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家父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漢》150.第150章 北伐選帥,諸葛論兵(求追)
  第150章 北伐選帥,諸葛論兵(求追)

  跟諸葛亮比劃?

  關羽在襄陽、張飛在閬中、魏延在南鄭、馬超在武都督巡未歸、法正在越嶲未歸。

  在場如趙雲、黃忠、吳班等將,且不說能不能在理論上比劃贏,就算真的能比劃贏,誰會在這種時候去跟諸葛亮比劃啊!
  諸葛喬剛將劉備北伐親征的念頭堵死,這個時候為了證明比諸葛亮厲害要跟諸葛亮比劃,那不是犯眾怒嗎?

  劉備一雙虎眼緊緊的瞪著諸葛喬。

  諸葛喬卻是氣定神閑:“大王,你看。家父眾望所歸,當為北伐主帥!”

  劉備瞪了諸葛喬片刻,本想說可讓張飛主帥。

  又想到張飛素來敬重諸葛亮,這萬一張飛來句“俺聽軍師的,俺全力配合軍師北伐,兄長你就安心坐鎮成都,等俺和軍師歸來。”,那親征就更沒希望了。

  想到這裡,劉備虎眼變得柔和,面帶笑容的看向諸葛亮:“讓軍師當北伐主帥倒也沒問題,不知軍師何時北伐?我好擇選吉日,登台拜將!”

  劉備心中打著如意算盤:軍師肯定沒想過當北伐主帥,只要軍師拒絕了,那北伐主帥就只能是我了。

  黃權這次沒有再急著開口,而是看向氣定神閑的諸葛喬,靜待諸葛喬的下文。

  一旁的諸葛亮抬頭望天。

  坑爹啊!
  這不是將我架在火上烤嗎?
  我怎麽知道什麽時候北伐?
  我就沒想過當北伐主帥!

  諸葛喬完全沒有正在坑爹的覺悟,搶著替諸葛亮回答:“只要大王想北伐,今日就可登台拜將,明日家父就可出兵北伐!”

  劉備眯了眯眼睛:“阿喬,你說話可一點都不老實!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不齊,如何能明日出兵北伐?”

  諸葛喬卻是耍起了無賴:“大王莫要憂慮,如今府庫糧草雖然貧瘠,但有大王在成都,籌措北伐所需的糧草輕而易舉。”

  “有大王保證北伐的糧草不斷,家父一個月內定能率軍殺向長安城,生擒叛賊孟達!”

  “扶救天子還於舊都,指日可待!”

  劉備臉色變黑。

  北伐糧草不斷?籌措糧草輕而易舉?
  沒有軍師在成都助我籌措糧草,我怎麽保證糧草不斷?

  就光喊口號是吧!
  又被阿喬這小子給帶溝裡了!

  良久。

  劉備歎氣:“阿喬和軍師留下,其余人暫且到府外靜候。”

  黃權暗暗松了一口氣,看向諸葛喬的眼神多了幾分讚賞。

  只要劉備肯聽勸,那就是好事!
  就怕劉備一意孤行,在這種軍民疲敝的時候舉益州之力去爭關中。

  待得眾人退去。

  劉備盯著諸葛喬:“阿喬,方才眾人皆在,我知道伱話中有隱瞞。”

  “現在僅有我三人在,將話挑明吧。”

  “以你的才智,不可能不明白我為什麽要急著北伐。”

  諸葛喬淡笑拱手:“大王,我並不反對北伐;若時機到了,大王親征也無妨。”

  “然而,此時的確不是北伐的最佳良機。”

  “大王當務之急,不是北伐,而是內修政理,修生養息,囤糧練兵以待天下之變。”

  劉備蹙眉:“曹操都死了,難道還不能算是天下之變嗎?”

  諸葛喬搖頭:“曹操雖死,但曹丕尚在,曹操留下的文武群英尚在。”

  “曹丕以雷霆之勢拉攏了曹操舊部,又強奪了曹彰兵權,聲勢正旺。”

  “如今又部署重兵在司隸和雍涼,以親信孟達督長安諸軍,目的就是等著大王出兵秦川。”

  “曹丕初任魏王,急需一場勝利來樹立軍中威望。”

  “孟達初降曹丕就居高位,同樣急需一場大勝來樹立軍中威望。”

  “大王若是匆匆北伐,反會遂了曹丕和孟達的意圖。”

  “兵法有雲:敵欲急戰,我則慢戰。拖延時日,其勢必竭。”

  劉備眉頭更是緊鎖:“可如此施為,豈不是顯得我懼了曹丕和孟達?”

  諸葛喬笑道:“正因如此,我才會說大王不適合擔任北伐主帥。”

  劉備輕歎一聲:“阿喬伶牙俐齒,我說不過你。可你想讓軍師擔任北伐主帥,方才的理由可不夠!”

  諸葛喬氣息泰然:“大王可還記得,昔日高祖是如何擊敗關中的雍王章邯的?”

  劉備沉吟一陣:“高祖采納張良計,燒毀了棧道,以表示不再回關中,以此來麻痹項羽和眾諸侯。”

  “待項羽作亂,高祖又采納韓信計,派幾百軍士修複棧道,假裝要走棧道進擊,卻暗中偷襲陳倉。”

  “章邯猝不及防,讓陳倉失守,最終被高祖擊敗。”

  “可今非昔比,如今的陳倉守將張郃,是深諳兵法的驍將,又豈會不作防備?”

  諸葛喬笑道:“兵無常勢,暗度陳倉只是兵勢之一。”

  “我要說的,是高祖南鄭拜將!”

  “當時,章邯乃秦末名將,而韓信只是無名小卒。既無名氣,亦未曾統兵。”

  “在章邯眼中,高祖拜韓信為將,等同兒戲。”

  “兵法有雲:驕兵必敗。小覷韓信,才是章邯兵敗的根因。”

  微微頓了頓,諸葛喬又道:“自古以來,能謀戰略者必知兵事。”

  “隆中對句句要理,若非深研兵事,又如何能讓大王鼎足三分?”

  “善戰者除卻天賦外,以智慧、將德、時運為重。”

  “高智慧的人,即便平日裡的精力不會花在軍事上,但只要需要,他們就能在三五年內達到常人一輩子的高度甚至超越。”

  “有將德的人,深諳智、信、仁、勇、嚴。既足智多謀,又賞罰有信,更兼愛護士卒,能勇敢果斷,亦嚴明軍紀。”

  “有時運的人,即便從未統兵,也能受恩主賞識和信任,如千裡馬遇伯樂,亦如韓信遇高祖。”

  “家父深諳兵法謀略,又善於統籌計算。”

  “大王出征在外,家父留守督後方。不論是官吏調遣還是賞善罰惡,大小事務,皆無任何差池。”

  “軍政雖有差別,但又殊途同歸:核心都在於人力物力的計算和調配。”

  “在天賦上,家父與韓信各有所長;若隻論智慧、將德和時運,家父與昔日在南鄭遇高祖的韓信又何其相似?”

  “高祖能用韓信定三秦,大王為何不能讓家父出秦川?”

  劉備凝神沉思。

  諸葛喬又道:“大王征戰多年,用兵風格大抵固定。孟達久居大王麾下,對大王及麾下諸將都頗為了解。”

  “孟達對大王又心有怨恨,如今替曹丕鎮守長安,必會有所針對。”

  “大王卻不了解孟達的用兵風格,知己不知彼,如犯兵家大忌。”

  “可由家父擔任北伐主帥,孟達知己知彼的優勢就蕩然無存。”

  “孟達又素來自矜,總以為能比肩樂毅,若知家父擔任北伐主帥,必生小覷之心。”

  “北伐中原,並非關中一戰就能成功;我深知大王用兵難有對手,可大王之後,誰能統兵?”

  劉備頓時了然。

  以目前的身體狀況,即便北伐親征,也最多再打一場關中爭奪戰。

  可打了關中爭奪戰後,誰能接手北伐的重任?
  諸葛喬雖然有天賦有時運,但智慧和將德還有欠缺,年齡太小,歷練太淺,威望也不足。

  想要接手北伐大任,諸葛喬需要成長的時間。

  那麽在諸葛喬成長起來前,劉備還需要一個能絕對信任且能謀全局又懂軍務的北伐主帥。

  想到這裡,劉備將目光看向諸葛亮:“軍師,若我拜你為北伐主帥,你可有信心奪取關中?”

  諸葛亮沉吟片刻:“大王若不催我急戰,我必為大王奪取關中!”

  雖然諸葛亮沒想過當北伐主帥,甚至連北伐的具體方略都還沒認真考慮過,但如今箭在弦上,不容諸葛亮有片刻的猶豫。

  若不接下這個重任,劉備必然會親征,甚至還可能因為北伐後繼無人而追求急戰。

  用兵若是太急,就容易遭敵手算計。

  倘若出現意外,那劉備的王業就會遭受極大的打擊。

  當務之急,得先把劉備親征的念頭徹底打消才是最緊要的。

  只要劉備不犯險,諸葛亮篤信:拿下關中只是時間問題。

  就如同諸葛喬所言:高智慧的人,平日裡精力不在軍事上顯示不出太明顯軍事才能,可一旦全力研究軍事,三五年就能達到常人一輩子的高度甚至超越。

  給諸葛亮時間,軍事素養就能以跨域式的速度提升。

  “好!”

  劉備見諸葛亮和諸葛喬,父子都是泰然篤定,這心中亦願意給諸葛亮的機會:“我會傳令益州諸將,一個月後,我將在南鄭登台拜將,挑選北伐主帥。”

  高祖有魄力讓從未統兵的韓信當大將軍,劉備同樣有魄力讓從未統兵的諸葛亮當北伐主帥。

  至於軍中威望不夠、資歷不夠、將士不服等等,那不是劉備應該憂心的。

  劉備不會盲目的聽信諸葛喬對諸葛亮的吹捧,但也不會武斷的去否定諸葛亮的才能。

  劉備有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檢驗方式:實踐出真知。

  倘若給諸葛亮一個月時間準備,都無法在登台拜將那一日讓軍中的驕兵悍將俯首聽命,那諸葛亮也就沒資格擔任北伐主帥!
  劉備的命令下達後,黃權匆匆尋到諸葛喬:“伯松,大王怎麽還是要北伐?”

  諸葛喬負手而笑:“黃治中,不是大王要北伐,而是大王要挑選北伐主帥。”

  “北伐一直都是大王的志向,硬要阻止是阻止不了的,我等只能順著大王的想法,然後盡可能的拖延北伐的具體時間。”

  “若是大王急眼了執意親征,黃治中能勸得了嗎?”

  黃權沉默片刻:“能拖多久?”

  諸葛喬默默計算了時間:“如無意外,能拖一年。”

  “一年?”黃權瞪大了眼睛:“你真能拖這麽久?”

  諸葛喬笑道:“山人只有妙計!我說能,那就能!”
    現在是五月,拜將拖一個月,南中法正遷徙青羌五部拖一拖,秋收拖一拖,通過長沙自貿區向江東買糧、往漢中運糧等等糧草籌措拖一拖,怎麽也能拖到十一月。

  到了十一月,曹丕一稱帝,劉備也得跟著稱帝。

  可劉備稱帝也不可能立即就稱帝,尊古禮也得群臣勸進、三辭三讓,然後才能登基稱帝,這前前後後的大小事加起來。

  劉備要誓師北伐,至少也能拖到明年五月。

  到那時,錢糧足備,棧道通暢,而諸葛亮也能有足夠的時間練新兵、立軍規。

  再有劉備稱帝的大義在,天時地利人和全都具備了,就是北伐的真正開始。

  不過這些話,諸葛喬是不會給黃權道明的。

  黃權見諸葛喬言語篤信,遂松了一口氣:“若真能讓益州軍民再休養生息一年,伯松你居功至偉。”

  諸葛喬笑道:“黃治中過譽了,都是眾人的功勞,我又豈敢居功。”

  回到公署。

  諸葛亮面色頓時多了幾分愁容:“伯松,你這是將為父架在火上炙烤啊。論實戰統兵,為父現在還不如伯松你。”

  諸葛喬卻是面帶笑意:“阿父切勿妄自菲薄!孩兒只是佔了去荊州經歷了實戰的便宜,論智慧我又豈能比得上阿父?”

  “最多半月,阿父在實戰統兵上就能超越孩兒了。”

  “更何況,孩兒在襄樊之戰和江陵防守戰的表現,有很大程度上得歸功於運氣。”

  “若是阿父部署,必不會如孩兒一般疏忽大意。”

  “阿父,你在我心中,可是能同時比肩漢初三傑的。”

  “既可如張良: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亦可如蕭何:鎮國家,撫百姓,給糧餉,不絕糧道;更可如韓信: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

  諸葛亮輕斥:“切莫胡言。這要讓外人聽見,還不得說為父狂妄自大。”

  諸葛喬笑意不減:“阿父昔日自比管仲樂毅的時候,怎麽不怕人說你狂妄自大?”

  諸葛亮見諸葛喬提及往日事,不由笑罵:“舊日事怎能跟今日事相比?”

  “罷了,如今已成定局,責你也無用。為父近日要溫習兵書戰策,難以分心。”

  “這公署的公文,你全部替我批閱了吧。”

  諸葛喬笑容一僵:“全部?”

  諸葛亮點頭,輕輕拍了拍諸葛喬的肩膀,鼓勵道:“自然是全部!”

  “伯松啊,為父很忙的,你給為父多尋一事,自然就得替為父多分分擔一事。”

  “你也別妄自菲薄,你在為父心中是無雙才俊,可稱蕭何在世、管仲重生。”

  “以你的才學,天亮前肯定能批閱完這些公文的。”

  “我會讓銀屏給你準備你愛吃的膳食,然後給你送到公署來。”

  諸葛喬呆立當場。

  天亮前批閱完?

  還蕭何在世,管仲重生?

  阿父你誇人也得有個限度啊!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諸葛喬渾然忘記了方才是怎麽猛誇諸葛亮的。

  諸葛亮悠然出門:“伯松,你可要認真批閱啊!否則明日新的公文送來,你又得批閱到天亮了。”

  還有明日!??

  諸葛喬猛然醒悟:“糟糕!法太守先去江陵後去越嶲,尚書令的公務一直都未未移交,故而軍師將軍府公文繁多。”

  “如今阿父又要將精力放在軍務上,那豈不是說,這軍師將軍府的公文,以後都得我來批閱了?”

  “我……”

  諸葛喬回頭掃了一眼堆積如小山的公文,整個人都變得僵硬了。

  時光如梭。

  日落月升。

  公署中小山似的公文,從左邊堆積到了右邊,看著沒完沒了似的公文,諸葛喬隻感覺肚子咕咕作響。

  “以後誰敢說穿越者就能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我就跟他急。”

  “除非當昏君或紈絝子,這工作壓力不比後世小啊!”

  “我不會也英年早逝吧?”

  想到歷史上的諸葛喬隻活了二十四歲,諸葛喬就不由打了個冷顫。

  正苦惱間,門外一陣香風襲來,正是前來送膳食的關鳳,婚後取字銀屏。

  “夫君,公務先緩緩,先用膳吧,待會兒冷了就不好吃了。”關銀屏將飯菜從籃子中取出,又貼心的給諸葛準備了飲水。

  諸葛喬精神一震,自竹簡中探出頭來:“今日都有什麽?”

  關鳳咬了咬嘴唇,遲疑道:“應該,都是夫君愛吃的。”

  “應該?”諸葛喬狐疑的看向關鳳,又看向桌上的飯菜。

  都是平日裡諸葛喬愛吃的,但又總感覺有些不對勁。

  “的確都是我愛吃的。”諸葛喬顧不得多想,這獨子早就餓得咕咕叫,那裡還有別的心思。

  然而這飯菜剛一入口,諸葛喬就覺察到不對勁了。

  這不是黃月英的廚藝!
  也不是軍師將軍府庖廚的廚藝!
  “夫君,這飯菜,可還合口味?”關鳳期待的看向諸葛喬,那俏臉上隱隱有幾分紅暈,圓潤的胸脯也是一起一伏,顯然內心不是很平靜。

  諸葛喬一瞧關鳳這模樣兒,心中就猜到怎麽回事了,讚許道:“今日府中是換庖廚了嗎?這廚藝比以前的庖廚強多了。”

  關鳳語氣一喜:“真的嗎?”

  諸葛喬點頭:“肯定啊!今晚的飯菜,都充滿了濃濃的詩情畫意,就好像那新婦將對夫君的思念都傾注到了飯菜中,回味無窮啊!”

  關鳳的小臉兒上多了羞紅:“以前常練武,很少習庖廚藝,今日是跟阿母一起做的。”

  諸葛喬囫圇吞棗般,將飯菜一掃而光:“接下來的時間,我得在公署寢食,得讓銀屏多跑了。”

  關銀屏見諸葛喬將飯菜一掃而光,暗暗松了一口氣,勸道:“夫君,公文雖然繁多,但也不可廢寢忘食。”

  諸葛喬埋頭竹簡公文,欲哭無淚:“我會注意的。”

  接下來的十幾日,諸葛喬吃睡都在公署,除了關鳳每日送餐外,偶爾諸葛亮也會來幾趟。

  只不過諸葛亮來的時候,只是來取了些公文查閱,並未過問諸葛喬對公文的具體批閱。

  在這期間,劉備要在漢中登台拜將的消息,也迅速的在益州諸將中流傳。

  左將軍府。

  馬岱興致勃勃看著眼前的魁梧漢子:“兄長,大王要在漢中登台拜將,必定是大王準備趁著曹操新亡,要去打雍涼了。”

  “以兄長在涼州的威望,這次北伐主帥,非兄長莫屬!”

  西涼錦馬超,如今亦是劉備封的左將軍,本在武都督巡,聽到劉備要拜將的消息後,就匆匆返回了成都準備。

  馬超的語氣也是興奮:“曹賊屠我滿門,隻恨不能生啖其肉。”

  “如今漢中王準備拜將北伐,我身為大漢的左將軍,自是當仁不讓!”

  “國仇家恨,就一並報了!”

  “只是我聽說,右將軍張飛和後將軍黃忠,也對北伐主帥勢在必得;就連漢中的漢中太守魏延,也想當這北伐主帥。”

  “要跟這三人競爭,我的優勢不大啊。”

  馬岱笑道:“後將軍黃忠年老體衰,如何能當北伐主帥?漢中太守魏延,雖然有勇武謀略,但論身份地位如何比得上兄長?”

  “唯有右將軍張飛是兄長競爭北伐主帥的勁敵,可右將軍終究不是涼州人,這北伐得出秦川搶佔雍涼之地。”

  “也唯有兄長你才有資格了!”

  馬超點頭:“話雖如此,但也不能大意。你我近日研究下雍涼局勢,若要出兵,應該如何進兵。”

  “北伐主帥,系三軍之重,漢中王肯定不會輕易拜將的。”

  “我等能不能報家仇,就看此回了。”

  閬中。

  張飛將酒壇子摔在地上,哈哈大笑:“俺終於可以當一方主帥了!”

  “二哥在樊城斬龐德敗曹仁擒於禁,威震華夏,讓俺好生羨慕!”

  “如今兄長準備在南鄭登台拜將,那不就是專門為俺準備的嗎?”

  “兄長也忒麻煩,要讓俺當一方主帥,直接告訴俺就行了,非得登台拜將,忒麻煩。”

  張苞咧嘴而笑:“阿父,或許大王是要拜他人為將,你莫要高興太早了。”

  張飛眼一瞪:“你這小子,皮癢了是吧!兄長要留在成都,二哥又在荊州,北伐主帥除了俺,誰還有資格?”

  張苞下意識的退後一步,嘿笑道:“阿父息怒,孩兒也是就事論事。就比如漢中太守魏延,後將軍黃忠,左將軍馬超,翎軍將軍趙四叔,都可以當北伐主帥。”

  張飛冷哼:“子龍是俺兄弟,又向來不喜爭功,俺要當北伐主帥,子龍必定謙讓。”

  “黃漢升斬了夏侯淵,立了大功勞,他好意思再跟俺搶?”

  “至於魏延,漢中重地,太守豈能輕離?”

  “也就馬孟起是個勁敵,他是涼州人,熟悉涼州地形和風土人情。”

  “哎,這越想越不對勁,兄長還真有可能讓馬孟起當北伐主帥。”

  “不行!這北伐主帥只能是俺的,別人不能搶!”

  “苞兒,你立即去軍中問問,都有誰是雍涼的人,若有熟悉雍涼地形的,重賞!”

  “俺就不信了,俺還搶不到這北伐主帥?”

  張飛摩拳擦掌,虎眼中滿是志在必得。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