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曝光歷代皇帝六維圖,老祖宗慌了》第66章 東漢之最!永元之隆!
  第66章 東漢之最!永元之隆!
  西晉·惠帝時期
  洛陽·太極殿

  一身華服的司馬衷指著天幕,面有不解的看向身邊的賈南風。

  “皇后,這荔枝和龍眼不是宮殿裡所處可見的嗎?”

  “為什麽還要其他地方上供呢?直接吃其他宮裡的不就好了?”

  賈南風:“……陛下高見!”

  ……

  【公元103年,發生日食,百官奏請劉慶等王侯前往封地。劉肇說天降異象是自己個人過失,讓劉慶繼續留在洛陽。】

  【公元104正月十九日,漢和帝詔令:貧民本有田業卻因匱乏而無力耕作的,貸給種糧。】

  【二月三十日,詔令:兗、豫、徐、冀四州,因連年雨多歉收,禁止釀酒。】

  【四月,派三府掾視察四州,貧民無力耕種的,為其雇犁牛農具。】

  【秋七月,大旱。初一,詔令:秋禾抽穗遭旱,無雲雨潤澤,疑是官員慘酷刻薄,不宣揚朝廷恩澤,是捕捉無辜,冤枉好人的報應。現在的一切囚徒根據法律判決還有疑慮的不要決斷,等到秋後再議。先考察煩擾苛刻百姓的官員,彰顯懲處。”】

  【七月二十三日,詔令天下,今年的田租、芻稿隻納一半,遭災的地方核實照免。貧民受貸給的種糧及田租、芻稿都不要追討。】

  【十一月,北匈奴單於稱臣遣使納貢,請求和親。漢和帝以北匈奴“舊禮不備”,拒絕了北匈奴的和親請求。】

  ……

  大唐,

  東宮之內,

  一身圓領袍頭戴襆頭的李世民看著天幕對身前的頭束金冠恭敬端坐的李承乾撚須而道:

  “和帝年十三就能折外戚驕橫之權,從而勤恤本務,致遠夷稽服,西域開泰。”

  “以民為本,體恤百姓。”

  “宮內無嬪嬙鄭衛之燕,苑囿無般樂遊畋之豫。”

  “且寬和為政,竇後死後,和帝方知生母被害之事,隨後……”

  說到此處,李世民停頓了一下,然後問向李承乾。

  “承乾,去年你也十三歲,也監過國。”

  “朕問你,若是你,你會怎麽做?”

  聽聞詢問,李承乾低頭仔細想了想那場景。

  一個陌生婦人打壓和暗害自己。

  不但如此,她還害死自己母親!
  這瞬間,代入身份後的李承乾越想越氣!
  隨後怒氣道:
  “阿耶!孩兒會貶黜她的尊號,不許入陵合葬!”

  李世民看著李承乾氣呼呼的模樣,不由笑了笑。

  “你呀,還是過於稚嫩。”

  “知道漢和帝是如何做的嗎?”

  李承乾搖搖頭,對於《後漢書》他也了解不多。

  李世民看著天幕感歎著:

  “他念及竇皇后十年的養育之恩,選擇既往不咎。”

  “追封竇皇后為章德皇后,將她與章帝合葬。”

  李承乾聽的一臉驚愕。

  “這…殺母之仇就不報了嗎?”

  聽到這話,李世民無奈的笑著:

  “承乾啊,記住阿耶的話。”

  “做為君王,你最要遵守的就是道義。”

  “你若不能遵守道義,那麽臣子與百姓也不會遵守道義。”

  “最後只能是遺毒無窮。”

  ……

  【漢和帝劉肇十分注重百姓疾苦,不但多次減賦稅,給孤弱鰥寡,還常常讓上下官吏多多反省自己,為什麽有這麽多的天災人禍和冤假錯案。】

  【在位期間,使班超擊敗貴霜(當時世界上的四大帝國之一),讓西域五十余國臣服,西亞各國甚至遠在京師洛陽四萬裡外的海濱國家均派譯使納貢。】

  【派甘英出使羅馬帝國,至地中海東岸而返。】

  【攻滅燒當羌,設立西海郡,將青海湖納入版圖。】

  【令班昭續成《漢書》、許慎編撰世界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為漢字建立了理論體系。】

  【令蔡倫改進軍械,所製秘劍及各種器械長期居於技術頂峰。並革新造紙工藝,有蔡侯紙問世。】

  【締造“黎元寧康,萬國協和”的局面,使東漢國力達到全盛,時人稱頌“冠斯往代,奄有萬國”,史稱“永元之隆”】

  【公元105年,東漢的耕田為732萬多頃,戶口也達到5326萬多人,是東漢之最。】

  【公元106年,劉肇病逝於洛陽章德前殿,時年二十七歲。葬於慎陵,定諡號孝和皇帝,廟號穆宗。】

  ……

  {漢和帝和晉悼公實在太像了,都是13歲掌權,都一上位就安定局勢,都展露出極高的才能和早熟的政治稟賦,都不到三十就死了,死前將國力推向極盛……時隔600年的一次複刻。}
  {和帝相當於東漢的武帝。個人感覺他更適合“桓”這個諡號,如果活得久一點又不像武帝那麽久,成就與後世名聲絕不僅限於此。}
  {古代中國在漢和帝時期,疆域首次突破一千多萬平方公裡,下一個疆域勢力范圍如此龐大的,就是唐高宗時期。}
  {漢和帝時期漢朝版圖大於1170萬平方公裡,如果加上鮮卑利亞則更大。}
  {說個冷知識,世界上第一台用黃道坐標測算日月運行軌道的天文儀器。“太史黃道銅儀”,就是漢和帝采納賈逵的建議,按照傅安提出的“用黃道坐標取代赤道坐標測算日月運行軌道”的構想,下詔製造的。}
  {同時支持宦官蔡倫在前人的基礎上改進了造紙技術,至此中國的文字記錄方式開始脫離使用竹簡的時代,同時造紙術也作為我們熟悉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流傳至今。}
  {擁有如此天資卻依然保持清醒,不沉溺於一己之私。區別後世君臣大業未成的抱憾,他已拉開輝煌的序幕,但未及而立離世,給史家留下無盡的遐想。}
  {再說個冷知識,公元94年,漢和帝下詔,將每年六月的伏日定為全國假日,因為按照古代的說法,伏日是萬鬼出沒的日子。可以說,這個伏日就是中元節的早期版本。}
  ……

  大漢·文帝時期
  捋了捋灰白的袍袖,劉恆平靜的看著天幕。

  “朕觀天幕良久,英明聰慧者以劉病已為最。”

  “以劉病已的英明誅霍氏甚易,卻也大費曲折,然後甫定。”

  “劉肇年僅十三,卻能一指顧間,去諸竇如磔鼠,其方略措置精密詳練,以是而論,豈非漢之英君哉。”

  竇漪房聞言不由側目看向劉恆,驚異道:

  “少見陛下如此誇讚一人。”

  劉恆微微一笑,淡淡道:
  “慧極傷壽,漢和帝也。”

  “永元之隆,盛極必衰。”

  竇漪房驚愕的瞪大眼睛,驚呼一聲。

  “陛下!你的意思?”

  劉恆看著竇漪房的眼睛柔和道:
  “哪有長盛不衰之世呢,哪怕是先王三代,不也時易世變了。”

  一旁的劉啟看著柔和的阿父,難過的阿母。

  一臉的摸不著頭腦。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悶悶不樂的將爵中之酒一飲而盡。

  “不剛不柔曰和,推賢讓能曰和,柔遠能邇曰和,號令悅民曰和,敦睦九族曰和,懷柔胥洽曰和,溫厚無苛曰和。”

  “多好的褒諡、美諡。”
    “但為什麽就是早死呢!”

  “彼其娘之!天縱之才就要早死嗎!”

  不滿的劉徹大罵一聲,又倒了一爵酒。

  剛剛斟滿酒爵,突然一愣。

  “等等…朕也是天縱之才啊!怎麽朕活那麽久?”

  ……

  炎漢·武帝時期
  剛剛還欣喜於“東漢之最”的劉秀猛的站起身,
  難以置信的看著天幕。

  “他才二十七歲!”

  殿內的大臣也都一陣惋惜。

  多好的皇帝啊,死的太早了。

  ……

  大唐·玄宗時期
  李隆基一邊欣賞著楊玉環的舞姿一邊感歎著:

  “永元之隆為東漢之最,我開元盛世也是大唐之最!”

  “可惜漢和帝早逝,不然也勉強能比肩於朕。”

  ……

  北宋·哲宗時期
  文德殿內,

  頭戴平腳長翅襆頭紗帽,身著紅色圓領大袖袴袍。

  趙煦看著滿朝“朱紫貴”開口問道:
  “諸位,漢昭帝幼年即位,有燕王、旦、蓋長公主、上官桀逆亂之謀。”

  “漢和帝幼年即位,有竇太后、竇憲、郭舉陰謀造反。”

  “漢昭帝委任霍光,漢和帝寄望鄭眾。”

  “兩者孰上孰下?漢和帝又為何後世無稱?”

  話音剛落,頭戴長翅烏紗帽,一身紫色官服的章惇舉著笏板出列道:
  “稟陛下,漢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書之詐,誅桑弘羊、上官桀,後世皆稱讚其英明。。”

  “然和帝時,竇憲兄弟專權,太后臨朝,共圖謀害和帝。”

  “和帝陰知其謀,但不能和內外大臣接近,唯獨知道中常侍鄭眾不從竇氏外戚,遂與鄭眾定計誅殺竇憲,時年十三,其剛毅果決不下於昭帝。”

  ”但范曄所著的《後漢書》沒有明確的指出這一點,所以後世無人稱讚和帝。”

  “但孝昭之治皆由霍光,永元之隆皆由和帝。”

  “如此對比,和帝為優矣。”

  “陛下今已親政,當效仿和帝,成永元之隆。”

  ……

  大明·坤寧宮內
  頭戴烏紗翼善冠,身穿明黃盤領窄繡袞龍袍。雙手扶著腰間點綴著金玉琥珀等雜寶的革帶。

  朱元璋看著天幕感歎著:

  “漢和帝,天才皇帝,13歲就奪權,親政就鑄造東漢巔峰!”

  “唯一缺點就是英年早逝。”

  “二十七歲啊,人生才剛剛開始!天妒英才!”

  一身紅色圓領鞠衣的馬皇后雙手合攏在袍袖中,看著天幕可惜道:
  “自古以來,英帝少壽,昏王多存。”

  “你也要多注意身體,不要每日都批改折子到半夜,透支心血。”

  朱元璋聽到馬皇后關切的話語,歎了口氣。

  “咱們打天下受了多少苦楚,得了江山又怎麽能不戰戰兢兢呢?”

  “有些事情若是不懂,朝堂上的那幫人就會欺瞞你!”

  “信誰也不如信自己!”

  “不然,咱也不會讓標兒這麽辛苦。”

  ……

  【漢和帝·劉肇】

  【軍事成績:南、北兩匈奴一並歸東漢領護,史稱“並恩兩護”,擊敗貴霜、歲奉貢獻,征服西域,都護鮮卑,平定羌蠻,設立西海郡。評價A級,得四分】

  【制度建設:平平無奇,基礎評價C級,得兩分】

  【外交策略:安息國進獻獅子、鴕鳥,甘秦出使羅馬,延伸絲綢之路,建交歐洲,評價A級,得四分。】

  【民生經濟:東漢時期耕田最廣,人口最多。評價A級,得四分。】

  【用人識人:用劉慶、鄭眾、丁鴻扳倒竇氏外戚。命班昭續寫《漢書》,支持蔡倫改革造紙術。評價A級,得四分】

  【後世影響:永元之隆。評價S級,得五分】

  【總分:二十三分】

  ……

  {天賦型選手,天生玩弄平衡權術的帝王,一手打壓外戚,一手創造“永元之隆”。就是英年早逝太可惜了。}
  {東漢我最意難平的皇帝就是漢和帝劉肇,年紀輕輕,大有作為的年紀啊,結果獻帝時期還要去掉他漢穆宗的廟號,真的冤!}

  {東漢版的漢宣帝,在位期間國力版圖不亞於西漢鼎盛時期,可惜太短命了。}
  {有人說漢和帝再活多久成就會很大,但是漢和帝死的正好。

  他在位最後兩年就開始發大水了,此後更是水旱十年,自然災害層出不窮。

  其中地震最離譜,強度廣度堪稱罕見,這種情況國力必定下降,和帝活著只能背鍋,給大家一點小小的東漢地震震撼:

  安帝永初元年,郡國十八地震。

  二年,郡國十二地震。

  三年十二月辛酉,郡國九地震。

  四年三月癸巳,郡國四地震。

  五年正月丙戌,郡國十地震。

  七年正月壬寅,二月丙午,郡國十八地震。

  元初元年,郡國十五地震。

  二年十一月庚申,郡國十地震。

  三年二月,郡國十地震。十一月癸卯,郡國九地震。

  四年,郡國十三地震。

  五年,郡國十四地震。

  六年二月乙巳,京都、郡國四十二地震,或地坼裂,湧水,壞敗城郭、民室屋,壓殺人。冬,郡國八地震。}
  {老實說,自然災害對於漢和帝這種水平的君主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他活得久也是有能力處理的。}
  {退一萬步講,鄧綏再強也強不過漢和帝,但鄧綏能穩住東漢國政,沒理由漢和帝穩不住。}
   喝多了,頭很暈,碼完了,去睡覺。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