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家父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漢》第193章 雍涼攻略:論持久戰(求追)
   第193章 雍涼攻略:論持久戰(求追)

  “你還想當太守?”

  馬良看向眼前雖然語有哭腔但依舊不知悔改的馬謖,氣不打一處來。

  誠然。

  廖立當初棄城而逃,劉備的確沒懲罰廖立,還讓廖立當巴郡太守。

  可這不意味著,劉備就會一直縱容這種行為。

  哪怕劉備真的不忍心苛刻荊州士人,劉備身邊的人也必然會勸諫。

  尤其是諸葛亮!

  馬良可太清楚諸葛亮的脾性了。

  諸葛亮注重德和威,訓章明法,勸善黜惡。

  “是我錯了,我以為你加冠後就不是小孩了,就不需要我這當兄長的來約束你的言行了。”

  “兄長,你真打?”馬謖作勢欲起身。

  馬良搖頭:“不知。”

  諸葛亮又豈能容忍國家律法被踐踏破壞?
  若荊州士民都有律法豁免權,又如何能讓益州士民和東州士民信服?
  面對馬良的喝問,馬謖依舊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廖立能當?我為何不能當?陛下豈能厚此薄彼?”

  可如今蜀科已經執行好幾年,荊益同律,劉備又稱了帝,蜀科也變成了新興大漢的國律。

  信中。

  當初廖立沒有受到懲罰,是因為蜀科尚未正式推行。

  街亭被馬謖拋棄的將士,還有諸葛亮的長子諸葛喬!

  馬良向劉備深切的作出了檢討,又將鞭笞馬謖八十鞭的事據實相告,請劉備派人來收監馬謖。

  這忽如其來的抽打,痛的馬謖有些背不過氣來。

  “可知後續戰事如何?”關羽按捺怒氣。

  一便抽打,馬良一邊斥罵:“勝敗乃兵家常事,就算你戰敗了,丞相也最多貶伱官職,罰你將功贖罪。”

  雖然用商鞅法為基礎,但不濫用商鞅法,而是結合了儒家教化,將行法與教化合二為一。

  馬良再次揚起荊條,恨恨的抽下。

  八十鞭?
  馬謖臉色大變,八十鞭挨結識了,這還能下床?

  “今日這八十鞭,便是罰你之罪!”

  劉備顧忌廖立的在荊州士人中的名聲,這才選擇了寬仁處理。

  “沒想到你過了而立之年,依舊還如此的不知事!”

  為了勸戒和訓勵官吏將士,制定了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等執行條章。

  “丞相軍務繁忙,又憂心戰事,顧不上你,不代表你就能因此而免罪。”

  好好好!
  你現在知道厚此薄彼了!

  以法為體,強調律法公正客觀;以德為用,注重律法教化為本。

  痛在馬謖身,疼在馬良心。

  可這真打就不同了。

  馬良又尋到了正在江陵城視察的關羽,向關羽請罪。

  隨後提筆給諸葛亮寫信,寫到一半,馬良又將信給丟了,改成給劉備寫信。

  寫完信後。

  “閉嘴!”

  “跪下!”

  馬良怒喝,揚起荊條再次抽下。

  得知馬謖在街亭臨陣而逃,將諸葛喬等人留在了街亭,關羽的虎眼都要瞪出來了。

  “兄長!”

  荊條雖然不粗,可抽起人來賊疼!

  八十鞭落下,馬謖的背部早已經皮開肉綻,人也直接痛昏了過去。

  馬良是將諸葛亮當兄長來對待的,結果親弟弟卻誤了諸葛亮大事。

  馬良抽出馬謖背負的荊條,狠狠的抽在馬謖的背上。

  馬良咬了咬牙,讓人將馬謖抬去醫治。

  每一鞭都是馬良對諸葛亮的愧疚。

  “可你竟然敢臨陣脫逃,棄將士於不顧,這等死罪,你竟然還想著要免罪去當太守?”

  “誰讓你起來的?”

  負荊請罪,在馬謖眼中也只是走走過場,表達下真心悔過的態度。

  關興立在關羽身邊,見關羽怒火直湧,勸慰道:“阿父,伯松最是機敏,如今也無戰敗的消息傳來,料想是無大事。”

  關羽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囑咐道:“安國,你立即去趟南鄭,打探北伐戰事勝敗。將馬治中的信也帶上,若伯松無大事,再將信交給兄長。”

  關興領命而去。

  馬良俯首再拜:“謝君侯!”

  關羽看著馬良,凝聲道:“季常,不用謝我。”

  “且不論國律如何,倘若伯松有失,我必不會饒了馬謖;若伯松無恙,且聽兄長處置。”

  “荊州諸事繁忙,你不可因為馬謖一事,而壞了荊州諸事。”

  若不是看馬良面,關羽都會直接下令將馬謖砍了,只是馬良在荊州一向勤勉,比起潘濬當治中的時候更讓關羽輕松。

  若因馬謖的緣故而讓馬良從此頹廢,對關羽而言也是如失一臂。

  馬良長袖善舞,將荊州諸郡的世家豪族調和得很和睦,關羽不僅不用歸還當初向荊州世家豪族征調的船隻,更有世家豪族主動捐贈船隻給關羽。

  讓關羽的水軍也變得愈來愈強大。

  南部的五溪人等夷人,也因為馬良的調和而變得安穩。

  馬良治理荊州,是有大功的。

  關興一路疾行抵達南鄭。

  見關興到來,劉備微有驚訝:“安國,你怎會來南鄭?可是雲長在荊州遇到難處了?”

  關興直言道:“陛下,荊州無恙。我這次來南鄭,是來問伯松近況的。”

  劉備揮了揮手,讓周圍的人退下,簡要的提了隴右的戰事,又道:“伯松在隴右立了大功,朕已令伯松為涼州刺史。”

  關平暗暗松了一口氣,又遞上馬良的書信:“陛下,有馬治中書信在此。”

  劉備一聽是馬良的書信,頓時明白了關興來南鄭的真正目的,眼神也隨之一凜。

  掃了一眼馬良的書信,劉備不由長歎:“季常有弟如此,家門不幸啊。”

  “回去告訴季常,貶馬謖為庶民,遷徙梓潼郡為民,聖旨會在朕回成都後頒發。”

  “十年內,不許穿錦,不許讀書,也不許任何人接濟,讓其耕種織席謀生。”

  “若有作奸犯科,罪加一等。”

  “十年後,許其返回祖籍,讀書溫禮三年,再視其才學品性決定是否錄用。”

  劉備終究是不忍心讓馬良因為馬謖而心哀頹廢。

  十年勞改,從一個高高在上的士人,變成一個最底層的庶民,劉備這是要讓馬謖去吃最底層人的苦。

  這個程度處罰,已經是劉備最大的仁慈了。

  關興領命而去。

  劉備又將這個決定告知諸葛亮和法正。

  “陛下寬仁,荊益士民必會敬畏陛下的德威。”諸葛亮拱手讚道。

  法正直言道:“陛下對馬謖的處罰,應告知各郡官吏士人,以馬謖為典型,讓各郡官吏士人敬畏律法。”

  劉備點頭。

  這幾年勢力拓展太快,劉備的內部也出現了不少的矛盾。

  尤其是部分荊州士人,認為劉備能有今天都是荊州士人的功勞,荊州士人理當受到最高規格的禮遇。

  荊州士人驕矜,益州士人和東州士人自然就不樂意了。

  都是奉劉備為尊,誰又比誰高貴?

  將馬謖的事擱置,劉備又問及諸葛亮對關中的應對。

  “曹丕丟了隴右四郡,必不會善罷甘休,定會伺機再搶隴右四郡,丞相接下來準備如何應對?”

  法正也看向諸葛亮,靜待諸葛亮的回答。

  對此。

  諸葛亮早有準備,細細而道:“在離開隴右前,我與伯松私下有仔細討論。”

  “伯松認為,曹魏雖然在隴右戰敗,但勢力依舊強勁,不可與其正面爭鋒。”

  “故而爭奪雍涼的核心,應以兵民為勝利之本,與曹魏打持久戰。”

  “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

  “伯松此意,與我蠶食雍涼之策,有異曲同工之妙,我亦深以為然。”

  劉備盯著地圖,敏銳的抓住了核心:“伯松欲用空間換時間,準備搶佔何處立足?”

  諸葛亮指著渭水處:“陳倉以東,有五丈原。”

  “此地南靠秦嶺,北臨渭水,東西皆深溝,形勢險要。”

  “可伺機走褒斜道沿武功水北上,在五丈原立寨。”

  “魏兵若來攻,可據五丈原險要抵擋;若魏兵不來,則在五丈原屯田積糧。”

  “又有綏陽小谷,山崖絕險,河水縱橫,難以行軍。若是使前軍斫治此道,以向陳倉,則可分賊兵勢,孤立陳倉。”

  “伯松再走臨渭入陳倉,兩路齊下,自臨渭到五丈原,皆在掌控。”

  “如此,雖然不能強取安定郡斷絕隴道,卻也能讓曹魏不敢再往隴右。”

  “有我在五丈原,伯松則可放心的蠶食涼州。”

  “待伯松在隴右訓練出騎兵、打造出軍械,而我在屯田積蓄的糧食也足夠,則可一舉攻向長安。”

  “這便是,以空間換時間!”

  不論是諸葛亮,還是諸葛喬,都明白漢魏如今的對比。

  不論是物資、資源、兵力、武器,還是人口、賢才,目前的大漢是比不過曹魏。

  大漢不具備跟曹魏發動決戰的條件。
    想贏曹魏,就只能用拖延戰術,即為: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

  曹魏若是大軍來襲,就依據地利死守;曹魏若是小股來襲,就出兵吞食。

  主打一個: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諸葛亮在東,諸葛喬在西。

  一人頂住曹魏的壓力,一人在後方打造兵器、訓練騎兵,解決如金城張既、安定張郃等曹魏小股勢力。

  將涼州的民心盡收於漢!

  諸葛亮細細的將對雍涼曹魏戰略,向劉備和法正講述。

  劉備撫掌而讚:“真是精妙的策論,兵民為勝利之本,伯松深諳仁軍之術啊。”

  法正也道:“若出武功依山而東,引強兵與曹魏爭鋒,雖然可以取得更多的征戰優勢,但卻會受糧道運輸製約。”

  “若是糧道有變故,即便前線取得了暫時的軍爭勝利,也只能被迫退兵。”

  “丞相在五丈原屯田立寨,若魏兵冒然來攻,則可誘其遠道而來斷其糧道,則勝負之數偏向於丞相。”

  “若魏兵不來,就只能看著伯松蠶食諸郡縣,以伯松的能為,金城的張既不足為慮,最多安定的張郃會製造些麻煩。”

  “此消彼長,當涼州民心盡歸於漢,縱然是張郃驍勇,也無能為力了。”

  諸葛亮道:“為保證此策的成功,陛下今後可能得常駐南鄭了。唯有陛下常駐南鄭,才能及時策應四方。”

  若是劉備在成都,那麽北面的戰事需要劉備兼顧的時候,劉備得星夜兼程的跑來南鄭,也無法及時的策應荊州變故。

  劉備點頭:“朕也正有此意。阿鬥也快十五了,朕準備提前給阿鬥加冠,令其在成都監國事,督西川和南中。”

  “如此一來,即便有一日朕有不測,阿鬥也不會慌亂無措。”

  法正連忙道:“陛下,切勿說此不吉之言。”

  劉備笑道:“孝直,朕也得服老啊。總不能一直待在這個位置上讓阿鬥得不到歷練。”

  “朕征戰半生,為的就是能匡扶漢室,只是如今曹魏強盛,朕窮盡畢生之力也未必能誅滅曹賊。”

  “阿鬥雖然年幼,但身為帝王之家,他必須承擔比常人更重的責任。”

  諸葛亮沉吟道:“陛下若讓太子監國,也不是不可。只是監國事大,需有能臣在朝中輔佐。”

  “伯松在隴右,陛下與孝直在漢中,雲長在荊州,而益德、孟起、子龍等人皆要與我去五丈原。”

  “南中雖然暫時安穩,但也難免會有新的反叛,不可不謹慎。”

  劉備道:“犍為太守李嚴,頗有政績,可接替孝直為尚書令。”

  “封兒與阿鬥如今關系甚親,可令其在成都督軍。”

  “一文一武,足以助阿鬥監國諸事。”

  “至於其余的文武任命,就讓阿鬥自己去琢磨吧。”

  諸葛亮蹙眉:“陛下,這對太子是否太苛刻了,不如我給太子擬一份名單,陛下與孝直參詳決斷,這樣可讓太子更容易選擇。”

  劉備大笑:“丞相,朕知你寵溺阿鬥,可你這也寵愛過甚了。”

  “倘若事事都讓丞相來安排,阿鬥也難以知道這人心險惡,誰是賢才誰是奸臣。”

  “更何況,有朕在南鄭盯著,即便阿鬥真的用了奸臣,朕也能及時的替阿鬥糾正。”

  “只有讓阿鬥親自經歷教訓,他才能記憶深刻;只有犯了錯,阿鬥才知道如何改正。”

  “若是寵溺過甚,阿鬥今後受到挫折就難有血性了。”

  劉備就是屢戰屢敗才成就如今的大業,深知若不能自越挫越勇,最後會因為心態崩了而做出有辱祖宗聲名的錯事。

  諸葛亮欲言又止,最終還是忍住了繼續相勸的想法。

  只是在諸葛亮的內心,卻在想著要不要暗中調幾個賢才能吏,讓阿鬥有機會發現賢才能吏。

  在確定了對雍涼戰略新的部署後,諸葛亮就令薑維等人持令返回冀縣。

  這段時間在南鄭,薑維也見到了傳說中的“仁德劉備”。

  對於諸葛喬在隴右結識的義兄、又被譽為麒麟兒的才俊,劉備也表達了對薑維的厚愛。

  在論薑維戰功後,劉備又授予薑維為佐漢將軍。

  劉備喜歡自創有特殊寓意的雜號將軍,如同趙雲的翊軍將軍。

  諸葛喬的輔漢將軍雖然不是劉備自創,但不常置,劉備將這個將軍號授予給了諸葛喬。

  如今自創佐漢將軍,也是因為諸葛喬跟薑維是義兄弟。

  一個輔漢將軍,一個佐漢將軍,合起來就是輔佐漢室之意。

  對於這個特別授予的將軍號,薑維也是非常感動。

  除薑維外,諸葛喬要的王連、呂乂、杜祺、劉乾、李撰、浦元和霍弋,如今也在南鄭,正好與薑維同往。

  劉備在看到這六人的調令時,擱置了兩天才簽署。

  想到一個個的賢才都跑去了隴右,劉備都有些後悔當初讓諸葛喬批閱公文了。

  倒不是劉備覺得賢才去隴右有些不對,而是劉備想到諸葛喬那要人時的得意勁兒,這心中就更肉疼了。

  要走一個賢才,劉備就得再挖掘一個賢才。

  可這賢才,又豈會那麽容易挖掘?

  想到賢才,劉備又讓薑維給諸葛喬帶話:“伯約,你去了冀縣,就替朕問問伯松。”

  “就說朕有意改良現如今的人才考核和提拔,問問他可有什麽奇思妙想。”

  人才的考核和提拔,劉備一直都是跟諸葛亮和法正商議的。

  只是諸葛亮和法正的提出來的方式,並沒有太顯眼的地方,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完善,終究還是沒能脫離原有的選才局限。

  諸葛喬善巧思,劉備是很清楚的。

  雖說不一定能從諸葛喬口中聽到什麽奇思妙想,但問問終究是沒錯的。

  薑維領命,與霍弋、王連等文武星夜兼程的返回了冀縣。

  這來來回回的。

  已經到了十月季節。

  諸葛喬在隴右四郡也初步站穩了腳跟。

  劫富濟貧的臨時政策,雖然引起了部分隴右豪族巨室的不滿,但在諸葛喬的武力震懾下,並未掀起多大的波瀾。

  受到張郃劫掠而變成流民的天水郡和廣魏郡士民百姓,也相繼返回了家園。

  聽聞薑維等人返回,諸葛喬遂引王平等人出城來迎接。

  “大兄,你回來得可真遲啊?”諸葛喬大笑,下馬與薑維敘舊。

  霍弋東張西望,沒見到黃忠,心中有些焦急。

  見霍弋這般模樣,諸葛喬不由搖頭:“小弋,老將軍並不知道你要來,正在城內巡城。你若著急,可先入城。”

  霍弋頓覺失態,紅著臉道:“我與兄長一道入城。”

  諸葛喬敲了敲霍弋的腦門:“想去就去,在這裝什麽客氣。”

  霍弋捂著額頭,咧嘴就往城內而跑。

  諸葛喬看向王連等人,行禮道:“隴右百廢待興,急需賢才相助。”

  “冒昧將諸位調到這隴右,忍受這天寒地凍,我深表歉意。”

  王連是個國字臉的中年儒生,言行舉止也如這方正的國字臉一樣:“使君客氣了。”

  “若非使君征調,我等在西川也是在虛度光陰,如今能來這隴右為陛下的北伐效力,亦是我的榮幸。”

  呂乂、杜祺、劉乾、李撰、浦元等人也是紛紛表態。

  諸葛喬點頭:“陛下可對諸位有任命?”

  王連搖頭道:“陛下隻說讓我等來隴右,一切行事皆聽使君調度。”

  劉備不直接任命王連等人,這是在給諸葛喬最大的調動權限。

  “既如此,就以王連為涼州治中,助我治理四郡政務。”

  “以呂乂為天水郡太守,杜祺為南安郡太守,劉乾為廣魏郡太守,分駐上邽、豲道和臨渭。”

  “暫代太守的馮習、張翼和張著,會助三位執掌三郡軍務。”

  “李撰和浦元兩人,留在冀縣,我已替二位準備了作坊,四郡的工匠也會由你二人調度。”

  “相關的任命文書,我會送往南鄭請陛下批閱。”

  諸葛喬快速的任命了王連六人的職權。

  趁著這短暫的休兵時間,諸葛喬要將隴右四郡的人力物力盡可能的調動起來。

  不論是養馬編練騎兵,還是發展民生經濟,都需要時間。

  是夜。

  諸葛喬在城內大擺宴席,歡迎眾人來隴右就職。

  呂乂、杜祺和劉乾三人,沒有在冀縣多逗留,在第二日就各自前往了上邽三城。

  諸葛喬則將刺史府的部分公務移交給王連。

  王連的理政能力不俗,只是半日的時間,就已經不需要諸葛喬協助了。

  見王連對隴右的政務有了基本的了解,諸葛喬也不再耽誤時間,尋到了薑維。

  “大兄。”

  “丞相傳授了你八陣圖對吧。”

  諸葛喬笑眯眯的看著薑維。

  薑維見諸葛喬這模樣,就猜到諸葛喬心中肯定在玩奸:“伯松,你有事不妨直言。”

  諸葛喬遂不賣關子:“無當飛軍本有五部,隴右一戰損失了千余人。”

  “我又從天水郡的氐人中招募了千余人,補足了無當飛軍的缺損。”

  “大兄若有意,不如用無當飛軍來練這八陣圖。”

  “如此,我也能騰出時間來打造騎兵以及準備更優良的武器。”

  薑維心中一動:“用無當飛軍演練八陣圖,這沒什麽問題。”

  “但我對伯松想要打造的武器也很感興趣,這一路上李撰和浦元一直都是藏藏掖掖的,生怕被我看到了隱秘似的。”

  諸葛喬令親衛取來連弩:“這些武器本來就是要裝備給無當飛軍的,自然會讓大兄知曉。”

  “這弩是由丞相設計、李撰完善、浦元打造、我在戰場上檢驗性能,一弩十發,破甲利器。”

  “我將其命名為:諸葛連弩!”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