

  對此。

  雙方都很滿意。

  兩船相離,諸葛恪看向遠去的曹丕船隻,心有擔憂:“吳王,謹防曹丕用詐術。”

  孫權篤信而笑:“無妨。如今是曹丕有求於我,而不是我有求於曹丕。”

  “先表現些誠意,再看曹丕的反應;若曹丕不能心誠,我最多損失些糧米。”

  “荊州的糜芳最近得到了以芉蔗汁製造冰糖的技藝,冰糖在長沙頗為暢銷。”

  “我明面上用糧食去換曹丕的戰馬,暗地裡讓江東的商人用蜀錦、提花綾錦、冰糖等稀罕物去跟北方的商人交易。”

  “這樣兩邊不得罪。”

  “劉備如今贏的次數雖然多,但想繼續北伐卻也艱難;只要長沙還在交易糧食,劉備就只會對壽春的交易睜隻眼閉隻眼。”

  “更何況,劉備治下的士民都跑去製造華服美食、奇技淫巧了,長此以往,誰還願意去種地?”

  “此長彼消,劉備終會因此而自食惡果的。”

  “諸葛喬還是太年輕啊!”

  看向荊州的方向,孫權嘴角不由泛起冷笑:我這幾年深研管子、鹽鐵論等先賢巨著,頗有心得,早已看穿你的把戲了。

  壽春的互市建立很順暢。

  如孫權預料,江東的商人早就想跟北方互市了。

  西有長沙,北有壽春,簡直就是江東商人的天堂!

  互通有無才是商人的本質。

  用糧米換劉備治下的蜀錦、提花綾錦、冰糖等稀罕物,再用部分稀罕物去換北方的戰馬、礦石、書籍等江東缺少的。

  一時之間。

  江東商業變得更加的發達,地和人口雖然比不上曹丕和劉備,但這財富增長速度卻比曹仁和劉備治下快。

  看著日益增加的府庫,孫權樂得合不攏嘴。

  戰爭打的是什麽?
  打的就是錢糧!

  錢糧足夠,誰敢小覷江東?
  荊城。

  壽春互市以及江東商業空前的繁榮,早傳到了諸葛喬耳中。

  “孫權雖然謹慎,但還是上鉤了。”

  “商人逐利,一旦形成了勢力,江東的局勢可就得出現質變了。”

  將手中的情報放下,諸葛喬的臉上洋溢了幾分笑意。

  徐庶蹙眉看了許久,不太明白其中用意:“伯松,江東越來越富庶,你就一點不擔心孫權會反噬嗎?”

  諸葛喬令人取來米酒,又令庖廚準備了幾碟下酒菜。

  給徐庶斟了一樽酒,諸葛喬笑著問道:“徐先生可曾聽過,管子四民之說?”

  徐庶點頭:“士農工商,皆國之石柱。可這又跟江東有什麽關系?”

  諸葛喬又給自己斟了一樽酒:“有,關系很大。”

  “管子雖有四民之說,然而兩漢以來的皇帝和公卿,大抵都支持獨尊儒術,以士為四民之首。”

  “繼而導致了如今士族成了國之石柱,而農工商都只是士族的奴隸仆從。”

  “士族圈地養佃農,又以工商為仆,形成了以大小士人為首的士族莊園。”

  “士族莊園,儼然如同一個小王國,農工商皆為士而效力。”

  “倘若這種形態得不到改變,百年後這些如小王國的士族莊園必會如春秋列國一般彼此吞噬壯大。”

  “最後同樣會演變成戰國七強般,只剩幾個最強的士族莊園。”

  “我將其稱之為:門閥!”

  “不論今後誰當皇帝,都會受到門閥的製約;甚至於皇帝想娶門閥女都得看門閥的臉色行事。”

  “就如同昔日列國眼中的周一般,只是名義上追捧為共主罷了。”

  諸葛喬將樽中酒一飲而盡:“眾人常言,曹丕佔天時,孫權佔地利,而陛下佔人和。”

  “而我以為,曹丕獨佔士族之利、又有北方七州和大量的人口,就等於是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說孫權佔地利,陛下佔人和,只是自欺之言。”

  “人,總是得認清現實的!”

  徐庶感同身受:“伯松言之有理,孟公威不願跟我南下而隻想留在偽魏,亦是認為曹丕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陛下所得益州和雍涼,都只是偏僻小地,既不能得中原之民心,亦不能得中原之繁華。”

  諸葛喬笑道:“故而,我不跟曹丕爭天時,也不跟曹丕爭地利人和。”

  “我爭的,是士農工商四民!”

  “曹丕治下,士族為首,農工商皆只是士族的奴隸仆從。”

  “陛下即便繼承了大漢,也不可能讓北方的士族向陛下臣服。”

  “除非曹丕在北方苛刻士族、而陛下又能給士族更多的利益,才有可能讓北方的士族棄曹丕而追隨陛下。”

  “然而,陳群的九品中正選材,是當前局勢下最適合士族的選材方式;即便陛下也用九品中正,也只會是東施效顰。”

  “爭士族,陛下和孫權都爭不過曹丕。”

  “可四民不只有士族,還有農工商。”

  “陛下重仁德愛百姓,爭的是士和農;我重奇技促商業,爭的是工和商。”
    “有工農為基,再輔以士商,才能真正讓四民成為國之柱石。”

  “士人重權,商人重利,這兩民之間都要爭農和工。不論誰壯大了,都會想著蠶食掉農和工,讓其變成奴隸和仆從。”

  “我故意促進了江東商業的繁榮,是想借孫權之手,觀察士人和商人之間的爭鬥來獲取執政的經驗教訓。”

  “我的本意:是以商人製衡士人,以士人約束商人,讓農和工有求存的空間。”

  “對農和工而言,他們是沒有爭權奪利的資格的,唯有維持士和商之間的平衡,才不會被得勢的士和商欺壓太甚。”

  “曹丕和孫權,都以為我只會想著北伐。”

  “然而沒有能製衡士族的對手出現,就算我以軍爭滅了曹丕,大漢也會演變成比四世三公袁氏更可怕的門閥。”

  “我比曹丕和孫權,更想休戰養民啊!”

  “只不過,我要養的民,不是士和商,而是農和工!”

  諸葛喬再提士農工商四民論,比之以前有了更深的領悟。

  作為非專業研究性研究四民的諸葛喬,所有的領悟都是伴隨著權勢的不斷增加以及這幾年征戰時的經驗得來的。

  談專業,諸葛喬比不上那些大師,但談實施,諸葛喬自認為方向是沒錯的。

  士農工商,缺一不可。

  消滅士族,是不現實的。

  除非沒人讀書沒人做官,否則這士族就不可能消滅。

  農能變士、工能變士、商也能變士。

  不能消滅士族,就得給士族培養個對手。

  以目前的社會環境,士農工商中,能給士族當對手的,唯有商。

  雖然現在的商很弱,商強大起來了也容易出現尾大不掉的情況;但比起士一家獨大,二強相爭對農和工是最有利的。

  士要搶佔話語權,就要給農提高待遇;商要搶佔話語權,就得給工提高待遇。

  至於士商勾結,那不是諸葛喬目前要考慮的。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先讓農和工以民的方式活著而不是以佃農工仆的方式活著,才是諸葛喬目前亟需解決的難題。

  只有農和工變成了民,才機會匯聚農和工的力量。

  否則。

  就會變成王莽改製一般,士反對,商反對,連農和工都反對。

  認為王莽剝奪了他們當佃農工仆的資格,引起了生存危機。

  做任何事,都得先保證活下來,才能再去談理想。

  諸葛喬能把控全局的核心在於:科技樹是諸葛喬在攀,孫權只是在用這些科技繁榮商業。

  即便孫權重視科技,又能如何?
  孫權的腦子裡不會有後世機械的概念,也不知道後世哪些科技可以適用於當前環境。

  如曲轅犁,沒見過曲轅犁的人,他是很難想象出會有曲轅犁這樣的造物,只有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摸索中發現曲轅更好用,然後出現個天才將這些想法歸類在一起,繼而製造出初代曲轅犁雛形。

  如印刷術,印璽出現千年了,卻無人能想到印刷,更別提活字印刷了。

  如造紙術,紙出現幾百年了,蔡倫也改進了,到現在卻依舊以銘文帛書竹木簡為主。

  諸葛喬本身是不具備這些具體的科技製造方法的,讓諸葛喬去造紙,諸葛喬也是造不出來的。

  然而。

  諸葛喬卻能將這個概念提出來,告訴馬鈞、浦元、李撰這些對造物有天賦的天才。

  比如紙要到什麽樣的程度才適合用活字印刷術等到。

  概念提出來了,這些天才就有了研發的方向和動力。

  諸葛喬只需投入大量用於研發的錢糧以及爵位官職,就足以讓這些天才帶著匠人去研發諸葛喬想要的。

  秦漢本就有很多的先進工藝,譬如青銅齒輪都在秦漢出現。

  只是因為不受重視,如青銅齒輪等工藝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效用就埋沒了。

  亦或者,隻成了權貴想要的奇珍異寶。

  譬如鑄天祿蝦蟆,翻車渴烏,四出文錢、掐絲焊珠七龍紋金帶扣、雉雞牡丹紋鏤空玉帶板、屏風銅朱雀頂飾、素紗襌衣、角形玉杯、金縷玉衣、青銅卡尺等等。

  無不證明了秦漢工藝的先進。

  只可惜,這些工藝大多服務於權貴享樂,很少有真正利於民的。

  對諸葛喬而言,攀科技樹,壓根用不著開掛。

  即便諸葛喬有個開掛的系統且能獎勵完整的工藝圖紙,若沒人願意去研究且付諸於實施,這掛開了也跟沒開一樣。

  而對於真正的匠人天才而言,最厭惡的就是依樣畫葫蘆,那會讓匠人天才覺得自己只是個廢物。

  如馬鈞這樣的天才,只有在研究和探尋中找到樂趣和成就,才能研究出舉世奪目的造物。

  若只是根據諸葛喬給的完整的工藝圖紙去打造,馬鈞是不會有任何的成就感的。

  相反,諸葛喬若是給的一個半成品或隻給了一個概念,馬鈞才有參與感和成就感。

  諸葛喬沒有針對壽春的互市開放而采取措施,而是將精力投入到了荊州的工農政策及其實施上。

  以諸葛喬如今的威望和權力,能做的事遠勝於從前。

  講武堂第一期和第二期,都只是讓新思想有了萌芽的土壤,還遠遠達不到諸葛喬的預期。

  諸葛喬這次不設講武堂了,直接改為了在荊州包括長沙郡在內的十郡募兵。

  所募之兵,皆要家世清白、識文斷字、無違法亂紀過往、未婚配、年齡十六至二十五。

  比起第一次在蜀郡招募的,諸葛喬修改了年齡范圍。

  畢竟這次。

  諸葛喬是正兒八經的要練新軍,而不是跟前兩次一樣,只是淺嘗則止。

  有什麽樣的權力威望,就做什麽樣的事,諸葛喬在這方面向來很謹慎。

  新軍號為“蒼翼軍”,以諸葛喬的五百無當飛騎為核心。

  設五部,以馬忠為蒼翼軍主將,其意為“蒼生雙翼,翱翔天地”。

  蒼翼軍由一千騎兵、四千戰車兵組成。

  蒼翼軍的戰車不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古戰車,而是諸葛喬提出的戰車陣概念。

  帥車專用:指南車。

  輕型戰車:虎車、巷戰車。

  虎車即是平板車,兩側有一根大方木,方木上分別綁著一束長槍,槍鋒在車頭外,平板車上有個虎行車廂,虎口張開。五支長槍鋒從中伸出,全車共七支前伸的槍鋒。由一名軍士操作。

  巷戰車則是獨輪車,車身頭部和兩側各有一塊擋板。

  頭部擋板比兩側擋板高一倍,上部有12個圓孔,下部沿車底板安置5支長槍,槍鋒前出擋板外,由一名軍士推車衝進。

  虎車、巷戰車屬於輕型戰車,便於機動。

  不僅可以在狹窄的田埂、道路、街巷中推車衝進;也可在曠野中排成車陣,作為衝陣戰車。

  中型戰車:如意戰車。

  車上為獸面木牌,有大槍數十條,垂掛氈幕軟牌。

  每車以2人推行,可遮蔽50人

  行軍則用以載運輜重器甲,遇敵列陣則如意車在外,住宿則環列為營。

  這些戰車都源自於宋戰車,且在後世有圖樣留存能複原的。

  為了打造能用於征戰的戰車。

  諸葛喬還專門將馬鈞請到了荊州。

  雖然宋皇帝一個比一個奇葩,可論冷兵器,宋是集大成者。

  受限於見識,諸葛喬目前能讓匠人打造打造的宋戰車種類較少。

  似那種樞密院將官劉浩的百人編制戰車;宗澤的五十五人編制戰車;李納的二十五人編制戰車;知澧州供備庫副使宋守信的衝陣劍輪無敵車、砦腳車;郭諮獨轅衝陣無敵流星弩車,這些都隻存在於文字記載沒有圖紙流傳,諸葛喬也無法憑空想象。

  除此外,諸葛喬的戰車陣概念中還有上次在南陽實踐過的連環發石車,以及秦漢就有的連弩車、武剛車。

  蒼翼軍的組建,實質上是諸葛喬對宋戰車概念的一次嘗試。

  若能成功,諸葛喬就能來一次冷兵器時代的“騎步坦炮協同作戰”。

  雖然都是冷兵器時代的戰車,但在戰車面前人力也是難以抵擋的。

  章武四年這一年,大漢沒有再繼續北伐,而是選擇了休戰養民。

  曹丕認為這是跟孫權商業製裁的結果。

  漢魏交鋒這幾年,鮮卑強盛,軻比能、彌加、素利等割地統禦,各有分界;又共同約誓不得賣馬給曹丕。

  又因軻比能誘殺鮮卑大人步度根中兄扶羅韓,吞並了扶羅韓部,與步度根結怨。

  步度根以其眾萬余移居並州太原,向曹丕獻馬。

  鮮卑東部大人素利亦賣馬千匹與魏。

  章武四年十一月,田豫率輕騎乘虛擊軻比能軍及其別小帥瑣奴,引起軻比能不滿,引兵襲擾幽、並二州。

  劉備聞訊大怒,遂遣使入鄴城,願暫時跟曹丕罷兵言和,欲助並州護鮮卑校尉牽招共擊軻比能。

  曹丕在與群臣商議後,跟劉備暫時達成了停戰協議。

  劉備遂令驃騎將軍馬超和車騎將軍張飛引騎兵沿河東郡北上入並州。

  章武五年(225年)三月,馬超、張飛、牽招在雲中故郡擊敗軻比能。

  牽招又屯兵陘北故上館城,震懾夷虜,遠近胡人,皆對牽招敬服。

  張飛力邀牽招歸漢,被牽招拒絕,牽招表示此生不會參與中原內戰,隻願在邊境震懾胡人。

  同時又向張飛傳達了護烏桓校尉田豫之意,不論中原誰是正統,兩人畢生心願都隻想鎮守邊疆。

  張飛和馬超返回長安後,傳達了牽招之意。

  劉備得知兩位故友的志向,心中感慨不已,遂放棄了法正所獻策反牽招攻略並州的方案,繼續休戰養民。

  曹丕見劉備兩年都未再起戰事,反而還助牽招擊敗了鮮卑軻比能,讓北境少了外患。

  曹丕斷定劉備年邁,有心無力,心態也不由飄了。

  章武五年十月,曹丕染病。

  魏太醫勸曹丕少食用甜食,曹丕不聽,對荊州傳來的冰糖情有獨鍾,更是讓庖廚研發了不知多少甜味美食。

  曹丕不聽。(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