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家父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漢》第142章 王對王:劉備急赴樊城,曹操引兵魯
  第142章 王對王:劉備急赴樊城,曹操引兵魯陽(求追)

  洛陽。

  曹操在行宮中養病,人報曹真遣長子曹爽到來。

  “阿默來了。”曹操聞言而笑。

  曹爽與曹叡年齡相仿,阿默是曹爽的小名。

  這小名還是曹操取的。

  曹爽小時候不愛說話,見了曹操也木訥笨拙,於是曹操就給曹爽取了小名“阿默”。

  曹真聽了後,感到很羞恥,當日就將八歲的曹爽丟入了虎豹騎。

  幾年的軍中歷練,曹爽的性格也變得不再木訥笨拙,再加上虎豹騎中的歷練讓曹爽比常人更驍勇,隱隱有曹家孫輩千裡駒的勢頭。

  曹操對曹真的這個長子亦是頗為喜歡,常對左右言“吾孫阿默,有大將之資”。

  “阿默來見我,可有帶來好消息啊?”

  曹操披上裘衣,坐在床頭,看向曹爽的眼神頗為欣賞。

  曹爽少年披甲,亦是威風凜凜:“稟魏王,家父已破南鄉城,特命我來送捷報。”

  曹操大笑。

  一旁侍立的司馬懿則是上前接過捷報,遞向曹操。

  曹操沒有去看捷報的內容,而是順手又將捷報推給司馬懿:“仲達,你仔細瞧瞧,可有古怪之處。”

  高興歸高興,曹操並未因此而疏忽大意。

  司馬懿小心翼翼的攤開捷報,逐字逐句的往下看。

  當看到是孟達開了城門才讓曹真破了南鄉城後,司馬懿的眉頭下意識的緊鎖。

  覺察到司馬懿表情變化的曹操,也是瞬間眯眼蹙眉:“仲達,這捷報有何古怪?”

  司馬懿將捷報小心翼翼的合攏:“魏王,護軍將軍能破南鄉城,皆因劉備麾下的上庸守將孟達半夜打開了城門。”

  “孟達?”曹操揉了揉眉心,腦中沒有半點兒印象:“這又是何人?”

  司馬懿道:“孟達本是司隸扶風郡人,乃是昔日涼州刺史孟他的兒子。”“後來隨孟他入蜀地,效力劉焉劉璋父子。劉備入川時,孟達背劉璋而投劉備。”

  “數月前,孟達走秭歸入房陵,兵不血刃就拿下了房陵、上庸和西城三郡。”

  曹操腦中終於有了些印象:“孟達有迎劉備入川的功勞,又為劉備奪取上庸三郡,又怎會打開城門迎真兒入城?”

  司馬懿道:“護軍將軍在戰報上提及過,孟達被世子新聘任的文學潘濬策反,欲引兵去宛城助世子,潘濬的兒子潘翥也在軍中。”

  “途徑南鄉郡的時候,孟達聽聞護軍將軍久攻南鄉城不下,為向世子邀功,就助護軍將軍誑了劉封。”

  “事後護軍將軍問及為何要背棄劉備時,孟達又自稱是劉備任人唯親,偏信關羽張飛,不識真正良才;而世子英才,又千裡相招,故而願投世子。”

  曹操不由冷笑:“這孟達,是對雲長不滿啊。無知小輩,豈懂這世間何為忠義良將。”

  “雲長有萬夫不當之勇,為鬥將時能萬軍中刺死顏良,足見其武勇。”

  “雲長有大將之風,能親善士卒,極得士卒愛戴。”

  “為大將時能統騎兵、能統步兵、能統水兵,能敗子孝、能擒文則,足見其用兵之能。”

  “昔日我待雲長頗厚,然而雲長聽聞劉備行蹤,卻掛印封金,千裡護嫂去追劉備。”

  “這般忠義,誰不敬佩?”

  “自古舉賢不避親仇,雲長驍勇善戰又忠義無雙,劉備又豈會不重用雲長?”

  “孟達算個什麽東西,也配與雲長相提並論!”

  這人到了臨暮之跡,總是會念舊。

  尤其是對求而不得的,就會更加的念想,也容不得有宵小惡意碰瓷。

  若是認同孟達的說辭,就等於在說曹操老眼昏花,對個無能之輩念想了二十余年。

  司馬懿不敢多言,久侍曹操的司馬懿,自然知道曹操對關羽有多在意,遂提議道:“孟達是潘濬策反的,不如召桓尚書商議。”

  曹操點頭,遂令人召來桓階。

  桓階仔細看了曹真的捷報,當即斷言道:“魏王,孟達既然要投世子,就應該在上庸改旗易幟。”

  “如今先助曹真破南鄉城,後又折道去宛城,形跡可疑!”

  “潘濬本就心思不純,如今再加個形跡可疑的孟達,我以為這其中必有陰謀。”

  “可遣人去宛城,讓世子提防孟達!”

  曹操微微琢磨,隨後搖頭:“丕兒若連這點小事都得我遣人相告,那他也不配再當世子了。”

  “我所慮的,是孟達去宛城,是否有劉備的授意。”

  司馬懿沉吟道:“魏王,我認為劉備不會這麽愚蠢。”

  “劉封丟了南鄉城,孟達又引兵去了宛城,關羽也被擋在了樊城,上庸三郡就等於不設防。”

  “即便劉備的目的是奇襲許都,以孟達這支孤軍又如何能守住許都?”

  “劉備在得了漢中後,就急急的去搶上庸三郡,又令關羽出兵襄樊,戰略目的很清晰,那就是要全據漢水!”

  “據漢水而設防,劉備進可攻,退可守,就有了真正跟魏王角逐的資格了。”

  “潘濬又曾提議,讓世子遊說孫權去打江陵城,此舉亦是在壞劉備全據漢水的戰略目的。”

  “故而我以為,孟達和潘濬種種行為,劉備定然是不知情。”

  “二人的真正目的,應該是想引魏王、劉備和孫權三方廝鬥,從中漁利!”

  曹操聞言而笑:“潘濬和孟達,是將我當董卓了。他們這是想學王允和呂布啊。”

  “不僅雲長被小覷了,連我也被小覷了,豎子猖狂!呵——”

  “阿默,你即刻返回。讓真兒引兵去搶上庸三郡,這是天要助我失而復得上庸三郡,豈能不取?”

  曹爽面有難色:“父親不在南鄉城。”

  曹操蹙眉:“不在南鄉城?真兒去了何處?”

  曹爽連忙道:“父親去了樊城。”

  曹操眉頭更緊了:“真兒的任務,是打破劉封對丹水的封鎖,莫要貪圖戰功孤軍前往樊城。為何要違我令?”

  曹爽不敢隱瞞:“父親說,南鄉城雖然得到了,但靠的卻是孟達當內應。”

  “劉備的假子劉封又趁亂跑了;若是不斬劉封給魏王衝喜,就不足以稱功。”

  曹操語有擔憂:“那劉封是劉備的假子,雲長又豈會見死不救。你速去樊城,讓真兒不可再跟雲長廝殺。”

  待曹爽離去。

  曹操又喚來曹休,令曹休統兵五千去搶上庸三郡。

  琢磨了一陣後,曹操總感覺這心中沒底,遂跟司馬懿和桓階商議:“若孟達和潘濬有異心,必會與許都和鄴城的那群宵小儒生聯手生亂。”

  “丕兒若是離開宛城,樊城眾將無人約束;各自為戰反會被雲長覓得戰機。”

  “我欲親往樊城!”

  桓階見曹操又要帶病出征,連忙勸諫道:“魏王不可!”

  “如今我各路大軍都在樊城附近,樊城內的征南將軍定會死守樊城,樊城不丟,關羽也破不了呂常鎮守的襄陽。”

  “再有孫權正在密謀偷襲江陵城,關羽聞訊必會返回江陵城,屆時襄樊危機自然就解除了。”

  “根本就不需要魏王親自前往樊城!”

  “魏王本就染病,軍心皆憂,倘若在樊城前線受驚,定會加重病情。”

  “還請魏王三思!”

  曹操遲疑不決。

  司馬懿亦勸道:“關羽驍勇,魏王乃千金之軀,不可與鬥將爭鋒。若魏王擔心襄樊戰事,不如將兵去魯陽。”

  “倘若孫權偷襲江陵失敗,魏王也能在魯陽指揮征南將軍等將。”

  仔細斟酌了司馬懿和桓階的意見後,曹操放棄了去樊城的想法,遂令眾軍拔營起寨前往魯陽。

  宛城。

  孟達軍營。

  潘濬披著黑袍而來。

  “承明兄,現在是個什麽情況?計劃是否需要改變?”孟達開門見山,語氣也多了幾分凝重。

  潘濬不答反問:“我也想問問,孟將軍為何要助曹真破南鄉城?伱可知南鄉城失守,曹操就能引兵去搶上庸三郡。”

  “若劉備守不住上庸三郡,我等即便得了許都也會變成孤軍。”

  “孟將軍莫非是在想,倘若我的計劃失敗,就拿我潘濬的人頭去向曹丕邀功嗎?”

  孟達見潘濬戳穿了心思,也不再裝了:“承明兄,我等火中取栗,稍有不慎就會引火燒身。”

  “承明兄獻策讓孫權偷襲江陵,跟我助曹真破南鄉城,又有什麽區別呢?”

  “我現在就想問問,許都和鄴城的那些人,能不能助我拿下許都?”

  潘濬沉默。

  孟達冷笑:“看來我猜對了,承明兄你根本就沒有完全的把握;否則也不會讓潘翥來催我行軍了。”

  “你這是在讓我陪你玩火賭命!承明兄,你我如今可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互相算計可不是好事。”

  潘濬凝聲道:“孟將軍誤會了,我的計劃原本是沒什麽問題的。”

  “我方才是在想,如今南鄉城被曹真得了,上庸又即將面臨曹兵壓境,該如何調整計劃。”

  “你的家人在軍中,而我的家人在許都,我比你更在意計劃能否成功。”

  孟達盯著潘濬:“承明兄的意思,是我破壞了你的計劃?如今的計劃,已經不能成功了?”

  潘濬見孟達語氣有變化,蹙眉道:“孟將軍,你想說什麽?”

  孟達言語冷冽:“我也不瞞你!若我認為計劃會失敗,我會助曹丕平叛!”

  潘濬吃了一驚:“孟將軍,你若真如此,今後的名聲就臭了。若無名聲,如何能立足世間?”

  孟達呵呵一笑:“名聲?那是你等名仕才會在意的!我孟家有今日的勢力,皆是昔日家父討好張讓得來的。”

  “我在意什麽名聲?我只在意的是,誰能讓我功成名就,誰能讓我執掌權柄。”

  “承明兄,我助曹真破南鄉城,是給自己留的退路;至於壞了你的計劃,那跟我無關。”

  “你最好能想出破局之策,否則就別怪我不講情面了!”
    潘濬氣急:“孟子敬,你可知你在說什麽?你這是在威脅我嗎?”

  孟達冷笑:“你說我有樂毅之能,但你別忘了,樂毅可不是燕國人。”

  “我隻想保住有用之身,他日讓我扶風孟家名震天下,至於是否威脅你,你說是那便是。”

  “三日內,我會給你肯定答覆的!”潘濬冷哼一聲,拂袖離去。

  看著潘濬離去的背影,孟達的眼神也變得決然:“三日?我信你才怪了。你以為我來宛城,真的只是因為你的計劃嗎?”

  “我猜得不錯,曹丕不僅有將天子取而代之的野心,也有容人的雅量,並非傳聞中的心胸狹隘。”

  “若我成了從龍之臣,他日定能如樂毅一般,統大軍掃滅不服。”

  “誰當天子,跟我有什麽關系?”

  “誰能讓我享有豐功偉績,功蓋當世,名垂千秋,我就效力誰。”

  “名聲?那是什麽東西!”

  “權力!才是亂世求生的唯一準則!”

  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孟達召來副將:“去請營外的曹將入營。就說我有禮物要送給世子長子曹叡,請代為轉交。”

  樊城前線。

  曹仁在樊城死守,徐晃和曹真分扎兩營。

  關羽雖然驍勇,奈何兵力不足,難以取勝。

  曹真和徐晃不是傅方和胡修這樣的廢物,兩人都是久經善戰的宿將。

  “孟達賊子,傷公仲侄兒,壞兄長大事,此生不除孟達,難消心頭之恨!”

  眼見奪取襄樊的戰略即將功敗垂成,關羽的心中就是怒氣難掩。

  再想到昏迷未醒的劉封,關羽心中更是惱怒。

  誠然。

  關羽以前是瞧不上劉封,總覺得劉封一個假子享受了阿鬥應該享受的關懷和期待。

  如今阿鬥當了王世子,劉封也擺正了位置,關羽對劉封的態度自然也就多了叔侄情義。

  再加上劉封在南鄉城抵擋曹真,給關羽分擔了不少壓力,這其中的功勞也是不小。

  諸葛喬也傳來了敗陸遜退呂蒙的好消息,這讓關羽對取得襄樊的信心更強了。

  本是大好形勢,結果都因孟達的恣意妄為而變得危機四伏。

  “父親,興弟回來了。”正思間,關平引關興到來。

  關羽眼神一凜:“興兒,兄長如何回復?”

  關興顧不得疲憊:“伯父即將親至,特命我先來,讓父親不要輕敵冒進,謹防中了曹操詭計。”

  聽到劉備即將到來,關羽心中一喜,緊接著又有擔憂:“兄長親至,東面的孫權如何應對?”

  關興語氣有些興奮:“伯父施壓孫權,讓孫權燒了陸口水寨;孫權如今去打合肥了。”

  “伯父原本是想放於禁北歸,讓於禁去給曹丕傳達這個消息的。”

  “只是如今局勢緊張,伯父擔心曹兵來得太多就不肯走了,讓父親速將消息告訴徐晃。”

  關羽面色微變,語氣也多了驚喜:“陸口水寨被燒了?呂蒙死了沒?”

  關興搖頭:“呂蒙沒死,但阿喬說呂蒙心氣已泄,陸口水寨又被燒,命不會長久。”

  關羽大笑:“呂蒙也有今日!燒毀了陸口水寨,就不怕孫權賊子再行偷襲詭計了。”

  “平兒,速速點兵,去徐晃的寨外搦戰!”

  關平也是聽得興奮。

  勁敵呂蒙命不長久,有威脅的陸口水寨而言被燒毀,這等於是除掉了關羽的心腹大患。

  不多時。

  關羽就引步騎五千來到了徐晃營外搦戰。

  聽聞關羽到來,徐晃忙令眾軍謹守營寨,隨後提著開山斧立在寨門口。

  “雲長,魏王援軍將至,你已經拿不下襄樊了,不如退兵?”徐晃開口相勸。

  雖說各為其主,但徐晃內心是不想跟關羽廝鬥的。

  若關羽能就此退兵,那就是皆大歡喜的事。

  關羽聞言大笑:“大兄,我今日不是來與你廝殺的。”

  “前些時日,大兄告訴我孫權即將偷襲江陵城,今日我也告訴大兄,孫權即將偷襲合肥。”

  “雖然我也想跟文遠敘敘舊,但若讓文遠丟了合肥,我心中也是過意不去的。”

  徐晃蹙眉:“雲長,你何必用這種詐術來誑我,你以為我會信嗎?”

  關羽勒馬而笑:“大兄,不妨告訴你。即便你不告訴我孫權偷襲江陵城的事,我在江陵也有防備。”

  “近些時日與你相持,並非我怕了大兄,而是在等著呂蒙入圈套。”

  “如今呂蒙在江陵城中伏,陸口水寨也被燒毀,短時間內,孫權已經對江陵城構不成威脅了。”

  徐晃心中吃驚,但表面卻是鎮定:“雲長,你的主力大軍都在樊城,如何能讓呂蒙中伏,還燒毀陸口水寨?”

  關羽面有驕傲:“能有這樣的戰果,皆是我婿諸葛喬的功勞。”

  “阿喬五月入江陵,布局數月,有心算無備,最終成此大功。”

  “大兄若不信,可遣人去江東打探。”

  “今日話盡於此,大兄可自行斟酌。”

  “這幾日大兄也不用再擔心我來搦戰,漢中王將至,我得去迎接兄長。”

  “再會了!”

  徐晃心中更驚。

  劉備要來樊城?

  難道關羽說的是真的?
  關羽來得快,去得也快。

  等曹真引兵到來時,關羽已經離開兩刻時辰。

  “徐將軍,聽聞關羽來攻營,我特來相助。怎不見關羽軍?”曹真見徐晃獨自立在寨門口,頓感意外。

  徐晃聽得曹真的聲音,這才抬起頭:“曹將軍,關羽方才不是來攻寨的。”

  曹真疑惑:“不是來攻寨,難道是來跟徐將軍敘舊的?徐將軍別誤會,我並無他意。”

  徐晃搖頭:“關羽說,孫權偷襲江陵失敗,如今又去偷襲合肥了。而且,漢中王劉備,也即將抵達。”

  曹真大驚:“這怎麽可能!孫權就是再不濟,也不可能敗得如此快!”

  徐晃歎氣,將諸葛喬入江陵布局誘呂蒙的事告訴曹真:“我知雲長脾性,如果那諸葛喬不是真有才能功勞,雲長不會如此替諸葛喬揚名的。”

  曹真的眼神也變得凝重:“不管是真是假,都得先通知魏王和世子,再做決斷。”

  徐晃點頭:“你我分頭行動,我去通知世子,你去通知魏王。”

  數日後。

  劉備抵達樊城前線。

  得知劉備抵達的關羽,激動不已。

  自四年前一別,關羽就沒再見過劉備。

  雖然有書信往來,但書信往來又如何比得上見面?
  兩船相接,關羽不待軍卒鋪上木板,直接就自船頭一躍而跳,小跑幾步後又單膝跪地,抱拳相迎,虎目含淚:“兄長!”

  劉備自船艙走出,驚見關羽躍上船頭,這心中也不由一緊,生怕關羽有個閃失。

  劉備先步後跑,距離關羽數步時又停在了原地,時間仿佛也在這一瞬間變得極為緩慢。

  而在下一刻,劉備又變得極為的矯健迅捷,僅僅是眨眼瞬間就已經扶住了關羽。

  “雲長!”

  劉備亦是虎目含淚。

  在這一瞬間,劉備想了很多,譬如讓呂蒙偷襲江陵成功,還能再相見嗎?

  “讓兄長遠道跋涉,是愚弟之罪!”

  “我與雲長情義,又豈是千山萬水能阻隔的。”

  “.”

  諸葛喬等人識趣的立在後方,並未上前打擾劉備和關羽的敘舊。

  “人生得一知己,夫複何求。”

  “若能如大王和君侯一般,有個可以生死與共絕對信任的兄弟,那將是多麽幸運的事啊!”

  諸葛喬既有感慨也有羨慕。

  雖然這一世,諸葛喬有親兄長諸葛恪,但諸葛喬跟諸葛恪名雖為兄弟卻沒有太深的兄弟情義。

  更別提生死與共絕對信任了。

  片刻後。

  劉備問及劉封的傷勢:“雲長,封兒可有醒來?”

  關羽輕歎搖頭:“侄兒為護費詩,來不及避開要害,雖然軍中醫師已經盡力在搶救,但”

  劉備握緊了拳頭:“射傷封兒的,是曹操的假子曹真是吧?很好!報仇不隔夜,今夜就劫了曹真的營。”

  關羽連忙勸道:“兄長,我知你心中憤懣,只是曹真率的是曹操麾下最精銳的虎豹騎,荊州兵又不善於夜戰奇襲。”

  劉備盛怒而道:“虎豹騎?那就是新仇舊恨一並算了。可惜曹純死得早,否則我必將其挫骨揚灰。”

  “雲長不用擔心,這次我將白毦兵也帶來了,子龍及那幾十驍騎也在襄陽城外。”

  “既然是劫營,也不用太多兵馬。雲長只需派出校刀手相助即可。”

  “封兒受此磨難,皆因我錯信孟達所致,若不讓曹真吃點苦頭,我這心不順啊!”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