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家父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漢》第36章 劉備犯難了,誰來王太子?
  第36章 劉備犯難了,誰來王太子?
  良久。

  諸葛亮收起思緒。

  考察馬謖不用急於一時,諸葛亮目前還有更緊要的事。

  漢中已得,劉備得稱王了!
  然而。

  稱王不是小事,不僅得在法理上讓劉備有足夠的理由稱王,還得有官職和威望都不低的漢臣聯名上表。

  而在荊州這場爭奪天時的棋局中,劉備稱王也是極為關鍵的。

  唯有劉備稱王,關羽才有大義去攻打襄樊。

  曹操打劉備,可以假借天子名義征討不臣,這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得到的大義。

  而劉備想討伐曹操,就得有勤王討賊的名義,若只是以左將軍的身份去打曹操,曹操來一句劉備是來劫天子的,劉備就變成了以下犯上。

  被曹操打被迫防守和主動打曹操,性質是不同的。

  諸葛亮提筆在竹片上依次寫下名字:平西將軍都亭侯馬超、左將軍長史領鎮軍將軍許靖、營司馬龐羲、議曹從事中郎軍議中朗將射援,軍師將軍諸葛亮。

  蕩寇將軍漢壽亭侯關羽、征虜將軍新亭侯張飛、征西將軍黃忠、鎮遠將軍賴恭、揚武將軍法正、興業將軍李嚴。

  諸葛亮列出的這些人,都不是簡單人物。

  馬超出身世代公侯,是開國功臣馬援之後,同時也是僅次於劉備左將軍的平西將軍。

  許靖年輕時就跟堂弟許劭以品評人物而揚名,董卓掌權時,以周毖為吏部尚書,董卓更是讓周毖跟許靖一同舉貶官吏,淘汰昏庸官吏,提拔有識之士。

  許靖提拔了荀爽、韓融、陳紀等公、卿、郡守,拜尚書韓馥為冀州牧,侍中劉岱為兗州刺史,潁川張谘為南陽太守,陳留孔伷為豫州刺史,東郡張邈為陳留太守,許靖則補為禦史中丞。

  就憑這次提拔,就足以令許靖名動天下。

  這也是為何法正會勸劉備給許靖高位的原因。

  許靖的名氣太大了!

  在寫下這十一個名字後,諸葛亮又繼續將劉備麾下的文武按照官職高低記名,最終敲定了一百二十人。

  有官職和威望最高馬超列第一,名動天下的名仕許靖列第二。

  再有龐羲、射援、諸葛亮、關羽、張飛、黃忠、賴恭、法正、李嚴等劉備麾下位高權重的文武等一百二十人。

  這份名義上要聯名上表給劉協的奏請就能令士人信服。

  雖說是聯名,但實際上都是由諸葛亮先起草,然後再召集名單上的文武來商討聯名的事。

  將名單羅列後,諸葛亮又開始撰寫劉備稱王的理由。

  先譴責曹操是漢賊,殺貴妃殺皇后殺太子,又濫殺士民,脅迫劉協封魏王。

  再樹立劉備的正面形象,左將軍領司隸校尉豫、荊、益三州牧宜城亭侯備,曾與車騎將軍董承同討漢賊。

  最後列舉漢初異姓王聯合勳貴鏟除諸呂之亂為例,表示只有稱王才能討伐漢賊曹操。

  表文修修改改,一直到了黃昏,諸葛亮才將勸進表的初稿擬出來。

  初稿擬出來後,諸葛亮顧不得吃飯,又駕車來見劉備,將進位表的初稿拿給劉備審核。

  這明面上,劉備對稱王的事肯定得辭讓的;但私底下,劉備也是必須要對進位表仔細審核的。

  這表上的一百二十人,在劉備稱王后就得升遷加賞,容不得劉備有半點的疏忽。

  跟諸葛亮仔細討論了幾個時辰,一直到了深夜,劉備和諸葛亮才將進位表的名單和稱王理由的終稿敲定。

  確定了終稿,就只剩下以何處為王的封地了。

  “漢中一戰,我擊退了曹操,力挫了曹操在朝中的威望,天下心存漢室的有識之士皆會以漢中論勢。”

  “昔日高祖以南鄭定都封號漢王,最終掃蕩群賊有了大漢。”

  “我既然立志北伐中原興複漢室,就不能偏安蜀地以蜀王自居。”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就以漢中為王地,我稱漢中王,討伐漢賊,再興祖業。”

  劉備字字鏗鏘,壯志在胸,盡顯豪邁英氣。

  諸葛亮對此也表示認可。

  稱漢中王,不僅僅表達了劉備“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雄心壯志,更是在提醒天下士民。

  曹操,已經不再是那個不可撼動的曹操。

  我劉備能在漢中擊敗曹操,就能在其他戰場上再次擊敗曹操!

  諸葛亮的心中也多了幾分激動。

  只要漢中王的名號正式確定,就是關羽攻取襄樊的戰機。

  “主公準備以何人為王太子?”諸葛亮又問起了更關鍵的問題。

  要稱王,就得立王太子。

  劉備有四子,義子劉封,親子阿鬥,以及尚是稚童的劉永和劉理。

  劉備頓時遲疑:“阿鬥年幼,恐難當大任。”

  諸葛亮一聽劉備這話,頓時明白了劉備的想法:劉備想以劉封為王太子。

  劉備有這樣的想法,諸葛亮也能理解。

  劉備年近六旬了。

  而北伐中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劉備的願望是在去世前能完成諸葛亮的隆中對大戰略,然後交給嗣子去匡扶漢室。

  曹操的王太子曹丕,劉備是見識過的。

  那是個心思深沉且繼承了曹操奸詐的俊傑,劉備不認為年少的阿鬥有這個能力可以跟曹丕抗衡。

  而義子劉封作戰驍勇,頗有劉備七分風采。

  這讓劉備頗為喜歡。

  雖然劉封的器量不夠,但劉備自認為可以帶在身邊多調教。

  畢竟劉備年輕的時候也是個暴脾氣,如今不也一樣器量弘雅了?

  劉備不同意讓劉封屯兵秭歸助關羽,就是有意將劉封留在身邊,讓劉封來當這王太子。

  “主公,你若立劉封為王太子,恐令群臣寒心。”諸葛亮沒有去說劉封有什麽缺點,只是委婉的說“恐令群臣寒心”。

  劉備頓時沉默。

  許靖是阿鬥的老師,諸葛亮同樣是阿鬥的老師,關羽和張飛更喜歡阿鬥,趙雲更是兩次救了阿鬥,諸葛喬又視阿鬥為弟。

  即便劉備的考慮更注重劉封和阿鬥的個人能力,也不能不去考慮其余文武的想法。

  良久。

  劉備悠悠一歎:“若立阿鬥為王太子,恐令封兒心寒。”

  從認劉封的那一刻起,劉備就將劉封視為繼承人來培養,劉封也同樣是這樣認為的。

  而現在要告訴劉封,王太子只能是阿鬥。

  這任誰是劉封,心中也不會好受。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