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家父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漢》第246章 關羽徐晃再聚首(36求追)
  第246章 關羽徐晃再聚首(36求追)

  關羽的校刀手,大部分都是在荊州選練的壯卒,也有部分追隨關羽南征北戰的老卒。

  雖然有南船北馬的說法,但這不等於南人就一定不通騎射、北人就一定不通舟船水性。

  這世間向來不缺水陸皆會的俊傑!

  關羽的這群校刀手,正如關羽評價的一般“上馬為弓騎,下馬為刀手。”

  向諸葛喬暫借了四百戰馬,關羽又在軍中挑了百匹良馬。

  五百校刀手跟著關羽往南鄉郡方向而走。

  倘若這個世界有陌刀,這五百校刀手的戰力還能再上幾個層次。

  雖然對外說是來南鄉郡狩獵的,但關羽的身份就注定不可能被認為是來南鄉郡狩獵。

  漢大將軍關羽親率五百騎出現在南鄉郡,這要是沒有奸詐詭計,誰會信?
  當關羽的行蹤傳到南鄉城,坐鎮南鄉城的徐晃驚坐而起。

  “雲長出現在南鄉郡?”

  “他不是去打宛城了嗎?”

  南鄉郡本就是南陽郡分割出去的,南鄉城到襄陽也才三百余裡。

  這點距離對於有戰馬的斥候壓根就不算什麽事兒。

  徐晃得到的情報是:漢兵主力正前往宛城。

  漢軍主力都往宛城方向而走,漢大將軍關羽卻明目張膽的跑來南鄉郡?

  這詭異的舉動,讓徐晃坐立不安。

  “雲長善戰,用兵也時常用奇。”

  “難道進攻宛城是假,攻取南鄉才是真?”

  徐晃來回走動,腦中不斷的思考關羽的用意。

  用兵作戰,知己知彼最為基本,徐晃對此也深有理解。

  然而。

  徐晃不知道的是,從一開始徐晃的猜測方向就錯了。

  哪怕把關羽的心窩子都搬開,徐晃也看不穿漢軍的真正意圖。

  諸葛喬的腦子又不長在關羽的心窩子,路都走岔了,又怎麽能追到前面奔跑的人。

  正驚疑間,人報關羽出現在南鄉城外,邀徐晃敘舊。

  徐晃的眼神瞬間變得凌厲。

  雖說徐晃早下令南鄉郡各城池不得出城作戰,但關羽能直接無視這些城池的守備直接抵達南鄉城,這就有些欺負人了。

  這是當其他城池的守備都是土雞瓦犬嗎?
  可想到對方是關羽,徐晃的眼中有多了幾分懷念:雲長還是這般的驍勇無畏。

  徐晃年齡比關羽還大些,如今也是過了六旬的老將了。

  上次在樊城長驅直入,徐晃在戰場上對關羽沒有絲毫留情,可這私底下卻也不禁滋生諸多感慨。

  雲長啊,若你我當年一同返回河東,如今也不用再次為敵了。

  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徐晃召來了長子徐蓋,冷然下令道:“關羽自恃武勇,竟敢出現在南鄉城外。”

  “你稍後引三千騎兵走北門出城,繞到南門外的林中埋伏。”

  “待我跟關羽敘舊時,你只需看我城頭旗幟,若旗幟放下,就引兵殺出。”

  “若能擒得關羽,伱必受陛下器重。”

  徐蓋驚道:“阿父既要擒關羽,又何必跟關羽敘舊?如此,豈不是有辱阿父英名?”

  徐晃肅容道:“我以前是賊,後來受先帝賞識這才苟全了性命。”

  “先帝對我有知遇之恩,當今陛下又對我有提拔之恩,我又豈能不以死相報?”

  “只是朝堂如今局勢複雜,我又年老;我死後,你未必能在朝堂立足。”

  “若能有擒關羽的功勞,即便你今後寸功不立,只要不犯錯就足以保全家小。”
    “更何況,不論是我擒關羽,還是關羽擒我,都是死得其所。”

  “國事之上,豈能再念私情。”

  “你要記住,不論你今後有多少的軍功,你只能忠於天子。”

  “這是保命存身之道。”

  徐蓋肅然:“謹遵阿父之命。”

  城外。

  關羽引三百校刀手,列陣而立。

  狩獵狩到了南鄉城,關羽這狩獵的路線也挺微妙的。

  在給校刀手配上戰馬後,關羽找到了年輕時的感覺。

  昔日在幽州的時候,策馬揚鞭,何其的快意。

  到了荊州後,關羽被迫當上了水上戰將。

  雖然在荊州也有步騎,但關羽又是主將,不可能真的恣意橫穿。

  騎兵,突出的就是一個機動性。

  步兵一日三十裡,厲害的一百裡。

  騎兵卻是百裡任意行,三百裡也不影響戰鬥力,五百裡咬咬牙也行。

  最重要的是。

  關羽如今不是主將,也不是偏將,扮演的角色就如同雍涼戰場上不受軍令約束的諸葛喬。

  唯一需要在意的,就是在恣意穿插的途中會不會陷入魏軍的包圍。

  關羽要是明面上有個三長兩短,也會引起北伐大軍的恐慌。

  見到城頭徐晃出現,關羽揚聲大呼:“大兄,三年不見,你風采依舊啊。何不出城一敘?”

  城頭的魏軍將士,紛紛睜大了眼睛,有不知情的更是驚駭的看向徐晃。

  關羽稱呼徐晃為大兄?
  兩人是兄弟?
  那這仗還怎麽打?
  徐晃掃了一眼眾將士的表情,哈哈大笑:“雲長,何故欺我?”

  “你我雖然是同鄉,可如今分仕兩國,國事之上,不談私情。”

  “我若出城跟你敘舊,你扭頭就派人去宛城散布流言,那我這一世英名可就毀於一旦了。”

  “你若要來攻城,盡管來攻。”

  “我也想看看,這三年你的攻城手段有沒有長進。”

  周圍的魏軍將士紛紛松了一口氣。

  還好!

  只是同鄉,不是兄弟。

  關羽也不在意,青衫繡袍隨風而起:“大兄,我真要用離間計,又何必親自來南鄉城。”

  “你我都老了,既當了將軍也封了侯,何必再跟小輩們爭搶軍功?”

  “不如你我同返河東老家,在解縣垂釣讀春秋,不再過問這世間戰事如何?”

  徐晃亦是大笑。

  為了掩護徐蓋,徐晃跟關羽在這南鄉城你一句我一句的閑聊。

  就在徐晃準備下令放下旗幟時,忽見兩百校刀手自樹林中出現。

  糜照跑在最前,將樹林中發現徐蓋騎兵的時告訴關羽。

  關羽揚鞭大笑:“大兄,你這待客之禮可不好;讓侄兒引兵埋伏,我怎麽下得了手。”

  徐晃見埋伏被識破,遂令人放下旌旗,又流暢的彎弓搭箭,大喝:“雲長,來了就別走了;待我擒了你,再與你敘舊!”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