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曝光歷代皇帝六維圖,老祖宗慌了》76.第74章 十三歲,發起黨錮。
  第74章 十三歲,發起黨錮。

  大明·崇禎時期
  自從看到從梁冀家裡變賣三十余億錢後。

  崇禎的眼睛就開始冒光!
  等看到天幕裡讓“效仿漢武帝時”更是坐立難安。

  “學漢武…學漢武…”

  崇禎止住腳步,看著天幕。

  “學漢武!”

  ……

  大唐·宣宗時期
  李忱搖了搖頭,

  “學漢武帝,哪有那麽容易啊。”

  “沒兵權,地方士族就敢聯合抗旨。”

  “不動,還能徐徐圖之。”

  “動了,命在旦夕。”

  ……

  【公元167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桓帝駕崩,桓帝的第三位皇后,竇妙臨朝問政。】

  【漢桓帝有一堆女人,但只有女兒沒有兒子。】

  【竇皇后之父竇武召見出身河間國宗室的侍禦史,問河間國宗室中的誰比較賢明,侍禦史推薦了解瀆亭侯劉宏。】

  【竇武都妙商議後,派人前往河間國迎接劉宏登基。】

  【公元168年正月二十日,劉宏隨迎駕隊伍抵達雒陽城外夏門萬壽亭,由竇武率文武百官迎接。】

  【次日,十二歲的劉宏繼位,改年號建寧,以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及司徒胡廣三人共參錄尚書事。】

  ……

  炎漢·桓帝時期
  劉志握著手裡那一青一紅的兩枚丹藥,看著那附贈的說明書。

  雲華赤火丹:
  於朔日,女子服青丸,男子服紅丸。

  隨後齋戒至望日,兩人同房。

  必生兒子!

  劉志一臉鐵青。

  朕能生兒子!
  只是那幾個兒子都被梁氏毒婦害死了!

  朕能生兒子!!!
  ……

  天幕上繼續播放著。

  洛陽·長樂宮

  幾位宦官看著一份上書,面色難看。

  “宮裡的宦官有放恣為非的,自是該治罪懲辦,但我們犯了什麽罪?他們竟要將我們全都滿門抄斬!”

  “不要說了!先下手為強!”

  ……

  【公元168年八月,有“一世之宗”美名的文人領袖陳蕃,與外戚竇武商議鏟除宦官。】

  【同年九月,事情泄露,宦官王甫、曹節等,眾宦官歃血為盟,當晚發動政變。史稱“九月辛亥政變”。】

  【至次日清晨,宦官取得政變勝利,竇武、陳蕃等人均被滅族,未被處死的族人則流放到交州。竇太后則被遷徙到南宮雲台居住。】

  ……

  大漢,

  “嘖嘖,一群宦官就能發動政變!”

  “這皇帝的權力被架空,太后也被架空了?”

  劉邦環抱雙手於胸前,看著天幕一臉不屑。

  一旁的呂雉平靜道:
  “不一定是被架空。”

  劉邦一挑眉,屁股往呂雉那挪了挪。

  “何解?”

  呂雉斜睨了一眼劉邦,也往外挪了挪,隨後無視劉邦那黑臉,淡淡道:

  “八月合謀,九月還沒成事。”

  “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兩人去奏請太后決斷,但太后優柔寡斷,而兩人也都不是剛節果斷之人。事情就這麽一拖再拖。”

  “既然外臣的合謀能被宦官知道,這說明外臣行事也不密。”

  “決無斷,事不密,還想成大事嗎?”

  “宦官身在內朝,行事本就方便。”

  “皇帝又年幼,大可借外臣謀反的名頭恐嚇皇帝,然後一切事情自有他們辦理。”

  “所以,與其說權力被架空,不如說是這些蠢人鬥不過宦官。”

  ……

  天幕上,
  年輕的皇帝坐在高位之上,目光好奇的打量的殿下眾臣。
    皇帝的身邊也不再是陪同在側的太后。

  而是一群宦官於兩側拱衛著。

  畫面一轉,
  一位宦官跪在皇帝面前,雙手舉著一本奏章。

  皇帝興致勃勃的拿起奏章打開觀看。

  “諸鉤黨者?曹長秋這鉤黨是什麽意思?”

  劉宏疑惑的問向身邊宦官。

  宦官微微躬身,恭敬的回答道:
  “回陛下,鉤黨就是黨人。”

  劉宏轉回頭看著奏章,點點頭。

  “哦…黨人……”

  “那黨人犯了什麽錯?非殺不可?”

  宦官目露詫異,但表情不變道:
  “互相吹捧,圖謀不軌。”

  “不軌?不軌是幹什麽?”

  “……就是要奪陛下的江山!”

  劉宏一聽頓時驚異不已。

  “什麽!?居然是如此惡人!”

  隨後拿起筆,毫不猶豫的在展開的奏折上寫了一個大大的“可”!
  ……

  【公元169年十月,大長秋曹節指使有司彈劾“諸鉤黨者,故司空虞放及李膺、杜密、朱寓、荀翌、翟超、劉儒、范滂等,請下州郡考治。”】

  【十三歲的劉宏聽信片面之詞,同意了這道抓人的詔令。】

  【於是第二次“黨錮之禍”掀起。】

  【而這一次牽連之廣,枉死之多遠不是第一次能相比的。】

  【因宦官的專橫跋扈讓百姓深受其害,所以百姓對被宦官陷害的黨人都深感同情,於是紛紛藏匿逃竄的黨人然後將他們轉送出城。】

  ……

  天幕上,
  寬闊的縣城內人煙稀少,
  家家戶戶房門緊閉,偶有幾人匆匆走過。

  黃褐色的土地上,總有幾處黑色的斑漬。

  鏡頭順著斑跡來到一處寬闊的場地門口,

  門口上橫著一塊木牌,上面寫著“市”

  而“市”內,

  沒有熱鬧的攤販吆喝聲。

  沒有人來人往的喧嘩聲。

  有的只是一片一片無首的屍身。

  ……

  【百姓們都甘願冒著傾家蕩產遭誅殺的危險來幫助黨人。】

  【被發現藏匿黨人的百姓之家盡被斬首,其親戚宗族也盡遭誅殺,又因互相牽扯,關入監牢的成千成萬,許多郡縣因此變得路斷人稀,一片慘象。】

  ……

  大漢·文帝時期
  “騰!”

  劉恆猛的站起身,帶翻了案幾,摔碎了茶盞。

  但殿內三人都沒注意到地面上的一片狼藉,只是難以置信的看著天幕上那一片慘景。

  劉恆氣得渾身發抖。

  “好一個宦官!好一個宦官!”

  聽到皇帝怒氣勃生的話語,殿中的內侍們都感到脖子一涼。

  一旁的竇漪房看著天幕,驚愕的喃喃自語。

  “這豈不是要……官逼民反?”

  ……

  炎漢·順帝時期
  劉保顫抖的手指指著天幕,

  “都十三了!還能蠢成這樣!”

  “別人說什麽你就信什麽嗎?!”

  “宦官的權勢竟大到如此地步?”

  “不行!朕不能開這個頭!”

  ……

  {孔融就是這個時候出名的。}
  {孔融不是讓梨財讓他出名的嗎?}
  {讓啥梨啊讓梨,哪部正史都沒說讓梨這事,真讓他出名的就是被通緝的黨人來投奔他哥,他哥不在家,然後他就藏匿黨人。}
  {後來被發現蹤跡,孔融他哥就讓黨人趕緊跑,而孔家兄弟就被抓進了大牢。到了該誰抵罪的時候,孔融就主動要求替他哥抵罪。}
  {這才是讓他名聲大噪的事。}
  {那孔融讓梨?}
  {就像華盛頓的櫻桃樹一樣,都是編的。只不過孔融讓梨編的早罷了,早到三字經之前。}
   桓帝有點冤枉,靈帝那是半分沒有。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