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家父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漢》第234章 劉禪出兵江夏郡,孫權緊急入夏口(
  第234章 劉禪出兵江夏郡,孫權緊急入夏口(求追)
  數日後。

  劉禪抵達江陵城。

  眾官吏舉薦的子侄族人,也相繼抵達。

  看著名單上張苞、趙統、霍弋、魏昌、董允、費禕、李豐、法邈、來忠、許遊、習忠、龐宏、向充等人,諸葛喬的雙眸都快笑得眯起來了。

  都是少年才俊啊!
  既能識文斷字,又都是家世不差的。

  只要讓這群人接受了新思想,這新思想就有了點燃星星之火的基礎了。

  縱觀幾千年歷史,農民群體雖然有不可忽視的革新潛力,但受群體局限性的影響,小農思想根深蒂固缺乏遠見卓識。

  既無法正確的處理跟士工商等其他群體的關系,又有嚴重的排外思想。

  譬如黃巢,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雖然聽起來很爽,但只是短暫的勝利後,黃巢這個屠龍者就變成了惡龍,最終丟了民心。

  想引導思想革新,依舊得從知識分子入手,讓知識分子接受新思想,然後再去士農工商各群體中傳播新思想。

  當星星之火有了燎原之勢,新思想取代舊思想就會變得水到渠成。

  在跟劉禪、關羽和糜芳商議後,諸葛喬決定在江陵再辦講武堂。

  劉禪為講武堂校長。

  諸葛喬為講武堂副校長。

  馬忠、句扶、張嶷、姚伷、柳伸和糜照出任講師。

  六郡太守糜芳、樊伷、習珍、輔匡、鄧芝、關興;六郡都尉傅肜、宗預、沙摩柯、杜路、劉寧、詹晏、趙累;關羽軍中宿將蘇非、廖化、董恢、王甫等。

  這些人,包括大將軍關羽在內,都會受邀來講武堂授課。

  同時。

  諸葛喬又令人在講武堂刻石碑。

  上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
  下聯:貪生畏死勿入斯門

  橫批:天子門生

  跟著劉禪的有九百余人,再加上諸葛喬帶來的百余人,再加上荊州眾官吏推薦的子侄族人以及在荊州招募的各階層少年,第一批學員錄籍名單已經接近兩千人!

  這兩千人最終能有多少人通過考核成為天子門生,現在還是個未知數。

  畢竟。

  這兩千人中,至少有一半都沒將講武堂的訓練和考核當回事。

  大部分都是衝著劉禪這個儲君來的!

  諸葛喬也不在意這些細節。

  只要肯入講武堂,那麽就必然會有優秀良才脫穎而出。

  在諸葛喬積極準備的期間,秦宓也跟著張溫來到了建業。

  見秦宓空手而來,且無詔令孫權督領長沙和桂陽的聖旨,孫權臉色一沉:“秦學士,大漢陛下這是不願封賞有功之臣了?”

  孫權不愧是玩政鬥的,一開口就先將自己的立場表明,然後控訴劉備賞罰不明。

  先掌握大義的主動權,再來聽秦宓如何分說。

  秦宓心思機敏,聽懂了孫權話中的機鋒,笑道:“吳王誤會了,並非陛下不願封賞有功之臣。”

  “而是陛下認為,長沙乃是約定的共治之地,陛下和吳王都不可增派兵馬駐守。”

  “若將長沙封賞給吳王,恐會令長沙的商人恐慌。”

  “零陵王劉封,本是長沙人;陛下本欲封其為長沙王,令其榮歸故裡。”

  “又擔心此舉會引起吳王誤會,遂改為零陵王。”

  “吳王器量,名傳荊楚,想必也能理解陛下的苦衷。”

  秦宓說之以情曉之以理,將孫權的話給堵了回去。

  不是劉備不願意給長沙郡,而是給了長沙郡會引起商人恐慌。

  劉備都未封劉封為長沙王,難道孫權還要因為立了點兒功勞就要長沙郡?
  若真要了,那就是沒器量。

  見秦宓伶牙俐齒,孫權心中不悅:

  “大漢陛下總不能什麽都不給吧?”

  “我率江東十萬大軍,殺張遼、敗曹仁、退文聘,奪合肥、得上昶,若非我牽製了偽魏大軍,大漢陛下恐怕也難在關中取勝。”

  “大漢陛下難道要寒我江東眾人之心?”

  孫權在提到功績的時候,加重了語氣,生怕秦宓聽漏了!

  秦宓大笑:“吳王說笑了!陛下怎麽可能賞罰不明?”

  “陛下本來是想給吳王封官加爵的,奈何丞相對吳王的戰報有懷疑。”

  “丞相說:吳王得了合肥和上昶城,卻連兩城的戶籍人口錢糧繳獲都未上報。”

  “為了令眾將信服,特讓我來江東見吳王,讓我將兩城的戶籍人口錢糧繳獲數目帶去長安。”

  孫權的臉色瞬間變黑了。

  秦宓雖然沒明說,卻在暗指合肥和上昶城的歸屬。

  既然得了合肥和上昶城,那就應該將戶籍人口錢糧繳獲都上報。

  不上報?
  是心存異心想要佔為己有,還是說壓根就沒奪取合肥和上昶城?
  孫權見秦宓在這和稀泥,給身邊的五官郎中朱據使了個眼色。

  有些話孫權不能明著說,只能讓身邊人代勞。

  朱據打量了秦宓一陣,問道:“秦學士,場面話就不用多說了。”

  “你自荊州而來,想必也聽過江東最近的傳聞。”

  “鄱陽黃龍見、曲阿甘露降、皖口木連理、蒼梧鳳皇見、會稽嘉禾生、武昌麒麟見,更有神書現世。”

  “吳王祖宅也有‘承運代劉氏者,必興於東南’讖言出現。”

  “這正應了天命在我主!”

  “皇帝的位置,劉備能坐,我主吳王也能坐!”

  秦宓臉色一變:“吳王,你要叛漢?”

  孫權厲聲呵斥道:“朱據,誰讓你說出這等忤逆之言的?”

  “江東的讖言和祥瑞,必是有心人故意害我,想要攛掇我跟大漢陛下的情誼!”

  “我跟大漢陛下既有親戚之情,又有君臣之義。”

  “若因賞罰不明就叛漢,豈不是令大漢陛下蒙羞?”

  “還不給我退下!”

  朱據忿忿而道:“吳王,豈不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劉備不仁,吳王何必論義,不如應天授命,登基稱帝!”

  “總好過受劉備欺辱!”

  孫權臉色大變:“來人,給我將朱據叉出去!”

  哪怕被虎士架住,朱據也是忿忿高呼:“吳王!劉備欺人太甚,江東十萬之眾不會心服!”

  待得朱據被叉走,孫權又連忙向秦宓道歉:“秦學士,朱據是武夫,有話直說慣了,還請不要在意。”

  “請秦學士回稟大漢陛下,我能統禦江東十萬之眾,靠的就是賞罰分明。”

  “若是賞罰不明,這隊伍就不好帶了。”

  “至於那承運代劉氏者,必興於東南’讖言,我已經查清楚了,就是個瘋子想壞我孫氏名聲。。”

  “那些黃龍、甘露、鳳皇、麒麟,也是無中生有的,秦學士千萬別相信啊!”

  “江東孫氏祖輩皆食漢君之祿,豈會又叛漢之心?”

  “稍後我一定對朱據嚴加管教,也會約束十萬大軍,我絕不會容忍有人挑撥我和大漢陛下的情誼!”

  秦宓暗暗冷笑。

  口上說得好聽,又是道歉又是保證的,不過是在跟朱據一唱一和罷了。

  叛漢的話是朱據說的,不是孫權說的,哪怕見了劉備孫權都有話說。

  頂多算是禦下不嚴!

  “吳王,我會將話帶回的。”秦宓也不再多留。

  看著秦宓離去的背影,孫權的笑容也逐漸凝滯。

  不多時。

  朱據自外而入:“吳王,秦宓返回長安要經過荊州,倘若關羽得知此事,我擔心關羽會偷襲江夏郡。”

  “關羽的女婿又是左將軍(諸葛瑾)過繼給諸葛亮的兒子,倘若關羽偷襲江夏郡,左將軍未必能及時應對。”

  諸葛瑾取了上昶城後,孫權論及功勞,封諸葛瑾為左將軍、假節、屯上昶城。

  孫權冷笑:“關羽一介老卒,豈敢再在我面前言勇!”

  “關羽不能擊敗的曹仁和滿寵,被我擊敗了;驍勇不弱於關羽的張遼被我射殺了。”

  “這些老卒,也就能在壯年的時候逞逞威風,如今都是一群老掉了牙齒的遲暮虎,有何可懼?”

  “傳我令:調陸遜入上昶城替回諸葛瑾;朱據,伱引全琮、潘璋、賀齊、徐盛駐兵夏口,以防不測。”

  “關羽若敢來,定讓他有來無回!”

  孫權現在很飄。

  具體的過程且不論,目前在明面上擺著的,就是孫權敗曹仁滿寵、射殺張遼。

  斬將奪城、開疆拓土的大功都加孫權一身,這讓孫權對關羽這種老將不再有畏懼。

  老漢不提當年勇!
  秦宓沒有在江東逗留,乘快舟直往江陵城。

  見到諸葛喬後,秦宓將孫權的態度以及跟朱據唱雙簧的反應,細致的向諸葛喬陳述。

  諸葛喬不由冷笑:“孫權可真夠囂狂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都喊出來了。”

  “這是篤定陛下剛打了關中之戰,不敢再對江東用兵嗎?”

  秦宓憂心道:“輔漢將軍,孫權若是稱帝,我等真的能對江東用兵嗎?”

  “若是對孫權用兵,北面的曹丕定會伺機坐收漁翁之利。”

  “倘若孫權再跟曹丕聯合,那就更危險了。”

  諸葛喬大笑:“秦學士,你又怎知,孫權就一定敢跟陛下用兵呢?”

  “曹丕又怎知,他這個漁翁就一定能坐收漁利?”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只看到眼前利害的人,是看不清楚誰是獵人誰是獵物的。”

  “你現在就跟我去見太子,請太子出兵江夏郡。”

  秦宓吃了一驚:“請太子出兵?真要打?”

  諸葛喬語氣鏗鏘:“當然要打!”

  “正愁沒理由去打江夏郡,孫權反倒是自個兒送上門來了。”

  “這熊孩子犯了錯是不能嬌慣的,你越是嬌慣他就越是得寸進尺。”

  “常言道:黃荊條下出好人,該揍的時候就決不能心慈手軟、猶豫不決!”

  秦宓心中震撼。

  想到諸葛喬在雍涼的表現,秦宓很快又釋然了。

  諸葛喬可不是個會怕事的主兒!
  雍涼的曹丕都揍過,會怕孫權?
  此刻。
    秦宓也明白,為什麽劉備叮囑自江東返回後就尋諸葛喬了。

  諸葛喬在荊州的任何決定,必然都是得了劉備默許的!
  不多時。

  諸葛喬跟秦宓來到講武堂。

  當著講武堂眾人的面,秦宓將朱據和孫權的反應也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劉禪。

  劉禪尚未開口,張苞就氣得怒罵:“孫權小兒,竟敢有叛漢之心!真以為陛下會怕了他嗎?”

  董允、費禕、李豐、法邈、來忠、許遊等人也是紛紛怒罵。

  霍弋更是直接:“太子,我願為先鋒,替太子討伐孫權!”

  劉禪將目光看向諸葛喬,詢問道:“兄長準備如何做?”

  諸葛喬按住劍柄:“大漢的威儀豈容鼠輩褻瀆?”

  “曹丕篡漢,打曹丕;孫權敢來湊熱鬧,那就打孫權!”

  “太子可在江陵城誓師討伐朱據,親征江夏!”

  眾人紛紛嚇了一跳。

  董允連忙出聲:“輔漢將軍,若要對孫權用兵,是否應該先詢問陛下的意見?”

  “朱據雖然有忤逆之言,然而孫權卻當著秦學士的面喝斥了朱據。”

  “我等師出無名啊!”

  諸葛喬肅容而道:“朱據直呼陛下之名,是瀆君之罪;朱據勸孫權稱帝,是陷臣之罪。”

  “我現在有足夠的理由懷疑,朱據乃是曹丕安插在孫權身邊的細作。”

  “太子身為儲君,若是見了瀆君陷臣的奸邪小人而不舉兵討伐,豈不是讓外人誤以為太子寵信奸邪小人?”

  “更何況,太子在名義上還得稱呼孫權一聲國舅,於私於公,太子都應該誓師討伐朱據!”

  “當然,為了不讓戰火禍及無辜,只要孫權當眾斬了朱據,這事太子可以當沒發生過。”

  “江東的祥瑞也好,讖言也罷,都不會傳到陛下耳中!”

  “孫權依舊是陛下最信任的大漢吳王!”

  師出無名?

  名都是想出來的!
  只要死咬朱據不放,孫權這個啞巴虧就得認!
  要麽孫權斬了朱據認錯,要麽就跟孫權在這江夏郡再打一場。

  這戰事開打,就不只是認錯這麽簡單了!

  董允被諸葛喬的詭辯術驚住了,這理由尋得也巧妙了吧!

  眾人議論紛紛,無不驚歎諸葛喬的詭辯術。

  討伐孫權?

  不,我們只是討伐朱據!

  張苞大笑:“伯松,你這理由不錯!”

  “朱據對陛下不敬,又離間陛下跟孫權的情誼,這等奸臣豈能不討伐?”

  “太子,我願為討伐朱據的先鋒!”

  在軍中廝殺過的魏昌亦是請命。

  劉禪見眾人都附和諸葛喬的提議,遂道:“既如此,那我就在江陵城誓師討伐逆賊朱據!”

  說是誓師,其實也就是在講武堂誓師。

  諸葛喬也是存有將這兩千學員拉出去見見世面的用意。

  烈火見真金。

  這些人有多少人最終會選擇追隨劉禪成為天子門生,這次拉練也能得到答案。

  誓師後。

  劉禪以張苞和魏昌為左右路先鋒,各引五百兵前往江夏郡。

  劉禪則跟諸葛喬引中軍千人押運糧草在後。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初加入講武堂的,時間倉促,也就學了最基本的列隊。

  甚至於上陣廝殺的技巧都未去操練過,大部分都是憑著一腔熱血,要跟著劉禪去殺敵。

  等熱血一冷,這兩千人中就有不少人後悔。

  然而。

  後悔也沒用,要麽跟著劉禪去江夏,要麽找理由告假不去。

  去江夏有可能沒命,告假不去就得各回各家。

  是要命還是要仕途,成了這兩千人的艱難抉擇。

  劉禪的動靜鬧得很大。

  聽聞劉禪在江陵城誓師討伐朱據、又親引講武堂的學員去江夏郡時,糜芳驚得人都快傻了。

  劉禪若是在荊州有個閃失,糜芳是脫不了乾系的!
  糜芳連忙尋到諸葛喬詢問緣由:“伯松,你這又是在唱哪一出啊!”

  “你還真讓太子去江夏郡討伐吳將朱據啊?”

  “這太子萬一有個閃失,你我怎麽向陛下交代?”

  諸葛喬將糜芳拉到一旁,低聲道:“兩千學員兵,一半都想當逃兵,我怎會傻到真拿他們去討伐朱據。”

  “這只是對這兩千人的考驗,並非真的要讓他們去上戰場。”

  “你可讓傅肜和宗預暗中引兵助我。”

  糜芳這才松了一口氣:“只要不是讓太子上戰場就行。”

  “傅肜和宗預我會調撥給你,一應的錢糧軍需我也會準備。”

  “你要做的我也不問你,反正這打仗的事我也是一竅不通的。”

  諸葛喬笑道:“有糜太守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等砍了朱據,我不會忘記替你表功的。”

  糜芳搖頭:“是否表功其實也不重要了,我已經老了。”

  “要能在三公的位置上待幾天,我此身就無憾了。”

  諸葛喬許諾道:“糜太守放心,等三公有了空缺,我定會奏請陛下,讓你在三公位置上待一段時間。”

  目前大漢的朝政官吏設置,三公已經成了榮譽職位,專門給人養老用的。

  糜芳在荊州雖然幹了些缺德事,但也有不少的苦勞。

  讓糜芳待幾天,也不會有什麽大礙。

  在得了傅肜和宗預這兩支兵馬的虎符後,諸葛喬又遣糜照去荊城通知關羽,讓關羽隨時準備戰船接應。

  在一系列準備後,諸葛喬就跟劉禪一路往夏口而走。

  沿途更是散布討伐叛漢逆賊朱據的消息,生怕孫權在荊州的探子不能探得消息。

  聽聞太子劉禪要討伐朱據,剛到夏口的朱據又驚又怒:“劉禪小兒,怎如此的猖狂!”

  未來要成為孫魯育男人的朱據,頗受孫權器重。

  這次孫權讓朱據統兵入夏口,也是想看看朱據的表現;若朱據表現好,以後肯定是要重用的。

  全琮、潘璋、賀齊、徐盛四將也是面面相覷,顯然對劉禪討伐朱據感到不可思議。

  劉禪作為大漢的儲君,竟然要來討伐吳王孫權麾下的一個五官郎中?
  這話說出去,誰信?

  片刻後。

  賀齊分析道:“劉禪名義上是討伐朱將軍,實際上是衝著吳王來的。”

  “劉禪這是要殺雞儆猴啊!”

  朱據頓感不滿。

  什麽叫殺雞儆猴?
  我是那隻可以輕易被殺的雞嗎?
  “劉禪既然如此無禮,不如我等將其生擒!”

  “只要擒了劉禪,今後吳王讓劉備往東,劉備就絕不敢往西!”

  朱據信誓旦旦。

  區區劉禪,乳臭未乾的小兒,也敢來打江夏郡?

  潘璋跟著呂蒙的時間久,謹慎道:“劉禪雖然沒什麽本事,可這荊城還有關羽在。”

  “倘若我等去抓劉禪,關羽趁機來打夏口,豈不是中了關羽詭計?”

  “不如先按兵不動,遣人通知吳王,再作考慮。”

  徐盛也附和道:“劉禪是太子,關羽必不會讓劉禪涉險,我認為這極有可能是關羽在故弄玄虛,不可不防。”

  “我也讚成,先遣人通知吳王,再作考慮。”

  全琮則道:“陸都督就在上昶城,不如請陸都督一起商議。”

  朱據也不是莽夫。

  仔細想了想,也覺得這其中疑點頗多,遂遣快船入建業,將情報告知孫權。

  同時又遣人去上昶請陸遜一起商議對策。

  陸遜同樣被劉禪討伐朱據的舉動驚到。

  很快。

  陸遜就猜到了原因:朱將軍,你有難了。

  陸遜並未將心中的猜測道出來,這種得罪人的事陸遜也不想理,只是暗中遣人去打探劉禪軍中有哪些人存在。

  尤其是諸葛喬,陸遜尤為在意!
  另一邊。

  得到朱據密信的孫權,也被劉禪的舉動嚇了一跳。

  相較於驚嚇,孫權更多的是惱怒。

  一種被小覷了的惱怒!
  “劉禪小兒,竟然也敢親征,還敢討伐我的愛將?”

  “他以為他是誰?”

  “不過是一介乳臭未乾的小兒,也敢學劉備親征?”

  “他會帶兵嗎?會騎馬嗎?敢射虎嗎?見過血殺過人嗎?”

  “氣煞我也!”

  孫權本以為,來的會是關羽。

  結果關羽沒來,來了個劉禪!

  這就好比約人比武,對方不僅不來,還派了三歲細娃,然後三歲細娃還揚言要打斷胳膊。

  可笑,又可惱!

  在取得合肥後,孫權自認為是可以跟劉備和曹丕平起平坐的。

  稱帝是早晚的事!
  劉禪和曹叡都只能算是兒子輩!
  結果,現在被兒子輩的劉禪的羞辱了,孫權這心中如何能忍?

  “備船,我要親自去夏口督戰!”

  “劉禪小兒,我就替劉備教訓你,讓你知道這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孫權心中惱怒,連諸葛恪等人都未帶,也未告訴張昭和步谘等人,隻帶了左右親將胡綜和徐詳前往夏口。

   如有錯別字,可以用糾錯功能;我寫了也會檢查,但有時候自己寫的檢查不出來,尷尬。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