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曝光歷代皇帝六維圖,老祖宗慌了》145.第141章 晉元帝司馬睿
  第141章 晉元帝·司馬睿
  大漢,

  劉邦大約明白了胡人南下是怎麽一回事了。

  四個字,趁虛而入。

  根據天幕的敘述,他也大概能理解那所謂的《徙戎論》會是什麽說辭。

  無非就是將混雜的胡戎驅逐出塞,讓他們再次回北方草原待著去。

  不得不說,對於這個士族架空皇權,滿地都是大臣的西晉,《徙戎論》的確是個長遠打算。

  雖然最後的後果也挺顯而易見,重回北地草原的胡人會再次重複漢匈對戰之事。

  但也比讓這些人聚集在中原腹地,最後反咬一口來的好。

  可惜,八王之亂就按死了這個可能性。

  最有可能去處這些惡果的就是司馬炎。

  但明顯,他智才短淺。

  嗯?司馬衷是不是就隨他?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看著天幕,臉色陰沉。

  北方遊牧時常南下侵略中原。

  歸根到底,無非是他們的牲口肥瘦和存亡都受氣候變化影響。

  生產不夠便南下搶中原的糧食、牲畜。

  而中原受製於機動不如遊牧,所以無法抵抗。

  也是基於此,秦始皇修築城牆不讓遊牧民族輕易進入中原之地。

  而朕則是決定反守為攻,主動出擊,將匈奴徹底趕到北方。

  一是報白登之恥。

  二是擴張土地。

  將匈奴往北驅趕,開辟出一個緩衝地,然後將軍隊和百姓送到這片地區,佔領這些地方,推行屯田生產。

  再設置新的郡縣,將防衛線向北推進。

  驅逐、佔地、實邊。

  這才是他驅逐匈奴的核心!

  但是……

  劉徹雙目暗沉,暗自歎氣。

  雖然衛青、霍去病率領大軍攻打匈奴,逼迫匈奴將王廷遷移至漠北。

  表面上看,這些軍事行動的成果極為輝煌。

  但自己晚年頒布的《輪台詔》其實就是承認這套驅逐、佔地、實邊的策略失敗了。

  究其原因,

  一是這種做法極其耗費人力、物力,之前六七十年積累的財富,都被揮霍在對抗匈奴的行動中了。

  二是邊境那邊的地理條件無法維持屯田,驅逐匈奴之後設置的幾個新郡,無法留住人口,派去的人紛紛逃離。

  所以自《輪台詔》後,弗陵和病已對匈奴的新策略不再是“驅逐”而是“內召”。

  後面的東漢也是有樣學樣。

  但……華夷之分的觀念下,異族混居無疑是養虎為患。

  除非能一視同仁。

  劉徹捂著額頭。

  真是個好大的難題!

  ……

  【晉元帝·司馬睿】

  ……

  漢末·獻帝時期
  元?
  曹操打量著這個諡號。

  呵,看來這位“東晉”的開國君主也不怎麽樣啊。

  ……

  曹魏·厲公時期
  司馬懿與司馬師、司馬昭正在商量著如何建立一個可以長治久安的政策。

  “分封可以,但不能如此毫無限制。”

  “州郡兵不能撤,地方親王還是要牽製。”

  垂垂老矣的司馬懿定下基調。

  二子點點頭。

  “戎,必須徙!”

  二子對視一眼。

  老態龍鍾的司馬懿瞟了二人一眼。

  “當然不是現在,畢竟蜀、吳還沒滅呢,用得上他們。”

  三人相視一笑。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士族。”

  談到這裡,氣氛為之一變。

  “九品中正本質上是好的,但是中正的權力太大了。”

  “本來以人才為評定標準,落在地方上成了以地方權力的太小為平準。”

  “這個標準,必須由朝廷來規范設定!”

  聽著司馬懿中氣十足的聲音,司馬師和司馬昭都犯了難。

  這事要是這麽好辦,文帝和明帝早辦了!
  還能輪到咱們三?
  司馬懿一時也想不出什麽好辦法。

  畢竟自己也是受益於這套體系的。

  望著天幕上的子孫,司馬懿喃喃道:
  “看看後人的智慧吧。”

  司馬師和司馬昭面面相覷。

  都混得用“元”字當諡號了,還後人智慧呢?
  ……

  【司馬睿的祖父司馬伷為司馬懿的庶出之子,在西晉開國後累封琅邪王,在平東吳之役中立有大功。】

  【其父司馬覲襲爵琅邪王,一生無突出事跡。】

  【公元276年,司馬睿生於洛陽。】

  【公元290年,司馬覲去世,十五歲的司馬睿依例襲琅邪王爵。】
    【同年四月,晉武帝司馬炎駕崩,繼立的晉惠帝司馬衷魯愚遲鈍,無力駕馭政局。“八王之亂”開始,而處於帝室疏族地位的司馬睿采取恭儉退讓的方針,以求自保。】

  【公元307年,司馬睿的好友,琅琊人王導預感到天下將要大亂,勸說司馬睿出鎮建業。】

  【他利用自己兼參東海王軍事的便利條件,爭取到了東海王妃裴氏的支持,從而使司馬睿在七月被任命為安東將軍、都督揚州之江南諸軍事、假節,南鎮建業。】

  【公元307年九月,司馬睿偕王導渡江至建鄴。】

  ……

  東吳,

  孫權一臉黑線。

  彼其娘之!

  朕經營了半輩子建業,到頭來是給你你們做嫁衣用的嗎!

  可惡的司馬家!

  ……

  天幕上繼續播放著,

  建業,

  寬袍大袖的士人與百姓正在江邊祭祀水神。

  一群人臨水修禊,曲水流觴,熱鬧非凡。

  突然,

  一條氣勢威嚴的儀仗長龍正有條不紊地向他們走來。

  “思遠,你看!”

  一位長須峨冠的士人指著那長龍裡的乘輿,對身邊的好友說道:

  “莫不是……”

  而其好友也驚疑不定的看著那甚是威儀的隊仗。

  一排排的侍衛、扈從於眾人面前走過之後。

  其後閃出一車輦,輦中一人極具威儀。

  而恭恭敬敬地跟在車輦之後的,是一群騎著寶馬良駒、文臣武將。

  ……

  【因西晉滅吳,南方士族長期被排斥,入仕困難,對北人頗有敵視情緒。】

  【而素無名望業績的皇室疏屬,司馬睿在王導的勸說下演了一場戲。】

  【在江南士人祭祀鬼神時,讓司馬睿乘坐車輦,身邊跟著森嚴的衛隊,一同去祭祀。】

  【江南士族大為震驚,紛紛在道旁參拜。】

  【王導趁機應召江南領袖賀循、顧榮,二人都應召而至。】

  【由此吳地之人望風順附,百姓歸心“君臣之禮始定”。】

  ……

  大漢·文帝時期
  劉啟摸了摸頭。

  “就這麽容易?”

  一旁的劉恆輕哼一聲。

  “伱看那整個隊伍威嚴肅穆又不失豪華熱鬧,這是在給那些江南士人展現泱泱皇室風范。”

  “其意有三。”

  “一是告訴他們,就算皇室骨肉相殘依然是威嚴不可忽視。”

  “二是告訴他們,這司馬睿在北方的地位很高,有很多大人物的支持。”

  “三是告訴他們,原來司馬睿等人還知道南方的節日,主動參加,與民同樂。”

  劉啟恍然大悟!

  “原來是虛張聲勢!”

  劉恆嫌棄的瞥了他一眼。

  “這王導是個人才啊。”

  ……

  【公元311年三月,在西晉執掌大權的東海王司馬越病死項城,太尉王衍等王公重臣在奉其喪回葬東海的途中被漢趙軍圍殲。】

  【洛陽孤立無援,也在不久後被攻陷,晉懷帝被俘。】

  【北方的士族流民為逃避胡人殺戮紛紛南下,司馬睿采納王導的建議,極力對其進行招撫。】

  【於長江南北設置了僑置州郡縣,安置流民,為他們特別設置了一種臨時戶籍——白籍,可以長期享受減免租稅賦役。】

  【對於南下的流民帥,則授予要職,使他們為自己效力,如東晉初期的文武重臣郗鑒、祖逖。】

  ……

  東吳,

  孫權嗤笑一聲。

  不得不說,這些措施的確不錯。

  通過這些措施,能取得北方士族的支持,並且讓他們成為自己政權的支柱!

  但是,這種外來硬塞的制度和民眾也會造成江南諸郡縣制度和戶籍的混亂。

  孫權不緊不慢的給自己倒了杯酒。

  江南這些士族都是寫貪婪貨色,你這是明擺著給他們吞並戶口的機會啊!
  嘖嘖,北方士族被南方士族吞並戶口。

  打死他都不信北方那幫眼高於頂的士族能忍這口氣。

  但想在南方穩定你也離不開江南士族的支持。

  朕到要看看你能怎麽解決這問題!
  ……

  【公元313年二月,晉懷帝遇害。】

  【四月,佔據長安的秦王司馬鄴稱帝,即晉湣帝。】

  【湣帝任命司馬睿為左丞相、大都督,負責都督陝東諸軍事,與右丞相、南陽王司馬保“分陝而治”,拉攏他們共同抗擊漢趙政權的攻勢。】

  【司馬睿以“方平定江東,未暇北伐”為由,拒不執行湣帝要他收復洛陽的詔令。】

  【居住在京口的祖逖上書要求出師北伐,司馬睿任命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了一千人份的軍餉,三千匹布,允許他自行募兵出擊。】

   兩晉,嘖。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