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家父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漢》第1章 隆中對危機:不除孫權,北伐難以功成
  第1章 隆中對危機:不除孫權,北伐難以功成

  建安二十四年,五月。

  漢中大捷的春風,席卷了整個西川。

  西川士民,載歌載舞,為勝利而歡呼。

  蜀郡。

  布衣綸巾的俊雅少年諸葛喬,佇立拱橋,靜靜地欣賞橋下的江水波光。

  稚嫩的呼聲由遠及近。

  “阿喬吾兄,汝父呼你!”

  身材胖胖的少年劉禪,小跑而來,肉嘟嘟的小臉有幾粒粉刺。

  那兩只因為胖臉而顯小的雙眸,緊緊的盯著諸葛喬左手的小竹筒,連束腰錦帶松了都不曾覺察。

  “阿鬥,別整天汝父吾兄,說白話!”

  諸葛喬右手食指和中指並攏彎曲,熟練而精準的在劉禪的腦門兒上一敲。

  “疼!再敲就傻了!”劉禪捂著腦袋,雙眸的視線依舊留在諸葛喬左手的小竹筒。

  諸葛喬將小竹筒拋給劉禪:“小心點,別再讓許長史給瞧見了。這個季節的蛐蛐可不好抓。”

  “阿喬吾兄,吾深敬之!”劉禪一把捧住小竹筒,跳腳歡呼。

  話音未落,劉禪的腦門兒又是一記彈指襲來:“說白話!”

  但這次,劉禪卻是靈活的避開,一邊小跑一邊得意的高呼:“阿喬吾兄,吾先行矣!”

  “真是至淳少年啊。”

  諸葛喬看向劉禪那漸漸遠去的背影,嘴角輕揚。

  作為穿越者的諸葛喬,這世的出身挺不錯的。

  諸葛瑾的次子,諸葛亮的嗣子。

  這個出身和家世,足以令諸葛喬自豪。

  “阿喬,你又給阿鬥捉蛐蛐去了?”

  剛回到軍師將軍府邸,神態嚴肅的諸葛亮就出現在眼前。

  言辭中隱隱有幾分嚴厲:“許長史今日又來尋我,說這個月他都已經扔了三隻蛐蛐了;阿鬥還替你遮掩,謊稱是路邊撿來的蛐蛐。”

  許長史就是許靖,有盛名而無實才。

  劉備初掌西川時,賢士未附。

  法正諫言劉備,應效仿燕昭王禮遇郭隗,以此昭示遠近賢才。

  於是,劉備以許靖為左將軍府長史,同時兼管劉禪的學業。

  許靖對劉禪的學業很苛刻,苛刻到諸葛喬都瞧不下去了,這才會給劉禪捉蛐蛐解悶。

  哪有少年不貪玩的!

  諸葛喬右手捂胸,表情也逐漸痛苦:“許長史暴殄天物啊,蛐蛐很難抓的。”

  “行了,別裝了!”諸葛亮一眼就識破了諸葛喬的偽裝:“伱這話若再讓許長史聽見,我明日又不得安寧了。”

  諸葛喬略有不滿:“甘伯母去的早,左將軍又征戰在外,許長史寬於律己嚴於待人,給阿鬥布置了繁重的學業。”

  “阿鬥學習累了,難道還不能玩下蛐蛐享受享受?學業貴專,但也得勞逸結合。”

  “你就寵他吧。”諸葛亮瞪了諸葛喬一眼。

  諸葛喬理直氣壯:“阿鬥常喚我‘阿喬吾兄’,我不寵誰寵?”

  諸葛亮倒也沒真的想斥責諸葛喬,方才也只是象征性的表達個態度。

  劉禪的幼年是很孤苦的。

  疼惜劉禪的糜夫人和甘夫人相繼而亡,劉備又時常忙於軍務而疏忽了對劉禪的關心。

  諸葛亮看在眼裡,惜在心裡。

  諸葛喬對劉禪的寵溺,諸葛亮是心知肚明的。

  若不是許靖隔三差五的來尋諸葛亮,諸葛亮連象征性的態度都不想表達。

  諸葛亮的語氣恢復日常的儒雅:“今日難得閑暇,去棋室對弈一局。”

  諸葛喬聞言,表情頓時有些松垮,小聲嘀咕:“我這臭棋簍子,阿父你贏了也沒成就感啊。”

  諸葛亮的腳步一滯,握著羽扇的右手也在瞬間緊繃。

  諸葛喬瞬間認慫,疾走幾步,邁步在諸葛亮前方:“孩兒近日棋藝有所明悟,今日定要與阿父在棋盤上分個高低!”

  黑子起,白子落。

  棋盤如時局,錯綜而複雜。

  雖說在跟諸葛喬對弈,但諸葛亮明顯有些心不在焉。

  “阿父若有煩心事,可說與孩兒聽。”諸葛喬本就不是少年心性,這察言觀色的本事早已刻進了骨子裡。

  聽到諸葛喬的詢問,諸葛亮這才回過神來:“曹操退兵回長安了。”

  諸葛喬道:“退兵是好事,阿父為何還要煩憂?”

  諸葛亮的語氣多了幾分無奈:“曹操在漢中這幾年,遷走了漢中大量的百姓和財物,又焚毀了不少的房屋和耕地。主公雖然贏了軍爭,卻隻得了漢中的空城。”

  果然。

  曹操還是那個曹操,得不到就毀掉。

  “漢中已成定局,阿父再怎麽煩惱也無濟於事。”諸葛喬將棋子落在棋盤的空處,意有所指:“孩兒以為,左將軍當下的隱患,不在漢中而在荊州。”

  諸葛亮的眼中多了幾分讚賞:“荊州有雲長坐鎮,能有什麽隱患?”
    諸葛喬不假思索:“臥榻之側,有毒蛇藏於洞中,防不勝防啊。”

  諸葛亮再問:“不知阿喬說的毒蛇,在何方?”

  諸葛喬手指東南:“自然是,東南方!”

  雖然沒有明說,但諸葛亮也聽懂了諸葛喬的暗喻:毒蛇在臥榻之側,又在東南方,指的就是江東的孫權了。

  “曹操勢大,非主公一人之力能夠抵擋;結盟孫權,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諸葛亮輕歎,目光看向錯綜複雜的棋局,似是自語,亦似在說與諸葛喬聽。

  “昔日我於隆中論三分時,曾言荊益兩州地險民富,是難得的用武之地。”

  “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進爭天下,霸業可成。”

  “只可惜,時局變化無常。”

  “荊州荒蕪殘敗,漢中人物流失。”

  “而中原地廣物博,人口眾多,左將軍只有數郡的物力,很難與中原爭鋒。”

  “江東魯子敬病逝後,主公跟孫權的盟約關系也日漸緊張。”

  “湘水劃界雖然暫時解決了左將軍跟孫權在荊州疆域上的矛盾,卻根除不了孫權奪荊州的野心。”

  “不除孫權,北伐難以功成!”

  諸葛喬微微吃驚。

  一向力主孫劉聯盟的諸葛亮,竟然也會有除掉孫權的想法。

  但很快,諸葛喬又釋然了。

  以諸葛亮的智慧,又豈會看不清當前的局勢隱患症結。

  諸葛亮徐徐抬頭,看向諸葛喬的目光睿智而深邃:“阿喬能看出荊州的隱患,又視孫權為毒蛇,可有捕蛇良術?”

  諸葛喬沉吟片刻:“若要捕蛇,只需引蛇出洞,斷其七寸;只是,孩兒雖然粗通其中道理,但孫權卻不是尋常毒蛇。西川眾人中,也只有阿父能勝任這捕蛇人。”

  諸葛亮搖頭:“我身為軍師將軍,職責頗重,不能擅離西川。”

  諸葛喬暗暗一歎。

  若諸葛亮在荊州,不論是吳下阿蒙,還是吳郡陸遜,都別想在諸葛亮手中討得好處。

  昔日的周瑜魯肅不行,今日的呂蒙陸遜同樣不行。

  諸葛亮忽然開口:“阿喬,你可願替我入荊州,當這捕蛇人。”

  諸葛喬吃了一驚:“阿父,孩兒人微言輕,且又年幼,如何當得了這捕蛇人?”

  諸葛亮早有考慮,篤定而笑:“阿喬切勿妄自菲薄。”

  “自你三年前主動請為我的嗣子時,我便知道你的才識遠見遠勝於你的兄長諸葛恪。”

  “這三年以來,不論我給你布置何種學業,你都能遊刃有余。”

  “你的到來,讓我有了布局荊州的構想。”

  “今日的問對,也讓我更相信了先前的推斷,你早已看清了荊州的局勢隱患,也一直在構思解決荊州隱患的方案。”

  “你欠缺的,是名望,而非智慧。”

  諸葛喬內心震撼。

  若不自請為諸葛亮的嗣子,諸葛喬大概要在五年後才能入川當諸葛亮的嗣子。

  諸葛喬不想在北伐途中英年早逝,更不想諸葛亮星落五丈原。

  同樣,諸葛喬也不願留在江東坐以待斃。

  趁著諸葛瑾出使西川的時候,諸葛喬尋到機會,主動請為諸葛亮的嗣子。

  不曾想,這一切竟然都被諸葛亮猜中了。

  不愧是以一人之力,讓諸葛氏冠以智慧之名的千古武侯。

  諸葛喬內心的欽佩,油然而生。

  “孩兒願聽阿父調遣!”諸葛喬不再推辭,表情也變得從容而淡定。

  諸葛亮已經著手布局荊州,若諸葛喬還要推辭,豈不是自掘墳墓?
  諸葛亮的眼神中多了欣慰,語氣也多了豪邁:“阿喬,我果然沒有看錯你!有你入局為棋,即使天命微薄,我也能與天爭勝,奪那半子勝機。”

  諸葛喬的內心也多了幾分激動:“孩兒既然以身為棋,自當助阿父舍命勝天。”

  諸葛亮撫掌大笑:“好!好!好!你我父子同心,何愁大事不濟!”

  “明日你就隨安漢將軍南下江陵,我會委托子仲兄,替你向雲長的女兒鳳姬求親。”

  諸葛喬驚訝而道:“阿父要讓我當關將軍的女婿?”

  諸葛亮撫須而笑:“鳳姬雖然也習武事,但為人酷重情義,不似孫夫人驕矜縱恣,與阿喬也是良配。”

  諸葛喬內心難掩激動。

  臥龍嗣子,嶽父關雲長。

  這波,要飛啊!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似乎,也沒那麽差勁。

  諸葛喬眉宇間神采飛揚,起身而拜:“若能迎娶鳳姬為妻,是孩兒榮幸。”

   無金手指謀略文,經常爆更,能月票過千書值得一看;
    前文立正挨打,進行了大刪改,刪改了些雷點,故而有些章節字數很少,請諸位書友理解。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